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菊韵】“教育”与“学习”杂谈(杂文)

编辑推荐 【菊韵】“教育”与“学习”杂谈(杂文) ——老狼嚼字


作者:关中老狼 布衣,324.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16发表时间:2015-12-19 22:50:05


   作为处于青春期孩子的家长,自然而然就会关注孩子的教育和学习。不仅仅从自己孩子身上,周围朋友孩子的情况也听说过不少,总感觉目前我们的教育和孩子们的学习是有些问题的,但却不甚了了,不知道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我非圣人,自然不会什么都懂,但我喜欢将想不明白的问题求教于古人先贤,看他们在造字的时候是如何定义的,看他们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样的密码。
   先看“教”。
   甲骨文里“教”的构成有三个部分:爻、子、攵,分别解释了“教”的三个要素。
   首先,告诉我们“教”的对象是“子”。古人认为,人过三十不学艺,所以,子,也就是年轻人,才是“教”的对象。
   其次,告诉我们“教”的内容是“爻”。爻,似乎是“算筹”,也就是随便找几个小树棍学习算数。但实际上,所谓“教”当然不会只是教娃娃们学个一加一三加七或之乎者也,“爻”真正的含义应该是各种知识的综合体,甚至有可能还包含非常神秘的“六爻”,也就是我们俗人常说的算卦----其实算卦也是古人对于事物发展规律进行预测的一种本事和方法,老狼我觉得这才应该是“教”的全部内容。
   最后,这个字还告诉我们“教”的方法是“攵”也就是手持鞭子鞭挞督促。古人曾经曰过,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于是容忍甚至鼓励先生在“教”的过程中体罚学生,以戒尺打手掌心、拧耳朵等等,反正就是体罚督促。
   刚才说了“棍棒底下出孝子”。孝,在古人眼里那可是比天还要大的事情,“忤逆不孝”在历史上的任何朝代可都是被列入“十恶不赦”大罪之一的,因此,教育孩“子”学会“孝”也是“教”的重要内容甚至可以说是最最重要的内容。所以说“教”还可以理解为是由“孝”和“攵”组成的,明明白白告诉大家,“教”的内容是“孝”,方法是“攵”。
   前边说了这么多,没有说清楚由谁来“教”的问题,难道是老祖先造字的时候忘记了吗?非也!
   甲骨文里“孝”和“老”同源,都是表示“年长者”,这么理解的话,由谁来“教”的问题就可以解释了----年长的老人,有经验的人,地位尊贵的人。
   再看“育”。
   “育”字的上半部分,不理解吧?你把它反转一百八十度再看,是不是类似一个“子”?对了!这个字在甲骨文里确实就是表示“头朝下的孩子”。如果你不理解为什么孩子会头朝下,请回家问问你母亲你出生的时候是怎么生“育”出来的,哈哈!
   生育出来的孩子,要让他学会种种知识和技能,就必须进行“教育”。究竟该怎么教育呢?
   学车的时候,曾经听到教练骂一个学习比较慢的同学:“给方向盘上挂个馒头,狗都能把车开走!”
   诱惑狗用的是馒头,诱惑娃娃用的可就是肉了。多年前,经常听到有家长说,如果考试考的好了给你杀鸡吃肉。老祖先们可不会说的这么直白,他们会故作高深地告诉孩子:“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不管用什么,反正就是个“诱惑”,用看得见的利益来诱导孩子学习,于是,有着准确预言性的祖先们造字的时候,就给“大头朝下的孩子”下边放上了一个“月”也就是一块“肉”表示诱惑或者诱导,就这样创造出来了一个“育”字。
   综上所述,我们常说的所谓“教育”,实际上是年长位尊者以上对下的,是以暴力强制灌输的,或者是以利益诱惑诱导的,而不是受教育者自觉自愿的。而这,或许正是当前大多数厌学的孩子们之所以厌学的根本原因吧?
   说完“教育”,我们再来说说“学习”。
   先看“学”。
   学,不好理解,但看看正体字“學”,马上就可以理解了。
   學,臼中间是爻,冖下边是子。臼,是双手;爻,前边说过了;冖,是“人”的变形;子,不用多说。整个字组合起来的意思就是“孩子双手持爻于大人膝前”。
   看见没有?孩子自觉自愿地靠近大人膝前,自己主动双手拿上学具,这是干什么呢?想“學”知识呗!
   当然,學的主要内容是前边说过的“爻”,也就是算数、预测之类,这些都是属于理论范畴的。因此我们可以说,所谓“学”,主要是学理论。
   而“习”可就不一样了。
   习,正体字是“習”,上边一个“羽”下边是个“白”。羽,容易理解,就是鸟的一双翅膀。这个“白”又不好理解了。
   其实,甲骨文的“习”,上边是羽,下边是个圆圈圈中间还点了个黑点点,代表的是“鸟窝”。
   鸟儿在树上做窝孵化幼鸟,而幼鸟在离窝之前是不会飞的,它们会先从窝里出来,站在树枝上扇动翅膀,练习飞翔。练着练着,不定什么时候,双脚一松离开树枝,翅膀扇动着就飞翔了起来。老祖先造字的时候,在鸟窝旁边观察许久,从幼鸟离开鸟窝扇动双羽的练习中得了灵感,造出了“習”字。
   因此,我们可以说,习这个字,强调的是实践,是对于技能的练习。幼鸟不需要强迫,也不需要诱惑,自觉自愿地实践,主动练习飞翔,这就是“习”。
   “学”,更多是大脑的接受、判断、理解和思维的过程,而?“习”,则更多的是通过实践、模仿等方式获得技能的过程。
   有一句话叫“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师傅教了你一加一和三加七,你学会了,还得通过实践与练习加以触类旁通,知道十加十和三千加七千,总不能像我小时候那样,问别人说我才刚学了一加一你咋就会了一万加一万甚至一亿加一亿!
   “学”解决的是“知”的问题,“习”解决的是“行”的问题。
   古人有一句话,叫“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理解其意思是,我们通过学习来知道一些规则和经验或者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学习理论,而后不断实践,这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啊!类似于说你要学游泳就必须下泳池,只在岸上学理论是永远也不可能学会游泳的。
   或许是我的偏见,总感觉现在的孩子动手能力特别差,比起我这一辈人简直差的不是一星半点。我们那个时候,自己动手做弹弓、用自行车链条做打火柴的枪,等等等等,先看别人怎么做跟着“学”,然后就开始不断地“习”,很快,就人人有弹弓个个一把“枪”,于是动手能力就这么在玩中养成了,自觉自愿无人强迫。反观现在有不少家长,孩子主动要求做家务,他的回答是:你只要学习好就行了,不用做这些。孩子要自己做点自己的事,他训斥:做那些有什么用?但你真的不知道,就在这一宠一斥间,你已经无意中剪掉了孩子练习飞翔的翅膀,我不知道这样的家长希望孩子将来怎么飞。
   《论语·雍也》中有句话说“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又闻。”即是关于学习的一种最好注解。“学”也就是这里说的“闻”,“学”以后还要做到,即“行”。那么老狼我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子路学了一点理论上的皮毛知识,但却啥都不会干,于是就害怕再学了。这不就跟现在的学校教育是把孩子们圈养在一起不让他们接触社会不让他们从事实践从而导致太多的学生厌学是一模一样的吗?
   一直对一副对联记忆犹新:“自上而下看左传,书向右翻;坐北朝南吃西瓜,皮往东放。”
   对这副对联之所以记忆犹新,是因为我当时看了以后就曾和一个朋友开玩笑,说中国古书都是竖排版,读书人看书的时候会不由自主频频点头:“嗯,祖先有理!祖先说的是!”于是乎,读书人少了思考少了怀疑少了求证只剩了接受。反观西方人看书,就不一样了,因为他们都是横排版,看书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左右摇头:“no!no!no!”于是乎他们讲究的就是怀疑就是否定而唯有不断否定才有可能不断创新。
   玩笑归玩笑,但却深刻揭示出“教育”和“学习”这几个字里边的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怀疑”与“否定”。如果以我们现在的教育模式,任何题目都有个标准答案,不符合标准答案的所有答案都是有问题的是错误的,那么我们教育出来的孩子没有“标准答案”就不知道自己的对与错,只会死记硬背,没有了创新意识和能力,记得住历史上每一件大事的年代和人物,却不知道该从中记取什么教训吸收哪些经验,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
   今天我们一些所谓的莘莘学子,到底在“学”些什么又“习”些什么呢?很多是停留在学一点理论,拿一张文凭而已。毕业之后从学校到机关,从官场到社会,忙忙碌碌,文凭越拿越多越拿越高以至于硕士博士满天飞,而文化的内涵却越来越少,文人的气质越来越淡,铜臭味却越来越浓,作假风、抄袭风越刮越盛,甚至到了麻木、没有廉耻的地步。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教育”是从上位,侧重于从君、亲、师的角度讲为学子指明方向、领好路,“学习”则从受教育者的下位角度来讲确立正确的目标,不断实践。“教育”是被动的,“学习”是主动的;“教育”是强制的,“学习”是自愿的;“教育”是以上对下的强行灌输,而“学习”则是地位平等的吸收。
   《大学》为我们提出了一个学习或者修为的顺序,叫作“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根据老狼我个人的理解,前两者也就是“格物、致知”讲的是“学”,后六者“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讲的都是“习”。六比二,充分说明要“习”的东西远远多于要“学”的,同时说明“习”虽源于“学”却远远高于“学”。“学”是“习”的基础,“习”是“学”的高级阶段。
   老狼观点:在孩子的学习上,一是不能不让孩子动手,“学”去掉代表双手的两点就只剩了个“字”,孩子只是学会认了几个字;二是不能剪掉孩子的翅膀,“習”去掉“羽”就只剩了个“鸟窝”,孩子就离不开家也永远不可能飞上蓝天去翱翔。
   老祖先的那句“学而时习之”就是说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任何自以为聪明的人为割裂“学”与“习”的行为,不让孩子们动手只让他们死记硬背纯粹学理论,最终的结果只能是造成高分低能的弱智,只能是培养出缺失动手能力缺少创新精神的行尸走肉,这就与当前中央提倡的“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目标格格不入了。
   我期待,不管是学生、学校、家长还是社会,都能少一些强制灌输或者利益诱导的“教育”,多一些自觉自愿的“学习”;少一些体罚鞭挞硬性灌输的“教”,少一些利益诱导的“育”,少一些纯粹理论的处处都有标准答案的“学”,多些动手实践与探索创新的“习”。唯有如此,我们提倡的“教育”改革才能真正算是成功的,我们的下一代才能真正成为“学习”型人才,从而终生“学习”,并且能“学而时习之”,不断实践,不断创新,我们的国家也才能真正有持续发展的后劲。
  
   (作者:关中老狼 Q Q: 157462662 微信:langlaoge)

共 420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老狼这篇嚼子写的好,把“教育”和“学习”嚼在了一起,其实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教育,学习”不仅解出了字面意思,还解出了教育的方法,解出了学习的侧重点。并且把教育和学习的关联分析的非常透彻,的确是难得可贵的。最后拿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少一些强制灌输或者利益诱导的‘教育’,多一些自觉自愿的‘学习’;少一些体罚鞭挞硬性灌输的‘教’,少一些利益诱导的‘育’,少一些纯粹理论的处处都有标准答案的‘学’,多些动手实践与探索创新的‘习’。”引导大家教育要有方法,学习要和实践相结合。一篇非常难得的文稿,推荐大家欣赏阅读!【叶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雨        2015-12-19 22:50:42
  一篇很有教育意义的嚼字,谁看谁受益。
文学陶冶情操,文字净化灵魂。
2 楼        文友:秦孺        2015-12-20 15:20:32
  教学相长,教育是长者对孩子的教育,要有一定的方法令学者欣然接受。学习,一边学一边实践,学有所用。而不是死读书,纸上谈兵。作者用剖析文字的手法把教育和学习形象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令人茅塞顿开,如果每一位老师都懂的这样的道理,我想我们的孩子就会愉快的学习,健康的成长,就不会在枯燥的知识里苦苦求索,教学相长,因材施教,学有所用,这才是教育的正道。欣赏作者的文风,敬佩作者的睿智。读后令人轻松愉快,有很有收获,非常感谢!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