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水神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山水】无处安放的善心(随笔)

精品 【山水】无处安放的善心(随笔)


作者:滦河晨曦 童生,667.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24发表时间:2015-12-13 19:11:10

我小的时候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那时候人们的生活都不富裕,在我的老家,由于土地肥沃、民风勤俭,大部分人家都能解决温饱问题,但是余粮或余钱就不见得能有多少了,毕竟那是一个清贫的年代。因此村子里经常会有谁家的孩子到了婚嫁的年龄,有媒人提亲领着对方上门来相家当时,这户人家就会从东家借口枣红色的油漆大板柜,从西家借面明亮的靠山镜来装点门面。那时候人们的家庭条件都不富裕,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就比较弱,连婚嫁之事都能成为沉重的负担,更不要说遇到天灾人祸了。
   所幸,我的家乡大部分时间都是风调雨顺,极端恶劣的天气并不多见。但有些地方似乎就不行了,因此那时候家里时常来讨饭的人,那些人衣衫褴褛、神情哀戚,操着遥远地方的口音,拖着疲惫的身躯走进院子,一般都是在一日三餐的吃饭时间,那时候庄户人家白天没有关大门的习惯,但是他们并不进屋,只是站在院子里哀求着:“大叔大婶行行好,给口饭吃吧。”母亲总是应声走出屋子,一边答应着,一边出门看看行乞者几个人,然后再回屋子给他们盛饭,行乞的人就坐在门前的台阶上吃起来,那些人虽然看上去很饿,但吃起东西来并不是狼吞虎咽的样子。他们吃得很慢很仔细,仿佛虚弱的连咀嚼吞咽都有些吃力了。此时,母亲总是坐在他们的身旁,边等着给他们添饭,边和他们唠着家常。而他们也会絮絮地告诉母亲家是哪里的、遭了什么灾,没有收成过不下去了,只好出来讨饭。每次都是行乞的人走了很长时间了,母亲还在为他们的遭遇哀叹连连,这些讨饭的大多拖家带口,那些年幼的孩子不哭不闹,牵着大人的衣襟,偶尔抬起的眼睛里满是惊恐。
   后来,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乞讨者不再要饭了,他们只要粮食,玉米或者小麦。没有了讨饭的盆盆碗碗,换成了背着的大大小小的口袋,为的是便于把讨来的粮食分门别类倒进不同的袋子里。这些乞讨者要比原来那些讨饭的人强壮些,不再是那羸弱拖沓的模样了。而这个时候村子里人们的生活也好了许多。家家粮食充足,也就不在乎这一碗麦子几捧玉米的了。每次有人来讨要,母亲也从不拒绝。母亲一直秉持的观点就是:唉,人呐,不到万不得已,谁会手心朝上讨生活呢?要看人脸色、被人数落,多难啊!在母亲看来,做一名手心朝下的给予者是幸运的。可是不久村子里就开始流传着一种说法,说是那些乞讨的人,把每天讨来的粮食卖到粮站里,能卖不少钱呢!村民们听到这话,心里就觉得很不是滋味。因为彼时普通农民吃饱饭虽然不成问题了,家里余粮也颇丰,但由于经济还不是搞得很活,手里的余钱也就不是很充裕。
   这种乞讨方式并没有存在多长时间就又改头换面了,这回是直接要钱,这种方式适用于各个年龄段。也不再陈述缘由,只是说:“行行好吧,给点钱吧。”哀求声中有不容置疑的成分。母亲虽然每次都会递过去几张毛票,但遇到年轻体健的也会叨咕两句:“年纪轻轻的,有手有脚,干点啥不好呢?”明显有了心不甘情不愿的意味。
   好在这个问题并没有困扰母亲多长时间,后来,随着城乡格局差别的增大,乞讨者的队伍舍弃了母亲所在的那样民风淳朴的乡村,进驻并扎根于热闹繁华的城市。此时,我们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国富民强,各方面的实力都有了大的提高。真正意义上因生活条件所困需要以乞讨为生的人其实并不多,可是分散于各个城市中的乞讨者却并不少见。因此,他们中有很多人的身份和行为就值得怀疑了,对某些人来说,乞讨似乎已经成为一种职业。于是也就有了“某某靠乞讨在老家盖了几套房子”之类的新闻见诸报端。众人讶异,原来那些蜷缩街头、衣着破旧、哀哀戚戚的乞讨者竟然是隐形的富翁啊!从此,走在大街上,再见到有乞丐匍匐于脚下,也就咬咬牙绕过去了。因为人们实在无法分辨其中的真真假假,但是,对于心地善良的人来说,做出这样的决定是艰难而痛苦的,那高昂的头和装作视而不见的眼都是虚张声势,不然,为什么我们的脚步会如此滞重?为什么我们的内心会如此疼痛?
   当我们有想法也有能力去帮助一些人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把自己的善心安放何处。参加工作以后,每遇某些地方有重大灾情发生,单位都会以扣工资的形式组织捐款给红十字会,同事们并无怨言,我们都为自己能为灾区尽一份绵薄之力而感到欣慰,觉得终于为自己的善心找到了合理有效的渠道。可是近两年,红十字会被曝出几起与其身份和职能极不相符的事情,虽然是多方辟谣、真真假假,让大家多少有些心寒,毕竟无风不起浪。而且红十字会关注的似乎总是群发的大事件,媒体上看到的以及身边听到的一些因天灾人祸而陷入困境的单独的个体,似乎很少能得到红十字会的救助,于是就有了民间自发的以各种名义发起的募捐活动。正所谓社会需要热心肠,这样的热心肠在社会上的作用不容小觑,它能迅速、直接、有效地扶贫济困,几乎成了社会救助的中坚力量。这样的救助时常发生,它几乎覆盖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相信我们很多人都参与过这样的救助,这样的救助也确实帮助了很多人。
   可是前些天,有朋友讲起了他身边的一次经一个民间组织倡议的由朋友圈转发的捐款,那是对一名白血病患儿的救助。骨髓移植需要七十多万元,对于一般家庭来说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望着视频里孩子因病痛折磨变得苍白而倦怠的小脸蛋,人们的热情被迅速点燃,捐款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很快就达到了孩子手术所需要的费用,大家都为孩子的家长松了一口气,又一个孩子得救了!然而,不久就有消息传来,这位患儿家境殷实,家里的豪车就不止一辆,每辆豪车都价格不菲。也许孩子的家长并不是有意欺骗大家,也许只是活动的倡议者事先没有调查清楚而有些草率。不管怎样,这件事情所引发的负面影响肯定是有的,因为这个负面影响而使多少真正应该得到救助的人被漠视就不得而知了。
   几天前,在电视上看到一则新闻,南方某地的一所小学里,孩子们生活困顿,衣着破旧,缺少衣服鞋帽,于是有人通过网络向全社会发起了为这些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捐助衣物的倡议。几年过去了,这个帖子还在被转发,衣物还在源源不断地从祖国的四面八方邮寄而来,学校里的衣服堆积如山,有的都已经发霉了。学校也早早就发出过请爱心人士不要再往这里捐衣物的通告,但如泥牛入海。这件事对学校也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儿了?有些人的爱心找不到出路,而有些陷入困境的人得不到及时的救助。官方的救助体系缺乏有效监管,使部分善款没有得到善用,再加上一些人的服务意识不强,使得一些来自官方的救助被动、不彻底,而民间救助虽然灵活快速,但也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这种信息不对称一方面难免造成一些人从中浑水摸鱼,欺骗民众。一方面也会使一些救助无法达到令行禁止的高效能。
   不管我们的社会如何富裕,身处其中的个体总难免会有因天灾或人祸导致的意外发生,当意外发生时,我们的社会如何启动快速、有效、全面的救助。而不使这些个体在意外发生后出现无力应对的局面,更不要让一些人的善心无处安放。
   这似乎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共 278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无处安放的善心》这篇随笔,揭示出了一个非常现实而又值得深思的话题。作者以小时候母亲拿善心施舍前来上门乞讨的穷人说起,让善心帮助了那些理应需要帮助的人,体现了社会大家庭的一种温暖和关爱。接着笔锋一转,乞讨人抓住利用人们的善心,乞讨的性质开始发生了变化,他们故意装作穷人、病残人……骗取着善心的帮助施舍,并以此为业来发家致富。而社会上的一些所谓的爱心救助机构,却因监管不力等原因,不能切实发挥出它应有的职能作用。一些自发组织的民间爱心团队,却也因救助信息来源的不确定性或是被一些骗子所利用,进而引发出一系列令人扼腕痛惜的现象。善心的帮助,最终得到的竟是一种蒙蔽、伤害,着实的让那些施舍爱心的人,感到了一种痛心、无奈和困惑……较好地回应了题目,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用语洗练,思路清晰,夹叙夹议,主题积极鲜明,予人思考。问好作者,感谢赐稿山水,推荐共赏。【山水神韵编辑:孤漠一尘】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1213002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孤漠一尘        2015-12-13 19:12:20
  文章揭示出了一个非常现实而又值得深思的话题,拜读!问好作者,期待新的精彩!
宠辱不惊,望天空云卷云舒;去留无意,看世间花开花落。
回复1 楼        文友:滦河晨曦        2015-12-14 13:39:31
  谢谢编辑老师的精彩点评,老师辛苦了!
2 楼        文友:铁禾        2015-12-13 22:43:32
  其实人人都有善心,最怕就是善心被利用被欺骗。
铁禾
回复2 楼        文友:滦河晨曦        2015-12-14 14:14:10
  是的,很多人有奉献爱心的能力和愿望,却找不到值得我们托付的渠道。
3 楼        文友:春华秋实        2015-12-13 23:13:25
  此篇视觉独特,题目属于揭示性,文笔质朴,说理深刻,直击社会现实之诟病。好文,行文有很大突破。加油晨曦。
回复3 楼        文友:滦河晨曦        2015-12-14 14:16:49
  谢谢春华老师的鼓励 问候老师好!
4 楼        文友:心灵飞鸿        2015-12-14 09:07:01
  关注社会问题,由身边事说起,真实可感,引人思索。按时间顺序行文,思路清晰,有纵深感。欣赏好文,问好文友!
勿忘本真
回复4 楼        文友:滦河晨曦        2015-12-14 14:19:20
  关注社会问题 我们责无旁贷 谢谢老师点评并问好!
5 楼        文友:山那边        2015-12-15 03:04:38
  文笔质朴,情感真挚,很有生活气息,非常感人,语言精练优雅,文章内容深刻,主题鲜明,令人回味无穷,非常欣赏,学习了,祝愿作者佳作频出,致以冬的问候!
来到江山园地,流连忘返——目不暇给的欣赏和学习。思想的交流通过文字载体会更加深入,逐步提高写作水平是我的希望。
回复5 楼        文友:滦河晨曦        2015-12-16 17:46:32
  谢谢老师鼓励 问好!
6 楼        文友:高山明月        2016-11-05 07:44:00
  拜读老师的美文,问候老师。
回复6 楼        文友:滦河晨曦        2016-11-05 19:25:01
  谢谢老师来读并留评,问好!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