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西风瘦马 >> 短篇 >> 情感小说 >> 【西风 征文】古镇(小说)

编辑推荐 【西风 征文】古镇(小说)


作者:两袖清风 秀才,1229.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742发表时间:2015-11-13 12:10:06

【西风 征文】古镇(小说)
   (一)
   年近九十的陈老要回家乡寻亲的消息,像夜深人静时放了个大爆竹,响彻了这个江南水乡的千年古镇——清溪镇。陈老四九年初随国民党军队去台湾,离开家乡已经六十多年了。他这次回来,一是寻亲祭祖,二是准备在古镇投资建设,这是这位老人此次大陆之行的最大心愿——回报家乡水土对自己当年的养育之情。
   陈老要来的消息、特别是要来家乡投资的消息,惊动了镇上的领导,这可是这个江南小镇百年难逢的机会,一定要把握住机会,更要接待好陈老。于是连夜召开紧急会议,这会议一改以往一言堂的现象,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发言十分热烈。
   办公室张主任先谈谈自己的看法,他点了支中华烟,慢条撕理地说:“一般的接待工作没啥问题,根据以往的经验,食宿可以安排在镇上新建的二十八层准备参评四星级的清溪大酒店,酒店的设施绝对上档次。参观商业街可以去清溪路步行一条街,那路边霓虹闪烁,商铺林立。参观住宅可以去新建的荷兰新城,富有异国风情。如果陈老要参观工业,我们镇的工业园区在全县也是数一数二的。现在主要的问题是,陈老先生这次衣锦还乡,一定要祭祖。可上哪儿去找陈老先生的坟呢?”
   杨镇长说:“这是个问题。陈老这次回家乡省亲祭祖,一定会祭扫祖坟,祭拜父母。镇上难道没人知道陈老先生的坟?”
   张主任摇了摇头,他抽了口烟,喷着白白的烟雾,说:“这恐怕不会有人知道了。”
   杨镇长转过头,对民政科刘科长说:“你们民政科马上组织一批人去寻找陈老先生父母的老坟,找到老坟后马上着手进行改建。还要刻字立碑。”
   民政科刘科长为难了:“镇长,都经过了这么多年,陈老先生家在镇上又没有后人,他父母的坟当初就没有立碑,草草埋葬了事,从来就没有人祭扫过。更何况陈老先生是国民党军官,就是有人想祭扫,那也不敢哪,更不用说每年清明的旧坟头添新土。用不了几年这老坟恐怕早就草长丘平,再加上以前多次平整土地,可能已经找不到这老坟了。”
   “找不到也要找,这可是关系到阵老先生能不能在镇上投资的大事。如果实在找不到,你给我想办法。这办法应该不用我教你了吧。总之,陈老先生还有十几天到,在陈老先生到清溪镇以前,你们民政科必须把这事情办妥。”
   “是,我明白了。”刘主任终于领会了杨镇长的意思。
  
   (二)
   刘科长的担心其实是有道理的。大跃进人民公社成立那会儿,为了方便农田机械化耕作,县里要求各公社(镇)、大队和生产队平整土地,把散落在大田中的零星坟墩清棺填平,使土地连成块。那些清出来的骸骨集中堆埋,又后来建了墓区陵园,有后代的,小辈把先辈骸骨统一移到陵园埋了,并在墓前立了碑。找不到后人的无主墓,只能找个地深埋了。陈老先生的先父母就是当作无主墓深埋的。
   尽管如此,刘科长还是带了全科室的人冒着秋天的太阳找了两天。眼看陈老先生省亲的日子逼近,刘科长怕误了镇上的大事,一个人驾了福特车来到了陵园,在陵园大门口碰到了园长。陵园属于民政科领导,陵园园长姓王,他一见到刘科长,便把刘科长热情地迎进办公室,又是让座,又是沏茶,又是递烟的,忙得不亦乐乎。
   “大科长今天怎么有空到我们这儿来了?”
   刘科长在沙发上坐下,接过园长递过的烟,王园长连忙用打火机帮忙点燃。刘科长吸了两口,才开玩笑地说:“王园长,这陵园可是阎王爷管的,我这是无事不登阎王殿呀。”
   王园长自己也点了支烟,边抽边说:“有啥重要的事还让大科长亲自跑一趟,发个短信打个电话就行,何必有劳大驾?”
   “这事非同小可,在电话里也说不明白。”刘科长把才吸了小半支的烟按熄在烟灰缸里,端起几上的茶杯,用杯盖拔拉了一下浮在水面上的茶叶,轻轻呷了一口,从衣袋里拿出一张纸递给王园长,说:“王园长,在一个礼拜内你们要建出一个墓来,这是墓碑上要刻的碑文。”
   王园长接过纸条,瞟了一眼,说:“碑文也要在一个礼拜内完成,时间是不是太紧了。”
   刘科长白了王园长一眼,依旧不温不火地说:“如果来不及的话,那我就考虑是不是换人……”
   “别,别别。来得及来得及!”王园长连忙打断了刘科长的话,问道:“死者的骨灰什么时候落葬?”
   “没有骨灰。”
   “没有骨灰?空坟?”
   “什么空坟?里面随便什么骨头放上一些,猪骨狗骨都行,什么都不放也没有关系,反正不会有人来挖开看的。不过这墓的规格参照陵园里最好的。一个礼拜后我过来验收。造墓的费用由民政科专款拨付。”
   “这算什么墓呀?”王园长觉得有点奇怪。
   “不该问的别问,不该知道的别知道。这墓天知地知,还有你知我知。要是被别人知道了,小心你这阎王爷的位子。”
   “科长放心,决不会有别人知道,您只管一个礼拜后来验收。”
   一个礼拜以后,新墓修建完毕,刘科长看了十分满意,验收合格后,即向杨镇长汇报找墓建墓的过程。杨镇长挥了挥手打断了刘科长的话,说:“我还是那句老话,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只要把墓建好就行,只要陈老先生满意就行。”
  
   (三)
   陈老先生终于在人们那望穿秋水般的目光中盼来了。年近九十的老人依旧身板坚挺,步履有力,一眼就能看出老人曾经是个职业军人。
   陈老是在县政协主席和民政局长的陪同下来到清溪镇的,并被安排下塌于清溪宾馆。稍息片刻,陈老便提出要去祭扫父母的坟。祭品早就由民政科准备好,几位领导便陪同陈老来到陵园,在墓前祭拜了一番。当地政府对陈老父母坟墓的修建陈老深表感谢。
   当晚,镇上在清溪宾馆的皇家苑豪华宴会厅为陈老接风洗尘。面对一桌子的山珍海味,陈老他没动几下筷子,倒是让服务员打来一碗米饭,说饱了,便起身告辞:“各位,不好意思了,几天来车马劳顿,我想早点休息。各位慢用。”说完,陈老抱了抱拳,走出了宴会厅。
   镇长他们知道陈老已经这么一大把年纪了,不宜强留,便站起身把陈老送到门口。送走陈老,他们回到各自的座位上放开了吃喝起来。
   次日清晨,陈老在自助餐厅吃了个煮鸡蛋,就着酱菜喝了碗稀粥,便由张主任陪同来到清溪路步行街。这步行商业街的确不同一般,两边高楼林立,路中花红草绿,路边商店连片,路上人头簇拥。陈老看到眼前的景象,真不敢把这条现代化的步行街与江南古镇联系起来。他略有所思,不由得停下了脚步。
   “陈老,这就是我们清溪镇最繁华的路段,清溪路步行一条街在方圆百里都是出了名的。”张主任见陈老站着没往前走,心想,陈老先生一定对这商业街产生了兴趣,便热心地介绍起来。
   “在我的记忆中,清溪镇上好像以前没有这条路。这儿以前应该有条河,河上还有跑水上运输的木船,还有连接两岸居民来往的小石桥。我们小时候还在河中游泳抓螃蟹呢。”陈老幸福地回忆着,脸上浮出了微微的笑容。
   “对对!陈老的记性真好,这儿以前的确是条叫做清溪港的河,前几年因为旧镇改造,镇上花了一千多万元,把这清溪港填平了,修了这条步行街。那时的一条河没多大用处,现在的一条街为镇上每年可创造几百万的税收,还带动了古镇的经济发展。”
   “河两边沿岸建造的宋代明代清代的古楼呢?”
   “拆了,建造了这些高楼,你看有多气派!”张主任想,小镇的变化如此之大,陈老见了一定高兴。
   “唉!这条河可惜了。”陈老轻轻叹了一口气。
   “不可惜,我们镇上花了五千万,在东边又挖了一条河。这河现在是我们镇上的景观河。”张主任说:“陈老,我带你去看看新挖的景观河。”
   “谢谢张主任,不去景观河了,去看看镇上老街吧。我记得有食品厂,有當铺,有钱庄,还有沈家花园印家花园,有德兴馆,长兴馆,老虎灶茶馆店。镇北边还有宋代的法昌寺,寺里有铜钟铁佛石弥陀……”陈老回想着记忆中的一切。
   “陈老,你说的法昌寺在当年破四旧时拆了,铜钟炼铜铁佛炼铁,石弥陀也敲碎铺路了。镇上的老街也拆了,在原址上建造了具有荷兰风情的荷兰新城,新城里还有大风车、荷兰广场和荷兰式教堂。陈老是不是去荷兰新城看看?”
   陈老没有回答张主任的话,自语道:“真可惜呀,记忆中的古镇没了。”
   “还有。”张主任接口说:“我们在镇边上又造了一条三百米长的仿古明清一条街。”
   “我知道了。张主任,谢谢你的陪同,你们工作也忙,就不用再陪了。”
   张主任见拉不住陈老,连忙赶回镇里向杨镇长汇报。
   杨镇长不在,下乡视察秋收筹备工作去了。等杨镇长等人回镇,已经是下午三点以后了。杨镇长听到张主任的汇报,也急了,他们急忙赶到清溪宾馆。服务员告诉他们,说:“你们是来看望台湾来的客人吧,他老人家十二点以前已经退房结账走了。”
   “他走时说了什么?”杨镇长着急地问。
   “没说什么,只是问了一句,镇上什么地方能吃到本地菜?我告诉他,镇最东边有个清溪农家的小饭店,那儿有本地菜。”
   “快,马上去农家饭店。”杨镇长急忙转身走出宾馆大门,上了自己那辆奥迪专车。
   “老人家临走时留下了一封信,让我交给镇上的领导。”服务员从车窗缝内把陈老留下的信递给杨镇长。
   赶到农家饭店,没见陈老的身影,找到饭店老板娘打听。
   老板娘告诉杨镇长说:“两个小时前有位老人来这儿吃饭,点了份扣三丝,扣肉,腌笃鲜,一盆豆苗,还有一碗卷心菜咸酸饭(菜饭),边吃边说好,还说终于又吃到家乡的饭菜了。饭老人吃完了,还让盛了一碗,连同剩菜叫我打包,后来就离开了。”
   “陈老就这样离开了,什么话也没留下就离开清溪镇了?”杨镇长拿出了陈老留下的信。信没有封口,杨抽出信纸,只见上面写着十五个字,“我记忆中的千年古镇再也找不到了。”千年古镇四个字的墨迹有些花,好像是被眼泪打湿过。
   杨镇长拿着信纸的手有点颤抖,他一动也不动地站在那儿良久、良久……
  

共 388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小说从年近九十的陈老回乡寻亲,并准备为家乡投资开始,描述了镇上领导对此事的重视,在寻找不到陈老祖坟的情况下,镇领导精心修葺了假坟来博取陈老的欢心。作者巧妙地设置,用对话的语言把镇领导为了得到陈老的投资而弄虚作假的行径表露无遗。继而引出后文陈老随着张主任的引领,走在古镇的街上,却看不到一丝一毫记忆中的古镇模样,镇里为了经济利益而拆古建新的做法,让陈老痛心失望,他对家乡古镇的一点念想全然毁灭了,他只好伤心地离开。作者步步安排故事情节的发展,借文中张主任之口,道出了一些地方的干部片面地追求经济而大兴土木,盲目仿造,不惜以毁坏古迹,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做法。小说立意明确,语言生动,人物形象丰满,寓意深刻,给人留下无尽的思索。欣赏,感谢赐稿,祝作者创作愉快!【编辑:桑干河】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桑干河        2015-11-13 12:13:25
  感谢清风老师带来的精彩小说,写文辛苦了,祝快乐!
桑干河
回复1 楼        文友:两袖清风        2015-11-13 14:42:00
  谢谢桑老师,问候冬安
2 楼        文友:海韵波涛        2015-11-13 13:39:57
  非常感谢老师赐稿!此篇文的主人公陈老衣锦还乡,满怀对家长的期望而归,但所看到的景象,却让老人大失所望,千年古镇没了,让老人很伤心。环境遭到破坏,一些弄虚作假的行径只能是蒙骗当事人自己。很有寓意的小说,值得深思。祝清风老师创作愉快!
岁月静好 海韵QQ786732982
回复2 楼        文友:两袖清风        2015-11-13 14:46:21
  谢谢海韵老师,冬安
3 楼        文友:斯琴        2015-11-13 13:49:08
  故事情节,人物对话,场景转换。矛盾编排等,都很到位,读起来也舒服,语言朴实,情节真实,诙谐幽默,学习学习。问候作者,创作愉快。
回复3 楼        文友:两袖清风        2015-11-13 14:48:13
  斯琴老师言重了。应该向你多学习
4 楼        文友:念家的麻雀        2015-11-13 17:50:01
  拜读老师力作,现实的题材,简洁的文字,紧凑的情节,鲜活的人物!向老师学习!
回复4 楼        文友:两袖清风        2015-11-13 19:07:45
  念家老师言过了,向你们学习呢。问好
5 楼        文友:芷云        2015-11-13 20:18:17
  只有最原始的东西才能找到家的感觉!
回复5 楼        文友:两袖清风        2015-11-13 20:51:45
  是啊,毁于无知
6 楼        文友:书轩        2015-11-14 09:36:14
  欣赏清风老师的力作,笔锋犀利,刻画形象,褒贬时弊,佳作,学习了!祝清风老师创作快乐,冬琪!
书轩
回复6 楼        文友:两袖清风        2015-11-14 18:13:12
  书轩老师言重了。戏说而已。问候冬安
7 楼        文友:荒漠逸行者        2015-11-16 21:27:03
  记忆中的古镇没有了,寻根的人,还能找到自己的根吗?意义深远的精短小说。问好清风老师!
文学是心灵的自由舞蹈和歌唱。
回复7 楼        文友:两袖清风        2015-11-17 15:30:42
  问逸行老师好。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