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海弟:做任性的“木头人”

编辑推荐 海弟:做任性的“木头人”


作者:夏日风荷 布衣,155.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20发表时间:2015-12-25 13:39:55

他原来是一家检验机构的化学实验员,从大学毕业开始,凭着对木头热爱的初心,鉴定木头、收藏木头,醉心木工技艺,做出了一件件精美的木雕艺术品,走过了十年为木痴狂的创作历程,成为一个著名的木雕艺术家。他就是一个任性的“木头人”海弟。
  
   拜师学艺,梦想从木头开始
  
   海弟1984年出生于广东省饶平县海边小镇,祖父是做木材生意的商人,父亲是做风炉的传统木工艺人。受父辈的影响,海弟从小就喜欢自己动手用木刨制作弹弓、木剑、风筝、各式木枪,那些独特的木制玩具,是他在小伙伴面前炫耀的资本。
   2006年7月,海弟从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家质检机构的化验员,一边工作的同时,继续在中山大学学习艺术与设计。他所在的单位是一个大型的检验机构,有各种实验室,其中木材实验室是他经常去的地方。每次做完实验之后,他都要到木材实验室找一些木头,拿回家里动手创作木雕作品。他从小生活在海边,那里有许多造船厂,每次经过海边,他都要在那里驻足看好久。
   2006年10月,木头实验室有一些陌生的木材鉴定不出来,请来了木材鉴定专家、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苏中海教授帮忙鉴定。在朋友的引荐下,海弟拜苏中海教授为师,跟着学习木头鉴定技术。此后,一到周末,海弟就早早买好一天的菜,携着女友一起去苏教授家里学习。他虚心向老师请教,从最基础的开始学起,苏教授也视他为关门弟子,教他如何看木头,嗅木头,摸木头,就这样,海弟跟着苏教授学会辨识了几百种木头。苏教授还把他一生收集的各种木材标本都传给了海弟,把自己过去在五七干校保留的一套木工工具都送给了他。每次外出,海弟都随身带着一个便携式的放大镜,不错过任何观察木头的机会。
   刚参加工作不久,海弟的收入并不高。但每次发工资时,他都会到附近的城中村购买一些木材。他还经常逛古典家具店,看到有中意的精致小物件,也会“淘”一些回来收藏。
   收木头,收木头,海弟用单车载回来一屋子的木头,包括从家俱店、古玩店购买的老家具、古木板。白天做实验,下班后他就干起了木头搬运的活。为了搬运木头,海弟雇请了一位三轮车师傅,俩人花了整整一个月时间才搬完木头。其实,搬木头这种重活,海弟完全可以叫搬家公司来的,但他并没有选择搬家公司,而是亲历亲为,和一个三轮车师傅慢慢搬。这样可以把这些年做的作品,收的木头,重新看一遍、摸一遍,而屋子里的这些木头都是他一个人洗、一个人看,在这个过程中慢慢感受从前匠人留在这些木头上的榫眼锯路,从而触发创作灵感。
  
   潜心创作,作品里折射对人生的认知
  
   在学习木头鉴定的时候,海弟也在跟着汪林永师傅学习木工技术。他诚心拜师学艺,汪师傅也是倾囊传授。怎么刨,怎么凿,怎么锯木头,海弟在认真学艺过程中领悟传统木作里面的智慧。
   木工行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木工学徒一般要三年零四个月,学完之后,要做一张四脚趴开的凳子,倾斜两个角度的,如果学会了,就算学成出师了。经常有人三年零四个月的学徒期满之后,仅学到工艺的一点皮毛,做出来的凳子只有三条腿,还有一条腿不着地,按照木工行的说法,叫做“狗撒尿”。而海弟学习几个月时间后,试着做了一张凳子,四脚稳稳当当着地。汪林永师傅说,海弟能这么快学成出师,与他肯吃苦、爱钻研、悟性高分不开。
   在木质创作里,海弟擅长用棱角、缝隙和各种各样的凿痕。海弟说:“立体的东西,就有凹凸面,你要循着光线,会看到很多凹凸的感觉。你可以摸得到,感觉到光线的游走。”很多作品在做的时候,会默默地延伸出去,只有你在动手做的时候,才会延伸出更多有意思的东西出来。
   海弟居住在广州美院附近,离中山大学不远。在上班之余、创作间隙,他喜欢踩单车去中山大学校园,去那里看看树,摸摸树,从那里获得更多的创作灵感。
   2013年,旅居海外的著名画家白父先生70岁大寿时,在广州举办从艺四十年画展,他想用一个盒子来装他的两本画集送给友人,特地找到了海弟。海弟用手作方式设计创作了一款精致的木盒,给它取名“亭”。海弟说,“亭”在中国的含义里就有一种停下来、歇一歇、再出发的感觉,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这种慢下来的节奏,过一种慢生活。
   海弟有一款木雕作品叫做“檐”,形状象是一把锤子,灵感就来自那句“书中自有黄金屋”,寓意知识就是力量。海弟说,现在有了网络,纸质书可能很少有人去看了,都喜欢看电子书或者直接在手机上看书。他想通过这款木雕作品来唤回人们看书的那种感觉。
  
   迁居小城,过惬意而随性的生活
  
   2014年,海弟做了一个令许多亲友惊诧的决定,他放弃了稳定的收入辞职离开了检验机构,成为了一个摆脱单位羁绊的独立艺术家,他在这家检验机构整整工作了8年。海弟的父亲是一个乐天派,至今仍然每天在木工坊里一边喝茶、听潮剧,一边干着木工活,听说儿子辞职后,父亲理解儿子是因为酷爱艺术,辞职是为了能更好从事艺术创作,特地从老家打来电话表示支持他。辞职后,为了逃离大城市的喧嚣,有个清静环境安心创作,海弟把家从广州迁到了浙江杭州,希望过一种愜意而随性的生活。
   在策展人爱米的帮助下,海弟于2014年9月初在广州歌莉娅展馆举办了一个以“初开”命名的个人木创作展。这个展览是海弟从事木雕创作以来的首个展览,也是他告别实验室,专职从事艺术创作的首个展览,展出的一件件木作工艺品,都是海弟用手工创作的。“初开”预示着他回到了心之所向的最初状态。海弟说:“作品里,凿痕斑痕齐聚于榫眼,榫眼塑造了一扇门,就像父亲为我的新生打开了一扇门,我也正是他播撒在这个世间的一粒种子。”
   目前,海弟注册了“说木头”微信公众号,介绍木材的有关知识,把自己辩识木头的经验写成文章,推送出去与大家分享。
   经常有一些木头爱好者发来照片向他询问这是什么木,最感兴趣的就是“什么檀”、“什么花梨”、“什么酸枝”,好像不是这些就没有什么价值。在海弟看来,木材没有好坏,只要用对了地方,每一种木头都是最好的。
   2015年年初,海弟手工制作的各式日常生活器具在梵几室内设计公司新落成的门店上架,摆在最显眼的位置,让人们一览无遗。现在在梵几销售的木器,其中很多是原来的作品,譬如小山、纸镇等,这些东西的功能性是相对模糊的。比如,纸镇是海弟创作的一个艺术作品“镜子”,镇纸只是它一个附加的功能,更多的功能是它的艺术性,好玩,但需要想象力,需要智慧。如果说实用性,小山可以作为一个笔架,放置在案头,极像是一座小山头。海弟说:“我会尝试更多的可能,利用对木材、工艺的了解,去尝试更多的东西,慢慢来吧,很多东西才刚刚开始。”
   海弟一直羡慕过一种农耕生活。2015年开春后,他向当地农民借了一块田,自己除地、整畦、挖穴、播种,栽种辣椒、地瓜、空心菜、西红柿等果蔬,还种上了一棵香椿树和栀子花。创作累了,他就会带上锄头来到田园里,在温暖的阳光下莳弄起庄稼来,自由自在过着田园式的慢生活。有时候,海弟还会上山挖春笋,采摘野荠菜。如今,海弟种下的香椿树已经枝繁叶茂,郁郁葱葱。
   有一次,海弟看见一个农民阿公连续几天带着小凳坐在田边,一动不动。于是忍不住走过去问他,阿公告诉他说田里种的是一种豆,至少需要四五天的时间完成发芽成苗的过程,经常会有一种叫做“gugu”的野鸟来吃刚播下的豆种,所以在这四五天他就每天守在这里。海弟很感慨这位老农,为了一颗冒芽的新苗,竟会这般执着,做自己喜欢的事业,也值得一辈子全心付出。
   海弟还对这些年来搜集的木材标本进行了整理,清点了标本的块数,登补了标本的科属拉丁名和中文名信息。他的工作室里,堆满了各种各样的木材,就像是一个小型的木材展览馆。
   海弟属于追求现代时尚生活的新新人类,一切都随心随性,追求一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他不希望过多地受外界的纷扰,生活里也几乎没有交际。灵感来了,便会不定时地进行创作。他从来不会给自己预设一个严格的时间限定,什么时间该出成果,几点创作,几点交作业,完全遵循自然而然的过程。有时,他可能在书店看书、去美术馆看一场展览,或者踩单车去植物园,看看树,摸摸树,从那里获得更多的创作灵感。除此以外,沉迷于线上的社交几乎没有。去KTV、去酒吧,更是和他的生活不沾边儿。在近十年里,木头已然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在他的家中,小到勺子,大至桌椅衣柜都由木头制成,工作室里更是木头的海洋。
   从拜师学艺、鉴定木头开始,到现在专职从事木头创作,海弟不断打磨技艺,走过了十年为木头痴狂的历程,然而海弟说,这才刚刚开始,他将继续走下去。今后会利用自己对木材、工艺的了解,去尝试更多的东西,创作出更多木头作品,做出属于自己的木器品牌。

共 349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看来,大千世界里,这是真的。文章讲述的海弟,他从事的木头行业这一职业,是不少人没有听说过的,识别木头,鉴定木头,从事木头艺术,经营木头产品,海弟走出了一条崭新的成功之路。读海弟的故事,是能给我们很多启迪的。【编辑:春雨阳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夏日风荷        2015-12-25 15:06:53
  谢谢春雨阳光用心编辑!祝新年愉快,事事如意!
广交天下朋友,大做四海文章!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