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宿命(外一章)

精品 宿命(外一章)


作者:玉树临风 榜眼,46008.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514发表时间:2015-11-29 09:35:39

宿命(外一章) 凡是有甜美的鸟歌唱的地方,也都有毒蛇嘶嘶地叫。
   ——题记
  
   下雪了,静静地。这样的雪天很适合独处,看雪,喝茶,写诗歌,或者听着轻音乐睡觉。
   有人说,雪天太过寂寞。天地之间只有雪纷纷扬扬,成了这个世界的统治者,人被局促一室,似笼中之鸟。天地间太过寂静,静,有时也有杀伤力,似乎无边的落寞潇潇而下,无处躲藏。这种感觉我不是没有过。小时候,我是最害怕下雨雪的,那时便没有伙伴陪我游戏,看着他们都飞也似的逃回家去,我就很怆然。因为她们的家里有妈妈陪伴,而我没有。我该用怎样的方式打发这无比的落寞呢?记得那时还是木棱的格子窗户,糊着白纸,雪花是看不见的,只觉得光线会暗下来。能听见雪花敲打窗户的声音。我的脑海里也常常会浮现这样的场景:外面大雪纷飞,屋里温暖如春。我和妈妈或者还有妹妹围坐在火盆旁,听妈妈讲故事,或者关于我们小时候的事情,偶尔传来笑声,或者打闹声,完全把雪花拒之门外,多么温馨。那样的场景,妈妈脸上的笑是慈祥的,比雪花更美。我的笑声是清脆的,比溪水更响亮。不知什么时候,爸爸会汲着雪回来,说着外面的寒冷屋里的暖,我们就笑得更加甜蜜。可是,就是这平凡的场景,我却不曾有,对我来说是奢侈,一辈子都得不到。我只能孤单地趴在窗台上,盼着雪快点走,盼着我快点出去和伙伴见面。内心的孤独其实淹没了下雪的孤独。对雪的恐惧无异于见到了洪水和野兽。我的童年是孤独的,一如这漫漫飘洒的雪花,无边无际。
   但是,孩子就是孩子,如果此路行不通,就会寻找新的路。我那时是偷偷地跑了出去,与雪花对语。我觉得雪花就像妈妈一样亲切,它落在哪里,就在哪里悄然融化。而且它那么公平,无论平地与沟渠。其实,我更喜欢用雪堆一个妈妈。孩子对妈妈的依赖为什么那么强烈啊!虽然我不记得妈妈的模样,但我知道普天下的妈妈都是最慈祥最美丽的。我总是那么用心地修饰,仿佛我所有的寂寞都放在了雪人身上。我会在雪人堆好之后,轻轻地亲一下她的脸,涩涩地说:“妈妈,我终于找到你了。”不知什么时候雪停了,我很想妈妈在雪地上多待一会儿。
   其实,最难熬的是雪天的夜晚。雪把黑夜照得那么明亮,似乎寂寞也完全坦露出来,无处安放。我不知道别的孩子是否也像我一样,这么容易被雪夜所伤。如果有风,就像心在火上烤。不能睡去,又无人排解。也许就是从那时起,我就特别害怕孤独。我知道邻居家有很多孩子,还有母亲,不时传来隐约的说笑声,我的心就总也按捺不下去。爸爸难得休息,鼾声正浓,小女孩的心思啊总是无人能懂。在漫长的冬夜,稍大点,我就学会用文字排遣寂寞。我对妈妈说过很多话,可惜她都听不见。或者她都能听得见。我常常发愁地想:“我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寂寞才会变少呢?”现在想来,孩子是最好的,再长的寂寞也会找到排解的出口。而我那时托付于文字,经常是伴着油灯,听着雪声,我写下那些湿润的文字。写到动情处,还会被自己感动。多年以后我才明白,人,有时候只能抱着自己取暖。
   后来,初中的时候,我有了自己的闺蜜。下雪的时候,我会赖着她住在我家或者我住在她家。那时的雪真美啊!无论它怎么下,我们只管说自己的心事。她特别喜欢当女兵,而我则喜欢做教师。她喜欢穿上军装的英姿飒爽,我喜欢当老师的师道尊严。白天我们会一起徜徉在雪地里,留下脚印一串串。再后来,她找了一个军人的老公,而我如愿以偿。如今,杳无音信,大概彼此都很好吧!这样的雪天,才会有这样纯情的回忆。
   年年岁岁雪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再后来,到外地读书,认识了新的朋友。有男有女,是一个快乐的集体。还记得那年冬天好大雪,过年的下午,他们一行七人来看我,还带了好多好吃的。他们是那么善解人意,知道我家穷买不起。那是我过得最有意义的一个年。那年的雪比任何时候都温暖。我们谈了很多话,忘记了什么内容,只记得大家一直在笑,也许年轻的心本该就是快乐的。其中一个我最心仪的男生,他很少说话,只是默默地看着我。可是,他的心思我最懂。临走时候,他回头的一个微笑,在夕阳下,那么美,而我的脸也和夕阳一样灿烂。现在这些人在四面八方,不知过得怎么样。偶尔听说他当兵了,转业了,从商了,或许都很好吧。那种朦胧的情谊也随着雪花融化了,升腾了。
   就像雪一样,很多人走着走着就远了。所有的记忆也跟着褪色了。尽管我们每个人都拒绝长大,还是被时间推着往前走。那年冬天的雪好大,没到了膝盖;我的心也绝了。本来一直热恋的人,因为我是独生女,觉得负担重分手了。我想要白雪掩埋这个世界,也把我一同掩埋。那时,所有对爱情的向往全部破灭了。我暗下决心,过了正月初十,如果他还不出现,我就从心里抹去这个名字。初六的早晨,我就看见他站在雪地里,狼狈的样子,那么美。他要解释,我捂住了他的嘴,然后相拥落泪,忘记了雪天的冷。也是在这年腊月的雪天,一张“囍”字映红了彼此的脸,从此我们有了自己的家,雪天的落寞一去不复返了。
   今天,雪依旧下,我窝在床上慵懒地写文字,阳光暖暖地照着,我心里的温暖也满满的。老公在雪天忙着生意,我说要去帮忙,他说:外面太冷,别去了。我就一伸舌头,莞尔一笑。这种感觉好奇妙。
   所有落雪的日子啊,有过悲欢也有过离合。这些都是宿命。而我唯独喜欢在白茫茫的雪地上留下一串串值得回忆的脚印。
  
   枯而后生
  
   秋天或者初冬,注定是一个凋零的季节。空气里总是漾着淡淡的哀伤。人们大都爱慕初春,给人以生机和希望,而秋总是叫人感到一片肃杀。不觉生出些许悲悯来。
   几场雪过后,冬就不期而至了。很多黄色的或者红色的叶子,忙着告别,簌簌的声响,依依惜别的神情,叫人觉得在嘤嘤韵韵地落泪。天高云淡,似乎这声音也越发响亮了。自是觉得悲从中来。那些垂柳的叶子,不甘于落下,被一场雪凝固在了那里,一种干绿,泛着白光,越发地觉得绿在冬天的可贵。在北中国,即便是这种没有活力的绿色不也是一种奇迹吗?
   尤其是在田野,狗尾草的穗子早就招摇在风里,叶子也早已枯干,站在风里瑟缩。那些野草则干脆趴在地上,铺成一片,如同绵延着无边的寂寥。此刻,人在荒野上,被落寞围困,似乎四面八方都是方向,又不知归途,个中滋味,难以言表。
   日子终归是要去的,什么也无法阻挡。我在心里发出慨叹。其实这时在我的心里又忆及了秋天看见枯荷的衰败景象了。
   心里一直装着“映日荷花别样红”,就一直想象着那红的盛况,恐有万种深情不及也。等到看时,却缄默了,顿时生出无边的遗恨。生命,怎么可能以如此浩荡的悲凉归去,却看不到萎靡?茎子确实是枯了,不说是中通外直吗,为什么失去了水分还能亭亭净植呢?叶子的确是枯了,已经由碧绿变成了土色,也不再那么擎起,有点卷。为什么依然有花一样的姿态,仿佛依然擎起了整个秋天。如果只是一株,未免太过单薄,可是就那么洋洋洒洒的一湖,一片,都以同样的倔强挺立着,好像一起在聆听长者的教诲。又像一起在传播一种悲壮的声音。以一种荒凉的宏大,叫醒了世界的眼睛。那一刻,我醉了。
   至于芦苇,芦花白我是能接受的。我不能接受的是一片芦苇高举着的生机勃勃的张扬。一片白色,像涌动的波浪。怎么可以在生命的尽头,以这样的姿态决绝地离去呢?难道它们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吗?我才知道,其实有些呐喊是无需声音的,就像有些生命无需绿色。独自一人穿行在芦苇荡的木桥上,只有脚步和心跳的声音,只有叹息芦苇摇摆的声音,生命的最后竟然是这么凄美地颓败,更是另一种意义的崛起。
   忽然想到目前的自己,觉得有些羞赧了。总觉得生命应该一直往前冲,一直活力四射,其实,是生命就会苍老的,也会随时经受苍老的润泽。以为到了绝境,就甘于自暴自弃了,忘记了初衷。其实,就算初衷暂时无法实现,我们也没有理由任由生命枯萎。即便是到了枯萎的时候,也要饰以悲壮。
   忽然记起谁说过,我们都是大地的过客,只有植物是大地的主人。现在一下豁然开朗了。因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因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而人呢,其实也无需太过悲凉,我们的儿女不是我们在这个世界血脉的传承吗?只是草木一秋,太短。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共 326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宿命》以作者的成长过程为线索,以雪为背景,写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该文最为珍贵的有三点:一是生活场景的具体描写,使文章有了场景性,有了真切感,那因为渴望而虚构出来的小窗图景,那和父母守在家里的温馨场景,都具有了抒情性和图画感,渲染出了很强的感染力;二是对比手法的运用,处处对比,把作者幼小时候那种心灵的渴望,写得让人心灵颤动,对一个爱家庭的父母,一定会从作者的心灵呼唤中去思考怎样给孩子以爱;三是积极乐观的情绪,文章在扣住雪写作者的成长过程中,没有沉迷于寒冷孤独的渲染,而是写随着成长越来越幸福的感觉,这一书写有了哲理味道,同时,雪也不再是寒冷,而是美丽了,体现出了构思的巧妙。《枯而后生》,单是标题就给人以豪壮感。文章写了枯萎的草,写了枯萎的荷,写了枯萎的芦苇,作者都被他们的枯萎之状深深震撼,从而得到了人生的顿悟:生命是会苍老的,也会得到苍老的润泽。苍老的润泽是什么?那就是枯萎也要枯萎得壮丽。文章结尾,更深化了这种“苍老润泽”的含义:传承生命。文章托物言志,写景抒情,语言娴熟,笔法老道。两篇生命思考的好文章!【编辑:春雨阳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511301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玉树临风        2015-11-29 10:17:01
  老师总是能一定的高度解读平凡的心声,致谢了。
玉树临风
2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5-11-29 22:31:15
  两篇文章,都以关注生命为主题,写出了作者的积极思考,写出了乐观和积极的主题内涵。语言沉稳,主题明确,表达含蓄。
语文教师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