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读《正义的温暖》,忆难忘的过往

编辑推荐 读《正义的温暖》,忆难忘的过往


作者:颖骄 秀才,1230.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815发表时间:2016-01-02 12:16:20

读《正义的温暖》,忆难忘的过往
  
   颖骄/文
  
   近日有幸读到沈俊峰长篇报告文学《正义的温暖》,这是我第一次读长篇报告文学作品,而且是记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标兵杨正超的。朋友嘲笑我说:“你连公务员都不是,看那书有啥用?你也学习杨正超?
   先看了再说嘛,最起码学点儿写作技巧吧,开卷有益,我还是挺自信的。
   因为时间关系,我看书习惯先看序言、目录和后记,最后才看正文,这一看就发现书后附着主人公杨正超1999年5月至2007年7月办案过程中所写的《民情日记》,我就先看了书的尾部,日记都很简短,但很感人,从中也透视到那个年代那个地方真实的社会背景,有一县父母官的心理活动,也有衣食父母底层老百姓的音容笑貌和喜怒哀乐,真真切切地感受百姓的疼痛和父母官的责任,不乏沉重的反思和欣慰的感慨。
   百姓的事无小事,但老百姓办事难哪!主人公杨正超常常这么说,让作为底层老百姓的我感觉温暖,对他有了好感,想把这本书读下去。然而,我依然注重的是关于底层老百姓疾苦的描述,而非一个纪检干部办案中的困苦。因为我是民,与官有着天然的阶级不平等,立场自然有所偏波和局限。
   看着看着,觉得作者沈俊峰对民间的疾苦还是相当了解的,描述很到位,语言也风趣简练,让人总是停下来遐想文字背后的故事和场景,深受感染和启发。不像有的报告文学那样读起来枯燥生硬。
   去派出所盖章被刁难我就经历过,车被扣我也经历过……一个个无比朴实的草民故事娓娓道来,让人如临其境,感同身受,主人公杨正超时而象济公时而象包青天,事无巨细,一旦知道绝不放过一个腐败分子,真是大快人心。象小时候看侠义小说,但是纪检干部办案哪有济公那么轻松啊,他们也是有难处的,领导干涉,同志不解,亲人疏远等等,民不易,官也不易。
   群众从牙缝里省出点儿钱,不应该花在上访的路上。作为纪委的干部,我们要变上访为下访,主动到群众中去,把群众的难处和问题就地解决。——杨正超
   这句话看得人心里暖暖的,不由得想起同样发生在那段时间的几件关于上访的见闻。
   97年刚刚毕业,由一个单纯学生融入复杂社会,社会给我上的第一课就是,要去的单位是打着政府的旗号集资建的,一直停产,终于卖给私人了,集了资而流浪在外的职工闻讯回来上访讨要集资款,锁了政府大门,才请出一把手出来调停此事。工人利益、主管部门主观推诿以及客观难处,接收单位的责任和义务等等让人看得晕头转向,解决问题的办法似乎只有上访了。
   又过了好几年,我去一个煤矿看望一个亲戚,他们住在职工宿舍,是五十年代苏联友好时建的那种二层楼房,没有上水管,也没有下水道,而且上楼只有楼头一个入口,要经过本身只有一米宽又被好几家煤球、炉子、杂物占去三分之一宽的走廊。亲戚住在倒数第二家,经过倒数第三家门口的时候,随意瞥见房间里的情景,让我大吃一惊,里面家徒四壁,啥也没有,只有四五个小青年围着电炉子,坐在砖头纸板上边抽烟边打牌,喧闹声和嘻嘻哈哈声传出老远。这是什么阵势?讨债?闹事?我一下紧张起来,担心老实可怜的亲戚会有什么麻烦。但是亲戚一家很平静,生活很正常,要是我不问的话,他们根本想不起来告诉我那是为什么。原来那些小青年是矿上公安科的,对倒数第一家监视居住,三班倒,24小时都有专人值班,交接班还要被监人签字。我一听就倒吸了一口凉气,倒数第一家有罪犯?那也不应该是企业公安科的值班呀,最不济也应该是派出所来人吧?什么要案,还这么兴师动众,三班倒这么多人不要工钱吗?不扰民吗?最后才得知倒数第一家男主人是个拄双拐的残疾人,因公致残的,至今儿女已经中学毕业了,还挤在这老职工宿舍里,他是上访专业户,年年上访,去北京上访,搞得矿上评不上先进,影响全矿干部职工福利,也给当地政府抹黑。他们一家势必被周围人当另类孤立,大半天功夫,偶尔见那家女主人和儿女平静地从门前经过去买菜、提水、倒垃圾。仅有一次,瞥见那个拄着双拐的人在一米宽六米来长的走廊转悠,算是散步,那是他的自由空间,一米阳光,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一个拄着双拐的残疾人,去北京上访,还需要限制?我当时不知道该佩服谁神通广大,考虑到全矿人的福利,我当时心里除了痛,就是难辨是非的矛盾,又不好多问。
   这件事过去很久了,一直挥之不去,看了《正义的温暖》一书,看到那么多底层老百姓那么随意就能找杨正超诉苦,哪还用去北京?双拐矿工要是遇到杨正超就好了,各地都有无数个杨正超、柳正超和李正超该有多好。
   记得有个主管领导在饭桌上诉苦说:“我这几天净忙了上访的事了,不是接待上访,而是接上访专业队,隔三差五省上就打电话来了——你们那个下属的那个什么老公司那帮老头老太又来上访了,赶紧派个车接回去!——那些个大呀妈呀省吃俭用弄俩路费天不亮出发,刚到省城又得我找车去接!”听起来好像还把百姓当父母官叫大叫妈,官还没当糊涂。
   收回遐思,回到《正义的温暖》,最深的感受是,民不易,官也不易。官是百姓的父母官,百姓是官的衣食父母,互相都得当回事。
   这本书看后,心里是温暖的,被正义感染来的温暖,但是这种温暖需要推广,在七一来临之际,真心希望,在党旗飘扬之下,处处都能享受到这种温暖。
   也希望各地百姓不再上访,不用上访,更不用越级上访,就能享受应得的公平公正。
   2015-6-30
  
  
  

共 215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本文作者读过沈俊峰长篇报告文学《正义的温暖》之后,感慨良多。联系到自己亲身经历的几件事,对官员和百姓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性质,提出了深度的思索。《正义的温暖》记录的主人公杨正超,是一位将自己与百姓身份地位彻底等同起来的优秀检察官。替百姓着想,为百姓呼与言、他的话:群众从牙缝里省出点儿钱,不应该花在上访的路上。作为纪委的干部,我们要变上访为下访,主动到群众中去,把群众的难处和问题就地解决。这是一种改变官员在百姓心目中形象的最有效的行动。是践行“共产党为人民服务”这个根本宗旨的最本质体现。文章语言平实,夹叙夹议,读后感和由此产生的领悟相辅相成。推荐赏析。【 编辑 云水之间】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琴声悠扬        2016-01-02 18:49:32
  欣赏极富正能力量的评论。感谢支持作品赏析,期待你的精彩。
精神领域的宽广远比物质力量的强大更令人叹服
回复1 楼        文友:颖骄        2016-01-02 20:05:35
  谢谢鼓励,祝您编写愉快!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