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陈年的照片 红色的记忆

编辑推荐 陈年的照片 红色的记忆


作者:涵之 布衣,250.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95发表时间:2015-12-29 21:53:36

一张照片就是一段历史,就是一个故事。
   我们面前的这一张照片是中埠镇中埠村王庆鹳老人珍藏了多年,于2006年秋向笔者展示的。老人告诉笔者,22年前张店区几位领导来到铁山,找到与他一起护林的李清贵,他们一起确认了1927年5月中国共产党铁山特别支部委员会成立旧址。作为当年铁山特支书记的李清贵兴奋地带领大家来到一块大石头前,说:“就是这里!”在这块历史的巨石前,李清贵深情地回忆起了当年从组织农民协会到铁山特支成立的情景。
   1924年——1925年李清贵在金岭镇益都第四高级小学读书期间,同村(他们都是中埠村)的进步青年王景陈(原在益都的山东省立第四师范读书,因1923年夏参与闹学潮被校方开除,后考入在济南的山东省农业专门学校)常与益都东关高级小学校长进步青年杜华梓(192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5年1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任中共青州支部书记)到金岭镇的益都第四高级小学宣传进步思想,宣传革命,并对益都四小的学运工作给予指导。在他们的宣传鼓动下,益都四小的青年学生李清贵、于兴家等人积极行动,很快成立了学生会。李清贵、于兴家被推选为学生会代表,经常随同杜华梓、王景陈到临淄、益都、张店等地参加革命活动,积极投入到革命运动中去。
   1926年夏,王景陈从山东省农业专门学校毕业回到家乡铁山,在李清贵的协助下宣传鼓动贫苦农民群众组织起来同地主资本家的残酷剥削和压迫进行斗争。
   民国初,铁山一带大兴黄烟种植。当地有钱人利用铁山支线的有利条件在铁山火车站开办了八九家炭栈,向周边种烟区推销烘干烟叶的煤炭。炭栈的资本家们从中埠及附近村庄雇用大批推小车的工人(农民工)为他们运送煤炭。这些炭栈资本家采用里程上克扣、斤两上计较、运价上盘剥等手段,使小车工人终日劳动所得不能养家糊口。针对这一情况,王景陈和李清贵及其他积极分子分头与工人联系,开展了资本家如何残酷剥削工人的宣传,启发他们组织起来,为维护自己的利益同炭栈资本家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经过他们的宣传鼓动,小车工们认识到了组织起来的力量,其中的积极分子张振华、于兴家也同王景陈李清贵二人一起开展对工友的思想工作,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组织起了一个40多人的工人组织——“小车子工会”。在小车子工会的组织领导下,小车工人们同炭栈资本家展开了反克扣、提运价等斗争,迫使资本家们向工人屈服,工人的斗争取得了胜利,工人的利益得到了维护。
   小车子工会搞得轰轰烈烈,靠出卖劳力做短工的贫苦农民却还没有组织起来,他们依然受着封建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如何把这些贫苦农民组织起来,提到了王景陈李清贵他们的议事日程上来。1926年夏,正是夏收夏种的农忙时节,也是组织短工们同地主阶级斗争的大好时机。于是,王景陈、李清贵、张振华、于兴家利用发动组织小车子工会的经验,决定把短工们组织起来同残酷剥削他们的地主阶级进行一番较量。他们首先发动上市(劳务市场)的短工们向雇主提出增加工钱的要求,由于大多数短工们没有思想准备,第一次没有成功。于是,王景陈李清贵他们改变方式,让短工积极分子分头做短工们的思想工作,提出大家一致“联合起来抗市”“不达目的决不下市”的口号。正当农活急迫农时不让人的关键时刻,雇主们不得不为短工们付出比以前多一半或者一倍的工钱。
   地主阶级早有盘剥短工们的办法,他们豢养着一批体壮膘肥的二把头(领工),这些人对短工们及其蛮横,可随意辞退短工不发工钱。他们设计出了一种叫作“打截”的剥削方式(即把短工一天的劳动时间分为5个时段或7个时段,按照季节和短工劳动时间的长短和时段,哪种分法对雇主有利,二把头就用那一种和短工算账)。干活时由二把头带领,谁在数量质量上跟不上他,他有权随意辞退短工,不给分文工钱。地主的这种剥削最毒,短工们也最恨。于是,短工们又提出了反对“打截”的口号,不达目的决不下市。大家团结一致取得了胜利。这之后,绝大部分上市的短工都参加到“短工子团”里来了,不到一个月短工子团就发展到了60多人。
   1926年夏收时节,短工子团利用早上市的时间向上市的短工们提出了一个对付恶霸地主的好办法。中埠镇的地主王老八是铁山一带的一霸,附近的农民对他恨之入骨。短工子团根据群众的要求,决定在王老八割麦子这天,凡上市打短工的农民告诉自己的家属和孩子都上坡拾麦子。给王老八割麦子这天,短工们故意多掉,老婆和孩子们就在后边拾。王老八得知这一情况后,气得两眼直冒青烟,亲自跑到地里查看,果真如此。王老八站在地里急得又喊又叫,可是他膘肥体胖行动困难,又加上天气炎热,只能站在那里干吆喝,眼睁睁看着自己的麦子被别人拿走。经过一天的较量,家属们掌握了王老八的弱点——怕热。第二天给王老八割麦子了,家属和孩子们早也不去,晚也不去,直到中午天气最热的时候,大家齐呼啦地一齐涌进了王老八的麦地。说是拾,其实是拿,整个麦綑的拿。王老八看着这一场面急得直跺脚,只能撕破喉咙地喊:“放下!给我放下!”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1926年夏王景陈和李清贵在小车子工会和短工子团的基础上成立了铁山农民协会。王景陈任主任,农民协会的领导人还有李清贵、张振华、王希久等人。这时,农民协会发展到了冶里(铁冶)、中埠、于家、金召、尹家坞等村。农民协会的会员都颁发了会员证书,证书上写着一首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1926年秋后,根据全国革命形势的需要,中共山东区执委指派王景陈到武汉军事政治学校学习,铁山农民协会的工作由李清贵负责。王景陈走后,山东区执委派丁君羊、张洛书来到铁山指导工作。有了山东区执委的直接领导,和丁张二同志的努力,铁山农民协会以烈火燎原之势向铁山周边地区蔓延开来。很快扩展到了从南到金岭镇、董楮,北到金召,东到孙娄,西到尹家坞的五六十个村庄,3000多会员。有会员的村庄都选出了农民协会会长。农民协会在各村积极开展维护短工的权益,开展减租减息、打土豪斗劣绅的活动,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
   革命形势的大发展,要求有一个党的地方组织来直接领导铁山的农民运动。丁君羊、张洛书在指导铁山农民协会工作的同时,从积极分子中发展了李清贵、张振华、于兴家、王希久、王秉祯等少数中共党员,为党的组织播下了不灭的火种。根据山东区执委的指示丁君羊、张洛书撤走后,1927年春中共张店地委派王明智、邹光中二同志来铁山开展党组织的发展工作,由于农民协会的工作开展得好,为党组织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于是,中共党组织在铁山及其周边地区迅猛发展开来。他们采取“我发展你,你发展他”的办法,在很短的时间内,冶里发展了张振华、常绪孔、申传贤等十几人,中埠发展了李清贵、王秉祯、王德昌、王信昌、王绪昌、张世宏、王顺昌等人,于家发展了于兴家、于有森、于恒久、邢本法等四五人,南金召发展了王希久(王文才)、宋福永、宋福盛、宋福和、边振道、孙富同等人,尹家坞发展了曹鹤峰(曹光)、张桂云、张桂森、张子浩等人,其他村也人数不等地发展了许多党员,共计发展党员40多人。
   1927年5月(农历4月)的一天夜里,15位党员代表和中共张店地委的代表王明智共聚铁山大洼的一方巨石前。代表们一致推举李清贵为书记,张振华为组织委员,王希久为宣传委员,王德昌、曹鹤峰为委员,王绪昌、王秉祯为秘密交通员(后于兴家、于鲁川补选为支部成员)。支部的名称定为中共铁山特别支部委员会。从此,铁山地区的农民运动便在铁山党组织的直接领导下,如燎原之火燃遍了益临长桓大地。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当年风华正茂的李清贵已白发苍苍,面对他再熟悉不过并为之战斗流血过的这片故土和他精心呵护的这片故土上的一草一木,老人的精神依然不减当年,谈锋依然如当年犀利。今天,他的激情又回到了当年:我们要把革命的精神,革命的传统永远传承下去。要让孩子们牢记革命的艰难,懂得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让我们再次重温这一珍贵的历史瞬间,在铁山绿树青草的掩映中,从左到右依次为曹元喜(张店区政府机关干部)、张方德(中埠镇老干部办公室负责人)、李清贵(中共铁山特支书记)、王庆鹳(中埠村护林员)、任曰恭(张店区党史办主任)、王福昌(张店区档案局局长)。
   应该感谢为我们留下这一珍贵历史瞬间的王福昌老先生。
   2011年5月4日笔者有幸拜访了年届八旬的王福昌老人。他头发虽白,但面溢红光,步履矫健,声若洪钟。谈锋涉及当年的照片一事,他即取出陈年的相册,找到了当年他亲手摄下的这张照片,并一一向我们指认了照片上的人:曹元喜、张方德、李清贵……见照片如见老友,他述说着与老友的交往,情真意切。当翻看照片的背面时,笔者惊喜地发现王老当年记下的一行深蓝色的字迹:
   1984年6月2号铁山特别支部书记李清贵到原址合影留念
   是啊,27年前的这张照片太珍贵了,它不仅确认了中共铁山特别支部成立的旧址,更重要的是照片背后的那段红色历史。这是铁山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和中国共产党人无私无畏的革命斗争精神的写照。在迎接中国共产党90年华诞的日子里,这张老照片,这段红色的记忆,将给我们以更大的激励和更深刻的启迪……

共 372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由一张照片引出回忆,讲述了铁山地区的农民革命运动的状况。文章具体讲述了铁山农民运动兴起的形式,讲述了最初发展的困难,讲述了革命运动组织者采取的具体措施。铁山特支委建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铁山农民革命运动终于大规模地发展了起来,革命之火燃遍了益临长桓大地。文章讲述了一件珍贵的文物,讲述了一段珍贵的历史。【编辑:春雨阳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5-12-29 22:17:53
  读了这篇文章,让我对中国共产党最初领导的农村革命运动的发展情况,有了更为真切的了解。文章没有抬高,只是借助亲临者讲述的故事,在客观地呈现着一段历史。
语文教师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