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春秋】真正的“火殃”(赏析)

精品 【春秋】真正的“火殃”(赏析) ——浅析五木居士的小说《火殃》


作者:三微花 举人,4285.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404发表时间:2015-11-18 19:26:25

火殃的基本解释是:古代指预兆火灾的天象。——题记
  
   读了五木居士的小说《火殃》后,陷入长久的沉思中。
   这世上,真的有“火殃”吗?小说中的“火殃”,究竟是什么?换句话说,那大院里的火,到底是哪来的?!
   带着这些问题,再回头去看小说。
   暑假的傍晚,酷热渐渐消退,最是清凉怡人的。院坝里,孩子嬉闹,大家谈天,一幅祥和的田园风景图。生活在画里的人们,也应该是和睦的、幸福的、快乐的。
   然而,一颗从天而降的大火球,打破了人们原有的安宁与平静。“火殃”把恐惧植入了每个人的心里。紧张而忙碌地严加防范,把每个人的神经都绷得紧紧的。就在三天期限的最后一晚,“火殃”真的应验了。二叔和小杜老师被吞没在火海中再也没出来;人们赖以生存的大院子烧没了;二婶被当成纵火犯带走了。这一切,本是“天灾”,怎么就变成了“人祸”?想不通,真的想不通。
   奶奶“一头扎进了稻田里的那个大坑”,真的是去找“火殃”算账吗?如果是,这笔账,该怎么算?如果不是,那又是为什么?想不通,还是想不通。
   十年后,二婶的回答是:“那火不是我放了。是火殃,火殃啊!”火不是二婶放的,为什么坐了十年牢,还不能出来呢?再次的想不通,怎么也想不通!
   纵有再多的想不通,也得接受现实,这也正是生活的真味吧。躁动的心平抚后,才有可能从细枝末节中明察事情的真相。
   其实,人们平静的生活,不是在那个大火球出现时被打破的。早在“前些天”由于小杜老师病了,去医院是因为“小产”就开始了。再推下去,应该是比这更早,小杜老师下乡来了,就是“火殃”降临。说到底,就是人的心魔——私欲在作怪。
   那就从小杜老师说起吧。
   “长得细皮嫩肉的”又有“鹤立鸡群的身影”的城市姑娘,在一群纯朴的村民中,可以说是人见人爱,人见人怜的。但,知青这个群体,是当时国家政策的产物,不是个例,只能“下地干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哭,也是没用的。然而,事情就是那么巧,她住在了大队长的家里,又让大队长的娘——“我”的奶奶看着可怜了,有了奶奶的“叫”,才使得这位姑娘有机会变成了“小杜老师”。
   是二叔本就对小杜姑娘有意,就着一个“叫”,“堂而皇之”地让姑娘当上了老师,而后“顺理成章”地满足自己的私欲,最后让小杜老师“小产”;还是小杜老师真心不想再“下地干活”,就顺应了当时的“想干上好活就得付出代价”,而当老师又觉得自己无以回报大队长母子的好意帮助,便用“以身相许”为代价,直至“小产”;抑或是二叔和小杜老师是日久生情,两情相悦而有了后来的“小产”,已经无从探究,因为两个人都无法再开口。两个总想拥有本不属于自己的一切的人,就这样直接或是间接地被自己的私欲杀死了。
   那就听听能开口说话的人都是怎么说的吧。
   奶奶只说了一句:“该死的火殃,我要找你算账!”也再无法开口了。“火殃”之说是出自奶奶之口,去找火殃算账的也是奶奶而不是别人,这个谜团该如何来解?奶奶在村里德高望重的地位,可以做到说一不二。是奶奶的一个“叫”,就让小杜姑娘变成了小杜老师;也是奶奶的“火殃”,让她失去了儿子、失去了家,也让她最后做出了绝望的选择。我想,奶奶是带着恨走的。她恨自己为什么“叫”儿子安排了小杜姑娘;她恨儿子是因为救小杜老师而死的;她更恨老天不长眼,为什么偏偏要带走她的儿子。一位长者发号施令的虚荣心,一位母亲本能地要保护儿子、保护家人的举动,最终也害死了自己。
   二婶只说了一句:“那火不是我放了。是火殃,火殃啊!”这是真的吗?这里,二婶说的“火殃”,跟奶奶说的“火殃”,含意应该是不同的。火不是她放的,她却一直在坐牢,除去当时法律还不健全的因素,二婶自己内心应该是宁愿坐牢,也不愿再回到那个破碎的家的。房子烧没了,那个心已经不在自己身上的人也没了,和自己一样只愿“小狐狸精”死的婆婆也没了,自己还回到那个所谓的“家”去干嘛?最让她绝望的就是那个她极力想抱住却怎么也没抱得住的男人。二婶是真正的可怜人,男人被人抢走了,家烧没了,自己又落了一身罪名。
   而“我”呢?之所以会问二婶那火是谁放的,也是不愿意相信这个事实。但,一切迹象又无法做出其它解释。
   那么,这火到底是谁放的呢?奶奶?二婶?
   还在上小学的极贪睡的“我”都能从着火后的吵闹声中惊醒,小杜老师,怎么可能活活被烧死在屋里而不发出声响呢?因为火是在夜深人静时烧起的,当时还有十多个人在巡逻,就算她跑不出来,也有发出呼救声的时间和可能啊!
   所以,答案只有一个,这火是小杜老师放的。或者说是小杜老师自己不想出来,小杜老师已经对生活彻底绝望了。把她一步步逼到绝路上的,除了自己的私欲,就是二叔、奶奶或者还有二婶对她不断地伤害和强大的舆论压力。
   奶奶能对“我”——一个小孩子说起小杜老师不是生病,而是“小产”,以奶奶在村里的特殊位置,全村人就没有不知道这事的了。也许奶奶事先不知道这都是自己的儿子惹的祸,只是想让她一直可怜的城里姑娘的名声臭掉,因为这姑娘做出这样的事,是她看走了眼,看错了人,这人就不值得她再可怜了。在那个把名誉看得比生命都重要的年代,小杜老师,这样一个从城里优越的环境来的知青,怎么受得了“作风不好”“未婚先孕”这样如洪水猛兽的罪名呢?她就只能选择不出门、不再见人,火烧起来也不出去,宁愿被火慢慢地煎熬也不愿再受人世间羞辱的煎熬。
   那么,全村人都知道的事,大队长的媳妇——我的二婶能不知道吗?女人的敏感,让她一下子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或者说,这之前她是一直自己骗自己不愿承认这个事实。知道小杜老师“小产”后,二婶会做出些什么样的举动,对小杜老师加以什么样的言辞羞辱,从二叔冲进火海前“狠狠地踹开了二婶”和二婶当时说的那句话,就可见一斑。这个“狠狠”一是想极力挣脱二婶去救他心爱的人;一是发自内心的对二婶的厌恶。
   至此,所有的想不通,也就都通了,谜团也都解开了。那么,回归到题目的那两个字:“火殃”。
   任何所谓的迷信和预言,都有被利用的价值和目的。那么,奶奶的“火殃”又是从何而来呢?以奶奶的精明和阅历,三天的期限,也不是凭空说出的。事先已经有强大的舆论压力做铺垫,再有三天极难过的煎熬,一个年轻的生命最后一丝活下去的幻想都会被榨干的。
   以上这一切,我们只是顺着奶奶的“小产”之说进行“推导”的。生活本来就是多面的,有很多不可预知的可能和永远无法解开的谜团。
   如果,小杜老师是清白的,一次很自然的生病去医院,被说成是“小产”,那将是更加可怕的。这就是奶奶和二婶“合谋”要毁掉小杜老师的名声,让二叔能知难而退,悬崖勒马,不至再往前迈出那一步,而毁了家庭,毁了前途。要知道,当时如果有“作风问题”可是罪大恶极,不可饶恕的。而“未婚先孕”则是罪加一等
   ……
   罢,罢,罢!一篇好的小说,是生活的积累和社会现实的浓缩,我不知道这个故事是作者听来的,还是有过类似的亲身经历。正如人无全人一样,除去作者从一个孩子的角度来创作的合理留白外,这篇小说和任何作品一样,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果说以上是怀着一颗善心去解读生活中的苦难和伤痛,那下面就是“鸡蛋里挑骨头”的“大恶人”的所为了。
   如果第三天晚上这火烧不起来,奶奶将如何自圆其说呢?难道就用一句“没事了”就可以吗?“火殃”和“小杜老师事件”有没有联系,是必然的联系还是偶然的巧合?
   奶奶跟一个孩子提起“小产”,这样的安排有些牵强,在那个年代,大人的话,很多都是回避小孩子的,虽然这是交待事件进程的最好的办法。
   知青上山下乡的年代,学校的文化课基本上是名存实亡了,关于小杜老师上任后的情节安排,还有待进一步斟酌。
   八十岁的奶奶,是从穷苦的旧社会走过来的人,迷信,不难理解。在新中国反封建迷信的大环境下,身为大队长的二叔,竟能顺从地组织人日夜巡逻防“火殃”,连煤油灯都不让点,不符合人物特点和时代背景。
   还有就是人物年龄上的交待,有些“断层”。奶奶八十岁了,“我”还是个上小学的孩子,二叔,最小也得四十岁左右了,又身为生产队大队长,应该是一位成熟而有担当甚至是十分世故的人。能冲进已经着了很久的火海救人还能“狠狠地踹开了二婶”,却是一个冲动而气盛的毛头小子所为。唯一能解释通的就是小杜老师在二叔心里的位置高过一切,让二叔到了不顾一切的程度。但如果真是那样的话,在火刚刚着起的时候,二叔首先就应该想到的是他心爱的人,而不是火快着落架了,由一个孩子来发现他的心上人还在火中。
   ……
   一篇《火殃》,一场灾难,一部悲剧。瑕不掩瑜,精彩不容置疑。如果说陨石是自然界的“火殃”,那么,人群里的“火殃”就是小杜老师——由她所引发的人性私欲的膨胀。愿这“火殃”能给人以警醒。
   写于2015-11-17晚

共 355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赏析文章。首先对文章的标题也是文章的聚焦点——火殃,进行了词义上的解释。然后,对可能纵火的人进行排队分析,但是没有陷在这个问题上,纠结不请,而是继续深入分析。带给人们的灾难是什么,是火灾害吗?不是,是人祸,人带来的祸,通过火灾表现出来,掩藏在火灾里,不容易被发现,但这是真正的原因。那个知青女教师,实际就是这场灾祸的根源,由她而起的一系列悲剧,让人痛心,但不是她的错,她本身就是最大的受害者。这篇文章分析全面、透彻。从总体上把握,客观地辩证地看待问题。是难得的赏析文章。推荐欣赏。【编辑:北极主人】【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1119002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北极主人        2015-11-18 19:37:58
  时代的悲剧,传统习俗的悲剧。
北极主人
回复1 楼        文友:三微花        2015-11-18 20:48:16
  悲剧的造成,有时代的因素,更多的还是当世人的不自律和私欲太强,总想得到不本不属于自己的。
2 楼        文友:酸枣林        2015-11-18 20:54:19
  个人的阅历与对社会的领悟让花社走入小说的深处。原文是一篇贴近当时社会现实而又寓意深刻让读者追寻的好作品。花社的导读评点中肯而洽当。窃想作者鞭鞑所指不是小杜和二叔私欲或老太太的意识吧?那主旨将随赏析深入而显现。
酸枣林
回复2 楼        文友:三微花        2015-11-18 22:11:36
  嗯 ,更生老哥所言极是,成稿后,我也感觉有的地方说服不了自己了,但又找不到另外的出口。
3 楼        文友:长竹        2015-11-19 00:36:28
  析文断案咱不在行。只是那个荒唐时代苦了知青,那类事多有传闻,正品说是思想不好云云,反实说是又有多少无奈?设身处地,凭心而论吧。闹出多少故事似掩耳盗铃?
长竹
回复3 楼        文友:三微花        2015-11-19 13:26:43
  嗯,长竹的这行字蕴涵的深意,我读懂了。谢谢!
   那个特殊的年代,我也只是听说的多,见的少。上学后,开始大批知青返城。
4 楼        文友:娇娇        2015-11-19 03:20:19
  花社可以当侦探了,简直是东方的福尔摩斯了。案例分析的有条有理,故事及其引人入胜。居士的一篇小说引来春花人的热议,可想而知大家对这篇小说的关注程度,使得小说中的人物更加鲜活起来。谢谢花社,辛苦了,更感谢居士作者写出如此出色的美文。
娇娇
回复4 楼        文友:三微花        2015-11-19 13:27:57
  哈哈哈……可爱的楚楚,常有人说我有做侦探的潜质。权当逗自己开心吧。
5 楼        文友:娇娇        2015-11-19 04:08:58
  一篇火殃应该叫《祸殃》引来争议,二婶为何在十年后嘴里一直喊出的两个字就是?《祸殃》这两个字。在那个年代,原本就是愚昧疯长时期,人们生活在迷信与现实之间。村里来了一位貌似天仙般的女孩,可想而知村里人会用一种带着封建传统的眼光去观察探究这个天真烂漫的女孩子。然而,小杜老师的插足,其实,不完全是她的错,应该归属于那个膨胀的时代。一个年轻的生命,成了那个时代的牺牲品。这是历史的悲剧,是那个时代把她推向了深渊。那么这场大火究竟是谁放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火灾过后给人们带来的思考。一场天降火灾,一场警示。也许村里的每个人都有纵火嫌疑,既然已经做了周密巡视,为何能让大火悄悄燃起?分析故事缘由,点点滴滴令人疑惑。更大的悲哀就是三个人用牺牲宝贵生命做了代价,给火殃的出现画上一个可悲的句号。
娇娇
回复5 楼        文友:三微花        2015-11-19 13:30:24
  楚楚说出了我没说到的东西。那个时代的很多事,越来越多地被封存起来,少有人知道真相了。
6 楼        文友:五木居士        2015-11-19 09:33:40
  真没想到啊,我抛出的一块断砖,引出了花社的一块美玉,赚大发了。特别感谢花社指出的那五点不足,我都一一记下的,并正在认真思考,是否改进,该怎样改进。问好花社。
五木居士
回复6 楼        文友:三微花        2015-11-19 13:31:58
  居士,真得好好感谢你呢。勾起了我写文的欲望。很长时间了,忙得乱麻一样,写文,都成了梦想了。
7 楼        文友:知足        2015-11-19 09:37:43
  点评要趁早,或者人家抢了先,你再说什么都显得是人云亦云。老实说,这篇小说我看过,也有自己的看法, 但当时没有跟评。昨晚受了花社的鼓励,今天再来说上几句吧。我是70后,对于知青下方的年代自然不熟悉,但也从文学刊物、从道听途说中可以获知那个荒唐的年代人心的愚昧无知和野蛮疯狂,所以,一切就有了答案:火殃实为人祸!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回复7 楼        文友:三微花        2015-11-19 13:33:15
  谢谢知足。说自己心里想说的,就好。有人说过又怎样?!只要都是发自内心的,就是一种默契,一种共鸣。
8 楼        文友:红豆豆        2015-11-19 09:39:29
  好一篇《火殃》的注解,全面透彻解读了文章,给大家更深厚、更详尽的解读和想象,佩服花社的文字功底和高深的领悟力。拜读文章,问好花社。
红豆豆
回复8 楼        文友:三微花        2015-11-19 13:34:11
  豆豆,可不敢这么说。
   这篇浅析,写的很匆忙,有些细节,还经不起推敲。
9 楼        文友:摩高        2015-11-19 10:33:55
  我来拍拍领导的马屁!
   居士先生:不管你说“弄拙成巧”也好,还是”名至实归“也罢,告诉您,这真是您的一项殊荣!
   因为,迄今为止,能让花社亲自操刀写“赏析”的,在这漫长几年的时间里,也就区区四篇,您这个就是第四篇。
   花社的赏析,我看可以增设为春秋一绝,大家也都看到了,十分精彩,一般人写不出来,包括我。
   有人问我:你为什么要拍马屁?你有所不知,听说,春秋社团要招“总编”一名,我想走此捷径借机上位。
接地气的人最好。
回复9 楼        文友:三微花        2015-11-19 13:35:52
  好你个摩高,又来闹腾了。乱说,哪有那样的事。
10 楼        文友:五木居士        2015-11-19 11:16:50
  摩高先生真风趣啊。如你所说,我是不胜荣幸之至。再次感谢花社亲自操刀。
五木居士
回复10 楼        文友:三微花        2015-11-19 13:36:47
  居士,摩高是说笑玩闹呢,别信。
共 17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