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巴南册页(散文)

编辑推荐 【流年】巴南册页(散文)


作者:佳骏 秀才,1310.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88发表时间:2015-12-11 18:25:05

一、东温泉镇
   我喜欢有水的地方,有水的地方大多富有灵气。一个没有灵气的地方,跟一片沙漠没啥区别。人也是一样,跟没有灵气的人相处,还不如买包老鼠药,自己吃了算了,活着难受啊。
   东温泉不但有水,而且水还很旺。旺得都冒烟了,难怪有那么多人慕名而来。我去的时候,天气开始降温,空中飘着零星小雨。雨点落在河里,像河流交了桃花运。
   大概是同行的朋友见我弱不禁风,怕冷感冒,建议我去旁边的“热洞”走走。此洞位于木耳峰南麓,行成于喀斯特槽谷地形,是亚洲唯一、世界三大热洞之一,被誉为“天然桑拿”。我有些好奇,便跟随友人兴致勃勃地钻入洞内。洞中狭窄幽深,热气扑面,白雾茫茫。我走了大概不到二十步,眼镜的玻片上就模糊不清了,加上热气上升,跟蒸馒头似的。我摘下眼镜,问朋友:“你带辣椒和酱油了吗?”他说:“干啥?”我说:“你不就是想把我蒸熟吃了吗?”朋友无奈,只好随我退出洞外。故而,人不是什么洞都可以进的,要量力而行,千万别好奇。有些洞,一旦进去,就可能出不来。当然,洞房除外。
   也许是朋友心里过不去,或担心我责怪他,想将功赎罪,便拉我去爬飞鹰峰。若要达到飞鹰峰顶,必得先从古佛洞内穿过。古佛洞与温泉广场隔河相望,为卡斯特地貌的石灰岩溶洞,全长200余米。看来,这次来东温泉,无论如何与洞离不开了。所幸,古佛洞内住的是佛,正好可以清净我的六根,也算是缘分。
   古佛洞的确很高,也很空旷,脚踏石而过,能听见回音。然名为“佛洞”,其实佛并不多,唯见一尊释迦牟尼佛,趺坐于崖洞上端,俯视尘寰。其余四壁皆空,连一个弟子也没有。虽不见弟子,却处处都是弟子,只要你心中有佛,就是佛门子弟。
   从古佛洞内穿过,我真有如受洗般的感觉。以至于在爬山时,身轻脚稳,神清气爽,不多一会儿,就爬到了山顶。飞鹰峰是东温泉镇的至高点,站在峰顶远眺,全镇尽收眼底,如诗如画。尤其那一条弯曲的河流,像一条慈母的臂弯,环抱着整个镇子。有母亲护着的孩子,都是有福的。
   自飞鹰峰下来,天近迟暮,加之雨雾天气,天就黑得更早。驱车回酒店吃饭,饭毕,我躺在床上看电视,朋友却在走廊上踱来踱去,不愿回房间。原来,他在看墙上挂着的画。画上全是些裸体模特在温泉沐浴时的写生照。
   不大一会儿,朋友开始砸我房间的门,他说:“到东温泉,不去泡一泡,等于外地人到四川没吃回锅肉一样。”而且,他还故意诡异地笑了笑说:“有美女哟。”我不喜欢泡温泉,其主要原因,是身板太瘦,脱光衣服,尽是排骨。怕那些崇尚雄壮彪悍美的人笑话。但在朋友的百般怂恿下,我还是去了。不然,朋友更会讥笑我“白天不懂夜的黑。”在对待异性和同性的评价方面,我更看重来自同性的态度。
   温泉果然好,跟黑夜一样迷人。人在水中,宛如麦子在麦田。舒适的水温,不但能让你消除疲劳,还能舒筋活血,促进新陈代谢。我们去时,水池里已经有不少人,男女各半。年轻点的,就互相打水嬉戏;年老点的,都躲在朦胧旮旯处说悄悄话。朋友见状,像一条刚刚成年的鱼,东一游荡,西一游荡,试图引起异性注意。但很可怜,没有任何人理他。可越没人理,他却游得越欢,游着游着,就游成自娱自乐了。
   我怕朋友游累了,劝他回去。他不肯,说非要游到天亮。
   我只好起身准备走了。朋友见我要回房,立刻从水里爬上岸说:“等等我啊。”我翻转身,一掌将他推了下去,说:“水温不冷却,不许上岸。”
   朋友挣扎了几下,就被夜色淹没了。
  
   二、丰盛古镇
   镇由几条街组成,像伸开的五指。其中有三根指头长满了老茧,剩下的两根,一根戴着银戒指,一根戴着铜戒指。戒指虽不值钱,但有价值,是祖上传下来的,这就多了一份文化含量。它不像有的古镇,虽也梳妆打扮,穿金戴银,但缺乏人文内涵。看似“满镇尽带黄金甲”,实则“片片秋叶落地面”,没啥看头。
   镇上还住着许多原住民。从街上走过,能看到随处晾晒的衣服。风吹过,衣服随风摇摆,很有生活趣味。街道两边,摆满了各种摊位,卖黄豆的,卖鸡蛋的,卖背篓的,卖挂面的……平凡的人,平凡的景,人间烟火处处可见。其中,有一家酿酒厂,酒香飘满整条小巷。我闻香而入,见两个工人正在赤膊翻动酒糟。我站在旁边,静静地看着,他们动作娴熟,颇富节奏感和美感。看酿造工投入忘我的样子,不喝酒我也是醉了。这让我想起写作之事,即使你再有阅历和天赋,也需要经过心灵的发酵,才能创作出妙品佳构。就像酒是由粮食酿造的,但粮食本身却不是酒。
   从酒坊出来,天色微暗,街道两边的茶馆里,坐满了喝茶的人。看穿着,茶客多是本地农民,他们赶集后,又不想早早回家。索性溜进去喝茶解乏,寒暄摆龙门阵,这也是生活的一种形态。讲究点的,还会要上一碟花生米,二两烧酒,坐上一个上午或下午。人能如此悠哉游哉地活一辈子,似乎也挺好。
   街道尽头,有一个老人,坐在板凳上编篾活。他屋子的墙壁上,挂满了各种篾编物什。这些东西,都是当地老百姓生活中的常用之物。我蹲下来,拍了几张照片。老人见状,干脆把帽子摘下,正脸对着我的镜头。我问:“你干这活儿多长时间了?”他说:“干了一辈子。”我说:“你编的东西很漂亮,很美。”他说:“美谈不上,但实用,不实用,光美有啥意思。”我立起身,笑了笑。我明白又遇上了一位“生活哲学家”。
   高手总是在民间的,这话不假。这位手艺人,让我想起前不久在贵阳访问过的一个唱地戏的老人。老人不识字,却精通地方戏曲。一次,据说有两个自称从北京来的戏曲专家路过贵阳,让老人表演地戏。老人为人谦逊,想就教于方家,便唱了一段。谁知,那两个专家却讥讽老人的唱法为民间杂耍,登不得大雅之堂。老人也不服输,就出了一个戏剧问题,请专家解答。专家磨叽半天,说了一句:“不好意思,我们还没研究到这个地步来。”老人笑笑,转身离去。
   后来,中央电视台下来采访老人,并邀请他到北京做地戏专题讲座。老人去了,很受欢迎,讲堂内座无虚席。讲座结束时,听众纷纷要求老人签名。老人怕写字出丑,暴露自己是文盲,就故意装耳朵聋,坐在讲台上不动,说没听清听众说的什么。见时间差不多了,他才从讲台上下来。听众一拥而上,拿着纸和笔让老人签名。老人却灵机一动,淡定而很有风度地两手一摊说:“呵,签名啊!你们看,没时间了嘛。”说完,闪身溜走了。
   这就叫生存智慧,书本上没教,全靠机敏和悟性。
   一个人哪怕学问再好,知识再丰富,倘若脱离了生活,就只是个“书呆子”而已。这样的人,老百姓是看不起的。
   从老人的篾编店出来,我抬头看见他家的门楣上,挂着一块匾额。上书家训一则:“做人应当学竹编,编织幸福送人间。”
   我默默地记下了这句话。因为,我知道,这则家训不止是留给竹编者的后世子孙的,也同样警示给像我这样以文字立身的人。

共 272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游历一个地方,是因为那一方土地上有传说或者真实存在的故事与人文。作者的这篇《巴南册页》无论从“东温泉镇”还是“丰盛古镇”都蕴含着独特的地理与人文景象。作者说喜欢有水的地方,因为有水的地方大多富有灵气。是真的吗?随着作者的笔触,我们一同走进大自然赋于人类的多处景观,不管是热洞、古佛洞、飞鹰峰、东温泉,还是古镇的“五指街”、酒坊、茶座、每经过一景,都会留给人无尽的遐想与谓叹。作者从坐在板凳上编篾活的老人那里联想起曾经访问过的民间唱地戏的“高人”,两者相结合,悟出了生活在民间的普普通通的劳动人民所创造出的智慧,这些智慧是他们用自己的辛苦与汗水创造出来的。所以作者以记住篾编店门楣上挂的一则家训来警示自己,做人应当脚踏实地,而不可脱离生活,做一个让人看不起的绣花枕头。散文朴实,由景入点,感悟生活,是一篇很有启发性的文章。佳作,编者推荐阅读。【编辑:临风听雪】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临风听雪        2015-12-11 18:26:01
  问好作者,感谢赐稿流年,期待更多佳作分享流年!
雪,本是人间清冷客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