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懒汉轶事

编辑推荐 懒汉轶事


作者:飞雁孤旅 布衣,387.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295发表时间:2015-12-23 13:07:14

俗语有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者有勤有懒,大千世界,勤奋者虽众,然懒惰者有之,吾知北川曾有两位懒汉,一位处于乃建国之初,一位处于改革开放之时,时虽不同,然二人“懒惰”相同,结局惨淡,现供大家借鉴取舍。
  
   一
  
   本人祖籍北川县通口永庆,常听父辈摆一名通口当地懒汉的故事……
   解放前通口乡里终日游荡着一名破衣烂衫的流浪汉,其祖上曾遗有几分薄田,然此人好吃懒做,不善营生,直至上无片瓦,下无立锥,沦为赤贫,遂以乞讨为生。常乱发披肩,面似锅底,干些上房揭瓦,偷鸡摸狗之苟且事。如被逮,则撒泼打滚,口吐白沫状似疯癫,令乡民厌弃避而远之。本文略去此人之姓名,称为懒汉则可。
   土改时,贫下中农群情激愤,此懒汉认为机不可失,常第一个打头阵引领土改工作队揪斗地主,分田地,没浮财,可谓革命口号喊得最响,革命行动最为坚决,由此倍受土改工作队的青睐与器重,他俨然为通口乡里一颗冉冉上升之新星。遭人厌弃的懒汉从此得众乡民刮目相看而心生畏惧,胆小之人常观其颜色行事,一时间其聚一帮流氓喽啰打着“革命”之旗,在乡里横行无忌……
   与此懒汉相比,通口本地一地主王某就很造孽了,王某时年已近五旬,颇有来头,祖居江油,黄埔军校某届毕业生,不知何故,早年弃武赋闲,避居通口,国民政府屡招皆拒而不应,遂为当地开明乡绅。本人勤俭持家,累积下当时在通口乡民眼中认为不菲的财富,按现在来看,王家不过小康而已。王某生前虽勤俭,然屡行义举造福乡里,时常修桥补路,捐资办学,周济乡民。其中自然包括对懒汉赠衣施食,从未嫌弃。因此王某在通口乡里颇有人望。其一本家王姓子弟同为刮民党校官,土改时曾乔装潜回乡里,在江油通口一带煽动叛乱,残害革命志士,后被弹压。王某过去身份特殊兼为地主,更因其本家王姓子弟恶行昭著而遭牵连,同被定性为地主恶霸而弹压。行刑前身披镣铐带高帽游街,王某期期艾艾,连声惨呼:“冤——枉!”……被王某时常周济之懒汉却鹤立于众乡民前欢喜雀跃,跳得最高,振臂并高呼口号:“打倒反革命地主恶霸王某,XXXXX万岁!……”而另一部分乡民却拦住行刑队高喊刀下留人,言道:“王某是好人啊,不要杀他!……”然当时新政府处理反革命分子和地主恶霸态度坚决,王仍被枪决……
   由此王家院子人去楼空,不知从何时起,乡民盛传,每晚亥时过后,王家老院的木板楼梯会自然而然的“咚—咚—咚……”之声,或急或徐疑似有人上下楼梯,遂称王某冤魂不散,于是每晚亥时周遭乡民皆绕道而行……
   王被处决后,通口乡里所有地主老财之浮财被土改工作队一概分之,由于懒汉最是苦大仇深,革命行为最是果决积极,加之最是无产,所分浮财田地自然最多,成为通口镇乡里的新锐大腕,人虽风光,却显然不会修饰本身,冬日常反穿地主老财之皮裘,乱发不剪,垢面未净,浑身咬肉虱子懒除,因此聚而吊于裘毛上作荡秋千之状,其人仍是洋洋自得矣!攀亲之人公然不惧,趋之如骛。懒汉便豪阔出手,修葺堂皇之新居,不日金屋藏娇,娶得美娇娘一名,日子悠哉乐哉,春风得意,从此摘掉了“懒汉”的帽子……
   然成为暴发户的懒汉因“天生懒惰,贪图安逸”不顾生计,兼有丰厚的浮财貌似一辈子享用不尽,便伙同攀附于他的一群狐朋狗友吃喝嫖赌样样俱能,终日游荡于乡里无所事事,不劳作,致使田舍荒芜,颗粒不收。又一二年,某日,懒汉娶得的美娇娘突然卷铺盖与人私奔,众乡民闻之哗然,为究其原委,到懒汉家中查探,却见懒汉家家徒四壁,茅草盖顶,片瓦无存,草堆中破衣烂絮,状如狗窝,分得丰厚浮财全部典当抵押他人矣!又一年,此懒汉卖掉家中仅剩房屋,仍是两手空空,再度沦为游荡于通口乡里的“上无立锥,下午片瓦”的流浪汉,手下喽啰作鸟兽散,攀附之人毅然疏离,从此蓬头垢面状似疯癫的干起了老营生,兼靠政府微末救济惨淡度日……
  
   二
  
   斗转星移,近半个世纪之后,改革春风拂满地,国人普遍受益,大家齐心协力奔小康,日子日渐红火,然仍有一部分国人还处于赤贫之状。
   某日,四川政界一达人视察调研大禹之乡—北川,众人前呼后拥行至某地,忽见草盛苗稀之田间斜立一破烂小舍,其中一破衣烂衫,神色朦胧汉子一进三退出入其中。达人为之唏嘘不已,叹道:“呜呼,国家改革开放至今仍有人未得惠及,有此危房,入住之人岂能不小心翼翼?!不该呀!……”进而面带愠色,随行一员慌忙解释,言道:“此农户乃本村最贫困一户,三代单传世居于此,全因贪杯懒惰,不思劳作进取,以致妻离子散,沦落如斯……”
   达人大手一挥,口吐二字铿锵掷地有声:“帮扶!”遂近前与此汉子亲切攀谈,然此汉身上酒气熏天,令得达人时时浓眉微皱,仍不惧酒气,力劝之戒酒进取,可谓言之凿凿,苦口婆心,真乃仁慈长者也。一时间醉汉感激涕零,大言炎炎道:“感谢政府,感谢达人,感谢给吾机会,一定戒酒,痛改前非,好好劳动,天天向上!”
   达人闻此言欣慰而去。
   翌日,达人雷厉风行,即派人丈量其土地,高效推倒原先之歪斜小舍,不出数月,一堂皇富丽之新居忽然间矗立本乡本土,在其乡间首屈一指,令当地村民红眼艳慕而叹为观止。同时农科人员随时上门谆谆教导其科学养殖与耕种。
   新居落成典礼时,此汉自然欢喜无限,容光焕发,向四周点头哈腰,没口子的叠声言谢道:“感谢政府,感谢党,感谢人民,感谢大家给了我这门一个洗心革面之机会,我一定不负达人殷切之期望,从此迈进新生活!”
   帮扶人众感其言语恳切,意满而归上报达人,此事遂被报刊媒体渲染为政府帮扶特困户之典范……
   又一二年,达人再临北川,忆及帮扶对象,意气风发,遥想醉汉家现该是家中殷实,阖家欢快,其乐融融,不禁老怀安慰矣。遂亲点安排之行程最后前往帮扶对象家中坐坐看看,享农家水鱼之乐。然随行人员顿时支支吾吾,顾左右而言其他。达人查其端倪,大为不悦。随行人员无奈,惧而闷不作声,心中惴惴,硬着头皮,引领达人前往当年驻足之旧地……
   达人一行不辞辛劳,终达地点,举目四望,怎知田间仍是草盛苗稀,房屋虽大,其已破败不堪,似与初来乍到时一般无二。达人先是诧异,而后雷霆震怒,叱之曰:“尔等竟如此帮扶!无怪乎遮遮掩掩……”欲究一行人众之责。
   众人惊恐,鱼贯而出,七嘴八舌忙慌解释道:“此人帮而无助,扶而不起,戒酒数日后仍旧病复发,恶习难改,吾等屡屡苦劝而无半点功效,只得任由他去,所修葺新屋,但凡值钱之物,全被拆去换酒矣,如之奈何!……”
   言犹未尽,只见那汉踉跄而出,得再遇达人,两眼陡然放金光,好似天上再度掉馅饼矣。
   达人见状,面红耳赤,长吁短叹,拂袖而去。
   呜呼,两懒汉真乃幸运,毋庸置疑,天上掉馅饼之事真有之,然犹如烂泥扶不上墙也,究其本身,实乃懒惰成性,贪图安逸而坐享其成不思进取者也,忽得荣宠恩遇不过了了,昙花一现耳。可怜之人真真必有可恨之处啊!懒散娇惰从何来?由心生耳!太宗曰: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此二懒汉为鉴,吾等可有其影?值得时时警醒。

共 281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两个懒汉,虽然生活在不同的社会时代,但是都得到了贵人相助。建国之初的懒汉,曾得到一个地主的帮助而生存,可是这地主被送上刑场之时,其却欢呼跳跃,其人性可见一般;解放之后,其最穷,分得其恩人——被杀地主——浮财不少,其也娶妻成家,谁知其本性不改,最后妻走家光。第二个处在了国家帮扶穷人的年代,一懒汉也得到了帮扶,可是,其不争气太盛,帮了也不站立。两个懒汉的故事给我们的警示是深刻的。【编辑:春雨阳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飞雁孤旅        2015-12-23 15:05:16
  呵呵,谢谢编辑,贪图安逸乃人之共性,好在人有其理性而天天向上,一旦懈怠不前便江河日下。
闲云野鹤而来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