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新雀之巢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雀巢】高贵的人与高大的山(随笔)

编辑推荐 【雀巢】高贵的人与高大的山(随笔)


作者:瘦马宇龙 秀才,1856.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48发表时间:2015-11-25 10:23:47
摘要:上天的赐予原本是公平的,每个人的天性中都蕴涵着无限的精神需求,在生存需求基本得到满足之后,人的精神需求的觉醒与张扬会让生命返璞归真,变得异常简单,而在引领人类前行的路上,这简单的生命却奢华而高贵。

【雀巢】高贵的人与高大的山(随笔) 【生命的高贵与奢华】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更多的时候呈现在人们的眼里的是辉煌盛大的场面和雍容华贵的靓丽,而沉浮在岁月底层的生命痕迹和沉重的喘息往往被人忽视。
   回老家,去曲阜,我突然明白:最大的奢华原来孕于极致的简单之中。曲阜是一个让人喜欢的城市,没有高楼大厦,没有金碧辉煌,宁静之中,透出几多书卷之味。去时正值小雨潺潺,笼罩在雨雾中的孔庙多了几份安静的美。孔子是全民族的老师,不管长幼,他都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印记烙满我们的生命,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里,他是怎样让我们又爱又恨,欲罢不能,不断折腾着我们的思想,拷问着我们的灵魂。孔子以及孔子文化,始终充满了神性的光芒,这个神秘的人物,是我心中一个永远的谜。
   三孔之盛大,久负盛名,未能亲见,此番回故里,不能不前来拜谒,由孔庙到孔府再到孔林,我几乎游历了整整一天时间,还不算中间坐马车和观光车。众所周知,曲阜孔庙是世界上两千余孔庙中最大的一座,步入其间,庭院深深,布局迷离,殿、阁、坛、堂、碑亭等应有尽有,蔚为大观。素有“天下第一家”之称的孔府,孔子嫡系长支世代居住于此,是国内现存历史最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衙宅合一的古建筑群。去孔林,我坐了马拉车,进孔林,我坐了观光电瓶车,环游一周,未作停留。冷风飕飕、森森可畏的孔林,坟冢遍布,碑石林立,作为家族墓地,亦为世界之最。孔子“葬鲁城北泗上”,其子孙接冢而葬,至今依然,古今相续,从未间断。
   作为看山看水看稀奇的游客,孔庙、孔林、孔府也罢,实在找不出多少激动的看点,而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人们带着普遍的心理,也就是在这里留一张影,告诉大家,天下第一,世界最大,我来过,仅此而已。我不去听导游们自以为是的解说,我也不去看那些石碑上记载了怎样的典故与事迹,我只把双脚和目光紧紧贴在这块大地上,感受先贤脚步上留下的汗珠与鲜血之痕,感受思想之锋是如何穿透坚硬的岁月。走在人群中,我听到游人中有人不断发出惋惜的长叹:这么奢华的家,孔子就一天都没住过吗?导游说,虽是孔府,却不是孔子府,孔子一生朝不保夕、颠沛流离,没有享受过这份荣光。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没有孔子就没有这样的奢华和后人源源不断的膜拜和祭奠,而这样的奢华和这样的地位并不是简简单单得来,作为一个伟大的影响万世的思想家、教育家,“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后求仕无望屡屡遭挫,年逾五十开始周游列国长达十四年,五十九岁时,离开卫国经曹、宋、郑诸国到达陈国,被派服劳役的人围困半道,于荒野之中绝粮一周,几乎在颠沛流离中饥饿而死,六十八岁高龄方迎回鲁国,却仍是敬而不用。
   如此家境贫寒的一个人,生在乱世,能坚于自己的理想不馁,这就让他已经超脱了平凡,更兼不图现实享受,追求精神升华,自力无暇,而传人无数,开创了私学先驱,弟子三千,其中有贤者七十二。七十二人中有很多为各国高官显要,又为儒家学派延续了辉煌,让自己有限的生命放射出无限的异彩光芒,《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乃成,使得这些濒临灭绝的官学通过私家讲学流传发扬光大,从而哺育战国百家诸子,形成中华民族文化的光辉开端。最大的奢华尽在生命的拙陋和简单之中,肉体早已作朽,思想仍在说话。时代发展到今天,人们越来越追求锦衣玉食、豪宅名车、美女红唇,奢靡浮华让生命空空洞洞,环顾左右,试问能有几人还会在六十八岁之后,依然孜孜不倦执着于理想与卓越?
   看着满世界忙忙碌碌的人,我心有所触,古人与今人,哲人与凡人,他们的区别究竟在哪里?上天的赐予原本是公平的,每个人的天性中都蕴涵着无限的精神需求,在生存需求基本得到满足之后,人的精神需求的觉醒与张扬会让生命返璞归真,变得异常简单,而在引领人类前行的路上,这简单的生命却奢华而高贵。
   走过孔庙、孔府和孔林,缅怀孔子,思忖之余,我要向所有简单而高贵的生命致敬!
  
   【你的泰山】
  
   来泰山原是为了看日出。于入住的酒店订了凌晨两点的门票,摸黑夜上,宿泰山之巅,待日出东方,圆泰山观日出之梦。然并不是人人都有这样的运气,缘份不到,梦终难圆,据说有人在山上住了十天半月也未能看到日出。果然,夜幕降临之时,被电话告知,天降细雨,凌晨行程取消,改为早七时登山。
   五岳独尊,泰山一贯以巍峨著称,自古以来,泰山就被伟大的人物顶礼膜拜着,所谓,泰山安,四海安。从盘古开天至今,太多的神话传说和文字给泰山笼上了层层面纱,把泰山塑造成千万种模样。这千万种的泰山多年里一直横亘在我的面前,成为一种高度,一尊神,仰之弥高,高不可攀,我除了膜拜再膜拜外一直不曾抵达。在我的成长记忆里,泰山的点点滴滴如零星却有穿透力的水花,不断渗出文字,溅出口舌,浸润到我的脸上。传说泰山为盘古脑袋化成,这么大的脑袋,是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历史源头吗?难怪历代帝王接踵到此封禅致祭,刻石亮相,给大山的“大”字上再加一点,让它成为了“太”山。
   进入红门,小雨淅沥,远远的山体罩在一派蒙蒙的雨雾里。雨中登泰山,我知道必将不识其真面目。我突然想起一个词:人猿泰山。当然这是一部美国小说里的人物。这部小说被多次改编成电影,先是迪士尼版,后又出了3D,赚足了全世界人民的银子。在泰山,突然想起与此毫无关联的艺术形象“泰山”,主要是因为这个故事讲给我们的是关于人类与自然、人类与环境关系的这一命题,揭示了人类文明的种种弊端。在人类爱情与猩猩养母之间,在同类与异类之间,泰山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当然,这个虚拟的“泰山”与这座山毫无关系,但在此刻,我却找到了他们的共同之处,它们除了都叫泰山,都有气势有力量、足以力拔山兮外,他们都是一种象征,都是虚拟的。是的,人人都在别人的泰山里向上,《邱陵歌》传唱千年,那是孔子的泰山,《封禅书》重如磐石,那是司马相如的泰山,《飞龙篇》富丽华贵,那是曹植的泰山,洒脱的《泰山吟》是李白的,沉郁的《望岳》是杜甫的……而我,一直在梦想着我自己的泰山,一个不虚拟、真实的泰山。
   我离开后的山下早已晴空初现。雨,被我带到了山上,雨水缠绕着我的步子,与我如影随形,替我遮蔽着泰山的真实,在我的眼帘上矗立起一个虚幻的泰山。很喜欢这样的雨,不大不小,不缓不急,不喜不怒,自然极也熨帖极,随它时断时续、滴滴如注,也随它自来自去、淅沥如针,因为雨,游人不多,也因为雨,攀爬绵延不绝的台阶,少有汗出,更是因为雨,雄伟的山多了许多“我”的色彩,少了他人的创造。少时喜欢在山间腾挪攀越,那是因为那时候的山几乎都是山,不属于任何人,也没有任何标签,只属于自己,属于苍茫大地。久不登山,是因为找不见了山,找不见了真实,更找不见了自己心中的山。雨中登山,从红门开始至玉皇顶计有六千多级台阶,从起点一天门经中天门至南天门长达五公里,攀登其上的动力主要来源于“五岳独尊”、“天下第一山”这些名堂的鼓舞,不然,五公里在那里走不是走呢?当我身在十八盘的时候,终于有些体力不支,用双腿灌铅来形容累已远远不够。山上的石碑尽显前人的定位,远处的风光全隐在雾气里,蒸腾的雾气让泰山呈现出另一种面目,谁说他只雄壮?谁说他只霸气?你看,松巨石的烘托,云烟的变化,使它在雄浑中兼有清丽,静穆中透着婉约。走走歇歇,目光所及的宫殿总是隐约于峰回路转间。左右行人不停去问下山者:快到了吗?回答往往是快了。正是这句快了不断鼓舞你向上,彻底断了半途而废的念头。也有那些只相信自己的花甲老人,上一级数一个台阶,不断地为下一个数字奋力攀登。每个人都有自己奋不顾身的目标,在这里,泰山真的不是泰山,泰山是他们重重叠叠的年轮与不甘枯萎的岁月。
   长舒一口气,终于登上了南天门,这是孙悟空大闹天宫、杨戬守卫的南天门吗?步入大门,能见到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吗?能看到太上老君与天蓬元帅吗?进入大门,顿时被弥漫大雾协裹而去,隐隐绰绰的楼阁殿台,隐隐绰绰的人或者神,云一样地浮游着,我不想打扰他们,他们身上的寒气瞬间席卷而来,让我浑身颤抖。不能久留,不能久留,未及多驻足,立即找到索道口,乘坐缆车飞跃下山。飞行在半山腰,回头去望浓雾中的山顶,心想:那重重迷雾里是否暗藏着人猿泰山呢?如有,但愿人们不要遇到他,就让他一直自由快乐地在山间腾挪跳跃吧?
   “泰山北斗”是人中泰山,人所敬仰,天下羡之。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泰山,不管你承认不承认,抵达还是没有抵达,都有一种恢弘的力量,来自于你不断擦亮的内心,让你举起毕生,在前人的睿智目光里,走出一个卓绝的自己。
  

共 344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瘦马宇龙老师的这两篇游记,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写心中“高贵的人和高大的山”,语句气势磅礴,节凑紧实,锐气逼人,容不得读者有过多思考的空间,被他的文字牵引挟制着,在齐鲁大地上奔走,入孔庙、攀泰山。马斯洛需求理论中,生存需要是第一位的,精神追求是最高境界。民族先师孔子却在颠沛流离食不果腹中,把他的精神世界传扬万代,这是颠覆也是完胜,极简胜极繁。泰山,高山仰止,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山,它可高可矮可亮丽可昏暗,关键是能否让你举毕生之力,勇于攀登。推荐阅读。编辑:清格勒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老树老树        2015-11-25 14:05:29
  2011年初月,见过孔子像在国家博物馆北门前树立,它表达了执政党复归传统的决心。不过,在一片的立废之争中,孔子像又被搬离,相信,这不过是复归过程中的反复。
男人的力量原夲就不是来自肉体,而是他的精神和思想的外化与延伸而已。
2 楼        文友:邵魁先生        2015-11-25 17:28:02
  我曾在国家博物馆北门前的孔子像留过影,没有几日再去,孔子像“飞了”。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