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城边况味(散文三题)

编辑推荐 【流年】城边况味(散文三题)


作者:方雪梅 布衣,305.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182发表时间:2015-11-20 22:04:50

【流年】城边况味(散文三题) 一、乔口抒怀
   在省城的腹地,过着太闹的日子,久而久之,心里总想着城外那一蓑烟雨。
   这个深冬,与“湖南文化名人采风团”的一帮作家,去看近处的山水。也没走远,就在城边的望城,边走边看。车子过了湘江,东城微蒙的背影,转眼就在身后了,而望城疏阔的大地,高远的天空,立刻让我的心染上了一种冬岁的宁静。
   才一年没来,我竟然有了归燕不识故地的感觉。
   这里,昔日的荒地、山塘,早已经化作了隐约的旧记忆。如今的望城,成了省城的一个新区,满眼风物,既具都会气韵,亦有水色江天之静美:但见山寒水瘦间,道路旷达,不时冒出的新城国际花都、富基世纪家园等园林小区,花树摇风,水榭栖云,静雅至极,让人羡慕。而那些住在里面的有福之人,推开窗子,便可见千山流水,菊色乡情……在此处安居,任怎样的风尘困顿,也都可以放下的吧?城边生活,比起繁华太盛的城中,更让我向往。我想,人离草木近了,心上尘埃就少,人生一定会轻快许多。
   城边的更城边,就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乔口古镇。一行文人,有的是初来乍到,有的是常来常往,我却是故地重游了。几年前,我来过一次,那时,古镇刚开始兴土木,乔江两岸,还杂草乱生。危楼、旧舍、陋巷、寒寺,还呆在贫弱的基调里,状写着一个老镇的落寞与尴尬。
   而眼前的乔口,白墙黛瓦的江南民居,临街而立,那些雕花木窗棂里,透出古雅的传统气息。麻石长街两旁,茶馆酒坊,杂货店铺,招牌旗幡,格调统一,有一种朴素的市井气息;乔江风光带上,柳枝长垂,长长的木栈道,宽阔的亲水平台与水边人家的后院,连成一体,映在波光清冽的江中,俨然有种水墨画的意味,让我既惊讶又欣喜:这是怎样的大手笔啊?在短短几年内,让一个老旧的小镇焕发出如此动人的新韵。
   沿着江岸的青砖便道而行,杜甫码头赫然出现在眼前。几年前,这里开满丝瓜黄花的田畦,和几丛衰草、一地乱泥,如今建成了诗碑、长亭。诗碑上刻录着杜工部的《入乔口》:“漠漠旧京远,迟迟归路赊。残年傍水国,落日对春华。树蜜早蜂乱,江泥轻燕斜。贾生骨已朽,凄恻近长沙。”这岁月尘蚀中沉淀下来的文踪圣迹,如今有了一亭江风,夹岸花树相伴。倘若一袭长衫的杜工部,穿过千年风雨,驾舟重来,在今人的窗牖下,与新颜的乔口作一次历史性的对话,他的笔下,一定会是欣喜、欢愉的诗风文韵,而绝非“凄恻近长沙”的悲愁与伤情了。
   离开码头,从福泰行的深宅里穿过,感觉这里的青花门帘背后,残留着浓烈的旧乔口的繁华气息,那架木楼梯上,有一门商贾的兴衰故事。也许,是一个与货栈粮行、与水产渔业行、与绸缎布匹行……与小镇历代的霜天老宅、烟渚江风相依相连的故事。
   从福泰行出门,就是中河街。街上,服装店、鞋店、烟酒行……都是今日的市井风华,只是那些灰黑的瓦片,深色的门窗透露出的古韵,让人感到亲切、宁静。从整洁的小街悠然而过,心境自然变得旷远、空明。
   顾盼生情的一行文人,大有从过客变为此地乡党的意味,皆对乔口居民的福分,羡慕不已:乔口有小城的便利,又有乡居的藏隐,是真正的宜居之地。
   书院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天空里最灿烂的一抹色彩。一所乔江书院,使得乔口古镇,在气韵上与先祖文思脉络通联,而更具文化底气。几年前,我在乔口看到的,还只是一张修缮乔江书院的规划图。因为书院旧址,只剩残垣断壁,看无所看。今天,抬脚迈入这座幽静的庭院,眼前是回廊、天井、宽厅,清风过处,似有孤高放怀的学子,在长吟浩叹,声韵绕梁。最让人欣然的是,在书院,陈列了易图境、于德泉等当代名家的书画作品,使得这座院落,承载了新的弘扬湖湘文化的使命。
   三贤祠与乔江书院紧邻,是宋元以来,乔口人祭拜三闾大夫、贾谊、杜工部的地方。前人建书院于此,无疑是期望晚生后辈,也从万卷诗书里,养得匡世抱负。这正是古镇的文化情怀。
   乔口,是望城人的一场绮梦。其前行的步子,迈得很大。现在这里成了有“水产”可尝,有“水景”可观,有“水乐”可乐的秀美风情小镇;成为了在大都市活着的人,内心深处膜拜与寻找的一帧风景画。
   从奔流的日子中,抬起头来,城边山水的无限况味,就在眼前。
  
   二、二酉山书事
   到了沅陵,二酉山是必访之地。
   山在沅陵城西北十五公里处,因酉水、酉溪合流,交汇于此而得名。作为成语“学富五车,书通二酉”的原产地,这座青山,在天下读书人心里,有着不同寻常的文化高度。而“二酉藏书”传说背后的一个“藏”字,隐伏着许多与书相关的历史谜团,值得人们去探究,去追读。
   白露成霜的秋天,一叶小船,划过清洌的水面,将我从乌宿码头,渡到了二酉山下。穿过“二酉名山”的牌门,沿着三百四十五级石阶而上,林叶摇风处,有青岩似书,层层叠叠,曰万卷岩。循石阶左行,见一碧瓦重檐楼阁,贴崖而立,气势惊人,二酉洞,即隐于阁下。洞以铁栏杆与访客隔开,前面立有青石碑刻“二酉藏书洞”字样。看上去,洞并不幽深,亦不高阔。干燥的地面,堆放了一卷一卷的竹简,像古人遗留下来的书籍。这是景区模拟出的古人藏书场景。
   就这样一个小小的山洞,却衍生了几个版本的“藏书说”。《太平御览》卷四九引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言:“小酉山上石穴中有书千卷,相传秦人于此而学,因留之。”南宋祝穆的《方舆胜揽》则说:“尧时善卷隐此,洞在崖半,梯而上。”明万历年间,《辰州府志》记载:“……石穴名妙华洞,穆天子藏异书于此,或曰秦人避地,隐学于此,有藏书室。又曰尧时善卷,唐时张果曾隐居于焉。”清光绪庚寅年(1890),大教育家、湖南督学张亨嘉,游历二酉山,挥笔留下“古藏书处”四个字,如今,镌刻在一块巨大石屏上,与清人刘豹、韩俊、舒宏训等人的诗作碑刻一起,笔力遒劲地佐证此山的悠远往事。
   虽然历代古籍对“二酉藏书”多有笔墨,但最流行的说法还是:秦始皇当年听信丞相李斯之言,毁《诗》《礼》,灭私学,焚书籍,坑儒生。朝廷博士官伏胜,为保全诸子百家学说,冒着诛灭九族的危险,以五辆马车,偷运一千卷禁书,历经千山万水,从咸阳运到沅陵,藏于人迹稀少的二酉山……历史上,确有伏胜其人,乃西汉经学家,早年任秦博士。焚书坑儒时,他将《尚书》二十九篇,藏于壁中,汉初时取出,以教齐鲁之民。对此一说,有些存疑:秦典法极严,伏胜何以能带着五车禁书,千里南来?我倒是更喜欢此一说的美意,里面看得见中国文化人的骨气与血性。兵燹离乱中,置个人的际遇、性命之不藏,却拼命要藏起一洞书简,这是怎样的一种凛然气节?
   周天子藏书说,源于《穆天子传》。晋咸宁五年(279),此传记从魏襄王墓地被汲县人掘出,记载了七百年前周穆王的生平,有一定史料价值:周穆王乃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旅行家和收藏家,他曾经驾八骏马西行,到达昆仑山,并把大量异书藏于二酉洞。西周穆王到春秋战国时期,乃中国历史的上古阶段,二酉洞,很有可能不间断地存放过大量书简。明代沅陵人唐九官诗句“深谷尚余三代俗,白云遥忆穆王歌”可以作为一点参考。
   其三,中国历代文人,内心都有一种隐逸文化的情结,诸子百家作品中的《庄子》与《吕氏春秋》记载:枉渚(今常德)人善卷,乃帝尧时期学问最高者,曾为尧帝之师。舜帝继位后,风尘仆仆来到枉山,三次禅让天下给善卷,善卷谢绝了:“予立于宇宙之间,冬衣皮毛,夏衣希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己得,何以为天下哉?”乃去往深山。结合《方舆胜览》一书的记载来分析,此处的深山,指沅陵二酉山也。善卷为上古尧舜、天下大同时期传说中的人物,是虚构的故事。然而,北宋大中祥符(1008-1016)年间,辰州通判欧阳陟,上书真宗皇帝赵恒,言:“善卷有功于民,应予祠祀,以示崇德报功之意。”此时,皇帝迷信天书符瑞之说,欧阳陟一纸上书,正投其所好,于是批准辰州府为虚构的人物善卷修祠堂,封大墓,建亭阁,即我们今天所见到的“仰止亭”。传说中,善卷与“八仙过海”中的张果老,曾经隐居二酉山,虽然只是美好的想象,但也让二酉山因此增加了文化的厚实感。
   如今,我站在这个一眼可见尽头的普通山洞前,仿佛出入在古书肆里。如果这绕洞堆放着的,真是先人留下的手稿、书札,那该多好?也真想在这山洞的某处,寻得几本稀世的旧书,看看从前咏诗撰文者,心头牵系着怎样的文化忧患。
   二酉山,无疑是天下读书人文化乡愁的存放处。“二酉藏书”,这一个“藏”字,更是承载了中国文化的巨大希望。从竹简,到线装书,到纸本读物,再到电子书,如若没有一代代人的思想神采与精髓的典藏,我们与先祖、前朝,与传统、历史,除了有时代的隔阂,必然更有文化上的断裂与隔阂。有了藏书,我们才看得到,历史前浪的孱弱与壮观。
   在秋风中,隔水回望二酉山朦胧的山影,再次凭吊着那悲怆勇伟的一“藏”。心底升腾起一种歌哭襟怀,为着那一缕历经风雨、开拔到今天的文化血脉。我想,传说真切与否似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国人的文化乡愁,有了一处精神的原乡可以回望。
  
   三、云水胸怀
   近日读到一幅简笔地图,上面标注的一些地名,颇有美感,更有一股田园韵味。一个园区,周边有莲花山,桃花岭,象鼻窝,大王山,中间还有三条名字好听、风景好看的河流,缠缠绕绕,一路蜿蜒而过,它们是玉赤河、靳江河、雅河。这些山水地名,在我看来,是生着春花,栖着夏蝉,藏着秋月,飘着冬雪的,全都入得了诗文。我因此对这个地方,充满了美好的感觉。
   从小在城市的砖墙街巷间长大,与乡野的大自然少有接触,识不得花木草树、四时节令与飞禽走兽,是生活的一种缺失。及至年长,为生计忙碌,又不能像旧时的人,隐入南山、辋川,采菊东篱下,或者过梅妻鹤子的日子,所以我总向往乡野的山水与花事。然而,为了工作,不能从都市离开,为了内心的向往,又希望离山水更近。这种心理,相信在楼高街密、市声喧哗的城中蜗居者,都会有之。最好的想法,就是在一个见得到四时花开,又触摸得到现代生活节奏的地方,安营扎寨,让事业与个人生活都在此安顿下来。那么,这地图上所指,就是最佳去处了。
   深秋的时候,我碰巧有机会到地图标注的地方,实地走走。在漫天艳阳中,过湘江,沿学士路往岳麓山以西,就到了目的地。果然,好的地名,往往是名实相符的。当清亮的玉赤河,拥着秋山秋树秋云的倒影,出现在眼前,我感到,那潺潺流水里,悠然含有一方水土的神韵。
   沿着河岸漫步,在草绿林黄,藤蔓牵引中,鸟声擦肩而过,无名的野花,与丛生的芦苇,仿佛是一颗诗心最好的出发点,是诗经中的一个动人章节。对于刚从水泥大楼出来的我,这样的景色,的确值得驻足,值得细细品味。
   在河岸的老屋旁,见到一棵百年古樟,它安静地伫立在秋色里,与坐在屋门口聊天、喝茶的几位老人一样,恬静安然。阳光则直愣愣地从它的枝叶间中跌落,泼洒在草地上、河水中,温暖得让我这个外来人,几乎要暂停了对原乡的缅怀,就此安放下想家的心。
   玉赤河、靳江河、雅河,三河相牵,滋润了一方山水。水里鱼虾悠然,在自然的节奏里,超然而活;岸上,稻田肥美,春苗秋实,果红蔬绿;在山谷与河岸穿行,这里自然的山体、完整的生态水系,让园区内的桑间濮上,屋前林后,散发着沁人心脾的清冽的水土气息,仿佛是一首可以牧放灵魂的新歌。
   如今,这一方土地,并没有仅仅满足于鸟雀与草树构成的美丽,没有仅仅满足于据守已有的优越地理条件;而是在谋划一场将大自然与大构想,交汇成一种历史激情的变革:科技研发中心、商务花园基地、文化创意高地、生态旅居片区……正在这片风景美丽的佳山秀水间,拔节、茁壮。
   听说,这里将出现的“呼吸谷”,会有湿地小岛、观鸟树屋以及水上民宅。可让人们身体与心灵畅快呼吸,也让人们从水上艺苑,看到先祖们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往昔岁月……文化气场,依附在好山好水里,必然引燃一种蓬勃豁然的气焰,也不免让我生发许多美丽的玄想:好区位、好山水,好思维,如同笔力强劲者面前铺开了好宣纸,一定会写出漂亮的笔札与诗章!
   这个我在秋色中品味过的,有着云水胸怀的地方,就是长沙市岳麓科技产业园。

共 483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城边的望城,是城边生活的田园韵味,是中国人文化乡愁的精神原乡,也是一种隐逸文化与文学的自然情结。在城边组章中,作者移步换景,以诗意的笔触展示了古镇动人的新韵,白描了城边山水的市井气息,解说了二酉藏书洞几个版本的“藏书说”,还彩绘了三河相牵的长沙市岳麓科技产业园的激情变革。这是一篇融自然、风光、文化、传说于一炉的散记,朴素简白,却又曲折蕴藉。遐思飞扬的同时,读者目光会略过一幅幅水墨画:杜甫码头,福泰行,三贤祠与乔江书院,二酉藏书洞中千里运《尚书》的伏胜、对饮的善卷与张果老,古意盎然,又绮丽如梦。整颗心也染上了惬意与知足,充盈着冬岁的宁静与美好。怎一个美字了得。美哉自然,美哉文化,美哉神韵。推荐共赏。【编辑:芦汀宿雁】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芦汀宿雁        2015-11-20 22:06:19
  坐读,品茗,沉溺于一种水墨画的意味中,足不出户,却神游于沅陵,二酉山中,乐然。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