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灵魂若架,一边晾晒,一边升华

编辑推荐 灵魂若架,一边晾晒,一边升华 ——--品读傳雷谈艺录


作者:克思一郎 秀才,1282.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034发表时间:2015-12-17 17:10:51

手捧《傳雷谈艺录》,读着读着,有了高山仰止之心。大家就是大家,起笔行文,墨迹间有着强大的气韵场,让人汲取与倾受,让人滋生带着崇高意味的美意。
   这书已经买回来几个月了,读完之后决定从当当网再购《傳雷书信选》《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
   傳雷,名字就是招牌,就是质量,就是引领。
   三联的书,我喜欢。三联出的《傳雷谈艺录》超出了喜欢。因为,漫游在书里,油然而生的仰望,直让对“自杀”的生命,更加起了敬仰之心。
   《傳雷谈艺录》,让读书的速度与节奏,慢到比读《圣经》还慢。《圣经》在书禁的年代,意味着另一个世界,本是最想读的书。真正到手,读起来,不那么的喜欢了。可能是无神论的影响无法消除。正而八经起意读过三次《圣经》,每次都半途而废。最后的一次,算长久些,读完了《旧约》,《新约》读了一部分,直到现在也没读完《新约》。读《圣经》每回起读的时候,尽量抱着圣心。读着读着,便缺少了圣情。客观的说,自己不喜欢《圣经》。也许,还没真正的读进去。读《傳雷谈艺录》,天地不同,本不应该拿来与《圣经》类比。但确实在续读不断,读了这么长的时候,这速度与节奏,在读书的经历中很少,只能拿《圣经》与之相比。读着《傳雷谈艺录》,有了经典的意味,我知道这本书一定会反复去咀嚼的。其中的知识见闻与学养,让人撑宽视野,提升审美情趣,改变对许多事物的观察与思考的视角,扎牢致学的专注精神。不时的翻阅,不时的品尝与体味其中艺术修养,不时的学习和欣赏其中的思想境界。
   好多的人想写好字,画好画,写好文章,唱好歌,练好琴,总是到了一定的时候,什么技法也会了,水平就是提高不了。这个时候,静下心来,好好的读一读《傳雷谈艺录》,对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肯定会有好处。曾经读过一本朱志良的《曲院风荷》,大学美学讲座编成的,别开生面。通俗的把美学,融入平常生活常见的事物中,读来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傳雷谈艺录》较之于《曲院风荷》,属于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更高深些的艺术感和审美修养受。喜欢美术艺术和文学的,两本书不妨都可以读读。
   好多年前,就遇上了傳雷的书。一直没读,是因为中国的大家太多,不想什么人的书都读。另外,都说傳雷是中国的翻译大家,以为他的主要功夫有翻译上。不时地读过傳雷给傅聪的书信。可能是没上心,读来好像《曾国藩的家书》,有意无意是要别人看的。直到在一期的《悦读MOOK》上读到傳雷夫妻双双在文革中被迫害,自杀前留下无法想象的冲突与淡定的便条,便认定置生死于度外,宁死不屈的人,其文必如其人。
   特意的将傳雷与妻子作别生命前的话转录下来(附后),窃以为活着的人,可以从中感悟大家面对迫害与死亡的那种宁静,直静到常人难以理解和想象。一遭的生命,只此一遭,能重重的抬起,与能轻轻的放下,这样人的文章,你说值不值得品读?
   读傳雷,重在的厚重在生平,能重重抬起,又能轻轻放下的生命价值。读完《傳雷谈艺录》,更加理解像他这样阳春白雪的人,为什么不去忍辱偷生。作别生命,生命也能承受之轻,正好与他的生命之重形成了对称。傳雷先生在生命中的轻与重间,光明与黑暗间,表现出来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节气,在书中得到印证。他说:“真正的光明不是永远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远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P260)”
   生命皆有态度。傳雷面对生命的态度,不是轻率的,而是一以贯之的。厚重的生命面对无知与浅薄的时候,已经是无语。主动的作别,并不是逃避,也不能说是无可奈何,应当算作最后的迎战。傳雷在《罗曼·罗兰<贝多芬传>译者序》中说道:“唯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难;只有看到克服苦难的壮烈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唯有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才能挽救一个萎靡而自私的民族……”“不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不经劫难磨炼的超脱是轻佻的,逃避现实的明哲是卑怯的;中庸,苟且,小智小慧,是我们的致命伤……”
   写作,除了学养,其实是种人生的境界。看了这便条,会人中得知一二,傳雷夫妇的精神境界与人生修养,已经到了把生命唯有次“死”,只当作到另一个世界随手推开的一扇门。不是饱学之士,不是顶尖学者,不是精神境界卓绝的超越,死前做不到这般有条有理,纹丝不乱。
   傳雷的精神境界,容不得国家行为在个人身上的浅薄。哪怕这个特别的时期,对他个人是纯粹的迫害。读《傳雷谈艺录》,读到他的一段话语:“一个国家的政治生命,只是它的最浅薄的面目。要认识它内心的生命和行动的渊源,必得要从文学、哲学、艺术,那些反映着整个民族的思想、热情与幻梦的各方面,去渗透它的灵魂。”(P247)他,爱他的祖国,积养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当国家一时的蒙上了轻薄面目,他只好放弃自己的生命。
   读傳雷的书前,首先对这人就有了敬意。
   他的书,与他的人一样伟大。说的多是自己的话,让读者读来好读,听来好听,想来好想的话。《傳雷谈艺录》分“谈文学”“谈翻译”“谈美术”“谈音乐”四部分。
   谈文学里有篇《论张爱玲的小说》。一看题目就想先读为快。傳雷也喜欢张爱玲的小说?你看这文的起头,“在一个低气压的时代,水土特别不相宜的地方,谁也不存什么幻想,期待文艺园地里有奇花异卉探出头来。”只几句话后,紧接着:“张爱玲女士的作品给予读者的第一印象,便有这情形。‘这太突兀了,太像奇迹了……”顺着这话语读了下去,恰巧也读过张爱玲的《倾城之恋》《连环套》,傳雷说从张爱玲小说里牵出来的话,再用独到的艺术之眼审视了,再评介出来,低气压里,活活生生的突兀一个鲜活:这--就是张爱玲的小说了。傳雷先生对张爱玲的期望,也特别:“一位旅华数十年的外侨和我闲谈时说起:‘奇迹在中国不算希奇,可是都没有好收场。’但愿这两句话永远扯不到张爱玲女士身上。”
   谈翻译,傳雷先生说:“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以实际工作而论,翻译比临画更难。临画与原画,素材相同(颜色,画布,或纸或绢),法则相同(色彩学,解剖学,透视学)。译文与原作,文字既不侔,规则又大异。各种文字各有特色,各有无可模仿的优点,各有无法补救的缺陷,同时又各有不能侵犯的戒律。”在阅读历经与经验里,翻译可以成功一部不那么好的作品,也可以毁掉本是世界经典的作品。不是懂得了哪国语言,就能当好翻译的。
   谈美术,读着傳雷先生文章,他的艺术修养与造诣孤树一帜,有了将艺术作品放到历史长河中,登顶审美的感觉。傳雷先生说:“中国画与西洋画最大的分歧之一是我们的线条表现的丰富,种类的繁多,非西洋画所能比拟。枯藤老树,吴昌硕、齐白石以至扬州八怪等等所用的强劲线条,不过是无数线条中之一种,而且还不是怎么高级的。倘没有从唐宋名迹中打过滾、用过苦功,而仅仅因厌恶四王、吴恽而大刀阔斧的来了阵‘粗笔头’,很容易流为野狐禅。扬州八怪中,大半即犯此病。吴昌硕全靠‘金石学’的功夫,反古篆籀的笔法移到画上来,所以有古拙与素雅之美,但其流弊是干枯。白石老人则是全靠天赋的色彩感与对事物的新鲜感,线条的变化并不多,但比吴昌硕多一种婀娜妩媚的青春之美。”“以我数十年看画的水平来说:近代名家除白石、宾虹二公外,余者皆欺世盗名;面白石尚嫌读书太少,接触传统不够(他只崇拜到金冬心为止)。宾虹则是广收博取,不宗一家一派,浸淫唐宋,集历代各家之精华这大成,而构成自己的面目。”观赏,各有不同态度,随和从众与坚持个性;审美,亦是各持不同的高度,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傳雷先生坚持的是艺术的高标准,从孤高的个性到阳春白雪眼界审美。
   谈音乐,读后感用四个字概括:遍地烁金。
   寻章读了下来,已经是两月有余的时间。慢,再慢,慢慢的阅读和细细的咀嚼节奏里,怀揣一份对作者敬意。整个的文章,解放前的比解放后的放得开得多,要明显的更高一筹。
   读《傳雷谈艺录》,灵魂若架,一边晾晒,一边升华。
  

共 322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全文浸满了作者对傳雷的敬意,从书中的四个部分解读了中国著名的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的一生成就,他的艺术修养和人格魅力,以及他做人的品格,让本文作者在阅读中充满敬意,也让每一个阅读此文的读者感动不已。他对生命的敬畏和不屈的精神,永远闪耀着光芒。【编辑:琴声悠扬】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琴声悠扬        2015-12-17 17:13:28
  傅雷先生一生在文学、音乐、美术理论、美学批评等领域多有建树,他闪光的品格作为一种精神象征,值得每一个人敬仰。感谢支持作品赏析,期待下次精彩。
精神领域的宽广远比物质力量的强大更令人叹服
回复1 楼        文友:克思一郎        2015-12-17 22:06:00
  谢谢编辑,顺祝安琪!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