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笔尖为暖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笔尖】那些年穿衣的那些事儿(散文)

精品 【笔尖】那些年穿衣的那些事儿(散文)


作者:汉水银湖 秀才,1538.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06发表时间:2015-12-27 14:07:37
摘要:就穿衣这一件事情,我们从种棉花的辛苦,纺线的劳累,织布的艰辛等等工序中,读出了父辈们的艰难困苦的生活,也读出了现代化生活的简单方便。生活在日新月异中提升,我们也需要用感恩的心态,来看待身边发生的一切不愉快,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现实。幸福需要用心感受,而不能一味地用钱权来衡量。当我们动不动就感觉失望无聊时,不妨能想一想我们父辈们艰苦绝卓的日子。其实,吃饭穿衣并不容易,眼前的日子需要好好珍惜。


   一织布养家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这是南北朝时期《木兰辞》中的描述,我们的眼前是不是有一种这样的场景:一位女子,发髻高挽,正坐在织布机前,线梭灵巧地从左边的线阵中鱼贯而入,右手机巧一截。脚下一踩,线阵把穿过的线往里一推,线索又从右边的线阵中从容而入,左手灵巧一接,脚下又一踩。就这样反反复复,就像脚踏风琴一般,一批批棉布就像压面般拥入怀中。
   这是我所了解的最早的织布机模型,听说我奶奶年轻时就是织布的高手,我在村里的几户人家的窑洞中也见过这样的最原始的织布机器。它曾经承载着一家老小穿衣戴帽所有的用布的使命,在女人们的巧手中用棉线一排一排地完成。那时候的女子,无才便是德。女红过关便是出嫁的资格证,纺线织布是最基本的手艺。母亲教育女孩时,口头上总是挂着这样一句话:“这不会那不会,看哪家会要你?不会纺线织布,谁家要你做啥?”那时候,是真正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模式。女人似乎天生就是用来负责料理吃穿的,围着锅台转,围着纺车织机转,围着丈夫孩子转,女人没有自己的名字和事业,相夫教子就是女人最大的职责。
   一家人的精神面貌和相貌打扮都包在了女人身上,那时候的女人俨然就是一家子的精神领袖,家庭总管。大户人家的女子,木兰如此,小户人家的女子更是需要独当一面。夜深人静的时候,女子就会把自己绑在织机上,一根线一根线地织着,仿佛眼前的线阵就是五线谱,自己在弹奏着生活的酸甜苦辣咸。时不时地需要接上断掉的线头,所以还不能粗心大意忘乎所以。过去的关中男人大多大男子主义,很少能体恤女子的劳苦愁烦,奶奶那一代人,大多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纺进线中,织进布里,绣在鞋底袜垫中。而且,用自己的生活内容,就地取材教育自己的子女。
   《列女传》中的《孟母断织》说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孟子小的时候,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丝,见他回来,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说:“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用剪刀剪断织好的布。孟子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这样做的原因。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丝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多问才能增长知识。所以平时能安宁,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免于祸害。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凭什么跟织布为生不一样?假如中途废弃而不做,哪能使她的丈夫和儿子有衣服穿并且长期不缺乏粮食呢?女人如果荒废了生产,家里需要的生活必需品从何而来?男人放松了自己的修养和德行,那么一家人不做强盗小偷就只能做奴隶劳役了!”孟子吓了一跳,自此,孟子从早到晚勤奋学习不休息,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大学问的人。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法则,孟母为此而名扬天下。
   可见,古代优秀的女子,不仅需要织布养家,而且肩负着深重的教子使命,并不比现代人轻松多少。现在女人奋战在社会的各个战线,最大的愿望无非就是孩子的成长,祖国的未来。
  
   二纺线营生
   有一首歌曲,名字叫《想起周总理纺线线》,说的是在一九四三年十月的抗战时期,红彤彤的太阳照枣园。周总理盘腿坐在纺车前,手摇纺车直溜溜转,总理带头纺线线。周总理纺的线又匀又细白个生生真好看。满腔的心血凝成线,为人民做衣裳,把党的恩情送到我们身边。我们不难发现,在艰苦的抗战时期,就连总理也要促生产纺线线,那老百姓的日子也就可想而知了。
   纺线用的工具叫纺车,就像现在水塘中的雕塑水车的样子。有人用这样的诗句形容纺线的动作:“沙场秋点兵,昂手接飞猱。”线纺得怎么样,周总理纺线的标准就是纺线质检的基本标准。首先,纺线前要净手,白色的棉线才能白生生好看;其次,纺出的线要细致匀称;第三,要能盘腿而坐,而且需要坚持盘腿而坐。试想一下,我们现在大多数人,别说屈膝盘腿,就是弯腰下蹲也是相当困难。足见,纺线对于现代人来说,困难指数有多大了。
   纺线之前,有一个重要的工序就是搓捻子。也就是把棉花搓成一条一条的棉花条子,存好放好以备用。纺线之后,也有一道重要的工序,那就是缠穗子,就是把纺好的线缠成一个个塔形或者菱形的线团,以备织布而用。怪不得那时候人们精神丰富,因为人们太忙了。现在人买着穿,只需要量体试衣就行了。那时候的人,从种棉花收棉花弹棉花开始,首先把棉花搓成一条条的捻子,纺成线,织成布,染了色,才能裁成衣。手工缝制,盘上扣子,才能有一件衣服穿。难能可贵啊!这么多的工序,多少辛酸熬夜,怎么会不珍惜?现代人的东西来得太容易了,我们时常感觉无聊没有新意,柜子里总是缺少一件衣服。如果放在纺线织布的年代,柜子里能有一件衣服穿,那该是多么令人欣喜的事儿!
   细细想来,我们物质生活太容易满足人心了,当物质满足之后,精神享受就变成了了无边无际的黑洞。当人们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时,人们的生活愿望简单而质朴。随着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我们的内心开始惶恐不安。因为精神追求,就像白金钻石,在大量的原生矿石中,才能提取那么一点点。许多人不耐烦受不了寂寞,就试图用酒精毒品来麻醉自己,来浇灭精神的欲火焚烧,最后只能咎由自取纸醉金迷。
  
   三天寒地冻拾棉花
   天地间最纯洁的花,是雪花,人们为此需要受冷防寒。人世间最温暖的花,是棉花,人们因此吃苦受累。棉花其实并不是花儿,平常说的棉花是开花后长出的果子成熟时裂开翻出的果子内部的纤维。中国是世界上棉花产量最大的国家,我们的父辈们为了丰衣足食,都曾经经历过种棉花的艰苦历练,防虫打药掐尖扳杈,从种棉花到采棉桃要经过太多的工序。苗期管理和蕾期管理中都要施肥浇水防虫防病,棉花是现实中最麻烦的一种花,难怪最终让人感觉舒适温暖。
   拾棉花是祖国大西北农民最辛苦的活计。前些年冬月时节,总有大批大批的农民顶寒风,冒冷雨霜雪,背着背篼提着蛇皮袋子远赴新疆去拾棉花。听说从早上起来吃一点东西,中午饭随便啃点干粮吃口开水,一直劳作到太阳落山才能回家。为了挣一点钱养家糊口背井离乡,住着工棚,吃着最差的伙食,赶着棉花成熟的季节,在遥远的新疆用心血和生命营生挣钱。
   我们家也种过棉花。采棉花的活儿我也干过,棉套裂开口子成熟后,棉桃的外壳萎缩后就像尖刀硬刺,一不小心就会戳到手。为了能过上一个好年,大西北的农家妇女们扔下丈夫孩子,省吃俭用出外拾棉花,真让人心生敬意。有时候搞不好,被人骗了,据说连路费都弄不回来。
   种棉花,就为了纺线织布穿衣。穷苦农民们做着最辛苦劳累的活计,就为了自己的儿女家人们能吃饱饭,穿上暖和的衣服。这种基本的要求,也要付出惨重的代价。难怪孟母教育孟子:
   “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凭什么跟织布为生不一样?假如中途废弃而不做,哪能使她的丈夫和儿子有衣服穿并且长期不缺乏粮食呢?女人如果荒废了生产,家里需要的生活必需品从何而来?男人放松了自己的修养和德行,那么一家人不做强盗小偷就只能做奴隶劳役了!”
   前一阵子,报纸上报道了一位乡亲到新疆拾棉花,因为讨不回工钱和农场主发生了纠纷,被打得遍体鳞伤,让人们触目惊心。“穷尽事物之理,反观自己本身。”我们不难发现,卖苦力营生,步步艰难。明末清初朱柏庐《夫子治家格言》中有一句话:“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就穿衣这一件事情,我们从种棉花的辛苦,纺线的劳累,织布的艰辛等等工序中,读出了父辈们的艰难困苦的生活,也读出了现代化生活的简单方便。生活在日新月异中提升,我们也需要用感恩的心态,来看待身边发生的一切不愉快,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现实。幸福需要用心感受,而不能一味地用钱权来衡量。当我们动不动就感觉失望无聊时,不妨能想一想我们父辈们艰苦绝卓的日子。其实,吃饭穿衣并不容易,眼前的日子需要好好珍惜。
  

共 315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穿衣,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情。现在我们生活水平提高了,衣橱里挂满了各式各样的衣服。有些年轻人出门逛街看到上眼的衣服就买,买回来只试穿一下就放到衣橱里不再问津,接着出去再买,衣服越多越不知穿哪件合适。《那些年穿衣的那些事儿》这篇散文,作者怀着对上一代劳动人民的崇敬之情,形象地描述了人们当年从种棉花到纺线织布,最后裁制成衣的繁琐过程,告诫人们铭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珍惜当前所有。作者用亲切、沉着的笔锋唱响了一首劳动的赞歌。拜读内涵深刻的美文,推荐共赏!【编辑:海淼】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1228002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海淼        2015-12-27 14:12:20
  汉水银湖文友不但文章写得好,知道的事也不少,还知道怎样纺线织布。细致、形象、精炼的语言读来受益匪浅。拜读,欣赏,学习了!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回复1 楼        文友:汉水银湖        2015-12-27 15:22:56
  感谢海淼老师高评,我深受鼓舞,但我明白只有更加努力,才能做得像老师说的那样!敬茶,问好!!
2 楼        文友:汉水银湖        2015-12-27 14:12:37
  其实,我的文章能穿上妥帖精美的编按,展现在读者面前,我们也应该讴歌感谢各位编委老师的辛勤付出。遥握祝好!
汉水银湖
3 楼        文友:疏影橫斜        2015-12-28 13:27:53
  文如其人,纯净,善良,理性!拜读妹妹文章,总让人受益匪浅,祝福妹妹安好,幸福!拥抱,敬茶!
灵魂的美丽,在于情有所依。
回复3 楼        文友:汉水银湖        2015-12-28 18:12:32
  感谢姐姐来访,善良传递善良,理性感知理性,有姐姐鼓励,婉婉会更加努力!抱抱,姐姐!
4 楼        文友:高山凉亭        2015-12-28 15:02:49
  老师佳作耐人寻问,凉亭拜读了。
我是个貌丑身寒的农民,在高山阅景亭中叙情。
回复4 楼        文友:汉水银湖        2015-12-28 18:13:37
  感谢凉亭老师造访留墨,您的鼓励让我信心百倍!问好!
5 楼        文友:紫蝶舞翩跹        2015-12-28 23:28:22
  恭喜佳作成精!
回复5 楼        文友:汉水银湖        2015-12-29 09:30:24
  感谢紫蝶来访,留评鼓励!冬安!!
6 楼        文友:是晨风        2015-12-29 14:04:33
  幸福来之不易,我们还需珍惜。拜读姐姐佳作,问好姐姐!
是晨风
回复6 楼        文友:汉水银湖        2015-12-29 14:44:15
  感谢晨风来访留墨,问好祝安!!
7 楼        文友:李心敬        2015-12-30 20:02:17
  拜访,阅读学习老师佳作!
回复7 楼        文友:汉水银湖        2015-12-30 20:41:12
  老师的文章也不错,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感谢老师到访留墨!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