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吕老师,我们永远感激您

编辑推荐 吕老师,我们永远感激您


作者:铁面书生 童生,625.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88发表时间:2015-12-28 17:02:44

虽然已过不惑之年,但是每每想起儿时的情景,心中总充满童趣和欢愉,对老师的感激之情,也像潮水一样涌上心头。
   记得上小学四年级时,因为家乡发洪水,教室被淋塌了。暑假开学后,班主任吕老师就带领同学们,自己动手搭草棚。首先在地上牢牢地埋八根木桩,然后在木桩上用铁丝紧紧地绑上四根横梁,横梁的东西两端,用锔子钉上两个大三角形,三角形的顶端又钉上脊檩,再后就是从前后两边,绑上竹竿当檩条,檩条上面铺上用高粱杆做成的薄材,薄材上面打上泥巴,泥巴上面铺上麦草就成了。围墙同样是秸秆夹成的,上面糊上泥巴,借以挡风。当然,草棚很低,样子也很难看,不过,吕老师抹光腿脚亲自和泥巴的样子却很潇洒,满身被泥巴裹住,像不朽的雕塑。在这样临时简陋的教室里读书、防震又防晒,心里既十分高兴又很觉自豪,因为,这房子凝结着老师和我们自己的汗水与智慧。
   房屋晾过几天后,吕老师又带领我们做泥桌台子,先用泥块堆成桌腿,过几天,又在桌腿上摆上树枝条,然后再往上面糊上和熟的泥巴。半干后,吕老师教我们用碗碴片在上面打磨,这样桌面干后,就变得平滑了。每天,我们带上从家里搬来的小板凳,走进教室里,听老师讲课,心里总是暖暧和和的。老师把小黑板挂在“西山墙”上,工工整整地写上文字或者数字,认认真真地给我们讲解,有时也教同学们音乐、美术、体育、书法,还有常识课,老师家里除了有很多书籍以外,其他家具只有一把小提琴。老师博学勤奋,是我们心中的偶像,大家的崇敬之情无以言表。虽然条件简陋,但我们学习都特别努力,因为,这是我们自己盖的房子,所以很有成就感。
   二十多个学生,都是本村的孩子,我们多是亲戚或者爷们,加上吕老师教育有方,所以,班里基本上没有发生过,像现在孩子那种打群架骂人的事情,也没有人随便往外跑,惹老师生气。因为条件艰苦,所以我们大多数都知道用功,我们懂得只有这样,才是报答老师的恩情,对得起老师的劳动,当然也是对老师的尊重。
   平时,不少同学会从家里带点蔬菜,或者是其他东西送给吕老师,其实,那时大家都不富裕,蔬菜和其他家用东,西都是集体分给的。不少家长是从旧社会过来的,他们吃够了不认识字的苦,所以他们都很尊重老师,也更重视孩子们的学习,因此,带点东西给老师,以表达我们的心意。我的父母就是这样的代表,无论再苦再累,都绝不让我们兄弟姐妹五个失学,而且常常节俭一点蔬菜,让我带给老师,并要求我抽空帮老师家打水,扫地。老师是上面派来的,住在生产大队提供的两间土房子里,和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他们没有当前知识分子的臭架子,有的只是爱心和质朴的精神,而我们也从来都把吕老师的家人,当成自己的家人看待。记得那时,吕老师家里养了几只小兔子,同学们很喜欢,不少同学总爱抽中午的空闲,拔点草给吕老师送去,因为大家知道,卖兔子的钱,吕老师给家庭困难的学生交了学费,或者买笔和本子了,所以,大家也是在自觉地帮助自己的同学。“身教胜于言传”,老师的举动,引导着我们健康地成长,那种融洽和关爱,至今仍温暖着我的心灵。
   而今,我也成了一名老师,在我教给学生的东西里面,当然包含了当年吕老师教给我的东西。我以为,这不只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美德的传承、价值的延续。吕老师我感谢您,直到永远!

共 132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只有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才能理解那个时候的难处,也才会生发出对老师由衷的感激之情。文章中的吕老师,是那个时期教师的缩影,他在校舍倒塌后,带领学生搭窝棚,用泥巴糊课桌,自己养兔子卖钱为贫困学生交学费,或者给学生买笔和本子。这些描写都很生动,尤其是在描写到吕老师带着学生糊课桌的情景,把我拉到了那个久远的年代中去:先用泥块堆成桌腿,过几天,又在桌腿上摆上树枝条,然后再往上面糊上和熟的泥巴。半干后,吕老师教学生用碗碴片在上面打磨,这样桌面干后,就变得平滑了。好文章,推荐阅读。(编辑:湖北武戈)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5-12-28 17:23:15
  文章中的吕老师,使我想起了我小学时的几位老师,他们因陋就简的教学风格,培养了我们勤俭节约的良好品德。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回复1 楼        文友:铁面书生        2015-12-28 19:07:30
  吕老师是真实的,名字叫吕成功,是我小学三年级至五年级的老师。他主要教我语文,他老伴教我数学与音乐!他们真的像我的父母。我从小失去父亲,母亲常年生病,他对我非常关照。我上初中时,他们调离了我们村的小学,从此我们失去了联系。我上班时,他们早已退休,但是二老还是勤奋好学,常去县里的老年大学上课,偶然的机会我去老年大学给长辈们授课,见到了他们,当时我心情好生激动。从此,我经常去看望二老。二老的善良和敬业精神感染着我,所以我暗暗发誓自己也要做个好老师,以此来报答老师的教诲之恩。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