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水神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山水】小城故事多(小说)

编辑推荐 【山水】小城故事多(小说)


作者:梦牵子衿 布衣,329.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587发表时间:2015-11-30 18:09:10
摘要:从收水费而衍生出的一个个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形形色色的人,感受到了收水费人的酸甜苦辣。

(一)别气了,小心点那家的大狗吧
  
   “铃铃铃……”被闹铃声惊醒的杨小曼,伸手关了铃声,伸个懒腰,打个哈切,揉揉睡意惺忪的眼睛,一边起身穿衣服,一边还在回味梦中的情景。然后轻手轻脚的洗漱,背上工作包,推着自行车出了家门。
   迎着清冷的晨风,路上行人并不多。杨小曼一边骑着车一边想着昨晚电话里那人说的话,“不就那俩水费钱吗?至于你追着屁股后面要吗?你愿意等,我得晚上十点到家呢。要不,你就明早五点半之前来,不然,没空伺候你。”话音未落,啪的一声,挂断了电话。让电话这头的杨小曼不禁愤愤的轻声骂道“总是找不到人,一打电话就不差钱,半年来水费一直是我每月帮着垫付的,一要钱还这态度,叽歪上了,什么人呢?明早早早堵你,看你还怎么说,哼,什么东西。”
   杨小曼做这份工作已有十余年时间了。负责从南到北一千多户的水费收缴,每天挨家挨户的上门收费,遇到好说话的人家还好,遇到不好说话,斤斤计较,甚至耍无赖耍横的人,都要想法子一一面对。尽管每个月的收费都能惹一肚子气,时间久了,却又总觉得有一种说不清的东西压在了心头。也曾一度怀疑,这种与人打交道的工作是好还是坏,只是慢慢发现,身上曾有的棱角被磨去了许多,秉性里的耿直依旧难改圆滑,点滴的感动依然会一直牢记于心。让杨小曼也很满足的是,虽说这份工作折磨人,但也很大程度上锻炼了自己。
   骑着车一路七拐八拐,在一户人家门前停下,支好车子,伸手按响门铃。好一会儿,听到里面传来一副不满意的声音大声喝问“谁啊?这一大早的,还让不让人睡觉了?”“收水费的。”“啊,还真来了啊?大姐啊,你也太认真了,又没说不给你,你急个啥啊。”一边说着,一边打开院门,“我已经为你垫付半年的水费了,如果人人都让我垫付,我垫得起吗?还不得月月喝西北风去啊。”“垫不起,就别收了呗,共产党还差我这俩钱吗?”“人人都不收,拿啥给你供水,我们职工也得养家糊口吧?一共也没多少钱,都交了吧,吃水的钱不比你的任何花销都便宜啊?”杨小曼看这男人还有点意迟迟的耍嘴皮子,“可是你昨晚让我今早来取钱的,大老爷们说话吐口吐沫就是钉,说话要算数哦。”男人看了看杨小曼,嘴皮动了动,没有说话,转身走进房间,不一会儿拿钱出来,“大姐,你就不能把我忘了吗?”“忘不了,经过这次啊,更忘不了你了,嘿嘿。”
   杨小曼骑着车顺道拐进农贸市场。一大早农贸市场里人群熙熙攘攘,叫卖声、讨价还价声络绎不绝。杨小曼下了车,推着车子随着人流向里面走去。看着新鲜的蔬菜,杨小曼一边询问价格,一边用眼极力寻找张望,在一份卖菜的小商贩面前停了下来。
   “大姐,你家的水费该交了。”
   “我滴天,咋还找到这来了?”
   “没法子啊,谁让你家晚上回的太晚,只好早上到这来找你啊。”
   “你也太认真了,收的钱也不揣你兜,认真个啥劲啊。”
   那大姐一边招呼着卖菜,一边和杨小曼叨咕,
   “多少钱?晚上上我家去收,不行么?你看哪有功夫搭理你啊。”
   “不收钱,谁给我开资啊,我总不能喝西北风去吧?一共也没多少钱,去你家都N遍了,这不是老也找不到人,才来这找你的吗?”
   “你上哪找我啊?晚上基本都在我家大棚里收菜,回到家都10点多了。”
   “就是啊,我还能等你10点多收费吗?看你们也够辛苦的。”
   “看你们多好,轻轻松松每月有工资拿,我们不撅着尾巴干,谁给钱啊。”
   说着弯下腰从钱匣子里抽出钱来递给杨小曼,杨小曼递过水票收好钱,
   “给我称一把小白菜,再来点西红柿。我帮你卖点。”
   那大姐一边往袋子里装菜一边说“都是自家种的,拿去吃吧。你分担的这点哪到哪啊。”
   “那可不行,一码是一码。”说完扔下10元钱,转身推车离开。
   市场里好多小商贩都是杨小曼的收费用户,看到杨小曼都很热情的打招呼,虽说有的人只是看着眼熟,一时想不起,但满脸的笑意招呼却也让杨小曼心情如朝霞一样,晴朗、愉悦。
   杨小曼骑着车回到家,家人早吃完了早饭。杨小曼把买来的菜放到厨房,洗洗手,盛碗饭,端着剩下的菜,刚坐在餐桌扒拉两口饭,电话铃声响了,是单位一个好姐妹打来的电话,一边吃饭一边聊,聊着聊着就聊到了收费工作上,若是收水费也能像收电费那么好收就妥了,别的地方都是水电气一卡收费的,人家都说电老虎呢,咱收水费的呢?比孙子还孙子,收点水费比要饭的还难,遇到理解的还好,遇到不理解的,咱还不如个要饭的……杨小曼吃吃的笑着,相互说着收费工作上的问题和抱怨。放下电话,看了看时间,还有点时间,麻利的干起了家务活。
   杨小曼是个急性子的人,和她的名字一点都不一样,做什么事都要抢时间,把一切忙得消停了,然后再安心的歇着。按她的话说,把手里的活都忙完呆着,心里没有负担。
   每个月的收费票据一到手,杨小曼就变成了杨小忙,骑着车子每天穿梭在小城的大街小巷,她熟悉这里的每一条街道,每一户人家,在她的眼中,所有的用户都已熟识得都如同走亲戚朋友一样,一声招呼,几句调侃,一声道别,几句玩笑,是那样的亲近和熟悉。
   因为工作的关系,杨小曼认识了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物,也深深感触社会底层民众的生活甘苦,人与人之间的随意接触间就会给人以感悟,言语举止间就可以看到人的性情,人生百态尽收眼底。
   喜欢文学的杨小曼每次站在小城的路口都会心生无限慨叹,隔着一尘烟火,看尘土飞扬,只留下岁月的痕迹,街边巷道,所看到的不再是一幕幕无声的电影,而是炊烟熏染下的人间烟火,还有落叶飘落的声音。冬天的风,把这个声音送出去很远很远......
   “午后3点,在古城外景点收费处等着啊。”杨小曼接到搭档韩东的电话应了声,放下电话忙起了家务活。收费的工作好就好在收费的时间可以自己掌握,不用守时守点,每个月初去单位领完水票,月末结账时把水票钱交上就算完成当月工作。
   出于对古城的保护,古城内的居民住房基本都还处于五六十年代的老房子,与古城内的古建筑彼此算得上相得益彰。城内的交通也仅是四个城门可通行。一到夜晚,古城内缺少城外的现代氛围,因此,城内以老年人居多数。
   “咚咚咚”,搭档韩东扣响房门,一位身材不高且还有点驼背的老太打开房门,
   “我们查水表,收费。”
   “我认得你们,进来查吧。”
   韩东低着头侧着身绕过老太走进屋没两步,就急忙转了出来,嘴里咳嗽着喘着气。
   “这屋里的煤烟味也太呛人了,咋不开会儿门窗放放烟啊,你老不嫌呛得慌么?”
   “有味吗?我没觉得啊。”老人笑了笑。
   杨小曼站在门边往屋里探下头,房间里黝黑昏暗,紧挨着门口处点着的炉火烧得正旺,炉子旁边的地上放着一个炒锅,锅里是未刷洗的碗筷,屋中浓重的煤烟味顺着敞开的门向门外涌动。
   杨小曼看着眼前这位满面沧桑,头发花白,衣着简朴但有些邋遢的老人,
   “你老多大年纪了?”
   “你猜猜?”老人笑眯眯有点像可爱的顽童。
   “该有八十岁了吧。”
   老人挺了挺腰杆,伸出两个手指在杨小曼眼前比划说
   “再过年我就92喽。”这话一出,让杨小曼和韩东都吃了一惊。
   “那你老和谁一起生活呢?”
   “我老头早就没了,我自己一个人生活啊。”
   “你老儿女呢?不来陪你吗?”
   “都忙着上班呢。我两个儿子,每星期轮流着在这陪我住,闺女常来看看我,帮我干点活。”
   “你老这么大岁数,身边不能离开人啊。”
   “没事,孩子们都忙着上班挣钱呢,我能走能料地尽量少麻烦孩子们,他们也都不容易。我每天做好饭菜等他们来。”尽管老人微驼的背,蹒跚的脚步,但老人耳不聋,说话有底气。
   查完表,收好费,让杨小曼和韩东一路好生感慨,咱们能不能活到九十岁啊?
   迎面一个骑自行车的人看到杨小曼他们,离老远就大声说:“是收水费的吧?去我家收不?我这要出去,等我一会儿回来的行不?我马上就回来。”
   “去吧,我们还得等一小会再能到你家哪呢,你先忙你的。”“好嘞。”
   “看这态度,要是人人都像这个人有觉悟,我们的工作可就好干多了。”
   “屋里有人吗?”
   “谁呀?”
   “收水费的。进来了啊。”
   屋内坐着一屋子的人,“呀,来这么多客人啊。”
   “都是家人,我闺女儿子看我来了。”老太太说道。
   “那把水费交一下吧。”
   ”多少钱啊?就我妈一个人。”一个穿着时髦的女人问道。
   “是一个人啊,半年没交了,27块。”
   “老太太一个人能用多少水啊?再说,老太太也没有退休工资,哪有钱交水费啊。”
   “老太太没钱,不是有你们这些儿女们吗?一共也没多少钱,你们做儿女的就给交了呗。”
   “不瞒你说,我妈用电都不花钱,那点水钱你们还要啥啊。”
   “我也不用水啊,我没钱交。”老太太接着话茬来了一句。
   “你老一点水都不用吗?”
   “用咋地?有能耐你们把水给我掐喽。”
   老太太这么一放横,屋里的其他几个子女都笑呵呵的不说话看热闹。
   杨小曼和韩东相互看了一眼,没说话,转身走了出去。
   韩东说,“她儿子是咱市的一个局长,特别势力,牛逼哄哄的。”
   “这样的老太太谁能拿她有招啊?上报,让领导解决吧。”
   “领导也没法招,城里都是老管线,想断水都找不到地方。”
   杨小曼突然笑着说,“刚才还说都像那个人有觉悟交水费多好那,这就给咱来个眼罩戴。”
   “别气了,小心点那家的大狗吧。”
  
   (二)吃颗葡萄慰劳自己
   还没到院门口,老远就听到里面的狗叫声。韩东曾经被狗咬伤过,心里还留着受伤的阴影,所以特别怕狗。韩东边走边和杨小曼说“这家的大狗有一人多高,会上墙,可凶啦,有一次这家狗钻出来,把我挤在一个小墙角,幸亏主人出来了,吓得我半天腿发软不敢走路。”杨小曼取笑说“至于吗?你也太胆小了吧?你去敲门,我瞧瞧这狗到底有多凶。”“我可不敢,还是你去吧。”说着躲在离那家有一段距离的路口。杨小曼笑着看韩东的害怕样子,自己走过去敲门。杨小曼在狗的狂叫声里,使劲敲门,任凭狗在院子里使劲的叫,就是不见这户人家出来,杨小曼嘴里嘟囔着,就该使劲敲,让你叫,累死你丫的破狗。敲了好一会也没个动静,正要放弃转身要走的时候,门开了,一个女的探下头“你找谁?干嘛的?”
   “我是自来水的,收下你家水费。”女人没有应答,转身关好门退回了院子。
   杨小曼耐心的等了会儿,再也不见人影出来,气的杨小曼又哐哐的敲起了门,
   狗继续狂叫着,心里恨恨的骂道“什么东西,还以为回屋取钱去了呢,整个恶狗把门,她倒是省事了。”
   看杨小曼低着头在地上寻找什么东西,韩东远远的喊道“找啥呢?要不先走下一家吧。”
   “我生气那,找个东西把她家门反锁上,让她和那只大破狗在家呆着吧,也好出出我这心中闷气。”
   “大姐,咱走吧,和一只恶狗生的哪门子的气啊。”
   杨小曼笑笑“也是,和这样一个老娘们一般见识,显得咱也太没素质了。”
   “韩东,你说说,有时我是真的想不明白,怎么越有钱的人越穷的交不上水费这俩钱呢,反倒没钱的穷大方。就那点水费钱,至于躲躲藏藏、撒谎、四处攀亲,不敢出来见人吗?唉,世风日下,人心还真的是很难测”
   咚咚咚敲开院门,杨小曼一眼就看到正对着院门的一个鸡笼子。喜爱小动物的杨小曼满心欣喜的蹲在笼子边上,看着笼子里如鸽子般大小的公鸡和母鸡,忘却了才发生的不愉快。院主人见杨小曼的好奇,打开了笼子,小公鸡昂首阔步在前边走,小母鸡小鸟依人般紧随左右,寸步不离,看得杨小曼直呼太好玩了,掏出手机一顿刷刷拍照,这对鸡还真给面子,在杨小曼的镜头前泰然自若。
   “这鸡还会不会再长大了?这鸡是不是挺贵的?”
   “估计是不会再长了,这鸡蛋跟鸽子蛋差不多大。是挺贵的,这俩鸡崽就花了200多。”
   “这是啥品种?”杨小曼大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态势。
   “我也不知道,俺家爷们稀罕这玩应,有啥用啊,就是为了玩。”
   “人家都养个小猫小狗的玩,你家大哥养了这么一对小鸡玩,有点意思。”
   因喜欢而生爱好,因爱好而生情趣,人生无非就是这个样子的。
   这该是过去的老四合院,只是早已看不到历史的多少痕迹。院中的一排正房早已翻修成时尚宽敞的北京平房,由院主人的两个儿子居住,后院还有一排房子常年出租。前边的两边的厢房也只是老式的公家房也出租着,只有门房还有丁点过去的味道,一个大门洞诉说着岁月的曾经。
   门房里住着八十多岁的老两口。每次去收费,老人都很热情招呼。才进屋,坐在炕里的老太招呼“快坐下歇会,挨家挨户走,不容易呢,来来来,快坐下歇会吧。”韩东转身去了厨房查看水表,回到屋里告诉老人的收费钱数,站在一边的老头接过话茬“看看上俩屋收多少,一并都交了吧,省得你们还得来回跑。”然后回头对炕上的老太太说,“把钱都给孩子吧,干这活也不容易。”老太太一边往外掏钱,一边说“这人啊,没处看去,看着好好的,说没就没了,唉......前天,我孙女结婚,请来农村我一个八十五岁的老嫂子,我这老嫂子身子骨硬实着那,谁知前天参加婚礼,本想留下多呆些日子,谁曾想参加完婚礼就犯病进了医院,晚上就去世了。你说这人,咋就这么脆那?咋就说走就走了那?”

共 33831 字 7 页 首页1234...7
转到
【编者按】《小城故事多》这篇小说以收水费的工作经历为线索,立足于社会现实,详细刻画出各色人物,反映出人在生活当中的复杂性,同时反映出那些基层工作者的辛勤、无奈和责任心。充分反映出和谐社会之中,百姓生活的艰辛,反映出市场经济的今天,老人们处在空巢当中精神之上的空虚和无奈。反应出生活当中的众生百态。涉及养老、义务、孝道及叛逆、狡猾和卖弄权势,自欺欺人的各个领域。小说充满生活的烟火味,刻画出芸芸众生相,这一点,十分难能可贵,足以反映出作者深入生活、体验生活,观察、思考的细致和思考。小说细节丰盈,刻画细腻,主题明确,很值得研读。感谢作者赐稿,推荐阅读。【山水神韵编辑:九井居士】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双宿双飞        2015-11-30 18:49:37
  一条线牵出人生百态,学习了!问好老师!
我的田园,我的爱人!
回复1 楼        文友:梦牵子衿        2015-12-25 20:17:32
  多谢赏评。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还望多提宝贵意见。问好!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