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难忘童年看坡

编辑推荐 难忘童年看坡


作者:不损风骚 秀才,1152.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751发表时间:2015-11-12 18:35:40
摘要:本文介绍了作者小时候“看坡”的一段故事。


   提起“看坡”,就想起了我的童年生活。
   当年的“看坡”者,是生产队时候,拿出的看护庄稼、蔬菜的专门人员。那时,由于家家生活窘迫,在庄稼成熟或快成熟的时候,有人到地里掰几个玉米,拔几棵豆子,割几穗高粱,扒几块地瓜,聊以填填肚子,是常事。因而看坡任务有时是很艰巨的。当然,里面也少不了“严防阶级敌人破坏”的成分。
   我在学生时期,也曾不只一次的担任“看坡”这一任务。想起来,仍充满了酸甜苦辣,一幕幕的往事,难以忘怀……
   那时,农村学校不放暑假,而是有麦假和秋假。秋假比较长(一个多月)。生产队长一般派我们学生担当这一任务。因为可以节省出一个整劳动力去田间劳作,也有我们学生“阶级觉悟高”原因。
   看坡大多有两个人组成。这样可以保证中午和晚上吃饭时不至于中断。接受看坡任务后,我们就先看好地形,选一高处,砍几根木棍,搓好草绳,然后割来蒲草,小芦苇,扎一做“人”字形小茅屋。再铺上干草,苇席。这样,我们的“家”就建成了,这也是我们的“据点”(小时候就这样叫)。白天大多数时间,我们就在这“据点”中窥探着周围的一切。看看有没有割地瓜蔓的,有没有掰玉米的。可很多时间,我们是用来玩耍、看小人书等。
   清晨,这是最需要提高警惕的一段时间。那时,一层薄雾笼罩着田野,玉米地、高粱地,地瓜地、苇塘,一切象披上了一层轻纱。我们踏着露水,呼吸着潮湿的空气,顶着微微的寒风,在地里来回巡逻着。
   上午时节,是最宁静的一段时间。那个年代,“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是关键”“大批促大干”,“拼命干革命”,不管男女老幼,都去大寨田里做贡献去了。这个时候,谁也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来破坏“农业学大寨的丰硕成果”。我们就折些柳枝,遍起了小筐,也把一个童年依稀的希望,编进了里面。
   中午,是需要时刻注意的,因为那时候除了个别人出来采点地瓜叶或者掰个玉米之外,最让人头疼的是那时家家都喂着一两头猪,有些人不小心或者故意让猪跑出来,到地里乱咬乱啃。有不少的猪曾被我们捉住过,送到了生产队,归了公,主人也不敢声张。如没什么事,我们就躺在茅草屋内呼呼大睡,做着一个个甜甜的梦。
   夕阳落山,炊烟四起。暮色笼罩着一切,这时便急切的盼望着来接替我们的社员。我们焦急的等待着,偎依在一起,数着天上的星星,望着一弯新月,瞧着夜色中浅绿色的庄稼,远处传来猫头鹰的叫声,充满了恐惧和遐想。
   那年月,对被生活所迫去地里偷东西的人是“敢于斗争的”。比如,采地瓜叶,那是标准的资本主义倾向,要向刘文学那样保护集体财产。一次,一位本家的老大爷到地里采了一些地瓜叶回家喂猪,被我们发现,不由分说,留下袋子,留下地瓜叶。尽管老大爷苦苦哀求:同志们,红卫兵战友们,我是贫农,旧社会苦大仇深,我采地瓜叶喂猪也是为了给生产对里攒肥,这些地瓜叶不采也是烂掉,就给我吧!可我们“执法如山”,把地瓜叶留下,交到队里,全烂了。现在回想起来,心中人充满了淡淡的后悔,悠悠的惆怅。

共 121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回忆着学生时代“看坡”的情景。看坡,白话说就是看着庄稼地不被人偷,不被牲畜祸害。那时的人们几乎都吃不饱,到生产队的地里偷点吃的填辘辘饥肠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只是那时的看坡人也特认真,真去偷,也真毫不留情地抓人。写出了那个时代的气息,并后悔着不该抓本家的老大爷。从而得出,不同的时代造就同一个人不同的思想。【编辑:秋天的风】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天的风        2015-11-12 18:50:26
  童年的思想是幼稚单纯的,遇事看不了太深远。那时的人的思想现在想起来,觉得很可笑。问候,祝写作愉快!
活到老,学到老,踏踏实实地往前走,做真实的自己。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