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流年】十月的沉思: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杂文随笔)

编辑推荐 【流年】十月的沉思: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杂文随笔)


作者:文奡 布衣,225.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43发表时间:2015-12-26 16:45:13

一、轻与重
   老是听一个朋友说起米兰·昆德拉写的小说是怎样的好,如何把绘画、音乐、诗歌、散文、哲理融合在一部作品中。表现手法和国内的大不相同。心中有点不以为然,因为在我看来金庸大侠的武侠小说最精彩了。但是抵不过朋友一次次的介绍,终于有一天我忍不住了,好奇的问有多好看,朋友很慷慨的寄来了一本米大师的作品集。怀着一丝好奇一丝不解,我看完了第一部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出乎意料地被深深吸引并震撼了,于是将一些读书感悟记录下来,以示对朋友和大师的尊重和尊敬。
   文章以大哲学家尼采“永恒轮回”之说抛砖引玉,“在永恒轮回的世界里,一举一动都承受着不能承受的责任重负”。那么,何为重,何为轻呢?
   其实,永恒和轮回是两个相对的概念。
   永恒,指的就是生命中承受的重量,责任,担当,对错,这些都是无可推卸而必须承受的,这里,大师用俄狄浦西的故事做了注解。说是长大后俄狄浦西在完全不之知情的情况之下杀了自己的父亲,娶了亲生母亲做王后。他知道了真实的情况之后,决然放弃了王位,用针戳瞎了自己的双眼,离开底比斯,终身不见光明。他用行动诠释了永恒的意义:即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和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
   而轮回,即是一种推卸责任和错误的方法,人们借着轮回,躲避此生犯过的错误和应尽的责任,然后不负责任的说,下辈子我再做你的朋友,下辈子再做你的爱人,下辈子再做你的孩子吧!然而,下辈子在哪里?这完全是人们为了逃避错误或者责任而一厢情愿找的一个不切实际的借口而已。《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就告诉了人们,什么是应该承担的,什么是无法承受的!
   女主人公特蕾莎和托马斯的遇见是由很多巧合凑成的,米兰用诗歌一样的语言说特蕾莎“她就像是个被人放在涂了树脂的篮子里的孩子,顺着河水漂来,好让他在床榻之岸收留她。”托马斯是个很出名的外科医生,有无数的情人,而特蕾莎只是个没什么文化程度的乡下女招待,一个是上流社会的贵族,一个是底层社会的平民灰姑娘,像童话故事一样,他们不可思议的遇见了,相爱了。
   在一般人眼里,两个人该相爱的生活吧?但大师在我们的面前给出了一副繁复的画卷,托马斯爱特蕾莎的,但是他又离不开他的那些情人们,依我看来,向中了海洛因的毒一样,一到这个时辰,他就要和情人们幽会,往往事情一了,却又不会留在她们的住处过夜,他就是这样一个极度矛盾把灵与肉完全分开的人的人。
   探究他的矛盾,和他的婚姻有一定的关系。和第一个妻子生活不到两年就离婚,有一个儿子,判给了妻子。因为不满妻子老是要他给很多的钱才能探望儿子,他彻底放弃了儿子的探望权。为这,受到父母的谴责,并因此和他断绝了来往,这让他对女人有一种恐惧感,所以才会把灵与肉分开对待吧!他要的是绝对的没有婚姻束缚的轻松;和他相比,特蕾莎的爱就显得沉重多了,明明知道托马斯有很多情人,并且经常与之幽会,她的内心该是多么煎熬,可是她爱托马斯,无法离开他,只能日日承受这些煎熬。
   其实仔细多读几遍,不难发现,作者米兰大师不会浪费他的笔墨仅仅写一对恋人的话题,所有两个人的这些矛盾,挣扎,内心的彷徨甚至孤独,都是在时代大背景下必然会有的一种现象。 读到这里,让我们看看那个时代的大背景是怎样的吧。
   1968年8月,苏联军队占领的捷克斯洛伐克,国家政要被像罪犯一样一个个的被带走,街道被命名以俄罗斯的名字,街上随处可见持枪的俄罗斯军官。作者米兰.昆德拉本来也是党员,被开除党籍,所写小说《玩笑》被列为禁书,在电影学院的教职也被解除,所有作品一下子从书店和公共场所和图书馆消失,同时被禁止发表任何作品。在这样的红色恐怖笼罩下,个人与整个捷克斯洛伐克都显得无足轻重。
   所以我们不能把托马斯和特蕾莎以及和托马斯关系比较要好的画家情人萨比娜简单的看成是三角恋的关系。这时候的特蕾莎该代表整个捷克斯洛伐克,托马斯好比是她的子民,他有众多不好以及缺点,特蕾莎是不能把他抛弃的,一个民族和国家是由无数个个人构成的,任何时候她都不能停止爱他;而托马斯呢,是有点良知的爱国人士,对现有的境况他无能为力,只能将所有的愤怒和怨恨发泄在女人身上,在这样的发泄中,他似乎能得到征服苏联军官们的快感,特蕾莎是他的国家和民族,每次征服,他必定要回到他的故乡,那是他的根之所系呢,这,似乎能解释为什么他永远不会留在情人那里过夜的理由,最终还是和特莱莎结了婚。他们的结合,也可以看作是在国家动荡叛乱的时候,平民和贵族阶级终于能够很好的融合团结在一起。
   文中另一个女主人公萨比娜也很能代表时代背景里形形色色的一批人。动荡年代,有意志坚定的人,必然也会有慵懒随意之人,萨比娜就是其中的代表,她是一个在国际上很有名的画家,一生叛逆,背叛了父亲,背叛了情人,甚至背叛了自己的祖国,她一直使自己活得很轻松,在瑞士时,只要价钱合理,她甚至将大量的画作卖给了很多俄国人,在她给托马斯打电话时,她曾笑着说:“多亏了这些俄国人,我才发了财。”最后在她临老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活在无尽的虚无中,因为没有明确的人生信念。其实像萨比娜这样的人,比比皆是,他们无所事事,以自我为中心,追逐无尽的享乐,以自己的需求为目标,没有是非观念,没有国家民族,有的只是狭隘的个人主义。而特蕾莎却冒着生命危险在街头抓拍苏联军人持枪抢掠的镜头,何谓轻,何谓重,立刻有了鲜明的对比。
   在整本书里,特蕾莎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女性。其实,书中四个人物,带着那个时代的人物鲜明特点,毫无疑问,托马斯和特蕾莎是主角,萨比娜的情人弗兰茨是个悲剧型的好好先生,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在没有遇见萨比娜之前,一直活得谨小慎微,直到,遇见萨比娜,可以这样说,她是他悲剧的根源。玩过之后,萨比娜毫无留恋的将他抛弃了。可怜的弗兰茨,为了她,和妻子离婚,抛却了富足的生活,怀着对萨比娜的追随,参加了劳而无功的支援。终于明白自己最爱的是一个女学生,可惜这样的爱太轻了。他没有勇气死在那场战争动乱中,却死在竞勇狠斗的一场抢劫中,这样的死,无足轻重,毫无意义。
   但是对于他已经离婚了的妻子来说,他的死却是她完全拥有他的开始。弗兰茨未绝气之前,一直瞪着双眼,表示对玛丽的厌恶,强烈要求回到他的女大学生身边。可惜他已经有心无力,玛丽觉得他是想回归到自己的身边,用目光求得自己的宽恕,和弗兰茨相比,玛丽的爱则显沉重多了。文中对这个女人笔墨不多,但读后为她感到悲哀的同时,还有重重的敬意,她的名字叫:玛丽-克洛德。
  
   二、媚俗
   刚刚开始读的时候,昆德拉已经有意无意的提到“媚俗”这个词,其中一段关于斯大林儿子因为大便而死的情节,作者就大便和上帝将媚俗摆放在我们的面前,将它上升为哲学的高度。
   这个时候,我对于媚俗还不是很深刻的理解,直到看到弗兰茨和一群人穿过泰国,来到柬埔寨做伤亡救援。到达那里时,越南军队却拒绝他们进入柬埔寨。有那么一霎那,弗兰茨想冲上前,面对机关枪的扫描,毫不畏惧,就算死亡也好,也要反抗一次。但最后,他们还是屈服在军威之下,一个个的低着头退回了。至此,终于明白媚俗,其实就是为了迎合取媚于大众的一种行为。
   中国有句话是说:为恶而畏人知,恶中犹有善路;为善而急人知,善处即是恶根。或多或少为媚俗做了一些注脚。看看现今的社会,很多人大肆宣扬自己做了很多的善事,不就是想哗众取宠么?有人被撞倒在地,我们不敢扶,怕碰瓷,怕被讹,宁愿大家都围观,做隔岸观火的姿态,不是一种人云亦云的媚俗吗? 在我们的社会,这样的事情太多了,比如一个人,不文一名的时候,没有人正眼瞧他,等他发达了,阿谀奉承之辈比比皆是。
   其实中国的老祖宗早已将媚俗一词解释得淋漓尽致,“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车马喧”,这是太多人深处的劣根性。再举一个例子,你和一个比较不错的以养家糊口为目的的人谈诗歌,他会问你你写那破东西能换钱吗?你摇头说不能,他会以鄙夷的眼神看你,那写了有什么意思,你这不是明明白白的傻子吗?所以你不能随波逐流,你就是不合群,甚至被冠以“孤僻”的称号,是啊,人们都在名利场所打滚,你一个人标新立异,就会显得孤僻了!但我们能否反过来想,如果人人心中都有追求,都有为国家和民族考虑的心,什么事都能凭尺度去做,那么社会风气、国民素质会提高很大的一个层次。就像行贿受贿,也不能全怪官员哪,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办一件事,明明按规章制度能办好,偏偏想走捷径,送礼,走后门,已经成了一个惯性。官清廉,民正义,何愁坏风气不能噶然而止?但,我们就是活在这样一个怪圈子里。
   再说说补课吧,一个班四十个人,三十人都去补,独你不去,你上课还能跟的上进度吗?但如果每个人都抱着不补的心态,补课之风还能风行吗?我们不能一味的责怪老师财迷,其实我们家长也是生活在媚俗之中,想着望子成龙,就走进了一个自己设置的怪圈。
  
   三、牧歌的背后
   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最后一部,也就是第七部,“卡列宁的微笑”是最得人心的吧。人们认为这牧歌一样的写作手法很美,的确很优美,就像一首舒缓的曲子,潺潺流进你的心底。
   其实,米大师的作品,里面包含万象,哲理,绘画,散文,音乐都有,唯有如此,这样的小说才不仅有思想深度,还具有美学上的美感。
   “卡列宁的微笑”中牧歌式的描写已经被很多人评论,我就不一一赘言了,就对牧歌背后的意思进行一次深层次的探讨吧!
   特蕾莎和托马斯结婚了,但是,俄军依然侵略着布拉格,托马斯依然和行行色色的女人纠缠着,对这一切,他们无能为力,纵然特蕾莎也找了一个工程师,但也没有办法给出对托马斯一样的情义。而且,她还觉得工程师压根就是一个秘密警察之类的人物,是监视自己的,在这样一个无奈的状态之下,她和托马斯决定去乡下,过上了悠闲的田园生活。
   乡下的生活很简单,他们和城里的一切断绝了往来,和守在这里的农民打成一片。特蕾莎放牛,托马斯开卡车,傍晚回家,他们两个和卡列宁有一个小时的散步时间,日子显得轻松而惬意。
   可是不久,卡列宁的腿上长了一个恶性肿瘤,虽然托马斯是出色的外科大夫,虽然他们找了最好的兽医,最后还是不能留住卡列宁的生命。这对特蕾莎是个致命的打击。卡列宁已经和托马斯一样,融入她的生命,甚至,她觉得她对它的爱,比对托马斯还要深。
   是啊,他们一起在瑞士时,因为不想拖累托马斯,特蕾莎回到了布拉格,她就是带着卡列宁回来的,以后的岁月,一直相依相守。还有一点,托马斯可以和各色的女人做爱,但卡列宁却一直忠于特蕾莎,所以对卡列宁这只狗狗的爱是深厚的,这种深厚在乡下尤其明显。
   我个人觉得,在乡下,他们已经不需要为政治操心,文中也提到,这个乡下是政治没有波及到的地方,再也不用看到街上持枪的俄国大兵,再也不用担心随时会被人监视传讯,他们的身心得以全部放松。但,托马斯却日渐苍老,在特蕾莎和合作社社长谈话中显现出来,托马斯头发渐渐白了,用工具修理卡车时也力不从心。这,可以看作是顺其自然的苍老,同时,我觉得,更是安逸生活逐渐消磨了他的意志和追求,少了精神的信仰和支撑的意志,不就是个坐着等死的老者症状吗?
   我们应该还记得,当初那个在布拉格街头用照相机拍下俄国持枪大兵镜头的勇敢的姑娘特蕾莎,为了公布他们侵略祖国的恶行,跑了一家家出版社,又拒绝了不敢讲真话的他们,是多么值得人钦佩。就是这样的姑娘,她也放弃了她的祖国,跑到乡下,和托马斯过着悠闲的田园生活,是的,她轻松了,眼里只有卡列宁和托马斯,和托马斯相比,她更年轻漂亮了,甚至轻盈,失去了信仰,人肯定会轻盈的,没有了分量。
   其实,第六部的最后,米大师说了,“在被遗忘之前,我们会变为媚俗。媚俗,是存在与遗忘之间的中转站。”最后的最后,特蕾莎也靠近了媚俗,和弗兰茨一样,“迷途漫漫,终有一归。”
   这里特别要提一下的是狗狗卡列宁,它究竟担任着什么样的角色?我们还是从最后一部卡列宁的梦境开始说起吧。卡列宁的大腿长了一个肿瘤,托马斯为它动了手术,期间它睡了很长的时间,凌晨三点醒来时,它摇着尾巴,用脚踩着他们两个,然后一个劲儿的往他俩身上蹭,显示了从未有过的兴奋之情。米大师这样写道,“……天知道它刚才去了什么遥远的地方!碰到了什么幽灵!现在,发现在自己家里,认出了跟它最亲的人,它便忍不住向他们表达无比的欢乐之情,为自己重返家园和获得新生而欢欣。”
   卡列宁最后微笑,是因为在病中昏迷之后又重新认出他们两个,有特蕾莎和托马斯的地方就是它的家园。但同时,它的微笑也是一种隐喻,就是文中的一段话。
   这段话,是隐藏的密码,“重返家园,获得新生”是一种精神的信仰和追求。不管怎样,特蕾莎有过,托马斯为此也失去了一个出色的外科大夫的好工作,狗狗卡列宁其实就充当一个联系他们精神纽带的重要角色,所以卡列宁死了,他们走向精神家园的路也断了。最后,托马斯死于深夜的一次卡车车祸,那么,剩下特蕾莎一个人呢?无非就是和那个仰慕她的小伙子跳跳舞而已,布拉格的一切,都,回不去了。这,是隐藏在美丽牧歌后面的真实含义吧!
   生命中的重,比如苦难,坎坷,扛过去,会让我们学会对家庭,社会乃至整个国家坚强,承担,有责任;而生命中的轻,会让人逐渐活得虚无,轻盈,如萨比娜。而人类,有着潜在的劣根性,不知不觉,就在媚俗中了!就如米大师的大便论,每个人都有,但我们不可能像一朵花儿一样把它展示在人前吧,会把它掩盖,直至消失。
   这里,米兰大师其实也有密码,我觉得就是弗兰茨和托马斯的碑文:殊途漫漫,终有一归;寻找尘世中的上帝之国。结果是“殊途漫漫终有一归”,过程就是“寻找尘世之中的上帝之国”,简单的理解就是媚俗是免不了的,但我们尽可能的避免媚俗。
   米兰的作品注重于语言的优美,音乐的韵律,人性的思考,强烈的画面感。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曾经被拍成电影《布拉格之恋》,百度一搜即有,看到有很多评论说是三人的三角恋,对此,觉得是侮辱米兰·昆德拉。愿我个人的一点小感悟,能激起朋友们对生命存在价值观的认真思考,在兴趣这个前提下,认真读读大师的作品。在轻与重方面,做一个正确的选择。也感谢我的良师和益友,馈赠我这本珍贵的书,有生之年,决不敢虚度年华。要攀,就攀最高的山峰,要看,就看最美的风景,永远不去征服一个卑贱者的心,让一个高贵的灵魂为自己折服,才是人格上最高的魅力!

共 5851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此篇杂文是讲述作者读米兰·昆德拉小说的感悟。米兰·昆德拉小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小说里不仅融进了绘画、音乐、诗歌、散文、还蕴含了人生哲理。使读者被吸引,被震撼,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并解读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这部小说,列举书中举足轻重的四个人物做了分析,得出:生命之重就是责任,担当,对错。乃至国家的重任。生命之轻,就是自私自利,心胸狭窄,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也就是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接着,又以当今社会的现实举例说明了媚俗,媚俗就是不问青红皂白,不问对错的一味迎合,也是一种失去自我的屈服。当从繁华的都市,来到寂静的山村时,离开了纷争,离开了喧闹,当过着安逸的生活时,胸中的抱负,国家的存亡都置之度外,整日碌碌无闻,精神萎靡不振,是生命之重转移到了生命之轻。读罢此篇杂文,受益匪浅,就像读了的原创小说一样。并引发人深深思考:我们该以怎样的生命姿态来活着?佳作!流年欣赏并倾情推荐!感谢赐稿流年!【编辑:五十玫瑰】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五十玫瑰        2015-12-26 16:47:13
  欣赏美文,感悟人生的真谛!感谢作者的分享!祝写作愉快!
五十玫瑰
2 楼        文友:假面        2015-12-27 00:10:58
  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交朋友。读完此文才知此话不假。虽然有时也读些书,有些感悟却从没有想过要写下来。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这本书我经常见,但却从来没有看过,除了知道是米兰·昆德拉的经典名著之外,其他一无所知。
   读完此文,我知道了书中故事发生的背景,故事的一些片段,知道了生命的何为轻、何为重,这让我也有一读此书的冲动!
   文章拜读,很喜欢,推荐阅读,深夜问安!
摘下温和的面具,只剩下一张哭花了的脸!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