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渔舟唱晚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渔舟】活着(小说)

编辑推荐 【渔舟】活着(小说)


作者:云随风 童生,837.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40发表时间:2015-11-22 21:43:34
摘要:冬天的太阳多时在东山,老王坐落在西山,他站在西山的山顶,对着夕阳高喊“我还活着”。

【渔舟】活着(小说) 初冬的天气,这几天大山里都是雾霾,和老人的眼睛一样,昏花的厉害。有一股腥味,清晨尤为明显,是从川里的养鸡户家来的,准确。真是的,富了人家,臭死了山里人。闲的,臭就臭吧。老王听见猪圈里的猪“哼哼”地叫着,不由得来气,骂道:“哼,哼你个头哩。人家的鸡叫出的都是钱,连鸡粪都走了三县,你不吃也哼,吃了也哼,再哼我倒死你。”随手老王朝猪的屁股倒了一铁锨把。
   闲无事,几个老汉清早提着筐子拾粪,碰到一起闲聊,抽着旱烟在那儿乌烟瘴气地笑谈,老王路过,低着头,根本无兴趣听他们的话题。
   “老王,也拾粪!”一个老汉问。
   “没事瞎转悠。”老王漫不经心地回答,似乎心不在焉,也不关乎别人的事。
   老王回到家,生火喝茶,炉火里熏出的烟,呛得炕上玩耍的俩孙子又是咳嗽又是淌眼泪,小的哇哇地叫,大的跑到爷爷跟前往炉子里添柴火。老王拾掇着他喝茶的茶罐和茶杯,偶尔,一股倒烟冲向他的脸面,他毫不在乎,擦着炉子上落下的炉灰。烟弥漫了整个屋子,大孙儿边擦眼泪边喊:“烟死了,快把盖子盖严。”
   老伴在扫院,媳妇子看见几只鸡在院里转悠,随手拿起一根棍摔了过去,吓得鸡“呱呱”地直往大门外面跑,并破口大骂:“瞎转悠,满院子淌屎,从不见淌蛋。”
   “你不给鸡大门外面撒些谷吃,又是打又是骂,操的啥心!”老伴看不惯媳妇子的打鸡骂狗。
   “我看不惯,就要打,你不怕脏,我怕,你不看你那屋子?”
   “我的屋就是鸡窝,怎么了,我打你个二货。”
   “我倒了八辈子的霉了,也跑到这儿给你当媳妇子,我瞎了眼了,看你一家人活得那样子。”
   婆媳俩你一言我一句,吵闹不休。这时小孙子哭得更凶了,老王不管,他习惯了,每次不知说谁好,那就索性不说。
   老王得活着,想好好地活着。
   他知道,他大字没识几个,求个平平顺顺,在这小山村里安稳地生活。春播秋收,一年下来挣不了几个钱,但他坚守着贫瘠的土地,过着蔫牛不站稀屎不断地生活着。儿子在县城的小饭馆里打工,带回来一个儿媳。可是儿媳来这里总是挑三拣四和婆婆过意不去,成天家里不得安宁。后来,儿媳生了大孙子,应该喜庆。可是三个月后,儿媳不小心,给家里背苜蓿,一碰从埃上摔了下去,抢救了三天三夜你,人是缓了过来,可是身子出了问题,走路也颤颤悠悠地。过了这一年,小孙子又呱呱坠地,在这个时候儿子在家伺候媳妇,天不亮,到沟里去担水,踩在一个窝子里拐了脚把骨,从此也不能干活了,劳力减半的家庭,老王和老伴挺着。常言道:人到不顺,走路屁打脚后跟。马上过年了,老伴被风打了,嘴斜着,眼瞪着,找了好几个吹匠,没吹过来。本来并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冬天的太阳落窝的早,不过天气不是太冷,老王坐在炉子旁边烤馍吃,婆媳不吵不闹了,总觉得太安静,沉寂的只听见小孙子咕咕地吃奶声。
   次日,还是那样沉闷的天气,老王似乎听见大门外有人说话,而且有很多人,着声音一点都不熟悉。老王急忙穿好衣服,开门一看,惊呆了。门外围了好多人,男的女的,胖的瘦的,足有十几个人,这场面老王没见过,不知如何是好。
   “老人家你起来了,不知你媳妇子起来了吗?我们是计生站的。”其中一个女的说。
   原来搞计划生育的来了,老王见过搞计划生育的推自行车,抬电视,拉牛的,牵猪牵羊的,心里有了防备。这时,村主任从人堆里走了出来,客气地说:“老王啊,你现在两个孙子了,该喊媳妇子结扎了。”
   老王不知道怎么办,转身进屋去叫老伴出来。可是有一个胖子大声说:“快让你儿子出来,我们商量,不能跑,庄前庄后都有人,跑不了。”
   这声音洪亮,看着二百多斤的大胖子,老王打了个寒颤。老王心想进屋让老伴给媳妇子说说,结扎了算了,毕竟农村人,媳妇子的身体又不好,多了拉爬吃力。
   老伴刚进媳妇子的门,还没说啥,媳妇子说:“我会走,不要你叫。你儿子在,让你儿子结扎去,把你两个老不死的急死哩。”
   媳妇子这样的态度,老王只好对干部说:“你们听见了,她不去。”
   “不去,不去了抬。”又是那个胖子高喊。
   其中一个戴眼镜的说:“让我们先做做思想工作,不能胡来。”于是,戴眼镜的叫了两个女的去老王媳妇子的房间里做思想工作,其他人依旧站在门外面,把屋前屋后的门都把得严严实实。
   “做什么思想工作,这么多人,一头牛都能抬去,何况她一个女人。”胖子急不可待地说。
   另一个说:“万一工作做通了,岂不是更好,做不通,镇长会下令的。”
   听到这样的话,王老汉腿软了,媳妇子现在走路都不灵活,一旦硬来,弄急了出了乱子,家里怎么办?这时,他马上招呼让干部们进屋烤火。这些人也不客气,进了屋,丢下一个人堵在媳妇的门口。
   王老汉的儿子也起来了,走路还是一瘸一拐。看见干部都在烤火,进屋就说:“你们看,我老婆从崖上跌下去,现在走路都是摇摇晃晃,你们不怕连累,就拉去结扎了。”
   一会儿,那两个女的也从媳妇子的房间走了出来,走到戴眼镜的那个跟前说:“不行,她死活不同意,而且,她的头歪着,站起来都颤颤悠悠地,拉去不会出啥问题吧。”
   戴眼镜的听了一声不吭,好像在心里琢磨计策。胖子站了起来说:“拉上走,人颤,娃会养。”
   王老汉听了这话,心里格外地难受,只好哀求说:“领导,你看我去行不行。”那个戴眼镜的只是微微一笑。
   村主任忙说:“是你儿媳妇子生孩子,又不是你,这是政策。”
   王老汉的儿子瞪了一眼,心里嘀咕,不是你捣鬼,天麻麻亮就来,心里一下子被愤愤不平沾满了。
   “村长说了你爹,你还不愿意,瞪什么瞪,不行了把你拉走结扎了算了。”那个胖子又跳了起来。
   每次听到胖子的声音,老王的儿子身上就会起鸡皮疙瘩:一个三大五粗的男人,说话怎么又尖又细像妖婆,真恶心。他只好忍气吞声地说:“我不去,我结扎了,家里就没办法生活了,你们看了,我老婆就那样,我妈风打了,总不见好,一个老爸没早没晚地干这干那,俩孩子也得活。”
   “谁不让你活,是叫你媳妇结扎去,也不是杀去。把你结扎了,照样可以干活,你不能有态度。”戴眼镜地愤愤不平。
   这时,老王的媳妇子颤悠着、脖子扭着从屋子里走了出来,两个女的迎上去,问:“你想通了。”“想通了,不过菊梅去了我就去。”
   老王的媳妇子的脑子不坏,她在屋子里想了又想,怎么都想不通。她为啥没抓来?她凭啥不结扎?她一共生了三个丫头,第三个偷着送人了,算现在怀着的,都四胎了,村主任你为啥不叫镇上的结扎?我才两胎,不过有个儿子,非要我结扎?这些干部们不识货,但我知道个货比货,人善被人欺哩……
   老王的媳妇子出屋,带着眼泪说这话的。他知道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显然是一副死猪不怕烫锅滚的样子。
   这时,村长急了,带着很冤枉地口气说:“不是没催菊梅,而是她不知在那儿,找不见人,她家的驴也拉去了,粮食也封起来了,两年不见回家了。”
   戴眼镜看不下去了,给老王的媳妇子说:“你说你去不去,菊梅我们会找的。”
   “菊梅不去,我不去。”“你是不去,不去了拉猪。”胖子擦拳磨掌,准备动手。
   老王一看这架势,忙说:“你们不能抢,我的小孙子的户口还没上。”
   “户口你媳妇子结扎了,就给你报上了。”戴眼镜地说。“可是,你们没办准生证,是要罚款的。”
   “罚多少”“最少六千”老王一听,人要结扎,款还要罚,气打一处来,狠狠地甩出了一句:“看你们,要钱没钱,要命就我的一条。”
   这下惹恼了戴眼镜的,一声令下,往车上拉人的拉人,猪圈里拉猪的拉猪,托牲口的托牲口。
   老王的媳妇子哭喊着,摇着她那不灵便的身子,还是被抬上了车。老王的儿子急了,钻进厨房拿起了菜刀;老王顺起了铁锨把,准备轮下去。那个胖子急了,一抱抱住老王的儿子,顺手夺了菜刀;俩瘦的急忙拉的拉,劝的劝总使老王放下了铁锨。可是老王的老伴,不依不饶,嘴里喊着:“土匪,土匪。”
   “你到底去不去?”戴眼镜的问。
   “死了也不去。”媳妇子哭着说。
   成年搞计生工作的干部,也见得多识的广,这点小事吓不住。可是老王急了,看见车子要启动,扑腾睡在了车底下,喊着:“你们把个不灵便的人拉去要结扎,就先压死我。”
   老王的闹腾,总让干部们惊愕,戴眼镜的吼道“把他从车底下拉出来。”
   这时,俩孙子哭喊着,媳妇子在车上时不时用头撞着车玻璃,老伴瘫倒在地。而干部们硬是把老王从车底下拽了出来,司机猛踩油门,车子拉着老王的媳妇子钻出了山沟。
   老王的儿子,叫了邻居家的儿子,骑上摩托车带上自己,顺着山沟跟着拉媳妇的小车去了镇政府。
   下午,老王的媳妇子睁开眼,已躺在自家的炕上。她又闭上眼睛,摸了摸自己的肚皮,只是有一个小疤,不是太疼,才放心睁大眼睛,吃力地坐起。刚坐起,头又发疼,就呻吟了一下,躺下了。此时,屋里只剩下自己的男人和婆婆,见她醒来,急切的样子稍有舒缓。
   第三天,计生人员又来了,两个女的先进屋看看老王媳妇子结扎的重不重。几个男的进了老王的屋,催着老王交罚款。老王听后苦不堪言,就没准生证,还要要钱,没有天理。
   “老王,不是政府要憋你,这是政策,钱是给国家了,不是谁一个拿去。”村主任劝说老王。
   “你知道个球,人家吃着撑死,你还不知道你啥时被人家哄着吊死的。”老王气不打一处来的还口。
   “话不能这样说,谁拿去你的吃了喝了。”看来戴眼镜的生气了。
   “你交不交,不交我们拉了你的那头驴。”胖子不耐烦地说。
   生存的社会,水里的苦咸,只有尝了人才会知道。本来煎熬着的日子,本分的生活会有不本分的事来。理,是一句话,有时能坑死人。
   老王知道他们的厉害,说道做到,一声不吭地翻箱倒柜,找出那珍藏已久的人民币,厚厚的一沓,数了数,一分不少才四千元,哭哭啼啼地说:“领导,不够,只有这些,你们拿去要我一家的命。”
   “不是领导要你的钱,这是政策,罚款交了可以给你的孙子上户口了。”胖子见钱眼开,带着笑脸说。
   老王只是觉得这个胖子一副可憎的样子,听不进他说了什么,只觉得自己憋屈难受。电视天天讲扶贫,低保,自己什么都没得到,偏偏被人家撬去了四千。
   “我们走了,那天你把六千元补齐了,打声招呼,给你的孙子报户。”戴眼镜的放开的口话。
   老王不忍心,跟着他们走到停车的路口,老王只想向前从戴眼镜的那人身上,夺回自己的四千元。不敢,无奈地跺着脚,出口粗气。车子走了,丢下一溜灰尘,自己的日子还得过,虽然善财难舍,肉入猫口了,吐不出来了。
   活着,活着是为了自己,有时不由自己。那怕你省吃俭用,存下来的钱,到时候总还是不属于你自己。
   冬天的太阳多时在东山,老王坐落在西山,他站在西山的山顶,对着夕阳高喊“我还活着”。

共 430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当我读到文章的最后,听到老王对着夕阳的那声高喊:我还活着!好像终于有了一种释怀。活着,最终为了什么?作者用老王的际遇,道出了生活在社会底层农民的心声,生活就是活着。老王家的一切变故,都使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显示媳妇摔伤,然后儿子意外受伤,之后又是媳妇病倒,最后还让计划生育的工作人员罚走了家里仅有的积蓄……可是,日子还要过下去。作者文笔深厚,笔力十足,把一个农村家庭面临的困惑和苦难一一呈现在文字中,也把一些小人物的生活面貌真实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好文字,来源于生活,带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推荐!【编辑:回味】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回味        2015-11-22 21:45:02
  问好,随风!感谢赐稿渔舟!
回味
2 楼        文友:回味        2015-11-22 21:50:50
  读到最后,感觉王老汉那就“我还活着1”真的很沉重,说实话,有点悲苍的负重感。佳作,推荐!
回味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