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竹韵南山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南山】典祭黄帝记(散文)

编辑推荐 【南山】典祭黄帝记(散文)


作者:梦羽 秀才,1149.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182发表时间:2015-11-15 21:30:49


   文明是有源头的,每一个文明的生发都是自觉自悟的开天辟地。
   譬如汉字,“仓颉作书,而天雨粟,夜鬼哭。”汉字的源头就有个惊天地泣鬼神的意象。我信惟汉字有如是的神奇,不需要理由。若非要道个理由,字字皆神性,字字皆理由。汉字象形,字字无不传达着天意地意人意的创世和先机,以字为文又是一番文章的风光,决不是拼音文字的符号义。相传仓颉为黄帝史官。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所说华夏文明的源头,在黄帝时代。不知其有几千万年,却漫漫修远的求索着,亦发芽抽枝的萌生着,遂有春秋战国诸子的文明理论化,遂成华夏的天下文明。
   虽然黄帝不可考。但是,于华夏,黄帝是绝对的大信。
   上古,茫茫乎不知几千万年,无有信实的史料,哪怕地下的科学考古亦是星星点点的时代佐证,不足以对号入座。然而,黄帝于华夏,即便是传说,亦无不是根植性的记忆,所以具有神性,穿越历史的悠悠时光,穿越六合八荒的无限空旷,便在今日,那个光辉岁月的赫赫,那诸多的古词,比如炎帝、轩辕、阪泉、涿鹿、仓颉、蚩尤皆像青铜古鼎一般,积满光阴的扑拙,而仍在眼前,活灵活现,姿态万千,气象万千。便是那些传说和神话,亦像家史,代代相传,简直就是祖上功德,真实可信。
   其实,炎黄就是我们的祖上,中华的始祖,而我们就是炎黄子孙。每每听闻炎黄,或书中读到,或心上感念,便生起祭祖的情怀。亦像当年或听或唱《我的中国心》一样,总会心潮澎湃。
   农历乙未年九月二十六日申时,秋的最后一天,我们拜祭了黄帝——在新郑,黄帝故里,仪式是祭祖大典。
   偶然,又有幸,我被邀参加第三届中部六省炎黄文化论坛,来到新郑,黄帝的故里。去的那天是农历二十五日,秋雨迷濛,似乎天地亦迷濛昏黑,我们一行八人应该是坐上了黄帝的指南车吧,因为无需辨认亦没有迷失方向,顺利抵达。接待说我们到站的时刻,雨雾停了,天晴明了,不早亦不晚,似乎有难以言喻的某种神性。虽为笑言,内心却神圣起来,油然而生,朝圣之礼。
   从来喜欢听河南人说“中”。中与不中,嘴边话,口头禅,特有的味儿,特有的重浊,像掺了泥沙的黄河水既滞涩又奔腾,有原生的可亲。亦知道这“中”的文化衍生,有中洲、中天、中原、中国的地域观,有甸服、侯服、宾服、要服、荒服的天下观,有亲其亲的儒家推己及人的伦理道德观和中庸的哲学观。而今,秋日晴空,我在黄帝故里的门前,中华姓氏广场,浩大,赫赫,恍恍若秋风浩浩。两边是黄色姓氏旗,千万姓千万旗迎风招摇,似万姓归宁,亦似万国来服。广场上端端正正着姓氏碑林,方方正正似在朝宗。中央是鼎坛,矗立着黄帝宝鼎,八荒八鼎拱护,庄严,凝重,王者之气赫赫。鼎者,国之重器也。天下第一鼎,则天下第一王,天下万姓之始祖也。穆穆浩大,我在其中沐浴,遂而有感素面朝天的真实意,感而遂通天地间的“中”,不可言说,亦勿要言说,因为言说则不“中”。遂而又思我所知道的“中”的文化衍生义,只是概念的“中”,由概念发生的逻辑推理,既不真实,亦不精确,这是西方的思维模式,以之来套我们的传统文化,所以不“中”。遂而又思以西方的人文理论来分析研究我们的传统文化,进而以之为尺寸来度量,把我们的传统分解得不伦不类,所以不“中”。坛前默默祷告,忽而有秋风骤来。
   乙未年九月二十六日申时,拜祖大典时辰,绝对匹天地阴阳五行的好合,是中华的好时好节。是时也,云霞奔赴而来,光辉奔赴而来,雅乐《黄帝颂》奔赴而来,刹那大风起兮,黄帝雕像端坐祭坛中央,肃穆之仪,浩大,赫赫,并天地而生,与日月齐光,又敦厚温良,谦卑恭顺。我们——拜祭者,百余人,在祭坛下,恭敬肃立,如承天恩大德之雨露,无有些微的懈怠,笼统包裹在赫赫大德大功的荣光里,敬畏,渺小,而又如黄帝的光芒,一环环一波波向外荡漾而去。子曰:“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原来黄帝就在我们面前,虽是鞠躬,而心中早已三跪九叩的匍匐了。
   《礼记》有言:“夫祭者,非物自外至者也,自中出生于心也;心怵而奉之以礼。”此等时刻,我们拜祭黄帝,所有的仪礼、场景、器物,皆不足以典祭的肃穆斋庄,祭时我们内心生发的慎终追远,才是祭之所在。祭坛前,圣火熊熊,当主祭者把巨大的香火插上香炉,黄帝雕像前香火缭绕,与圣火交相辉映,刹时有香火传承的自觉。香火看多矣,香火亦听多矣,而我所懂得的香火仅仅是概念和义理的肤浅,我之无明亦可见矣。遂而内省,反思我的无明,大概是我被物化物役了,心里满满的都是物和欲,哪里有光明的清澈。既然我是物化的无明,自然偏离了文明。遂而又思今世,物质高度发达,乃至思想亦已物化,若文明仍与野蛮相对,似有偏颇。人已不再是昔时的野蛮了,而是要人类从物化中觉悟,所以今世文明与无明相对颇好。《易经》云:“见龙在田,天下文明。”此处的田是井田,引伸为人世,有德君子,在人世在民间,身体力行,教化万民,所以天下文明。黄帝亦如是,自有生民就有黄帝的教化。此时此刻,我亦有自觉的香火,香火是传统,香火是传承,香火更是复兴。复兴传统的文化,复兴先民的精神,救万民于物化无明的水火,遂而天下文明。
   《左传》有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典祭黄帝,典祭那些先知先觉,先圣先贤,那些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人们,皆是国家大事,皆是香火的传承和复兴。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祭坛上空,忽然扬起河南梆子,若大风起兮,亮烈雄浑,铺天盖地,含混不清,仿佛雷庭之音,隐隐可辨:
   糜不有初,鲜克有终。
  

共 220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关于探论文明的散文。作者通过描写祭祀黄帝活动,以独特的角度,从文明的起源切入主题,深入探究了文明的发展史以及文明的新内涵,并能站在历史人文传承中华文明的高度,抒发一种中华伟大文明民族自豪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令人心生敬意。作为一脉相连的中华炎黄子孙,了解历史,牢记历史,追溯根源,薪火相传,中华文明方能发扬光大,万古留传。文章用词精炼,古风习习,引申恰当,可见作者有深厚的历史人文知识和文功,强烈推荐阅读!【编辑:羽青】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羽青        2015-11-15 21:33:20
  佳作拜读,追问作安。
文字为生活添精彩。
2 楼        文友:羽青        2015-11-15 21:35:21
  佳作拜读,遥问作安。
文字为生活添精彩。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