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心灵之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心灵】豆腐羹和臭豆腐(散文)

编辑推荐 【心灵】豆腐羹和臭豆腐(散文)


作者:镜师 布衣,442.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679发表时间:2015-12-14 21:43:57

提起豆腐,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食品,但如何去深度加工,恐怕地域不同,其方法也不一样的,因此也出现了许多不一样的名称。
   ——前言
  
   一、豆腐羹
   豆腐羹,我们富阳人叫沃豆腐。是用一些淀粉加佐料,在烧开的水里糊起来的汤羹。做法看似简单,但要做的好吃美味,也并不容易。
   一直以为豆腐羹上不了台面,诸暨人却偏偏让它上席,还冠名曰:西施豆腐,挺好听的一个名字。大概是美女西施出在诸暨的缘故吧!诸暨人把好多地方和物事都取名跟西施有关。这不,豆腐羹本来就是一碗名不经传的菜肴而已,在诸暨人眼里,仿佛是他们心中的女神般美了,让人垂涎。
   豆腐羹,其实是一碗最普通不过的菜肴。弄一些番薯淀粉,加上佐料,用烧开的水糊起来就行。不过,佐料却很有讲究,一般用一些油豆腐碎末,肉末,菜梗末等。至于稀稠,那得看烧的人和吃的人胃口了。我是喜欢稀一些,太稠了没有味道。
   老家人做沃豆腐,佐料用的比较丰富,有油豆腐,肉末,香菇,还有冬笋。喜欢吃油渣的更要在盛沃豆腐时,抓一把新鲜油渣撒在碗上,最好是刚熬出来的,咬在嘴里还发烫的油渣。这样的沃豆腐味道香得没的说。在冬日里,搓着冻僵了的手,呵着嘴巴里的热气,端上一碗热乎乎,香喷喷的沃豆腐,拿一个瓢更“托拉,托拉”地吃起来,那种舒心甭提了。
   富阳常绿人,似乎对沃豆腐更加情有独钟。他们总是喜欢在沃豆腐前面加上常绿两个字,也难怪他们,沃豆腐本来也算是常绿的特色美食。富阳城里有好几处沃豆腐店,都取名:常绿沃豆腐。像周家弄里,有一爿常绿沃豆腐饭店,那里的招牌菜就是沃豆腐。跟朋友去吃了几回,那沃豆腐味道确实不错。
   曾经去江山游玩,游了江郎山和戴笠故居等几个,算不了名胜的景点以后。去饭店消费美食,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我最喜欢的还是豆腐羹,不知江山人叫什么名称。不过那里的豆腐羹似乎跟富阳的不同,好像稀薄了许多。佐料倒也差不多,无非是豆腐,笋丝,香菇之类。但那勾芡却觉得不像是番薯淀粉,问之,老板神秘一笑,说,那是用葛藤淀粉做的。早就听说葛藤不错,用它的汁水,据说可以做饮料,有生津降火的功效。用来做豆腐羹却还是第一次听到,也是第一次吃到,不免好奇。老板带我们走到门口,指着不远处几个在劳作的乡民,说,他们就在制作葛藤淀粉。忽然想起,刚才经过那里时,看到的一捆捆像什么树根样的东西。旁边几个乡民,有的在洗,有的用榔头在敲烂,还有几个妇女在一个大桶里捣鼓。敢情是在用葛藤根,生产淀粉。怪不得这豆腐羹,味道不一样的好吃。
   说起葛藤淀粉做羹豆腐,我倒记得老家有人,用另外一种植物的根,也可以生产淀粉,那个淀粉用来做豆腐羹,味道又不一样。那就是我们叫做郎几毛(蕨菜)的植物,老家人把它的根叫做“乌龙根”。由于山上这种植物太多,空闲一点的人,便去山上挖来乌龙根。回家洗净晾干,再拿榔头把它一根根敲碎,然后用粗布做成的袋子,装起来。在一个大桶里洗,一会儿拿出,放在一个搁在大桶上的架子上挤。挤干了,又放到桶里洗,如此这般好几回。看实在没有什么好挤了,就倒出袋子里的渣。待过几个小时,桶里的水清了,说明淀粉都已经沉淀。倒出桶里的水,用铲子撬起结了块的淀粉。这个乌龙淀粉,确实是好货。一般人基本上没吃过,也吃不到。
   豆腐羹,在诗人蒋立波先生老家,还有另外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胡辣羹”。说起来好笑,有一次去立波先生老家。立波先生执意要请我们吃一回他老家的名羹,说他老家的“胡辣羹”味道独特。我们一听这“胡辣羹”这名字,嘴里不由得咽起了口水。可是跟着他走遍了他老家镇上的几乎所有美食街道小巷,就是找不到做“胡辣羹”的店或者摊。立波先生也觉得很奇怪,只能嘀咕着:怎么会这样?难道没人做了?看着他那不好意思的样子,我们也只能说着一些,没关系之类的话。虽吃不到那特有的“胡辣羹”,心里总管有些遗憾,但主人那份心意,我们倒是已经十分感激了。
   我经常跟人开玩笑说,吃豆腐羹不怕人多。有一回,一朋友叫我们去他家吃豆腐羹。本来说好了就两三个人,朋友爱人准备了食材。可到快要烧好时,朋友接了一个电话,说,又有几个人过来吃。朋友的爱人一愣,面色有些阴沉。我却站起来哈哈一笑,说,我教你个法子。在她耳边嘀咕几句,朋友爱人大喜。终于不怕来的人多,还说,再来几个也无妨。原来,我教她法子是:在快要烧好的锅里,多加一些水,大不了豆腐羹稀一点。
  
   二、臭豆腐
   父亲生前钟爱臭豆腐。每每劳动回家,看到桌上放有臭豆腐,眼里会发出光来,也顾不得洗手,伸出手掌用食指和拇指夹起一块,送往嘴里。母亲责骂:也不洗个手。父亲说:不干不净,吃了没病。
   父亲还有一个偏好,喜欢用臭豆腐、霉菜梗,还有霉腐乳,烧成一盘菜。美其名:三臭。确实很鲜,味道特别。烧这菜很简单,先在盘里放好臭豆腐,再在上面加上霉菜梗,然后用一小块绍兴霉腐乳,置于盘中,倒一些腐乳的汤,在饭镬上蒸即可。等到饭熟时,菜也好了。这时父亲很得意,一碗老酒,过着三臭,嘴巴咪肌咪肌起来,那副神态好似做了神仙一样,美的不得了。
   小时候以为,臭豆腐只有老家特有。心想这么臭的东西,别的地方人或者城里人肯吃吗?后来才明白,臭豆腐全国许多地方都有。有一回看汪曾祺散文,居然好几篇文章中皆有提到。其中在《豆腐》一文中说:“臭豆腐是中国人的一大发明,我在上海、武汉都吃过。长沙火宫殿的臭豆腐毛泽东年轻时常去吃。后来回长沙,又特意去吃了一次,说了一句话:‘火宫殿的臭豆腐还是好吃。’这就成了‘最高指示’,写在照壁上。火宫殿的臭豆腐遂成全国第一。”
   本地的臭豆腐,我只知道富阳永昌的油炸臭豆腐。青紫的色泽上被油炸得微微金黄色,然后用一根竹签串起来,一串好几块。龙门古镇也有,铺满鹅卵石的老街上,处处可以看到,旁边旧屋里,摆着一张方桌,上面一边是油炸面筋,一边是油炸臭豆腐。
   臭豆腐不用油炸,也可以生吃。记得读小学时,母亲有一结拜姐妹,龙门人,名唤:满珍,我们称她满珍阿姨。满珍阿姨有眼疾,不能去生产队干活,因此就弄些豆制品卖。每天跳着篓子,从龙门出发,边走边卖。臭豆腐大约两分钱一块,另外的就不知道了。卖到我们村子时,基本上是下午点心过后,差不多学校要放学了。这时我们经常碰到满珍阿姨,每次都会拿出臭豆腐来给我们吃。往往因为舍不得,就拿回家,高兴地在母亲面前炫耀。母亲却一点也不高兴,嘴里说着:一块臭豆腐要两分钱啊,这个满珍……
   住到富阳城里以后,离家较近的开源路上,有很多烧烤店和烧烤摊。也有臭豆腐卖,用竹签串着很小的七八块,在油里炸一下,洒上胡椒粉,还有香料,不过那个味道自然乏了许多。

共 267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豆腐羹和臭豆腐》一篇关于既普通又珍馐般菜肴的散文,分别给我们带来了由豆腐派生出的两碟美味:豆腐羹和臭豆腐。作者在豆腐羹一节中,不仅描写了豆腐羹的加工方法:“弄一些番薯淀粉,加上佐料,用烧开的水糊起来就行”,也介绍了不同地方的不同做法,同时还给我们介绍了这个名字在不同地方有着不同的名字,比如诗人蒋立波先生老家叫做胡辣羹。在第二节臭豆腐中,作者笔锋一转,直接笔触自己的父亲:特别喜爱吃臭豆腐,还亲自烹饪出自己特色的三臭菜。孩童就是这样往往天真,认为只有自己的家乡有臭豆腐,而实际上全国各地都有自己臭豆腐,并介绍了不同地方也有着不同的加工和吃饭,同时更有一些人以制作臭豆腐非身。散文笔墨流畅,语言质朴,字里行间充满着作者对豆腐制品的喜爱之情,遒劲的文字彰显着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木石语】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木石语        2015-12-14 21:44:50
  问候作者,创作愉快!
2 楼        文友:木石语        2015-12-14 21:45:44
  一篇关于美食的作品,读来让人舌尖生津!
3 楼        文友:木石语        2015-12-14 21:46:25
  感谢赐稿心灵之约!期待更多精彩点缀心灵、溢美江山!
4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5-12-14 21:53:27
  两种佳肴让人垂涎欲滴!拜读了。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5 楼        文友:雨春        2015-12-15 13:24:43
  感谢赐稿心灵之约!期待更多精彩再现,展示你的风采!
走别人踩过的路肯定是一条非原创的路,所以地铁成了现代城市的毕由之路!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