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江南乡】唱大戏(散文)

精品 【江南乡】唱大戏(散文)


作者:河南雪儿 举人,3188.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205发表时间:2015-11-12 21:07:27
摘要:拉大锯,扯大锯, 姥姥家里唱大戏。接姑娘,请女婿, 就是不让冬冬去。不让去,也得去,骑着小车赶上去。

【江南乡】唱大戏(散文)
   家乡,地处中原,属于豫北地区。作为一个河南人,对戏剧有着独有的情感,特别是豫剧,河南豫剧,有着中原文化和乡土气息的剧种,是五大戏剧剧种之一,是河南人的喜爱,更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心上最美的旋律。
   “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里唱大戏。接姑娘,请女婿,就是不让冬冬去。不让去,也得去,骑着小车赶上去。”每次听到这首耳熟能详的儿歌,思绪就飞回了家乡,回到了小村庄里唱大戏的日子。
   往事如烟,轻轻地飘在岁月的枝头;往事如水,又沉甸甸地落入记忆深处。
   犹记得,每年的三月初四,是村子里最热闹的时候,不亚于过年的情景。因为那一天是村子里的古会,是走亲访友的日子,是架起亲人之间情感的纽带和桥梁,更是村子里难得的请大戏的日子。
   古会,没有唱戏的来捧场,就感觉缺少点什么似的。而每年“会首”请大戏也很隆重的,几经商议,才决定邀请哪一个戏班子来村子里搭戏台,鸣锣敲鼓开始唱大戏。
   古会,每个村子的日子不一样,这个村子刚唱完,挨的近的村子又开始粉墨登场,这样的时候,人们总会过足戏瘾,三里五村的,带上自己家马扎,去唱戏的村子里听戏,那是一种享受呢。但,古会一年只有一次,所以这样听戏的机会一年才有一次,在那个物质贫穷,精神娱乐单调的年代,村子里唱大戏,成了一些戏迷的一份渴望,也是孩子们的期盼,因为过会就像过年一样,会准备很多好吃的糖果和酒菜宴席,招待宾客,小孩子就跟着过一次嘴瘾,解解馋,也可以借着本村的古会,放假一两天好好“疯”上一把。
   我们就像盼星星盼月亮一样盼着村子里唱大戏。每年初四是古会的正日子,村子里会提前去戏班邀请他们来村子里搭戏台。而每次,看见唱戏的大卡车进村子,消息就像长了腿似得飞了出去,左邻右舍,开始邀请姑娘姑爷来村子里听戏,三里五村的乡里乡亲遇见也会问上一句,你村请的啥戏嘞。大爷,我村请的开封豫剧团来唱戏。你村还怪有钱嘞,那是好戏,叫上我家老婆子去听戏喽。一传十十传百,如果请上一台好戏,仿佛小村子也跟着荣耀起来。
   戏班子来了。每次村子里都安排他们在学校居住。而我家距离学校很近,好奇心驱使,我总喜欢跟在唱戏的后面,去看他们,然后看他们把东西拉到村东头的大坑里,开始在大坑沿上一块空地上搭戏台,把道具抬出来,挂汽灯,拉幕布……看他们有条不紊地将一切收拾妥当。然后在后台的一角看他们化妆,看他们将自己的脸化成脸谱,上装。听外面的鼓声“咚咚咚咚锵,咚咚咚锵……”的敲打着,鼓点敲响了大戏的前奏。人们搬着自己的小板凳,小马扎,急匆匆地赶往戏台底下。不一会,戏台下就密密麻麻的坐满了人,老人居多。自然还有站着的,别的村子里这里没有亲戚的推着自行车也在戏台底下听戏,还有一些卖瓜子、卖甘蔗、卖糖果的小商贩。不远处的树杈上,土墙上,也满是调皮的孩子。大街上,则是借着古会这个商机的生意人,左右两边摆着地摊,玩具,吃的,衣服,布料,等五花八门的商品,应有尽有。人们或听戏,或购物,大街上,戏台底下,人们络绎不绝,来来往往着。
   村子里唱大戏,上午一场,下午一场,晚上一场,一连唱三天。奶奶喜欢听戏,每一场都不想落下。每次吃过饭,奶奶就催我快点,帮她把小凳子搬到戏台底下,搀扶着她快去,不要等戏开场了,生怕错过好戏。而晚上,奶奶年纪大了,爸爸就不让奶奶去听戏了,每次我从戏台下回来,奶奶都还没睡着,她在等我告诉她唱的啥戏。当我刚一说名字,她就开始给我讲戏曲里的故事,对奶奶而言,这些戏她听了许多年,早已经背下来了,却依然喜欢着,喜欢坐在戏台底下,看他们把生活的悲欢,通过一招一势,一腔一调演绎出来;喜欢坐在戏台底下,听他们字正腔圆,有板有眼,深情并茂地唱大戏。
   自己村子里唱大戏,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白天晚上都可以去听,比较随意。而邻村唱大戏,就要跑上几里路,早早地吃过饭前去,在前面占个好位置,也好看清那些生旦净末丑的演员的样子,看他们挥挥衣袖动情演绎戏里人生。不能忘记的是,现代戏剧《朝阳沟》刚流行的时候,邻村刚好晚上唱这一出戏,总是听隔壁姐姐唱“咱两个在学校整整三年……”忍不住那天晚上和妈妈大娘一起去邻村听《朝阳沟》。
   好戏上演,总会惹来阵阵掌声,让人想不到的是,银环娘居然是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姑娘扮演,她的一举一动,一腔一调,眉眼之间透出的灵气,都让人忍俊不禁,“好”“好”“好”……喝彩声不断响起。
   好戏不能天天唱,古会一年只有一次。然而,随着小村子的发展和进步,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有钱人家办喜事或者给老人庆贺大寿,会花上重金邀请好的戏班子来村子里唱戏。戏台就搭在大街上,热热闹闹得唱三天。也让小村子里的戏迷过足了戏瘾。
   说起请戏班子,大家都以能请到《梨园春》擂主为荣。《梨园春》是河南电视台开播的一个节目,以豫剧为主,集多种戏曲剧种,以戏迷擂台赛的方式播出的一档戏曲综艺栏目。开播以来,深受河南人的喜爱,那里时常会有三岁,四岁,六岁等等幼儿少儿参加比赛,大人们总被这些小可爱小精灵深深吸引,让人感到欣慰,河南豫剧已经深深根植在河南人的身体里,渗透着豫剧的字正腔圆,浑厚得劲的唱腔和浓郁的乡土气息。
   而《梨园春》擂主,是大家在电视里看到的人物,一旦出现在小村子里,小村子立刻就沸腾了,好像见到了大腕明星似得。人们蜂拥而至那个小村子,只为一睹《梨园春》擂主的风采。
   看到梨园春擂主演唱《花木兰》,人们就会津津乐道的说起豫剧大师常香玉,一位德艺双馨有着“豫剧皇后”之称的艺术家。从奶奶给我讲的故事里,我还了解到,在抗美援朝时期,这位艺术家,带领自己的“香玉剧社”,从西安出发,一路南下,行程万里巡回演出,还卖掉了家中的卡车和房产,为志愿军购买了一架米格-15战斗机。每到一处,场场爆满,有的农民还背着粮食去看常香玉大师的演出,听说是为志愿军募捐,有的老百姓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有的姑娘拿出自己出嫁的嫁妆钱……常香玉的艺术魅力和人格魅力感染和鼓舞一代又一代人。常香玉扮演的“花木兰”“穆桂英”等这些历史上传奇色彩的女英雄,在常香玉炉火炖青的戏曲演绎里鲜活起来,清晰起来,以艺术的形式重新回到了人们的心里,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而《花木兰》戏曲里那句经典唱句:“刘大哥讲话理太偏……”更是久经不衰地唱响在中原大地。
   还有一些耳熟能详的豫剧大师,他们扮演的人物形象也在岁月里越来越清晰,比如《七品县官》中的七品芝麻官,《卷席筒》里的小苍娃……
   古会还是三月初四,梨花俏枝头的日子,也是小村唱大戏的老日子。大坑填平了,戏台依然搭在老地方,咿咿呀呀地吟唱着戏里戏外悲欢离合,温润着戏外人的流年和人生,也丰盈着我们的精神和生命。
  
  

共 269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戏剧艺术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舞台表演艺术形式之一,各大剧种在历史发展的舞台上,都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热衷于各自剧种的戏迷和票友,而每一剧种也都有自己独具影响的表演艺术大师,他们用自己的艺术表现功力和其通过社会责任感而表现出的人格魅力,影响和传承了古老的中国传统戏剧文化的艺术精髓和其艺术之外的民族热情和爱国主义精神。比如,享誉世界的豫剧表演大师,有“豫剧皇后”之称的常香玉,她不仅在豫剧艺术领域达到了一定高度,其为支援国家而鞠躬尽瘁的精神也影响了几代戏剧人及感动了整个中国的人民。作者通过回忆,用叙述的表达方式讲述了小时候豫剧对河南当地百姓生活的影响,同时也指出,豫剧在那个年代,已经完全融入了百姓的生活,甚至是河南人的身体,以及灵魂。作者通过对家乡戏剧文化的讲述,让我们对河南豫剧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对当地百姓对其母戏的热爱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文章很不错,推荐阅读!【责任编辑:陌然】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1114001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陌然然        2015-11-12 21:49:56
  我对戏剧不太感冒,但也了解些基本的东西,毕竟是国粹嘛,我楼底下每天晚上都聚集一大堆人唱秦腔,我偶尔也看看,不过我是看热闹,因为是实在不懂,也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么爱,但我知道戏剧艺术是应该传承并发扬的。
陌然然
回复1 楼        文友:河南雪儿        2015-11-13 08:49:21
  谢谢陌社精彩编辑,我喜欢听戏,尤其喜欢听我们家乡戏,河南豫剧,这是一种情结。
2 楼        文友:水犹寒        2015-11-13 08:48:57
  清早八晨读这大戏,还别有风味,雪儿厉害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回复2 楼        文友:河南雪儿        2015-11-13 08:51:11
  感谢水犹寒清早来听戏,要不我给你来一段:刘大哥讲话理太偏……(偷笑)(抱抱)敬茶
3 楼        文友:康乐        2015-11-13 09:42:53
  欣赏作者美文,仿佛又回到了以前晚上看露天大戏的那段美好时光。那里,我们这里晚上经常有唱越剧、锡剧、扬剧的戏班,来我们村和附近村里,唱大戏,可热闹了,丰富了乡亲们的业余生活。我们小孩子就是喜欢去玩,很有意思。
4 楼        文友:康乐        2015-11-13 09:48:54
  那时候,人们的物质生活并不是那么丰富,但都很快乐,幸福指数很高,民风淳朴、乡亲邻里和睦相处,家里上下尊老爱幼、和和气气,助人为乐、拾金不昧蔚然成风。社会风气良好。男女老少都喜欢看大戏、听广播、看露天电影、听扬州评话、苏州评弹、山东快书,那里,都很快乐。
5 楼        文友:健康是福        2015-11-13 10:37:25
  家乡戏,有戏,有家乡,有作者的温馨回忆和恋乡情结,深深打动读者的心。
平平常常,笑看花开花落; 自自然然,静观云卷云舒。
6 楼        文友:心痛的等待        2015-11-13 11:43:43
  美文,作为老乡的我骄傲,
心痛的等待
7 楼        文友:杨花        2015-11-13 17:23:33
  说到河南豫剧,我小时候就喜欢听。吕剧、越剧、豫剧、黄梅戏、二人转、评戏这些传统剧目我都很喜欢。喜欢那咿咿呀呀的腔调,还有那手眼、那身段、那步法,简直美妙极了。喜欢那剧情里的故事。哪天雪儿唱段儿呗。
杨花
8 楼        文友:樱水寒        2015-11-13 21:03:34
  文章里的词倒是熟悉,戏剧不懂。但是在福建的时候看了当地的戏台上的不知道是不是差不多,但初次看的时候,虽然不懂,还是挺震撼的!艾玛,雪的节奏杠杠的!
樱水寒
9 楼        文友:淡若天涯        2015-11-14 06:27:12
  好熟悉的豫剧啊,好亲切的《梨园春》。小时候经常跟外婆去舅舅家看河南台的《梨园春》节目,不管春夏秋冬,我记得是每个周末都有。因为外婆喜欢,我也喜欢。从少儿组到成年组,各具千秋。很美好的记忆。欣赏佳作。
10 楼        文友:淡若天涯        2015-11-14 06:33:05
  我还记得,有时候,有戏班子到队里来唱戏,我跟外婆吃完晚饭就迫不及待地跑去看。一直看到结束,有时候看着看着就看出了眼泪;有时候,看到高兴处,大家都拍手叫好。那个时候,都在室外,一片空地上,搭个台子。观众都是站着看的,可是没有一个人嫌累过。这就是戏曲的魅力!谢谢雪儿姐带给我美好的回忆!
共 16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