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探寻波密(散文)

编辑推荐 【流年】探寻波密(散文)


作者:单之蔷 布衣,255.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196发表时间:2015-12-27 17:55:11

【流年】探寻波密(散文) 一、波密:中国最美的冰川之乡
   我写过一个新疆帕米尔高原上的县——塔什库尔干(简称塔县),我称之为:中国最牛的县。新浪博客把这篇文章放到了博客首页,点击率很高。看来大家对这样神奇的县还是很有兴趣的。其实中国这样的县还有一些。现在我又想起了一个——西藏林芝市的波密县。这两个县相距遥远,但喜马拉雅山脉把它们联系起来,让我打一个浅陋的比喻吧:如果把青藏高原比作一台电话机,那么手握的部分就是喜马拉雅山脉,话筒就是波密,听筒就是塔县,这两个县都坐落在海拔相对较低的河谷中,它们周围的山脉都已经进入了冰雪圈。
   波密与塔县的不同在于,塔县树木很少,波密则森林茂密。波密的神奇在于:它既是我国雪山冰川最密集的县,又是我国森林最繁茂的地方。这两件事初看起来是很矛盾的,有冰雪就不应该有森林,或者说它们不能同时存在,但在波密,这两者确实是同时存在。波密是几大山脉的交会处,到处是山,但这些山都是一半是冰雪,一半是森林,几乎没有中间过渡地带,打个比方:波密是冰雪与森林十指紧扣的地方,这是波密最神奇的地方,其他稍逊之。
   我写波密,不仅因为它神奇,还因为它让我想起了几位我尊敬的人,这几个人都是奇人,而且都与波密有关。讲波密,通过他们几位的事来讲最合适了。但我这篇短文,对他们的故事只能每人讲短短的一段。
   首先我想讲讲这样一位牛人,他几乎跑遍了波密的所有冰川,并且其中一条冰川还以他的名字命名,他就是冰川摄影达人——李国平。
   他是四川成都人,名叫李国平。我们一起在西藏一些地方考察过,我发现他的一个特点,就是身体条件特别适合西藏这样的高海拔地区,当别人高山反应严重之时,正是他生龙活虎之际。记得那年在西藏八宿县的来古冰川,早晨起来,我们钻出帐篷,一眼就看到了对面山头上有一个红点,后来才知道那是李国平(他穿红衣服)在拍来古冰川,要知道那是在海拔4000多米的地方。从此我对他刮目相看。好像有特异功能,在寒冷的高海拔的冰川分布区,他像运动场上的运动员一样身穿短裤和跨栏背心,几乎赤膊走在冰川上。有一次我们在珠峰下的绒布冰川考察拍照,返回时,天已经快黑了,我们已经精疲力尽,实在走不动了……一个小红点出现了,我拿起长镜头一看,又是李国平,来接我们了,与其说是接我们,不如说是救援。
   后来,我根据他的这个特点,建议他去拍中国的冰川之乡——波密。
   波密“冰川之乡”这个称号不是官方命名的,是我给起的。这样做一是因为中国人有一个习惯,就是一个地方如果哪一方面特别突出,就以“某某之乡”称呼这里。如河北沧州练武术的人多,就以“武术之乡”称呼;吉林省抚松县盛产人参,就有“人参之乡”的称号……二是因为波密的冰川景观确实出色,这当然也不是随便说的,而是经过一番衡量比较才这样说的。我走过中国大部分有冰川的地区,若以县为单位比较谁的冰川丰富,我觉得中国有几个县可以比一比,如新疆的塔县、温宿县,西藏的定日县等,但最后我认为波密县的冰川条数最多,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类型最丰富。当初只是一个猜想,后来找来一些冰川专家开了一个论证会,与会的专家有:北京大学的冰川学家崔之久;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的冰川学家张文敬;《冰川冻土》杂志的主编沈永平等……论证的结果是,专家们都认同“波密是中国的冰川之乡”这种说法。因为波密有冰川2040条,总面积4382.5平方公里,冰川面积占波密县面积的26.1%。一个县近1/3的面积是冰川,这还是很罕见的吧。
   李国平接受了拍摄波密冰川的任务后,在5年的时间内,一次次地去波密,登上了一座座雪山,爬上了一条条冰川,终于把波密的十几条大冰川都拍完了,如中国三大冰川之一,也是中国最长的海洋型冰川——恰青冰川,有着壮观冰瀑布的米堆冰川,规模宏大的则普冰川,还有冰川集结成群的朗秋冰川群……最后李国平把他拍摄的波密冰川图片集结成册,出了一本画册《西藏波密——中国最美的冰川之乡》。从波密起步,李国平走上了拍摄雪山冰川之路,他如今一直在拍摄14座8000米的雪峰。
  
   二、波密冰川,为何能与人类如此亲近?
   前面提到了专门拍摄冰川的摄影师李国平,但说到波密冰川,不能不说一位冰川学家——张文敬。张教授与波密冰川有着不解之缘。这位去过南极、北极,去过喜马拉雅南坡的尼泊尔、不丹,去过天山、昆仑山、帕米尔考察过冰川的人,对波密的冰川却格外推崇。
   我对波密冰川的了解,还因为结识了张教授的原因。张教授原是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原冰川冻土研究所)的研究员,后作为科学院援藏干部去西藏做发改委的副主任,他在这个位置上做过几件与冰川有关的事,其中之一就是给米堆冰川所在的那条山谷中的米堆村争取到一笔资金,给那里建了桥,修了路。那年我与张教授一起去米堆冰川考察,没想到刚进入那条山谷的沟口,他就被几个米堆村的藏族老乡认出来了,热情地与他打招呼。
   过去人们对波密的冰川并无了解,因为波密的冰川都藏在一条条河谷里,而这些河谷从外面看,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森林,很难让人们想到冰川。对波密的一条条冰川的美的认识是从张教授开始的。
   这要从一次特大的洪水灾害说起。那是1988年7月,在连续无雨的日子里,一天从米堆村所在的那条河谷中涌出了滔天的洪水,洪水顺着帕隆藏布奔腾直下,把沿江的川藏公路冲毁了30多公里,让这条沟通内地与西藏的著名公路瘫痪了半年之久。这件事让冰川学家张文敬产生了走进那条河谷,了解洪水从何而来的愿望,他以一个冰川学家的敏感,意识到这洪水与冰川有关。
   几年后,张文敬终于带着几个人走进了米堆河谷。幸运的是他不但找到了洪水的秘密,更发现了这条河谷罕见的美:满山遍野的杜鹃花伴随着冰川怒放;两条冰川从一处千米高崖上跌落下来,粉身碎骨后形成一片如烂银碎玉的大冰瀑;在瀑布下碎冰又重新集结向下流淌;在冰川的末端有一个明镜一样的湖泊,蓝天、白云、冰川尽映其中,此时的冰川早已冲进森林中,两边是郁郁葱葱的云杉林。美景并没有结束,顺着冰川融水形成的河流向下,一个名叫米堆的村庄出现了,原木搭建起来的一座座木楼,错落在一片金灿灿的油菜花海中,炊烟袅袅,牛羊暮归……披冰挂雪的雪峰、雪峰下涌出的冰川、悬崖上跌落的冰瀑、森林中流淌的冰川、冰川末端的湖泊、河流环绕的村庄……这几大要素是米堆冰川让人迷恋之处,后来发现这几大要素几乎是波密几大著名河谷的标配。
   洪水灾害的确由于冰川(米堆冰川)所致:原来这里的冰川属于海洋型冰川,因为这一带降水丰富,所以冰川补给充分,流动速度快,这是冰川之所以能一直冲到森林里的原因。冰川末端虽然进入气温高于零度的森林地带,但冰川融化的速度还不如其流动的速度,因此这里的冰川能进入到海拔2000多米的森林地带,森林地带也是人类生存的地带,因此这里的冰川与人类相伴,这也是波密这一带的冰川区别于其他地方大陆型冰川的一个特点。
   波密地区由于纬度低,地处亚热带,因此冰川内部的冰温高,在夏季冰川与底下岩层之间并未冻结,而是存在一层融化的冰水,这层水好像润滑剂一般,减少了冰川与底下岩层之间的摩擦阻力,使得冰川向下滑动的力量加大,这种下滑的力量一旦突破临界值,冰川就会发生断裂,断裂的冰川就会如脱缰的野马向下冲去,而米堆冰川的前面有一个蓄水量很大的湖泊,断裂的冰川冲进湖里,冲开湖前的堤坝,洪水于是奔腾而下……这就是米堆冰川断裂造就的洪水,这种冰川有个名字叫“跃动冰川”,也有人叫“飞跑冰川”。
   灾害与美并不矛盾。米堆冰川大部分时间都是静静地展示它的美,发动洪灾,百年不会遇到一次。从米堆河谷中归来的张文敬赞叹:这条河谷是一处美丽得如世外桃源的地方。后来张教授在波密研究冰川5年多,他发现波密县有许多河谷都与米堆冰川所在的河谷相似,如倾多沟、易贡河谷、曲宗河谷、亚龙河谷等,都有雪峰、冰川、冰瀑、湖泊、河流、村庄、峡谷、杜鹃花……只不过这几大要素的组合各不相同,规模大小不一,但都不会让你感到单调和失望。
  
   三、波密:“舌”尖上的世外桃源
   波密为什么美景如此密集?要解释其中的奥秘,先要了解一下波密的地理位置。波密的北部是高大宽阔、雪峰林立的念青唐古拉山脉,南面是喜马拉雅山脉和横断山区。这里的山体在构造运动中处于上升阶段,山体高大,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一些山峰海拔已超过5500米,而这一带的雪线高度仅在4000—5000米左右,这些山峰的高度已经远远超过了雪线,因此这些高山已经是冰雪的世界。但是中国有雪山和冰川的地区并不少见,如天山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喀喇昆仑山脉等,虽然有雪山冰川的景观,但那些地方大多是人迹罕至之处,不像波密这一带人类生活在雪山的褶皱里,因为这些褶皱的河谷地带海拔仅有2000多米。这些雪山宛如人类的大脑,而其中的沟槽就是这一带的水系网络,也就是河谷地带。这些发达的水网之所以能够形成,是因为这里是中国降水丰富的地区。
   为什么这里降水丰富呢?因为这里有“雨舌”。
   你要是盯着一张中国地图看,会看到中国的版图在西南地区有一个巨大的“凹”处,这个“凹”处一直向上就是“雨舌”的位置。喜马拉雅山与横断山在这里形成了一个下宽上窄的喇叭口形的地形构造,来自印度洋孟加拉湾的水汽云团正好顺着这个喇叭口长驱直入。北上的水汽碰到了北部的念青唐古拉山脉的阻挡,在爬升的过程中形成了丰沛的降水,丰沛的降水量涵盖的区域好像从孟加拉湾伸过来的一根舌头,这就是“雨舌”。凡“雨舌”舔过的区域,都是气候温暖、降水丰富、森林茂盛的地区,而波密就在“雨舌”的舌尖位置。
   除了“雨舌”的滋润,这里顺着雅鲁藏布大峡谷,还有一条水汽通道的存在,来自孟加拉湾的水汽沿着这条通道源源北上。雅鲁藏布大峡谷有一个巨大的拐弯,被称之为“雅鲁藏布大拐弯”,波密又在“弯顶”上。这个水汽通道的存在,更增加了这一带的湿润。
   这种湿润气候的存在带来了什么样的结果呢?除了在高山上降水变成了降雪,形成了高山区的雪山和冰川外,还给这里带来了繁茂的绿色植被。波密南部的墨脱,由于处于雨舌的根部,更加湿润,所以大地呈现的是热带雨林的景观。舌尖上的波密由于降水逊于墨脱,所以波密的森林虽然不是雨林,但是其植被的繁茂,生物量的巨大竟然在中国乃至于世界都占据领先的地位。
   要了解波密的森林,最好先从了解一位女生态学家——徐凤翔开始。
   20世纪80年代,电影明星出身的著名女作家黄宗英写了一篇报告文学——《小木屋》,一时间风靡全国,书中女主人公就是徐凤翔,她是最早研究波密森林的科学家。
   1979年,来自南京林学院的女教授徐凤翔,到了波密一个叫岗乡的地方,这个地方之所以吸引了她,是因为当地老乡说:“沟里有很大很大的神树。”徐凤翔在岗乡找到了一块地,那里满山遍野生长的是云杉,学名叫林芝云杉,在这块林地上,徐教授建起了小木屋,开始了她长达7年的定点研究。
   “岗乡云杉林是我考察次数最多、研究最为深入的一处,也是我心目中的生态与资源的圣地。”徐凤翔说。
   徐凤翔在岗乡的研究揭示了一个重要现象:波密的云杉林是世界同类树种中单位面积生物蓄积量最高的。徐风翔在她选择的林地中,逐株调查,仔细测量,不仅测量树木的地上部分,还要测量地下的根茎,测量的结果是这里的一公顷林木蓄积量高达3831立方米。这个结果是我国东北林区的3倍,也是世界上生产力最高的云杉林。
   这里的云杉不仅蓄积量大,而且树木高大粗壮,有许多胸围近2米,树高70多米(相当于20层楼高)的巨树。
   这让我想起我的一位朋友徐健,他致力于用影像来参与自然生态保护事业,并成立了一个影像生物多样性调查所(IBE),近些年他正派人在波密寻找中国最高的树。
   徐健告诉我,波密有鹦鹉。有一种名为大紫胸的鹦鹉,这种鹦鹉最会学人说话,在我国的云南、四川南部都有分布,但波密应该是此种鸟类分布的最北界限了。此种鸟在波密一带的云杉林中栖息,它的食物是云杉的种子,波密也算是大紫胸鹦鹉栖息地中海拔最高的地方了。
   听说波密有大紫胸鹦鹉,我就开始寻找谁拍过波密的大紫胸鹦鹉的照片,终于找到了,摄影师曹铁在波密拍过一张大紫胸鹦鹉成群在云杉林中飞翔的照片。而且照片清晰度很好,能够看到鹦鹉翠绿色的羽毛,紫色的胸羽,甚至能看清鹦鹉红色的坚实有力的鸟喙。
   更有意思的是,我几个月前去波密,在县城里的一家小店吃饭,老板竟然养了一只大紫胸鹦鹉,不过这只鹦鹉不会说人话,只会短促有力地鸣叫几声。因为训练鹦鹉说话,毕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因为是夏天,天气很热,店里门窗大开,透过窗户看出去,映入眼中的除了墨绿的云杉林,还有一座金字塔一样的雪峰,我知道前面的雪峰就是从波密去墨脱要经过的嘎隆拉岭。店里的老板正在讲那年3月他从墨脱回波密,翻越嘎隆拉岭时,忽遇大雪,武警部队去营救他的故事……
   吃完饭,我们奔向岗乡。途中车子几次涉水过河,险些陷车。不过当我们登上了一处高岗,向下眺望时,看到的是一幅优美的田园景象,一片云杉中间有一座村庄,村庄边是一个水平如镜的湖泊,湖边的草地上有几匹马在静静地吃草……这就是波密:雪峰、森林辉映,田园与荒野相伴。
   不过现在在我的印象中又多了一项鹦鹉。
   在结束本文时,忽然想起了徐凤翔第一次走进波密岗乡时写的一首诗:
   宁静的村庄,悠然的牧场,
   云杉挺立,山花绽放。
   这是否是江南风光?
   不!这是西藏波密的岗乡,
   看雪峰林立沃土香。
   就以这首女科学家的诗结束本文吧。

共 5467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巍峨的冰川下,山花烂漫,鸟语花香,雪山的洁白与葱绿的森林交相辉映;挺拔的云杉林与大紫胸鹦鹉和睦相处;静静的湖畔,如茵的草地上,马儿在悠闲的吃草;袅袅炊烟,低矮的房舍。它不仅具有江南的美景,又有北方的冰川雪山。它就是西藏的波密。由于波密地理位置特殊,形成了这种得天独厚的,震撼人心的美丽的自然景观,不得不让人折服,不得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不得不承认波密是个神奇的地方。作者用优美的语言,及其兴奋地描绘了波密的美丽,及发现这种美丽,开拓这种美丽为之付出心血的科技人员,摄影家,专业研究人员。让读者在领略波密美丽的同时,更是对那些科学家们投以深深的敬意,道一声:你们辛苦了!佳作!流年欣赏并倾情推荐!感谢赐稿流年!【编辑:五十玫瑰】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五十玫瑰        2015-12-27 17:57:22
  波密神奇而美丽。十分令人向往!感谢作者的分享!祝写作愉快!
五十玫瑰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