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土篮

精品 土篮


作者:老党 白丁,51.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958发表时间:2015-12-10 21:25:44

土篮。东北叫土篮子,河北近北京这块儿叫土篮儿,别的地方怎么个叫法,有没有这东西,尚未见识。土篮由小指头粗的槐条或柳条,按经纬排布编成半球状,收口收成大敞口,为装入倒出方便。一根略粗于拇指的树枝煨成半圆,事先编入篮体为提梁。大些的土篮可承重五六十斤,小些的二三十斤。因取材方便,粗犷结实,工艺简单,是过去岁月北方农村进行生产活动,不可缺少的装载运送工具。用起来可担可提可抬可挎可拎。予它上档次登台面,可披红带花,盛些肉蛋果蔬粮,荣耀载情;让它低调,可粗鄙简陋,装些砖瓦土石粪,扔于犄角旮旯沉默孤寂。
   1964年我九岁,家住镇里,有一只土篮。我使用最多的是放学后或星期日,无雨雪的好天,跟姐姐一人抓住提梁的一边,满街地转悠。捡些可烧的柴火、未燃尽的煤炭。出门多奔有茶炉的单位或供暖锅炉倾倒炉灰的地方,拿着用铁丝做的小扒,将灰堆扒个遍。扒灰堆的时间长了,眼睛自然尖了,握扒的手感也精敏些,扒上去,自声音和轻重虚实感,能初步判断是否为未烧透的焦炭,敲掉浮灰再看一眼,有了黑灰色的内核放进土蓝。几处常去的灰堆固定点转下来,大约花去一个多小时,大者如枣小者如枣核的煤碳渣,多时能捡小半土篮,少时勉强盖住篮底,再捡拾些木片、秸秆、树枝,装满土篮,收获却也不少。这个过程令我兴奋的,是偶有粗心的锅炉工将几块黑亮的煤块混进炉渣倒出来,被我捡着总是要拿给姐姐炫耀的,连回家的路上,走路都要轻快些。不快的,是小镇不小,属县城外的第一大镇,横竖几条街,万多口人。抬个土篮拾煤渣,会经常碰到同学,远了躲着,躲不过了,低头或扭身,硬着头皮装作没看见。温暖的,是进到家门,母亲一句“闺女儿子回来了”叫得亲切,还送有心疼和赞许的目光,瞬间,暖意会上身且完全洗去了那些羞怯、自卑,接着是为并不清楚的对家里有多大贡献而高兴起来,高兴着吃饭,高兴着写作业。待姐姐大一些,妹妹就跟我抬那土篮了。
   大约十三四岁,父亲保管生产资料公司的农药及部分农业生产用具,库房建到远离县城的农村。那时绝大多数生活必需品靠票证购买,限量供应。父亲领着全家,在库区大院里开荒种地,养些猪鸡,家里的土篮自然跟着多了几只。我选一只编得细密、个头小一些的作为专用。春暖花开时,到田野寻找鲜嫩的野菜,交给母亲,或凉水浸泡后蘸酱,或开水烫过后凉拌,或为馅包成菜团,总是为家里的饭桌增色添味。夏天,每每装满土篮的仍是各种野菜,但都用来给猪煮食。冬季,要拿上铁铲,拎着土篮,沿着库区门前的公路拾粪,也经常和附近生产队放牛的小哥一块玩上半天,跟着他练骑牛,学捕鸟,学着用高粱杆、竹签制作捕鸟的笼,到了饭点,捡上一土篮半冻半湿的牛粪,回家交差。想来,土篮在我家最有荣耀感的时候,莫过于自家开荒地的秋收了。金黄的玉米穗,粉红的高梁头,沾着黑土的奶油色的土豆、花生装满土篮,在秋阳耀照下,挺着肚,咧着嘴,发着光,似乎在舒爽的秋风伴奏下,惬意地哼着得胜曲。而土篮,舒展开身躯,敞开那胸怀,托裹着那满篮秋实,随着肩上的竹扁担吱嘎吱嘎的协奏,颤颤悠悠跟着收收展展着篮体,显示着它那柔而坚韧的筋骨,和荣辱一致的奉献态度。
   十六七岁,家搬进了县城,土篮也跟了过来。京哈铁路在家门口路过,昼夜轰鸣的运煤火车,飘旋出的煤屑多落在路基两边,日积月累,竟也成层可扫。这时把土篮垫上一层牛皮纸,将草丛中、碎石下的煤屑一铲一铲地扫出来。挑回家加水脱成煤坯,晒干成块用来生火,也和成湿泥用来封炉压火。年龄增长的好处是见识增多,捡煤球时的不好意思,自卑的感觉,完全被家里孩子多,贫穷,应该按父母要求完成这些事的意识而取代。一块玩的伙伴,多是羡慕谁家富些,很少有人羞辱或瞧不起贫穷。常有一帮玩伴拿着足球跟我去扫煤,铁道旁的一块空地是我们的足球场,有些伙伴帮我连土带煤屑地装满土篮,两只土篮拉开距离就是一方球门,扫把、铁铲又是一门。拉开战场就奏上一曲快乐好年华。
   10年的上学期结束,告别了家里的土篮,带着知识青年的名号,挑起了生产队的土篮。赶上如火如荼的农业学大寨运动,天寒地冻修梯田,修整加固水利工程。当时的壮劳力抡镐刨冻土和挑担子,妇女、弱男、老者装土或修整堤面,贫下中农照顾知青,将知青划归为妇、弱、老那一类,部分身体好的男知青自愿干些壮劳力的活。我仗着那点在家劳动过的底子,选择了挑土的活。生产队的土篮有些傻大粗,每担都有百斤以上。我有些争强好胜和刻意表现,一个冬季下来,得到不少夸赞,但也累得吐了几口血。后来被公社抽调为农业学大寨工作队,先后在生产小队、大队任副职,后来入党参军,彻底同土篮分了手。
   前几天到乡下去赶集,在熙熙攘攘的由各种车辆摆的摊位中,发现了两土篮鲜桃和卖桃老汉坐着的闪着暗红色包浆的竹扁担。感到亲切,勾起回忆。土篮陪了我十几年,度过贫穷的日子,蕴育一些朴素、踏实、吃苦、坚韧、节约等不错的品质。离开土篮39年后的今天,社会的巨大进步,价值观念的巨大变化,真拿不准身上还留存几许那拎着、抬着、担着土篮走过的岁月,走过的路而积攒的朴素。更担心这朴素的缺失,人会变了味道!
   2015—8—12—22:30完稿于QQ空间。

共 208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以作者家乡的土篮子为线索讲述故事,讲述了拾柴捡煤炭的故事,讲述了捡拾牛粪等的故事,收拾粮食、找寻野菜的故事,后来进了县城挑煤屑的情形……这些内容,写出了作者家的穷,也写出了贫穷家庭培养起的作者兄弟姐妹们的勤劳节俭等品德。这些故事,正如作者在文章结尾所说,它们对作者的人生积淀了最有力量的元素。另外,从该文中,我们也看到了中国历史上,普通百姓们的生存条件和方式,看到了中国发展的情况,中国建设成就的巨大。好文章!【编辑:春雨阳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51211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5-12-10 21:50:19
  一个土篮子,写出了作者家的情况,写出了作者和家人用土篮子劳作的情况,写出了民俗历史,写出了中国发展的历史,写出了中国的巨大变化。
语文教师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