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老屋

精品 老屋


作者:不损风骚 秀才,1152.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161发表时间:2015-11-21 19:00:49
摘要:一口老屋,留下了温馨的回忆。

老屋,离开我三十多年了。这三十多年来,他却不断的飘逸到我的梦中。
   老屋确实是老屋。据说是老爷爷盖的。我记事的时候起,就是熏黑的墙壁,屋顶的苇苫子也是黑黑的。记忆中,老屋不过四米宽,八米长,前后墙距离大约三米。可就在这低矮陈旧的老屋里,却演绎了我家几代人的悲欢离合。
   记得老屋前面有棵石榴树,每到夏天和秋天,火红的石榴花给老屋增添了一点光亮。屋的门是十分笨重而又结实的木门,现在还在家里闲置着,两个人搬都费劲,可见这扇门的重量。
   屋里摆设极其简陋:一个旧抽屉,黑乎乎的,不过两边的花样挺好看,不知怎么,没有椅子。再就是几乎占据了一间屋的一个炕了。那个年代庄户百姓没有睡得起床的,一般就是用土坯盘一个大炕,一家大小就睡在上边。清苦的生活中,也透着温馨,这老屋虽破旧却也装满了融融的亲情。老屋,是一家人温暖的港湾,别看表面破旧,却是一家人的生活生命寄托和支柱。在烈日炎炎下,来老屋里,就是避暑港,那时屋里是土地,保持着恒温,这屋里可以说是冬暖夏凉,不管在外头多么凄苦,可是一想起那老屋,心里总荡起浓浓暖意,心中一条希望的路,在心灵的海洋中延伸着。老屋,是一家人心中的明灯,是心灵的寄托,尤其是冬天,搬到了屋里做饭(家家户户都这样)。那时候,灶就是和炕连在一起的,做饭烧火的烟就从炕里排到屋外,由于一日三餐都这样,家家的炕在冬天都是暖暖的,吃饭时,这老屋里洋溢着饭的清香。地瓜粥,萝卜粥是那个年代的主食,此外还有地瓜面为主的窝头,常年累月吃这些,再加上劳累,使得人们消瘦无比,当然这也和高血脂,高血压,胆固醇高等等无缘了。
  
   老屋里盛着童年的欢乐
   每到星期天,我们这些孩子们就来到老屋,首先是写作业。那个年代作业不多,聚在一起就是为了闹玩是主要的。屋里除了一个大炕和几个小凳子别无其他。大家就趴在炕上写,或者依托小板凳当桌子,那样必须得跪着写。屋里还有一项写作业的设施——门槛。老屋的墙是土坯做的,很厚,因此门槛是比较宽的,把书和本子放在上面很宽裕,趴在门槛上写作业竟然是最舒服的。这个位置弟弟经常占有,因为他太小,大家让着他。
   写完了作业,开始填填肚子吧,一人拿块生地瓜,或者胡萝卜,大吃大嚼。那个时候粮食奇缺,可种植萝卜和地瓜是收效最快的,产量也很高,每一家都到生产队里分上千斤地瓜和萝卜,吃腻了也得吃。啃着地瓜,嚼着萝卜,说着笑着,老屋里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老屋是我的启蒙学堂
   生产队收了工,我们放了学,一家人就聚在这老屋中。父母看到我们慢慢长大,心中自然充满了希望。尤其是晚上,没有电灯,更不用说是其他娱乐器具了,在老屋中听父母讲故事,就成了我们唯一的精神享受,听父母哼唱那些古老的歌谣,是给我们心灵的唯一慰籍。现在回想起来,依然心中充满着温馨,充满了怀念,充满了向往。在这口老屋中,我们接受了最启蒙的人生教育,因为父母的故事中,都是些除暴安良、善恶有报的民间传说,都是些反映民间生活的片段。这些淳朴的神话、童话、历史故事,在民间以顽强的生命力在传诵着,以脍炙人口的内容在吸引着老百姓去听,去讲,去效法。那些民间小调,代代传承,不断在革新,在完善,在鼓舞着人去向往美好的生活,去追求人生的自由。多亏父母都受过老一代书香的熏陶,对历史典故,历史人物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了解,才在我们幼小的心灵中过早的了解了历史人物,了解了“孔老夫子”那仁义礼智信,来了解了“孟母三迁”的育人故事,关云长华容道义释曹操的可敬的侠肝义胆,那委婉动听的民间小调,尤其是在淄博一代流传几百年的民歌——《四小景》中的:
  
   到春来的萌芽出土生
   对对红燕瑞飞腾
   草色青……
   这美丽的有诗意的歌词,那委婉悠长略显凄凉的旋律,至今依然萦绕心头,多亏父母这最早的启蒙,才让我们在这老屋中对民歌的喜爱扎下了根,为以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不可替代的基础。那些流传的民间故事,对以后的人生,以后的观念,以后在生活中敢于战胜挫折的勇气,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温馨的小屋,温馨的家庭,想想现代,真是和那个年代人们的心态没法相比。
  
   老屋里装着一家人的亲情
   一个阶段全家四口人,就是两床被子,这在当时就算是能过得去的人家了。我的前临大娘家,五口人一床被子,晚上全家人把腿伸进一床被子中,每个人把袄盖在身上,就靠这样度过漫长的冬夜。我们四个人两床被子就算比较富裕的了。晚上为了节约“洋油”(煤油),得早早把灯吹灭,全家倒进被窝,就听父亲讲起那更古老的过去,讲起我的老爷爷如何当私塾先生。我们家是书香门第,可到了我的爷爷和父亲这一辈,由于家庭的贫穷,就不识字了,可受到老一代的熏陶,对一些文人墨客的典故,对一些事物的伦理纲常,常常讲的头头是道。曾记得:母亲在生产队干活,分一个窝头舍不得吃,而是忙里偷闲在田埂边挖点野菜,回到家,把这个窝头搓碎,搀上野菜和谷糠,放到锅里添上水烧开,全家就能每人喝上几碗这样的“粥”,当时就不挨饿了。好长一段时间,我和弟弟就这样躺在床上,就静静地听着母亲回家的脚步,多亏母亲当年,以拳拳慈母心,宁可自己饿着,也让孩子吃上一点,才让我们好歹活了下来,才有了今天。可现在,在三尺黄土下的母亲,一生操劳的母亲,只能祝愿母亲在那边过得好吧。在这老屋中,当然也出现了一家人磕磕碰碰的事,这是每个家庭都可能出的事情,磕磕碰碰也是一种交流,一种为新生活而奋斗的碰撞!现在想起来,依然是温馨的。那一幕幕的温暖,日日夜夜的亲情交流,尤其是父母那种为了我们累死也甘心的无私,永远铭记在心头,寒泠的冬夜,半夜里起来给我们盖好衣被;炎热的夏季夜晚,父亲用一把芭蕉扇为我们几乎整夜扇凉,至今历历在目。尤其是一个阶段,就是老屋这几平方米的空地,每到夜深人静之时,父亲会顶着搞“资本主义”的帽子,用煤油照着编席,母亲织花边,聊以补贴生活。
   老屋,最后被村里的暴吏以规划新农村之名强行拆掉了。其实,当时不拆,现在也必然不存在了。
   现在回想起来,老屋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我们几代人在这老屋里繁衍生息,战胜贫穷,才有了今天。那黑黑的墙壁,记载着生活的苦难和温馨,生活再苦,只要一家人和和睦睦,那就是不苦的。那小小的窗户,每天早上,都会给一家人带来希望。我和弟弟妹妹在老屋里也慢慢长大,增长了知识。
   想着老屋,看着现在,不由感叹:岁月无情,情感永在,一切都会过去,唯有不变的是亲情!只要正确面对生活,贫穷是一笔财富。

共 264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老屋,是爷爷那时盖的房子,墙壁熏得黑黑的,摆设也是陈旧的,在这低矮陈旧的老屋里,却有着温馨的故事。作者讲述着老屋里的童年,听着爸爸讲着除暴安良、善恶有报的民间传说,孩子们玩累了,啃着生地瓜,嚼着萝卜的快乐,煤油灯下母亲的歌谣,老屋弥漫着萝卜汤地瓜粥的清香味道,爸爸妈妈慈祥的目光在老屋里看着他们的孩子慢慢长大,老屋门前的石榴树,老屋那笨重的大门,顶着搞“资本主义”帽子的父亲冬日夜里依然给孩子们盖被子,夏日拿着蒲扇给孩子们整夜扇凉。如今老屋已被规划新农村强行拆掉,岁月无情,不变的是亲情,对老屋的情感犹存。作者温馨的笔墨记录了老屋里的温馨故事,给人温馨倍至之感。感情饱满,回味绵长。佳作,推荐共赏!【编辑:秋天的风】【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511221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天的风        2015-11-21 19:14:29
  温馨的故事,温馨着读者的心。老屋如今不在了,可老屋里及老屋里的故事永远留存在心里。问候作者,祝写作愉快!
活到老,学到老,踏踏实实地往前走,做真实的自己。
回复1 楼        文友:不损风骚        2015-11-21 19:47:02
  谢谢,心有灵犀的编辑老师!祝福您。
2 楼        文友:秋天的风        2015-11-22 16:51:49
  恭喜获得精品!
活到老,学到老,踏踏实实地往前走,做真实的自己。
回复2 楼        文友:不损风骚        2015-11-22 19:39:20
  衷心的感谢
3 楼        文友:黑土涛声        2015-11-26 23:09:37
  让人感动的文字,笔触细腻感情饱满!
   好文章!学习!
用文字让人生成为诗意的婉约。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