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三哥走好

精品 三哥走好


作者:不损风骚 秀才,1152.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44发表时间:2015-11-14 16:34:14
摘要:三哥去世了,写文寄托哀思。

本家三哥去世了。
   我心里很悲伤,尽管家庭之间无什么交往,因为距离太远。可是,却和他时常接触,他的人格,他的朴实,他对生活的热爱,对事物的大度,以及对一切看的超脱,对一切的宽容,却是永远让人难忘的。
   三哥名叫王之泉。
   在我孩提时代,我就记得他就是一个老头,说话口吃。第一次记得他,现在想起来大概是62年,我和父亲上坡回来,在庄后头老坟西侧的路上遇见了他,现在还记得当时:他和父亲并排走着,在说着什么,微笑着,一颗门牙露在外边,朴实憨厚的样子。从那时,算是认识了他。
   以后又和他接触,大概是65年的一个秋末,满坡庄稼已经收割完,只是地瓜没收完。我和王辉等在看坡,那时,三哥好像是三队,我们是一队,地瓜地边是苇滩,三队的苇子割了好多,一个个躺在岸边,三哥手里握着一张镰,在暮色中,和我们隔岸对话。
   我说:“三哥,给俺个苇子吧,我编个花篓筐。”
   三哥口吃,一着急,更厉害:“嗯……嗯……嗯(你们)队里没……没……没有么?
   “俺队里不让。”
   “我……我……我给嗯(你们)下账!”一边说,一边急得手握着镰,在上下抖动。
   我就哈哈笑了起来。一会儿,夜色笼罩了一切,我们就在地里点起篝火,火里扔上好多地瓜,这些地瓜一会儿就会烧熟,可是美味,这些火和地瓜,把对面的三哥引了过来,往火边一坐。
   我说:“三哥,咱拔个‘骨碌’(摔跤)吧?”
   火光照着一张苍老疲惫的脸,他抬眼看了我一下,轻蔑地:“吔,你得吊三唦(30个)!”
   王辉不由分说,上前扳住三哥肩膀,说:“不有三唦,我自己吧。”说着就想把他扳倒。
   “别……别……很使得慌!”他那时很有力气,王辉用力也没把他扳倒。以后,我们就一起吃起了地瓜……
   又一个清晨,我们几个孩子一早来到北坡倒地瓜,也就是队里地瓜收完后,大家可以随意到地里,刨出隐藏在土里的没收到的地瓜,倒来是自己的,所以比较吸引人。我们几个耐不住心,总是这里刨几镢那里刨几镢,结果收效甚微。经过三哥面前,只见他满脸放着红光,手握一张特大的明晃晃的镢,在使劲的刨着,一块块地瓜被他从土里刨了出来,看着他筐子里一堆大地瓜,我们为他的收获眼馋。这时,一个孩子对他说:“这里已经被人刨过了。”
   三哥满面红光,诙谐的学着《沙家浜》中胡传奎的腔调:“怎么不早说呢?”转换了地方后,自己又大声:“别打枪,别……别打枪,新四军听到枪声能出来么?”(《沙家浜》中刁德一戏词。)空气快活起来,太阳亮了起来。我们在他的影响下,也专心下力气刨起了地,果然收获很多,每个人的筐子里,都有了大小不一的十几块地瓜。
   后来,毕业回家,和三哥接触比较多了起来,虽然年龄差别很大,但是,由于是兄弟,也时常开个玩笑。我觉得三哥虽然是一个朴素得不能再朴素的农民,骨子里就是庄户,衣服总是脏兮兮的。可他心灵深处却是无比干净的,对任何人,任何事情,都是以心胸宽广对待,就是对于耍弄他的人,人家也是泰然处之,好像从来没见过他生气。
   岁月在流逝,三哥的腰逐渐在弯曲,可是,他那对农活坚忍不拔的毅力,对生活执著的追求和热爱,叫人敬佩。在离家一公里多的北坡,我为了生计,在课余时间建造了一个土温棚,得时常去照料,而三哥的大棚,我是必须经过的,他家的一片地,也是离我家大棚不远,所以不断相见。差不多见到的,是他劳作的身影。一次,在暮色中一同回家,我看到经过岁月的打磨,苍老明显写满了三哥的脸,稀疏的胡须,记载着饱经的风霜;满面的沟壑,刻画着岁月的无情;有点儿浑浊的目光,折射出三哥的劳累。他,咯吱窝里夹着一张铁锨,背佝偻着,迈着缓慢的,但坚实的步伐。他是去挖掘栽种西瓜的沟,都叫掘西瓜沟。
   “三哥,掘完了么?”
   “掘……完?掘……完……完还早……早哩。”一路上,他竟和我一同背起了《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途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我为三哥的乐观所感染。是的,生活本如此,酸甜苦辣都须尝,可不论酸甜苦辣,不论地位高低,不论顺境逆境,我们必须有一种坚定的信念和快乐的心境。成大事者无不如此:孔丘逆而著《春秋》,文王拘而作《周易》,孙膑受胯下之辱,而成就了大事,王光美在狱中而坚持自己练习说话……这些无一不是靠信念的支撑。眼前的三哥,已近80岁,一般人早已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进,可是他依然坚持劳作,依然为人类,为家人创造着财富,他心中一定有一个多彩的梦幻,这个梦,虽然不是惊天动地,轰轰烈烈,这个信念虽然不是救国救民,但却是美丽的,淳朴的,却让人羡慕的。
   一次,我偶然经过了三哥的西瓜地,被惊呆了:大约有半亩地,深一米,宽约60公分的30多条西瓜沟,已经基本掘完,一片黑色的泥土,泛着清香,这是多大的劳动量啊,这些劳动成果很难和那个七十多岁的瘦小老头挂钩。这是毅力,这是坚持的结果,这是执着追求的丰硕……
   最近几年,三哥已是老态龙钟,腰,也弯得更厉害了。可依然眷恋着自己的土地,每天,握着一种农具:或小锄,或小镢,走在上坡和回家的路上,朔长的白发,昏花的双眼,现出痴呆,一步一挨,破旧的编织袋里,装着柴火或者野菜,或者青草。我每次见到他,总产生深深的敬意。不免和他搭讪几句,他每每停下,吞吞吐吐的和我倾诉着心灵。又一次,竟然提出让我教他识谱。现在,三哥家里儿孙满堂,绝不是被生计所迫,这表现出三哥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吧。
   最后一次见三哥,是去年的腊月,在村头上,90多岁的三哥,慢慢地挪动着,当时因为忙,没和他说话,没想到竟然成了永别。
   我们是平头百姓,走了的,就走了,活着的,依然活着。三哥走了,只是人们在街头巷尾谈论几天,以后就会慢慢淡忘他的。可最近几天,我却时时想起他,就随便凑了以上文字,在写的过程里,在回忆那些流失的岁月中,那一个个的老人,曾经哺育我们的老人,为营造大家美好生活而劳作的老人,时常浮现在眼前,不断引起心灵的颤动,过去的生活,尤其是童年的生活,是凄苦的,可为什么自己却时时怀念呢?老一代人,在泥土中滚爬了一生,他们临走时的心里,到底是怎样想的呢,他们为儿女的挂念,儿女应怎样回报呢?为什么总是失去了才觉得珍贵呢?在人生的这个坐标中,每个人都会找到自己的一个点,但愿每人都是一个亮点。
   三哥走好,尊敬的老人们走好,你们团聚在一起,好好叙叙吧!

共 255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三哥是众多农民的一个缩影,或者可以说是农民最真实的写照。他们在泥土中滚爬了一生,勤扒苦做了一生,只是为了对后辈们有一个能够说服自己的交待,或者是想对地下的先人们有一个交待,以此证明自己不是怂蛋,不是孬种。文中的三哥虽然有些口吃,却很是慈祥可爱,他八十多岁的时候,还在坚持劳作,他的心中,一定有一个多彩的梦幻,这个梦,虽然不是惊天动地,轰轰烈烈,这个信念虽然不是救国救民,但却是美丽的,淳朴的,却让人羡慕的。文章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51115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5-11-14 17:39:23
  三哥是众多农民的缩影,也是众多农民真实写照,三哥在劳累了一辈子后,终因老迈的原因而去了另一个世界,请允许我也说一声:三哥走好。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