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春秋】“运河五号”(随笔)

编辑推荐 【春秋】“运河五号”(随笔)


作者:来日方长 秀才,2641.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366发表时间:2015-12-03 17:20:57

不久前到钟楼区督查生态绿城建设工作,发现一处坐落在常州古运河畔的工业遗存,让我感触颇深。这里原是常州第五毛纺公司,已有近100年的历史,过去生产“童鹰”牌毛毯,曾是全国名牌产品,一度畅销海内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环境保护要求的不断提高,该公司没有走本地绝大多数企业要么搬迁、进入纺织工业园区,要么出让土地进行商业开发的老路,而是利用场内现有的工业设施,建起了一个颇有创意的“运河五号”文化街区,实现了由生产经营到旅游休闲的华丽转身。
   走进街区,绿树高蓬成荫,花园锦簇成片。建筑物上的爬山虎郁郁葱葱,犹如少女的秀发拂动在额头,隐约一扇扇窗户。创意街区的建设,不是简单地拆旧建新,而是根据原有建筑风格、结构,特别是其承载的工业历史文化内涵,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和布置。在这里,原有企业的纺车、染缸、风机、水塔、烟囱,甚至污水处理设施,现在都成了一个个旅游景点,它们见证了民族工业发展的过程。公司原来的女工宿舍则被改造成本地唯一一家国际旅社,由梅、兰、竹、菊四大庭院环绕而成,装潢均以古朴清闲为基本格调,成为人们怀古、休闲的绝佳去处。民国时期建设的办公楼被改造成恒源畅书坊,免费向市民开放。在这里市民可以执一杯清茶,或端一盏咖啡,在一个暖洋洋的冬日的午后,读一本好书,赏一册书画,陶冶了情操,享受了文化。
   常州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现代工业文明更为其中的一朵奇葩,以刘国钧为代表的一批民族资本家在此奠定了中国纺织工业的基础。近三十年来,市区相继拆除了第一、二、三、四棉纺织厂、东风印染厂、东方印染厂、灯芯绒印染厂等上百家纺织印染企业。原有的建筑与设施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土崩瓦解,我们失去的不只是一座座厂房,一套套设备,更失去了很长一段时间里引以为豪的工业记忆!
   我国城市化过程最大的弊端在于“大拆大建”,习惯“推倒重来”。这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加重了环境污染,被推倒的建筑物在建设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资源、能源,排放出大量的污染物,而且伴随这些建筑物的历史记忆、文化内涵都消失殆尽,更令人惋惜。许多地方贪大求洋,使城市看上去千篇一律,严重缺乏植根于本土的文化灵魂。须知旧建筑物上每一块砖,每一根梁,都凝聚先人的智慧。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盲动的城镇化不仅推倒了城市工业的历史记忆,还如同一张巨手把乡村连根拔起。我们推平的不止是农家小院,推倒的还有传统文化的根基!一间老屋、一排杨柳、一片竹林、一条河流、一塘碧水、一出折子戏,每一处,每一物,都有它自己的根脉、灵魂和风韵,这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乡愁的原因所在。城镇化切断的不只是一段历史,还有世代积淀在乡村那特有的文化与习俗、与生俱来的劳作习惯与天人合一的关系。在许多地方,城镇化被异化为“大拆大建大手笔,高楼大厦平地起,各种园区扎堆聚,CBD扮靓GDP”,传统文化却一再被边缘化。
   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才有生命。城市和乡村,是不可分割的自然统一体,都可以承载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城镇化建设不能只顾“城”而忘却了“乡”。保护好历史传承,留住乡村的“命脉”,留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风格与韵味,才能留住所建城镇的个性。相反,不尊重历史风貌,削山、填湖式的建设,则是对城镇化极大的伤害。
   新型城镇化必须保护生态环境。乡村是城市生态的腹地,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后方,不仅吸纳、消解城市排放的污染,更为城市提供源源不断的食粮。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资源环境的压力日益加大,农民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农村生态环境的优劣已经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在传统的发展模式下,农村生态环境作为公共资源,农田、森林、湿地、水源等自然资源被过度开发,有些地方的开发强度已超过了生态、资源可承受的程度,严重威胁农民赖以生存的空间。高开发强度造成农业生态空间占比较小,城乡关系不容易协调,削弱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
   新型城镇化必须控制开发强度,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在城镇化过程中要通过生态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积极探索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发展规律,构建以生态为导向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从而在根本上解决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经济发展重点区域与生态保护重要区域之间协调发展、生态保护区人民群众的生存与发展关系等问题,真正实现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发展,为城镇提供优质的劳动力和合格的农产品。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我们再不能满足于速度和数量上的提升,必须从市情、乡情、村情出发,在规划环节实事求地定位,科学规划,避免再走弯路。在实施环节,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的独特风光,把自然要素引入城市,让广大市民亲近到自然。在建设过程中,既要有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新型城镇化要体现天人合一的理念,只有让城镇融入自然,才能“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更要防止政绩冲动,杜绝随心所欲的长官意志,纠正以GDP为中心的畸形政绩观。不是着眼于城乡面貌的日新月异,更要关心老百姓生活条件的改善,保留和营造出让百姓舒适的文化精神和情感世界。
   乡愁是什么?今人余光中说乡愁是一种联系,无论是船票,还是邮票,都是与亲人联系的凭证,而“浅浅的海峡”则一度隔断了诗人与故乡的联系。唐人王维说乡愁是一种思念,面对故乡来客,那久久萦回于胸的故乡物事,终于有望得到证实,便急切地问:“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乡愁是一种对故土的眷恋,是故乡夕阳下那缕缕的炊烟,是老屋天井里阳光下绽放的腊梅,是祖屋后面每天清晨叽叽喳喳鸟鸣的竹园,是田埂上吱吱嘎嘎的独轮车。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昔日宝贵的资源,现在倒成了污染源。秸秆焚烧,粪便污染,餐厨垃圾,概莫能外。独轮车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汽车、摩托车。我们在享受现代文明的成果同时,却制造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生态灾难。明净的天空、清凌凌的河水、紫色的桑椹、鲜红的柿子,雪白的塘藕,还有那节俭、朴实的祖辈,才是我们心头剪不断、理还乱的缕缕乡愁!
   毋庸讳言,常州的城镇化,让我们失去了许多许多。所幸,我们还有“运河五号”。

共 258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因督查生态绿城建设工作,而发现了常州一座颇具特色的生态街区“运河五号”。这原本是一座有近百年历史的毛纺公司,现在华丽转身,成为融绿色环保、古朴典雅、休闲观赏等为一体的休闲佳处。由此,引发了作者的思绪,结合城市建设过程中的种种“推倒重来”现象,层层剖析这种盲动的城镇化带来的弊端:传统文化与历史记忆因之消失殆尽、再也找不到乡村自己的“根脉、灵魂和风韵”。在冷静犀利清醒的分析中,我们能感受到一种消失已久的“家国天下”情怀。另外,除了警譬分析的语言外,在首尾几段中,我们还能感受到诗意而略带抒情的语言特色,如文章结尾对乡愁的描写,读来有不尽叹惋之意,推荐欣赏。【编辑:寻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寻君        2015-12-03 17:27:27
  古来士大夫自有一种家国天下的担当精神。“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当下这个没有英雄,也不需英雄的时代,读这样的文章,颇有一些责任气魄充斥心胸。
寻君
回复1 楼        文友:来日方长        2015-12-04 00:43:42
  这是笔者结合工作实际所写的一篇稿子,不能说是严格意义上的文学作品。仅仅对目前城镇化过程中暴露的问题所做了反思,难为编辑老师如此推崇。至于“家国情怀”担当的赞誉,受之有愧呢。
2 楼        文友:娇娇        2015-12-03 19:23:22
  美丽的常州,跟随作者一路前行,看见的是绿色的环保,立体的城镇一体化建设。总之,人们生活提高了,精神面貌也在提高!记住乡愁,乡愁是晴朗的天空,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一栋古老现代的楼宇。文字新颖,内涵丰富。问好方长朋友!祝冬安!
娇娇
回复2 楼        文友:来日方长        2015-12-04 00:53:30
  常州是江南一座很有特色的城市,倾注了这片土地上建设者大量的心血。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在保护与开发之间,确实存在不少败笔,集中体现在对文物古迹保护不够,以至于偌大的一座城市仅剩下一条陈旧的青果巷了。这里,习惯了“无中生有”,什么“中华恐龙园”、“春秋淹城”、“环球嬉戏谷”都美其名曰“创意旅游项目”。正宗的文化遗存不能好好保护,炒作一些虚拟的景点,正可谓“守着金山讨饭吃”!
3 楼        文友:三微花        2015-12-07 21:44:15
  已申报精品文复审。
三微花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