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奇事,巧事,马迹塘的故事(散文)

编辑推荐 【柳岸】奇事,巧事,马迹塘的故事(散文)


作者:排排王 童生,929.9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200发表时间:2015-11-09 13:32:56

【柳岸】奇事,巧事,马迹塘的故事(散文) 所谓故事要么是讲出来,要么是唱出来,或者说是写出来。惟有马迹塘的“故事”另辟捷径搞了一种别出心裁的新形式-----扎出来。真的是“奇事巧事马迹塘的故事”
   为什么这里是扎故事呢?早已老去20多年的习奶奶曾告诉我,她家祖祖辈辈在马迹塘生活,打她记事起在元宵节就有“故事”看了。听她公公说:“故事”是从太平军中的马迹塘人将“高台”艺术带回咯里的,从此在咯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后来,马迹塘人把它演变成由小演员扮成各种人物造型扎立在高台上,再由多名大人抬着在大街上游行的表现形式,当地人称其为“故事”。
   她的公公是扎故事的里手,她的老公是当年守洪江关卡的宪兵团长,婆家是马迹塘的大户之一。老公年年回马迹塘过年,最爱的就是元宵节看“故事”,一定要看了“故事”后才出发离家回部队。习奶奶说每次过节,就要从家里用箩筐担一担银花边出来,给扎故事的用。
   马迹塘是个千年古镇,是益阳上乡第一市,街长三里,货物殷实,大小商家400多户,建起了“四庵七祠八座”,形成三街六巷九码头,72家客栈,特别是从水道看马迹塘街,70年代前的木吊脚楼成为资江风光一绝,与凤凰吊脚楼堪媲美。是资江中游最繁华的重要商埠码头,商业发达,经济活跃,人民生活比较富庶,有点钱,也有点闲,南来北往的客商又带来了巨大的信息量。当其他乡村郊野还沉浸在传统的扎草龙、扎虾公、扎蚌壳的时候,马迹塘已经玩得比较高雅、大气、上档次了,比较接近大商埠、大码头、大都市了。那些有钱的商家出资扎故事,家家要比新特奇,于是大闹元宵的传统节日里年年有创新,次次有希奇,一年到头变成了街头巷尾人们的美谈,马迹塘的故事就这样从太平天国流传至今,一直成为马迹塘过年闹元宵的必需节目。
   扎故事先得扎个好台子,这才是关键,也是技术活。作为一种民俗文化,马迹塘一带的手艺人、能工巧匠们,在一些里手人的指导下,运用独特的手法和技巧,按照指定的剧情特写场景,参照戏剧艺术造型,一高一低地扎在一个一平方米的木台上。马迹塘故事,实际上是一种高台造型艺术。高台是一种可移动舞台,它是将3米多高的铁轴(木轴也可)固定在一个木平台上(有点象轿子),上面用人物造型,人立在高高的台上,由人抬着进行游行。因台子、架子、加上演员也有好重,太笨重抬起游街的话人太累,所以就挑选比较瘦的小孩子担任演员,下面由四个以上大人抬着从大街上穿行而过。这就是人们看到的“故事”了。
   演故事的小孩子被固定在特制的架子上,穿上戏服,画上浓妆,拿着道具,摆个姿势,被一群大人抬着从街头游到街尾。不用说唱一句台词,可以做也可以不做一个动作,但要求眼神灵泛,表情丰富,身体要棒,有时扎在上面游行几小时不能动,尿裤子的事常发生。
   故事的内容五花八门,取材广泛,内容丰富,一般都以戏剧、小说、神话、传说为蓝本,造型扎戏,既有古装戏,又有现代戏,古装戏如《刘海砍樵》、《沉香救母》、《许仙游湖》、《三打白骨精》、现代戏象京剧《沙家浜》,《红灯记》《补锅》《送货路上》等等,每年取的题材不同,一般一年选五到八台左右。
   每当“故事”扎好上街游行之时,马迹塘四邻八乡的人都必从乡下赶来看“故事”,人山人海好热闹的哟。这些“故事”只在正月十五的看灯的那天抬出来,这一台台“故事”成为人们追逐的目标,跟随的重点,一个“故事”后面总是有成群结队的小孩子、姑娘们、大妈们加入游行,因为他们很少出远门,不曾见识过这些神仙一样飘拂而来,穿着鲜艳夺目的戏服的人物,加上小演员传神的眼睛,出色的表情,引得看热闹的观众,如痴如醉,非要追着跑着,看个明白,弄个究竟。如果台上的故事人物用眼神、简单的动作与观众交流,若再加上复杂一点的动作定会赢得一阵吆喝与掌声。每到一家大商户门口,停顿一会,表演一会,商家鸣炮欢迎,演出完毕送上红包,在鼓乐和鞭炮声中,又走向下一家。间杂在闹元宵的人流里,游街过市,缓缓行进街道中央,三里长街有时一天也游不完。
   为什么发生在天朝的“高台故事”独在马迹塘流传于世?因为马迹塘地处资水中游,东通洞庭,西连湘黔,北达巴蜀,南扼衡岳,自古为湘中去湘西北的交通枢纽。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见多识广,信息灵通,渴望并喜欢新生事物,而且容易接受新生事物。所以当从天朝回来的将士们要将一种新的欢庆形式展现在节日之时,热爱生活的当地人民是表示欢迎的,并将其演绎成了自己喜爱的形式流传至今。
   尤其是过年时节,忙忙碌碌了一年的人只有在这个时间里才有空休闲娱乐一下,一般过了初八就开始准备今年的春耕生产,忙生活了。乡下的习俗,十五必闹灯,预兆来年种田的丰收、进书堂的会读书、做生意的会发财、打仗的会得胜。
   曾经间断了一个时期的故事又在一些爱好者的努力下,又开始重新扎了起来。2006年,马迹塘“故事”成功申报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马迹塘“故事”正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目标冲刺。如今马迹塘“故事”已经成为湖南独有,湘中一绝,桃江民间艺术宝库之中的一枚瑰宝。
   奇事,巧事,马迹塘的“故事”,愿意这一奇巧的“故事”走出湖南,走向世界,永远散发迷人的魅力。
  
  
  

共 208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故事是讲出来的,可在作者的文章中,故事却是扎出来的。从作者的叙述中,我们得知,原来是在马迹塘这个地方,有个民间习俗,在元宵节这天,马迹塘人把古代故事演变成由小演员扮成各种人物造型扎立在高台上,再由多名大人抬着在大街上游行的表现形式,当地人称其为“故事”。文章详细描述了当地这个习俗的由来,扎故事需要的各种用具,和热闹的场景,那种在“故事”扎好上街游行之时,乡下赶来看“故事”,人山人海的景象被描述的栩栩如生,充满情趣,马迹塘“故事”中深刻的内涵也精彩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这个民间艺术奇葩堪称瑰宝,散发着迷人的魅力。读来妙趣横生,耳目一新,赏心悦目,赞叹不已!欣赏,问候作者!【编辑:刘柳琴】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排排王        2015-11-09 13:39:33
  辛苦群主精心编按,敬茶。图片上错了,要改一下,麻烦了。已经发你奇事 巧事 马迹塘的故事的专图。
2 楼        文友:刘柳琴        2015-11-09 13:57:49
  问候排排,写作快乐,初冬快乐!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3 楼        文友:如风姐姐        2015-11-09 15:11:56
  欣赏排排王老师的《奇事,巧事,马迹塘的故事》,为佳作点赞!继续精彩纷呈!鼓掌!
4 楼        文友:成敏        2015-11-09 15:52:45
  是一篇值得阅读和分享的佳作,因此,特推荐众亲欣赏。
回复4 楼        文友:排排王        2015-11-10 09:02:00
  谢谢友友雅评支持,辛苦了,敬茶。。
5 楼        文友:伏飞        2015-11-09 19:31:14
  看了美文,好想去看看扎故事现场民间传统表演,真切切吸引人,写得非常有特色朴实生动,欣赏学习。
回复5 楼        文友:排排王        2015-11-10 09:03:36
  是一道特别的风景呢。。现在难得搞一回了,会的都老了,小的不爱学,只爱看。。。有机会看看也好。。。。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