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春秋】照镜子(时评)

精品 【春秋】照镜子(时评)


作者:来日方长 秀才,2641.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368发表时间:2015-12-04 13:06:17

上午市级机关党工委组织召开了“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会上,每位党员干部都收到了一本小册子,是由市委办公室编制印发的,里面有100条问答。关于这次活动的总要求写得蛮接地气的,比如“照镜子”、“正衣冠”,还比如“洗洗澡”、“治治病”等。“照镜子”,就是要对照党的纪律要求,反思自己做得如何;“正衣冠”,就是要端正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洗洗澡”,就是要去掉自己身上一些不良习惯,保持党员的战斗力;“治治病”,则是对于违背党的纪律的行为,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这是执政党进行自我完善、强化吏治的一个重要举措。早在唐朝初期,李世民便以“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要求自己,从而开创了一代盛世。
   翻开中国历史不难发现,在每一个被推翻的荒淫、暴虐的政权以后,总会出现一个相对开明的所谓“盛世”。秦汉如此,隋唐、明清也是如此。原因在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帝王政治依赖的都是文官系统,而文官是以儒家思想作为行为准则的,对国家最高领导人———皇帝的不端行为采取的是直谏,而不是弹劾。直谏的内容大都是前朝的一些教训。因为前朝刚被颠覆不久,原来的那些弊端、暴政,新的君王还记忆犹新,所以他们多少还能够听进去一点。如果这时候的君主愿意励精图治,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国家就逐渐走出低迷,慢慢地兴旺起来。
   毋庸置疑,唐太宗是历史上少有的明君,其它不说,单就他能容忍谏臣魏征就足以可见其超人的度量。历史有很多的偶然性,但更有其必然性。太宗发动玄武门之变,诛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逼迫其父李渊做太上皇,自己继皇帝位,有一定的偶然性,但他文用房玄龄、长孙无忌、魏征,武有李靖、侯君集等人的辅佐,内有长孙皇后的贤助,加上自身雄才大略,所有这一切催生“贞观之治”就是必然的了。贞观年号被太宗沿用了二十多年,在此期间他很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与长孙无忌、房玄龄、魏征等人着眼于国家的长治久安,与民休生养息。唐朝这个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势强盛,被史学家认为封建社会少有的一代盛世。唐太宗及其执政的一班人深知“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他们充分认识到隋朝之所以覆亡,是因为“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唐太宗采取了与隋朝相反的做法,“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这种政策让百姓生活安定,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也带来了文化的空间繁荣。
   唐太宗即位之初,便定下“偃武修文,中国既安,四夷自服”的方针,为此制订了具体的政策。在人治社会里,必须要用人得当,这些方针、政策才能贯彻执行。唐太宗认为“致安之本,惟在得人”,治理国家,靠自己一人是不行的,应当“广任贤良”。所以,他要求大臣们举荐贤人,自己更是留心观察,一经发现立即提拔。唐太宗选拔人才,不以个人恩怨为标准,也不以新旧亲疏为意志:“吾为官择人,惟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因此,他所任用的,大多为有识之士。这些人,有的是旧部下,有的甚至是宿敌。如魏征,原是太子李建成的部下,曾劝太子李建成早日除掉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不嫌旧仇,对魏征加以重用,一直让他官至宰相。又如马周,本不知名,唐太宗听说他很有才能,立即召见。马周确实有些才干,最后官至中书令。
   唐太宗想成为明君,对魏征所谏“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深以为然。魏征认为,君主兼听纳谏,则“贵臣不得壅蔽”,“下情必得上通”,国家才能治理好。唐太宗很重视魏征的意见,在自己的行动中,尽可能兼听纳谏。贞观年间,在唐太宗的倡导下,进谏蔚然成风,不仅大臣,就连长孙皇后、徐贤妃也能进谏。魏征去世时,唐太宗十分难受,他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为此而悲泣良久。知人善任、兼听纳谏是唐太宗政治上取得成功的两个重要因素,也是他成为杰出封建政治家的关键所在。
   唐太宗是一位马背上的英雄,开明国君,而北齐的高纬则是一个极好的反面教材。品位高的女人可做男人的“贤内助”,如唐太宗的长孙皇后。德行差的自然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主。高纬看中的就是败国败家的淑妃冯小怜。有史记载了这对愚夫蠢妻丢人现眼的劣迹:“齐主方与冯淑妃猎于天池,晋州告急者,自旦至午,驿马三至。右丞相高阿那肱曰:大家正为乐,边鄙小小交兵,乃是常事,何急奏闻!至暮,使更至,云平阳已陷,乃奏之。齐主将还,淑妃请更杀一围,齐主从之。”
   开明盛世,圣贤成群涌现;乱世之时,混蛋结队而来。右丞相阿谀,冯淑妃贪玩,北齐皇帝把杀人的战场当作玩耍的游乐场。他们根本不顾及兵贵神速、救兵如救火的战争法则,狩猎一围一围地打,结果,就多这一围的时间使北周的军队有了喘息的机会,同时也为北齐埋下了亡国的祸根。
   高纬带着冯小怜赶到晋州前线,北齐军团发起了强悍的进攻,眼看胜券在握,皇帝却命令暂停,他要小老婆一同参观这个肉搏战的壮观场面。等到冯小怜涂脂抹粉、花枝招展地赶来观战时,敌军的反击来得更加猛烈。僵持了一个月后,北周皇帝宇文邕亲临前线督战,决胜的战场天昏地暗、哀号遍野。冯小怜惊恐万状地嚷道:“败了,败了。”一句话,吓得高纬遁声而逃,浴血奋战的北齐兵马随之一溃千里。这就是鲁迅先生所讽刺的“空嚷嚷误国”吧。
   需要说明的是,后妃、女宠大多是陪同皇帝玩弄风月的料,而绝非“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的肱股大臣。作为皇帝跟前的红人,她们的言论对时局会产生一些影响,但要把败家误国的罪名全扣在女人的头上,自然是男人们无心领罪,实在是有意委过罢了。倘若冯小怜那样只知吃喝玩乐的女人具备左右时局的影响力,哪里还轮得到像高纬这样的笨蛋在金銮殿上发号使令呢?
   再回头看唐朝,武则天能容忍唐高宗瞎乎乎、病怏怏地做了二十多年的空头皇帝。李隆基却不能坐视其伯母韦皇后独揽大权。当他带领肃反的军队冲进皇宫,闪电般地宰了韦皇后,又对正梳妆打扮的堂姐安乐公主下了毒手。只见刀光过处,一个如花似玉的女人就人头落地了。这就是帝王排除异己的品性,先发制人,六亲不认。高纬这样的昏君哪里有李世民、李隆基那样的龙胆虎魄?他所垂青的女人,只配充当漂亮的玩物,只配做败家、亡国、祸害男人的蠢事。
   如唐太宗一般政治肚量的古代帝王很少,今日政治家要学也不很容易。这就要求我们各级领导干部不仅要有见识与品行,更需要有一套“照镜子”的自我约束机制。

共 265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一面镜子,作者从唐太宗时期的“贞观之治”与北齐高纬的昏庸形成鲜明的对比中得出启示:需要建立一套“照镜子”的自我约束机制。详实的历史故事对今人是有启迪的,尤其是对领导干部。我们应当经常照照镜子,端正好衣冠,切实做到为人民服务。文章引用案例典型,具有说服力。推荐共赏。【编辑:蓬蒿老翁】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1210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蓬蒿老翁        2015-12-04 13:08:27
  我们不仅要有照镜子的勇气,更要有照镜子后正衣冠的态度和能力。期待再次赐稿春秋。问好。
蓬蒿老翁
回复1 楼        文友:来日方长        2015-12-04 14:27:35
  良药苦口,忠言逆耳。位高权重者,“照镜子”鲜矣。
2 楼        文友:娇娇        2015-12-04 23:42:06
  好深刻的文字!照镜子我们每天都会做,那么作者提到的照镜子是十分有哲理的辩论。从古到今,有多少人都能好好照照镜子,感恩人民给予的权利,不要一己私利,忘了党纪国法,最后只能品尝铁窗之苦。文字厚重,说理性强。问好,祝方长冬安!
娇娇
3 楼        文友:三微花        2015-12-09 22:38:39
  已申报精品文复审。
三微花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