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水神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山水】莫说包拯一味硬,语言之中藏机锋(随笔)

编辑推荐 【山水】莫说包拯一味硬,语言之中藏机锋(随笔)


作者:余显斌 举人,4017.3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69发表时间:2015-11-14 09:02:33
摘要:宋朝时,人们谈及包拯,会以“黄河清”作比喻,说包拯从来不笑,他的笑脸如黄河变清一样难以见到。今天,在电视剧中,包拯依然如此,一副冷脸,从不假人以辞色。其实,史书中的包拯,在与人交往中,是很讲究语言技巧的。在当时社会,包拯历任多职,成绩卓然,不讲语言技巧,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

【山水】莫说包拯一味硬,语言之中藏机锋(随笔) 宋朝时,人们谈及包拯,会以“黄河清”作比喻,说包拯从来不笑,他的笑脸如黄河变清一样难以见到。今天,在电视剧中,包拯依然如此,一副冷脸,从不假人以辞色。其实,史书中的包拯,在与人交往中,是很讲究语言技巧的。在当时社会,包拯历任多职,成绩卓然,不讲语言技巧,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
   一语如针 扎中命门
   包拯当过使者,曾经出使过契丹。当时的契丹,已经和宋朝讲和,互相许诺,绝不发动战争。可是,契丹人依靠自己的兵强马壮,经常会找到一些借口,在谈判桌上无理取闹,取得一些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包拯出使时,恰好雄州刺史做了件事,就是在雄州开了一个便门,方便百姓出入。这本属正常之事,可是,辽国使者拿着这件事大做文章,质问包拯:“雄州开便门,是想接受我国投诚的百姓,还是想派出刺探消息的间谍?”面对这种无力取闹,包拯没有反驳,只是微微一笑,问道:“过去,你们的涿州也开过便门,是想接受我国投诚的百姓,还是想派出刺探消息的间谍?”辽国使者一听,张着嘴说不出话来。包拯随之笑着补充:“派出间谍,反而开一便门,不是多此一举吗?”辽国使者默默无言,一直到谈判结束,再也没有刁难包拯。
   包拯说话,能抓住对方的空穴,一招中的。事后,并未趁势反驳,而是在一笑之中,给对方留下台阶,保住面子,深得语言三味。正是凭借着绵里藏针、有礼有节的语言,包拯才得以不辱使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由此可见,那些一味认为包拯语言刚硬的人,是误解了包拯。一个官员,要想有所作为,语言艺术不可能不很好地掌握。
   语言简单 峰回路转
   包拯担任天长县知县时,严令县内,不许宰杀耕牛。在农耕时期,耕牛是国家农业建设的根本。可是,一天,一个农户赶来告诉他,自己耕牛的舌头被割了,不能吃草了。包拯告诉他:“你回去吧,将牛杀了。”农人回去,刚杀掉牛,他的邻居就来告状,说对方杀了自己的耕牛。包拯一拍桌案,问道:“你为什么割了对方牛舌,又来陷害他?”突如其来的一句发问,让这个邻居目瞪口呆,瘫坐在地上,乖乖承认了自己的罪责。这件事,固然表现了包拯的断案如神,同时,也可以看出包拯的语言技巧。面对这个割掉牛舌的人,包拯没有证据,如果此时语言稍微犹豫,不够果断,就会让对方心存侥幸,抵死不认。所以,包拯面对对方,突如其来地用上一句极其肯定的话,直击对方神经,让对方惊慌之下,心性大乱,急忙承认。事后心定,即使想反悔,也已经迟了。
   古代断案,没有现代化的破案工具,很多时候靠的是语言较量,展开心理战。在和对方的心理战中,包拯以语言为武器,突如其来,直击对方,轻轻松松破掉一案,堪称破案史上的奇观。
   语言绵软 元首欢颜
   包拯做谏议大夫时,和宋仁宗就进行过一场语言交锋,很是经典。当时,宋仁宗登基几十年,一直没有生儿子,因此,也就一直没有立太子。太子,可是事关国本的,因此,大臣们纷纷劝谏仁宗皇帝,让在家族中选一侄子,做为太子。仁宗不愿意,想再拖拖,看能不能自己有一个儿子。可大臣们却不答应,尤其包拯,更是不断地劝谏。宋仁宗生气了,问包拯道:“你想立谁?”这话说得很严重,暗含包拯有一种投机讨好将来太子的行为。包拯听了,告诉皇帝:“我建议立太子,是为了国家。你问我想立谁,好像怀疑我投机讨好。我快七十了,儿子又早死,我还能为谁讨好呢?”仁宗听了,很是惭愧,马上答应,考虑太子的任命。
   过去的皇帝,最害怕大臣和亲王交往,取自己而代之。面对仁宗的怀疑,包拯首先告诉他,自己这样不是讨好未来的太子,是为了国家利益。其次,他告诉仁宗,自己已经年迈,不久人世,又没儿子,也不是为了个人私利着想,彻底打消仁宗的怀疑。在和仁宗对话时,包拯语语诚恳,最终感动仁宗,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接受了包拯的建议。
   语言贴心 以退为进
   仁宗皇后的伯父,名叫张尧佐,他养大皇后,皇后十分感恩,所以,一直在仁宗面前进言,希望能提拔一下自己的伯父。仁宗脑子一热,马上下旨,提拔张尧佐为三司使,掌管国家的财政大权。过去,大臣们最反对的是外戚专权,更何况是这样重要的职位。此事一出,满朝大臣纷纷反对,和仁宗展开激烈的口水战。仁宗面对下属言辞激烈的反对,十分恼火,一意孤行,坚决要这么做。包拯知道后,进入宫里,语重心长地告诉仁宗:“圣上在位三十多年,从未失德,赢得臣民一致称赞。只是,近几年因为眷顾张尧佐,受到大家一点非议。不过,这不是你的错,是宦官和宰相的错误,他们想讨好皇后,建议你提拔张尧佐。圣上如果真想照顾张尧佐,可以让他去作节度使好了,何必让他做三司使呢。”仁宗听了,乐呵呵地答应了,张尧佐的三司使也就泡汤了。
   在这次对峙中,包拯走的是和其他大臣截然相反的路子。他知道,仁宗已经被大家激怒,再这样下去,无异于火上浇油,适得其反。因此,他大唱赞歌,对仁宗治国政绩,给予了充分肯定,让仁宗消消火气,很是高兴。然后,他指出张尧佐之事,对仁宗的声誉很有影响;最后将错误推给别人,并拿出处理意见,终于赢得了仁宗的让步。
   官场如职场,只要有人与人交往,就一定有语言存在,也就一定讲究语言技巧。一个人,无论走入朝廷,或者走向百姓,都能赢得一片赞誉,做出很好的成绩,不可能不讲语言技巧的。一个人,即使你再有才华,再有一个公正的心,如何语言一味地刚硬,也很难被集体所包容,被上司所接受,被同事所亲近。向包拯学学语言技巧,会让你更好地实现人生的价值。
  

共 216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包拯留给后人的印象是什么呢?作者从史文影视出发,告诉我们,这位宋朝名宰包拯,除了他的清正严明、刚正不阿的性格特征之外,更有他在断案和对外交往中表现出来的敏捷思维和说话技巧,作者通过事例的一一枚举,从使者到知县,从谏议大夫到宰相,他的语言处处充满智慧与正能量。作者由此更深入分析,告诉我们在当今社会,也一定要讲究语言技巧,才能赢得一片赞誉,做出很好的成绩。向包拯学学语言技巧,会让你更好地实现人生的价值。感谢作者赐稿山水!推荐欣赏!问好冬安!【山水神韵编辑:眉间心上】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眉间心上        2015-11-14 09:04:07
  欣赏好文字,学习新启示!问好老师!
2 楼        文友:心灵飞鸿        2015-11-14 18:20:48
  读史悟理,古为今用。精彩!
勿忘本真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