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水神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山水】包拯,一朵官场之荷(散文)

精品 【山水】包拯,一朵官场之荷(散文)


作者:余显斌 举人,4017.3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948发表时间:2015-11-30 07:42:27
摘要:小城有座官衙,很老,也很典雅。我去时,是一个秋季,风吹树叶,满地旋转,一片萧萧,也一片清冷。走进去,里面一片陈旧,陈旧如历史一般,也古朴如历史一般。

1
   小城有座官衙,很老,也很典雅。我去时,是一个秋季,风吹树叶,满地旋转,一片萧萧,也一片清冷。走进去,里面一片陈旧,陈旧如历史一般,也古朴如历史一般。
   堂上,有一张桌案,有一张椅子,皆旧。
   导游小姐说,这是清代的官衙,保持着县太爷升堂的原状。一时,我的头脑中,鼓声咚咚,惊堂木响起,肃静高喊。一切,都是电视中的内容,纷至沓来,进入想象。
   抬头,堂上一块横匾,上写“明镜高悬”,红底蓝字,岁月沧桑,可仍醒目如初。
   我的一颗心,刹那间回到久远,回到竖行文字的岁月,回到岁月的深处。
   过去做官的,多有官箴,有言“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民不畏我能,而畏我公”;有的言“堂上一点朱,民间千滴血”等等,或戒贪的,或戒杀的,或戒私心的。
   做官,也有畏惧。有畏惧,才会有官箴,才会对自己提出警示。
   所有的官箴中,最常见的,大概要数“明鉴高悬”四字了。这四个字,是一种期望,一种激励,也是一种自夸。每一个做官的,自是期望自己在万民心中,如月之清,如镜之明,如梅之洁。至于能不能做到,是另一回事。也有的用这话激励自己,身在红尘,稍不注意,脚步一滑,就会万劫不复,将会玷污历史,也会遗憾终生。至于自夸的,则属于作秀,属于贴金。这些嘴上夸夸其谈的,细查起来,其实大多未必如此,甚至臭不可闻。
   因为,清廉如月,是不须自夸的。
   和珅之徒,即使高喊清廉口号,响彻云霄,也算白搭。竹青汉简,最是难欺。百姓的心,更是难以欺骗的。
   在历史的天空,做官,真能做到如一轮明月般高洁,如一轮明月般白净无瑕,如一轮明月般供后人仰望的,寻遍历史,有几人欤?
   2
   当然,史册之中,也并非全无这种人。包拯,就是其中一个。
   有时,读到《宋史》,读到包拯传记,我的思虑就会穿越千年,穿越到那个时代,衣衫飘飘,走入那个宋词飞扬翰墨挥洒的岁月。我就禁不住想象,这位包拯,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啊?一个做官的,竟让百姓极口而歌,赞颂不已。“关节不到,有阎王包老”,这样的口碑,究竟是如何取得的?
   那时,没有电视,没有网络,竟然传言如此之盛。
   那时,他没有高谈阔论,没有振臂高呼喊着口号,却让自己的名字妇孺皆知。
   我们现在有些官,在位时,人模狗样,恍如一轮明月在空,恍如包拯在世,大谈清廉,大谈公正。待到落马一查,别墅几十套,小三如云,如徐才厚、谷俊山辈,面对千年前的那位官员,不知羞耻不?不知汗颜不?不知有愧不?
   一个官,自称公仆,却坐拥金山银山。
   一个人,自称国之干城,暗地里却干着挖国家墙角的事。
   这样的人,可谓蠹虫,可称国贼。
   这样的人,和包拯比,细如尘灰。
   3
   包拯是个传奇,是千年官场的一个永远的传奇。
   仁宗受自己宠爱的张妃怂恿,想提拔张妃叔父张尧佐的官。谁知,消息一出,一朝轰动,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包拯更是衣袖一甩,越班而去,大为反对,而且言辞之间,十分激烈,唾沫竟溅在仁宗的鼻尖上。仁宗站在那儿,面对着这个鲠直的部下,满脸通红,张口结舌,回到后宫,对张妃说,你一定要让你叔父当官,瞧瞧我鼻尖上的唾沫,你就不知我朝有一个包拯。
   仁宗的口中,有一些不满,但心里更有一些舒坦。做公仆的,能忧心国事,能时时将百姓安乐放在心上,做国君的自是放心,自是欣慰。
   开封府的大门外,立着一块碑,上书历任开封府尹的名字,其中,也有包拯的。开封百姓路过此处,总要怀着一种敬仰之心,一种感激之情,弯腰去摸摸,时间一长,包拯二字被摸掉,成为一个坑,称为“包公坑”。
   很多人当官,将自己的名字刻在石头上,想千年不朽,永昭后世。可是,他们忘记了,世间只有一种碑可以不朽,可以流芳百世。这座碑,就是百姓的口碑。
   歙州是歙砚产地,歙砚,受历代文人的喜爱,苏东坡言,“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瓜肤而縠理,金声而玉德”,是砚中绝品,是文人案头必备之物。因此,历届歙州太守离任,船中所载歙砚堆叠如山,自己留用,或送给上司巴结讨好。只有包拯是个异数,离任之际,一袭官服,飘然离开。歙州人出于感激,赠予一砚,又怕此老推辞,藏在其船中。船到江中,包拯发现此砚,毫不犹豫,扔入江中。于是,就有了砚洲的传说。
   做官清廉,包拯,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现今,砚洲仍矗立江中,它,是一部巨大的官箴,立体的官箴。可惜,千百年来,人们只做景观,来去游览,有几人能从中体会到一个官的高尚,伟大?
   面对行贿,面对走后门,面对请托关系,面对种种蝇营狗苟,他横眉冷对,冷面如铁,让那些邪小,那些龌龊卑鄙,和那些精于算计者,一个个不寒而栗,退避三舍。对于这些人,他从未脸含微笑,甚至是冷若冰霜。也因为这样,他们愤怒,他们无奈,他们把他的笑脸和“黄河清”相比,言外之意,他的笑脸难得一见。
   真是这种冷,才体现了一种热,一种爱国热情,一种爱民热情,一种爱惜天下苍生的热情。
   永远,他都是那样,横眉冷对一切邪恶,怒目鄙视贪污腐化,痛恨行贿受贿。甚至,临死前,还不忘嘱咐后代:“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此言,可昭日月,可对史册。
   此言,可做官箴,可为历代官员的座右铭。
   4
   一千多年过去了,包拯走入历史深处,走成一道纪念碑,也成为历史的绝唱,成为绝世风景。这,是历史的悲剧,也是官场的悲剧,更是历代官员的悲哀。
   当年,就有诗人赞美道:龙图包公,生平若何?肺肝冰雪,胸次山河。报国尽忠,临政无阿。杲杲清名,万古不磨。
   这首诗,名《题包公遗像》。其实,它更是一篇很好的官箴。
   如果,每个官员都如包拯,都如这首诗一样;那么,每个官员都会在百姓嘴里立下一块口碑,在百姓心中立下一块心碑。那么,无论哪个官员都可成为包拯。
   有人说,包拯是官场的一轮明月,高悬于历史的天空,清辉耀天,水光泻地,给人世一片洁净,给良心一片润泽。
   有人说,包拯是官场的一首绝唱,如《广陵散》一般,一曲弹罢,人去楼控,半入江风半入云,少有痕迹了。
   其实,包拯就是一朵荷,一朵人世的荷花,一朵官场的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身心洁净,馨香四溢,“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他很平凡,他就是一个人。但是他又很伟大,因为,作为一个官,他的心中洁净如一朵荷,一尘不染。
   如果,每一个官心中都不存杂念,洁净清明,唯念国民,那么,他就会成为包拯,就会成为官场一朵永不凋谢的荷花。
  

共 262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包拯,一朵官场之荷】是一篇清廉官吏的优美赞歌,也是一篇对于贪官污吏的檄文。中国是个吏治社会,古往今来,能够名留青史的官吏寥寥无几,而遗臭万年的却数不胜数。文章以优美的文辞高度赞扬了包拯的清廉和公正,同时也鞭策了和珅之流的假公济私。历史是一面镜子,人心更是一杆秤,然而很多官吏往往会被贪婪自私蒙蔽了这些,总觉的大权在握无往不利,却不想早已经被人心钉在了耻辱柱上。感谢赐稿山水,推荐欣赏。【山水神韵编辑:飞翔的风筝】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1130003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心灵飞鸿        2015-11-30 15:28:44
  文为时而作,今昔对比,礼赞包拯,更有现实意义。为突出任务的清廉品性,以荷花相比,贴切可感。语言精练,简明,一如包拯铁面无私、雷厉风行,形式与内容相得益彰。问好!
勿忘本真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