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伴】牛(散文)

编辑推荐 【星月伴】牛(散文)


作者:我爱这温暖的世界 白丁,78.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733发表时间:2015-11-09 00:19:58

我小的时候,生活在计划经济时代。当年,农人的生产与生活水平.完全依赖于生产力水平的发达程度。在这一过程中,“牛”首当其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些年,一个小村庄如果有几头壮硕而又性情温顺的“牛”,便为全村人基本物质生活奠定了基础。
   同是动物界的生命体,“牛”如同人一样,其专业素质与品性的优劣不尽相同。当年,我们村养的“牛”都有名字的,有力大无穷、任劳任怨的“黑小牯”,有年老体衰、尽职尽责的“大黄沙”,也有贪图享乐、肆意犯懒的“花癞子”……
   当年,父亲有幸与“黑小牯”作伴,超高的劳动效率,成了父亲这辈子最得意的事。父亲常常炫耀自己犁田技能,但他尽量忽略“黑小牯”的功劳,而刻意拔高自己的个人能力。他常说:“武装大爷(一个村民的绰号)他犁田根本就不行,他干一天的活,我用半天就干完了,不服不行。”他还说:“犁田要讲究`开望`,要不然,一天到晚跟着牛跑,根本出不了活。所谓“开望”是乡下俗语,意思是选准犁田时的起始位置,象我们那地方属丘陵地带,田地奇形怪状,如何在不规则的方寸之间选准位置,一气呵成把田犁完,不费无用之功,这确需一定的“功力”。但大家都知道:最大的功劳,还在"黑小牯"身上。
   当年,对于我们这班顽童,最乐意干的活就是放牛,大人们立下规距,放牛娃放牛待牛水足草饱,可以骑着牛回村,其实我们都是冲着这个诱惑而去的,只等晚霞染红西天,我们骑着“战牛”,凯旋而归。那一刻,我们总联想到电影里解放军战士骑着战马奋勇杀敌的情景,内心的得意,无以言表。
   最心酸也最有趣的事是母牛过下小牛的那个时刻,刚产下的小牛犊,满身血糊糊的,母牛拖着疲惫的身驱,卧在一旁,不停的喘着粗气,一边不断的用自己的舌头吸吮着小牛犊身上的血迹,一边又用它的唇部轻轻推顶着小牛犊,一次次重复着顶起又轻轻的放下。那一刻,母牛的舔犊之情,无不让人动容。未满月的小牛犊还无法自主站立,身体总在摇摇欲坠中一次次趴下,尽管如此,它依旧锲而不舍的一次次努力站起。这时,我和伙伴们便一左一右扶助它们,不让它们再倒下,终于在我们一次次帮助助下,小牛犊第一次正正经经站立起来,而且很久……
   最恐怖、最不幸是“杀牛”那个时刻。每年过年,村庄里把年老体衰的,没有耕田能力的老牛杀掉。对于杀牛这件事,村民意见不太统一,王四奶奶柱着拐棍愤怒着:“这帮蝗虫吃牛肉死去,这一头性命,说杀就杀,遭报应喏!”
   每年逢杀牛的日子,父亲也总闷在家中,一根接一根的抽烟,我娘知道父亲对老牛有着非同寻常的不舍与牵挂,与往常不一样,那几天,娘和父亲说话也变得轻声细语起来。父亲平常性格固执暴燥,但唯对老牛却柔情似水。日久的劳作,不间断的摩擦,偶尔会在老牛的脖子上会磨出一道口子,殷红的血便渗出来,父亲心疼老牛,出门犁田,总是吩咐我娘找出一些破布条,然后他亲手把破布条裹在"牛扛革"上,牛在耕作的时候便减轻了痛苦。那些年,父亲要是知道哪个村民打牛了,他马上气急败怀,牛就是我们命根子,这是父亲挂在嘴边上的话,为打牛这件事父亲曾和我远房的二叔翻脸,打架,半年多没有说话。
   关于老牛的最后归宿,还是遵循了大部分村民的最终意见:牛肉总是人吃的,总不能把老牛活埋了吧!
   杀牛的现场,充斥残酷和血腥,老和叔是主角,他指挥调动着杀牛的每一个步骤和环节,可怜的老牛,它仿佛意识到今天是它生命的归期,只见它一次次仰天长叹,那凄厉的声音,低沉哀怨,如今想起,仍让人心中颤粟。面对五花大绑的老牛,老和叔像念经一样嘟囔着什么,大概意思是,对不起老牛,你的命运只能是这样。说着、说着,老和叔举起刀,对着牛脖子,“咔嚓,咔嚓”几下,老牛挣扎着,便凄然毙命了。这时杀牛现场没什么人,大家远远看着有些心悸,唯有老和叔气宇轩昂站在那里,那镇定自若的模样,让谁也摸不透他此刻真实心情。
   老和叔麻利的给老牛剥完皮、分割了牛肉、一堆牛骨堆在一旁。杀牛场另一侧早己支起了炖牛骨的大铁锅。老牛骨肉难炖,老和叔又有主意,将小孩的尿液倒进锅里,说这是秘方,不过还真显灵,在众人望眼欲穿的期待中,牛骨肉也算是炖烂了。接着,大家在稀里糊涂的热闹气氛中,美美围在一起有滋有味的吃掉牛骨肉,牙祭一次五脏庙。
   还有一个细节,老和叔剥完牛皮后,将牛耳朵,牛尾巴割下来,不经意的扔在一边,并郑重其事的告诉大家,这东西千万不能吃!听说不能吃,大家都信服老和叔的话,唯有我们这群不甘寂寞的顽童追逐喜闹的时候,拿起牛尾巴、牛耳朵在村口的巷落里扔来扔去。
   过了一天,伙伴三巴告诉我说,他看见老和叔把牛耳朵和牛尾巴拎回家了。
  
   (二)
   改革开放的前夜,大队里举全队之力购买了一台上海丰收牌拖拉机,随着农业机械化在乡村的初始呈现,一定程度上缓解降低了“牛”的生产劳动强度。我在想,那个年代,如果牛有灵性的话,它会怎样审视,新时代的到来,对它们意味着怎样的来世和今生。
   机械效力的神奇力量总是让人措手不及,目瞪口呆!一台中型拖拉机一天的耕地面积,几乎占了一个自然村耕地面积的半壁江山,让村民们折服、惊喜。连拖拉机手也受人敬仰万分,当年拖拉机手来到每个自然村耕地的时候,中午小队补给拖拉机手用餐的农户二元钱。有一次,拖拉机手在我家吃饭,母亲搜肠括肚做了一桌丰盛的饭菜。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中午开饭前,娘把我叫到一边,悄悄地告诉我我:"小儿哎!一会儿吃菜要让着吃,让开拖拉机的师傅多吃。"开饭的时候,娘自始至终站在饭桌旁,她满面红光,满脸笑容,拿着筷子不停的给拖拉机手夹肉,那情形不象拖拉机手在为生产队耕田,而是在为咱家生活带来福音的重大举措一般。那时,没有酒后禁驾的法规,拖拉机手中午喝得面红耳赤,喜笑颜开。这样的场面,怎能二元钱应付,哎!不过乡下人,高兴了要的就是这个情面。
   静静的,我贫瘠的乡村,我善良、淳朴的村民在冥冥之中仿佛迎来新生活的一抹改变……
  
   (三)
   中国农村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得益于伟大的改革开放。得益于敢于天下先的创造精神,时至今日,我们不忘感谢离我家乡很近的安徽凤阳小岗村民们!是你们的思考、创造、和行动,奏响了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号角!
   包产到户为实现农业机械化提供了广阔前景。那时,乡村有些大户人家继续饲养耕牛,有的直接购置了农机设备,他们的共同目的,就是在满足自家耕地需求外,还租赁给其它农户使用,以获取收益。就农户而言,养牛与养机械各有优长,养牛投入少但浪费人力。养机械投入大但效率高。但农机设备需要一定专业保养知识,对机械养护不当,它就必然"罢工"。就在我村发生过这样的事。三海子早晨起来弄了半天,拖拉机可就是不正常发动,气得他一怒之下拿起钉钯要砸拖拉机,好在众村民又拉又劝。我也有与三海子相似的苦恼,那年我家有个一亩田,由于道路崎岖,拖拉机不便进入,眼看即将立秋,拖延下去不是办法,当年,我己学成了木匠手艺,并且带了两个徒弟,于是我动员两个徒弟,用镢头挖田,这活可不是闹着玩的,一镢头下去,把稻桔杆翻过来,再把它埋进泥里去,实实在在,使的都是真力气。顶着骄阳,我们三个人,每挖几下,气喘吁吁,渐渐筋疲力尽。眼看日头渐西,不能耽搁明天插秧苗。此刻,我灵机一动,跑回村买来了一斤半饼干,分成三份,摆在田头。没说的,谁先挖到头,谁吃饼干回家,这办法灵验,接下来,我们三个人义无反顾,奋力前进,待夕阳未落山,我们顺利收工回家。那一刻,我又一次想起牛的好处来。
   嘿!这样的情形,也算是农村社会转型期,带给我们的阵痛吧,不过,那是一种充满快乐又交织着趣味的阵痛。
  
   (四)
   我一家来北京打工多年,一生勤苦的父母双亲也己早早的离开了我们,无能挽留我的双亲共享今日幸福时光,那是我一生中永远无法弥补的痛,但二十多年来每年的春节必须回家,依然是我毫不动摇的决定。
   我的根在故乡。如今我虽然变成了一个没有爹娘的孩子,可是每当在想他们的时候,涌动在我内心的那份难以自抑的思念,总期冀找到连结的源头。我怎能忘记我久别挚爱的淳朴乡民与亲朋,我怎能忘记从小在一起滚泥巴、打雪战的那些儿时的伙伴们,经历时光的隧道,如今,他们也和我一样,在渐渐变老。看一眼、叙一叙,那故然人之常情。只是在我的心灵里除了想亲吻这张张笑脸外,梦萦里常常嗅到的是我那弥漫着浓浓的,亦或淡淡的我心中的家乡味道。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
   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
   缤纷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
   这是一首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台湾歌曲,也是我当年家乡生活的真实写照,是啊!蓝天白云下我的乡村,恬静、安然,桥过溪头篱绕宅,鸭游池水燕飞梁。它是我心中永远亲近又向往的故土,这样的日月陪伴我走过青春的过往。如果说乡村的自然魅力来自于蓝天与大地无私奉献的话,那么灵动在我内心的,依然是陪伴我的老牛。
   春节前回家,我漫步在村里的田间地头、水塘边、沟壑旁。再注目村口那棵老杨槐,它依然挺拔。当年,春夏时日里,老杨槐枝繁叶茂,村里的牛都在这杨槐下歇息。最逗的是伙伴二伢了,他常常喜欢从家里拿来"钯子"照着那头“大黄沙”的屁股轻轻地挠几下,倾刻间,它庞大的身驱便安卧在那里,一动不动,乖巧得象个婴儿一样。时光荏苒,如今,家乡岁月静好,乡亲们也早己富裕起来了,冬日暖阳下,你看那幢幢新楼,磷次栉比,充满现代感的外墙装饰,敢与京城比美。乡亲们也真是富得有点矫情,过完年,身强力壮的汉子基本上都带着媳妇出去打工了,留守老家的都是老头老太太及孩子们,盖这么多漂亮房子,你们向谁示威呢!?
   我正想着呢,迎面走来王家三爷,他提个菜蓝子兴致勃勃,见着我满面笑容。寒喧中我问三爷:“我来回转悠,怎么不见谁家有牛棚呢?”三爷嘿哧一声:“你呆在大城市,见不着家里的世面,落后了!现在谁还养牛,赶上春耕,拖拉机突击二天,所有田地都耕完了,谁找这麻烦。”三爷滔滔不绝的说着,我瞧一眼他那眼神,仿佛有点不屑。
   呵,呵,原来是这样的。
   我在心里琢磨一件事,既然乡亲们耕田不用牛了,那么牛这个物种的存在必然产生危机了,该不会有一天,我们像寻觅大熊猫一样去寻觅老牛了吧!
   其实,静静地想,果真如此的话,牛亦或我们难道不该心境坦然吗?
   沉下心来,回望历史,牛和我们共同见证中国广袤的农村大地浴火重生,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那曾经的血与火、汗与泪、如今终化作成过眼云烟,当时代迈进实现中华民族中国梦的伟大时刻,我们发奋努力,谁还怀疑,我们终将迎来我们共同美好的、崭新的未来世界!

共 430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只要在农村生活过的人,对牛都不陌生,甚至有好些人与作者一样,放过牛,割过牛草、掏过牛粪。牛,在农村叫“耕牛”,主要职能就是耕地拉犁,尤其在上世纪,耕牛是集体的一份固定资产。牛也要分优劣,品质好的,干活利索,品质弱的,皮性的干活就慢,父亲好运气碰上了一头“尽职尽责”,干活利索的“黑小牯”,比别人活干得多,成为父亲炫耀的资本。然而,社会在前进,时代在发展,耕牛,也随着时代的变迁,其职能发生着变化,曾经是耕作的主力,而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农村实行土地包干到户的重大改革,农村逐渐实行机械化操作,耕牛也渐渐退出昔日征战的沙场。那个时候,农村生活水平低,生产队对老牛的处理一般是宰杀分肉给社员,以改善生活。杀牛的过程是个残忍而血腥的场面,以至于王四奶奶也会愤怒骂到“遭报应”。作者以“牛”为线索,通过几个细节场景描写牛的的作用,以“牛”为主线,主要反映农村在改革开放以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生产科学化,现代化,将“牛”挤出了昔日的战场;同时也反映,正因为科学化和现代化的渗入,农村出现了多余劳动力,于是外出打工以奔小康之家。时光荏茬,如今,父母双亲离去,牛,与父母一样,成为了心灵深处的记忆和怀念,家乡的一棵老杨槐,也能牵动对老牛的回忆。该文主旨明确,线索清晰,描写详略得当。最主要是反映农村的变化。讴歌党改革开放的正确方针和路线,给农村带来了福音,让农民走上富裕的道路。具有强烈的正能量。好文推荐共赏!问候作者!【编辑:碧潭飘雪】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碧潭飘雪        2015-11-09 00:21:26
  感谢作者赐稿星月!辛苦了!遥祝冬安!
碧潭飘雪
回复1 楼        文友:我爱这温暖的世界        2015-11-09 01:15:01
  谢谢碧潭飘雪的贴切编按,辛苦了!
2 楼        文友:碧潭飘雪        2015-11-09 00:23:27
  文章以“牛”为线索,通过几个细节场景描写牛的的作用,以“牛”为主线,主要反映农村在改革开放以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讴歌党改革开放的正确方针和路线,给农村带来了福音,让农民走上富裕的道路。具有强烈的正能量。好文推荐共赏!问候作者!
碧潭飘雪
3 楼        文友:碧潭飘雪        2015-11-09 00:24:50
  欢迎继续赐稿星月!期待您的精彩继续呈现!祝写作快乐!问好冬安!
碧潭飘雪
4 楼        文友:红尘有爱        2015-11-09 09:35:26
  耕牛曾经是庄稼人的命根子,尤其是土地刚承包给个人的那些年,家家户户的后院里,都少不了牛的身影。现在科技发达了,农业机械化代替了牛耕的岁月,牛,庄稼人曾经的好伙伴,如今也淡出了我们的生活。有些东西,注定会离我们而去,留在心中的,依然是温馨的记忆。很好的文章,欣赏了,问好作者!
轻拥沧桑,笑语流年
5 楼        文友:彩蝶飞舞        2015-11-09 15:23:24
  勤劳的老黄牛,曾经是农民的生产工具,它们一生都在为人类奉献,就连衰老了还要变成人们桌上的菜,也许人类真的应该善待动物,最起码在它们的有生之年不要虐待它们。
愿做一株野草,简单,自然,宁静,美好。
6 楼        文友:晨夕若梦        2015-11-10 11:00:46
  问候作者!期待您更多精彩!
晨夕若梦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