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方寸间的大临夏(散文)

编辑推荐 【流年】方寸间的大临夏(散文)


作者:敏洮舟 布衣,462.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47发表时间:2016-01-02 22:55:43

【一条河流】
   多年的离家远行,都随着一条河的流向。
   过于熟络的感觉里,久未察觉,不经意的提襟一迈,竟已横跨了两种地理。做为交界的边缘,在穿过土门关巨大的石门前,总习惯回身一望——墨青的峡谷深处,沟壑逶迤,青藏高原委身其中,隐然远去。回过身来向前眺望,视野逐渐开阔,漫野的青绿缓缓褪去,一派苍黄充盈视野。色彩的骤然变化,使人心里一惊,继而清晰地意识到,一只脚,还停留在青藏高原的最后一尺土地上,另一只脚,却已踏上了黄土高原的边界。一步之间,墨青和苍黄相接成一片异色,从而也提供了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在地理划分上的原初依据。
   地理之外,更为鲜明的区别在于行政,更在人文。行政上,土门关西南属甘南藏族自治州,土门关东北属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文上,甘南藏传佛教普及,临夏伊斯兰教鼎盛。
   一条河默默流出,纵贯两地,滋养了不同的土壤,也浸润了各自的信仰。这条河,叫大夏河。临夏,即濒临大夏河之意。
   双脚并拢,便站在了临夏的土地上。
   在大夏河粼粼的波光里,我顺流而下,走进了大禹治水的源头,走进了彩陶的故乡,也走进了西秦王国的领地和乞伏炽磐的视野。我贴近着大夏河的流动,闭目聆听,那哗哗的流淌中,依稀回荡着历史的跫音,久远而神秘。驼铃,马蹄,偶尔的低念、高歌,满是浓浓的异乡的腔调。对了,这些声音,来自遥远的南丝绸之路,来自神秘的唐蕃古道……
   深厚的黄土地下,深埋着同样深厚的古人和故事。探究的多了,总不免令人心生怅惘。直到奔流不息的河边,那几片青绿的出现,让人在苍莽的黄土地上,在厚重的历史深处,看到了轻盈的现在,还有未来。
  
   【一座园子】
   临夏城东南角,青砖乌瓦,合成一园。
   顺着墙根,步子慢了下来。青砖墙高纵过去,将正午的阳光切掉一片,投给墙角一道荫凉。我抚着砖墙,踏着荫凉,散漫地走着,不追赶什么,也不想错过什么。
   青砖四合的园子里,紧锁着一些往事,几墙雕刻。这园子,叫东公馆。
   在临夏城的任意一个街头,随口打听东公馆怎么走,无论妇孺老幼,伸手一指,都能给出一个确定的方位。
   东公馆,是临夏的一个高度。昔日的主人,叫马步青,时任国民党四十集团军副总司令。这座精心修葺的园子,曾是他的私邸。新中国成立以后,人去楼空,而园子,在作为一段历史标本的同时,也以临夏乃至中国砖雕艺术的最高成就之一,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进入园子,一阵清凉咸润扑面而来。园子里盛满了阳光,人却没有闷热躁动的感觉,心里讶异,莫非这古旧的青砖暗通人意!我信步游走,穿过颇具西洋风格的正门,一幅巨大的正方照壁挡在眼前,凸浮在青砖上的《葡萄图》颗颗欲滴,使人望之止渴。再往前走,过庭回廊接角相通,《牡丹图》、《荷花图》、《枫叶秋菊图》、《芭蕉图》、《竹月图》、《松月图》以及最著名的,正门影壁上的《江山图》等大小189幅砖雕作品次第入目,遍布全园。其刀法之精绝,造型之生动,虽静立于竖砖之上,却俏生生有呼之欲出之势。忽然感觉,这一园的精致和浩繁里,拥纳深藏着中国回民文化中一个从未被人开掘的文化宝库。将东公馆回廊照壁上的任何一块砖雕,或门窗房梁上的随意一块木刻带到主流的雕刻艺术展上,都能使研究人员为之惊艳。
   这满园的春色,出自一个叫绽成元的民间艺术家之手,他是土生土长的临夏回民。绽成元门徒众多,在临夏砖雕界负有盛望,他的雕刻艺术自成一家,被冠之以“绽派”刀法,与临夏另一位回民艺术家周声普的“周派”刀法并称齐名,成一时瑜亮。
   园子最深处,是马步青休息的地方,东公馆的主楼,高三层,宽五间,砖木结构,气势巍峨。走进居中的厅门,屋内摆设一一入目,格外抢眼的,是西墙上的一副人物照片。我被那双目光震慑了,虽静止于相框之内,可灼灼之神采,依然令人无法直视。他叫马麒,是马步青的父亲,中国近现代史上颇具争议的风云人物。
   这个风起于清末,建功于民国的青海省代主席,其叱咤西北的传奇人生,就是从临夏这片土地上开始的。从清代将领到民国官员,马麒的一生浮沉在战事和吏治当中,截止1931年8月,他闭上了双目,与世长辞。纵观他的一生,史家褒贬扬抑,众说纷纭。不可抹杀的事实是,他曾在青海大力禁绝过鸦片,兴办过师范教育,蒙藏回多族教育。
   马麒像的旁边,一副长长的书法横幅悬挂在砖墙上,笔力瘦硬苍健。我认得,这是临夏回民书法家马忠贤的字,逐一读去,记述的内容不由让人倏然一惊。我重新回到马麒像前,肃穆站立。那双凛然的目光,似乎遥望着广袤的西南边陲。
   读着马忠贤老师的字,我被拉进了一段沧桑的中国往事。
   民国初期,英国这个资深的帝国殖民主义者在中国西藏策划了一场新的侵略意图:分裂西藏。他们拟定了一份合约,将西藏划分为“外藏”和“内藏”,以金沙江为界,分而治之。金沙江以西脱离中国,实施独立。面对帝国主义者的虎视和威吓,昏聩的袁世凯政府为了稳固统治,做出了丧权辱国的让步。各地官员缄默不言,骑墙看风向。
   马麒震怒了,他拍着桌子大骂袁世凯卖国,并连夜草就一篇电文,通告全国:
   ……西藏本中国属土。吾国苟有一息生气,所有划界会议,应从根本否决。此约一签,终古难复,大好河山,一笔断送。凡属五族,谁不解体。事关国家存亡,此而不言,将使他族谓中国无人,麒实耻之!麒实怒之!是以披肝露胆,沥血以告。
   书已尽,意未绝。我呆立良久,周身麻栗阵阵。这番言辞,非大勇大义之人不能说出。一石激起千层浪,马麒电文发出后,朝野轰动,西藏问题成了全国关注的大事件,庞大的社会舆论也随即产生,一贯沉默的各省督军和民间团体纷纷响应,袁世凯政府迫于压力,分裂合约终告流产。
   至此,生前身后,无论历史作何评价,面对国运大节,马麒终究无愧于一个中国人的身份,一个临夏回民的立场。
   相片贴在砖墙上,静默在一片黑白里。我凝视了最后一眼,转身走出堂屋。
   屋外,日正当中。东公馆里,满园光亮。
  
   【一所学校】
   大夏河往南,我朝东。
   走上三里五里,前方就会撞来一片连一片的葱郁,公路两边,远山脚下,大大小小的村落沉静在山岚和青烟中。风吹掠过去,被青柳和白杨遮掩的庄户人家若隐若现,碧绿的清真寺半圆穹顶跃立在茂密的树盖之上,一动一静,互为衬托。
   出了临夏城,一川低谷,从南阳山东麓铺开,截止毗邻的定西地界,在上百公里的地段上,有村就有寺,村村相连,寺寺呼应。在南北两山的对望中逶迤出去,一路向东。
   谁也未曾想到,就是从这条路上,一双双年轻的脚步启程了。在踏上理想,通往远方的中途,他们回身一望,熟悉的长川远水间,一所校园静静地,注视着他们远去的背影。
   进入广河县,从南街十字沿河向南,我站在了一道白墙蓝门之外。抬眼望去,“广河外语职业学校”几个楷体大字镶嵌在教学楼门上,赫然入目。揣着一份敬重,我轻步踏进门去。两片青翠的草坪铺陈在左右两边,三五成群的少年学生或坐或立,吟哦背诵,自得而从容。草坪四周围着一圈矮松,几棵巨硕的垂柳插足期间,清风一拂,茂密的枝条如流水般轻轻波动。靠着校园北墙,一栋五层的楼房横亘在阳光下,拉出长长一片荫凉。荫凉下,沉静着一个美好的下午。我伫立其中,在朴素的风景里,努力贴近着一股流动着诗意和青春。
   广河外语职业学校是一所民办起家,始终坚持阿、汉、英三语教学的山沟院校,在二十一年的低头耕作里,默默培养了上千名阿拉伯语专业人才。
   掂量着数字,我暗自惊异。一所深山藏身,外界未识的县城学校,何以有着如此巨大的能量和魄力,能在职业院校遍地开花的都市之外,分得满满一杯羹肴?
   校园背后是一座秃山。余晖如笔,饱蘸着浓浓的颜料郑重挥出,暮霭之上,这最后一笔,色如古铜,升腾的光线里,还原了一个金色的通道——南丝绸之路。似乎如一个深藏的谜底。站在丝绸之路的底蕴上,再次审视这座朴素的校园,便有了某种靠近的角度。
   也在一个黄昏。一群高鼻深目的西域客商赶着驼队,踏着长歌,穿过一片片广袤的黄沙和苍烟,终于抵达了秦陇大地,进入了古河州(临夏古称)的山山峁峁间,望着密集的市镇,聚首一番商量后,他们四散开去,在大夏河温厚的流光里,寻找着属于自己的机遇,来了去了,去了又来了。无数次的聚散磨合,如一场场浩大的迁徙,迁徙之后,是融合。不知从哪天开始,宽容的中国文化与和平的阿拉伯文化水乳交融。
   广河地区,是两种文化融汇的重镇。
   我踩踩脚下的土壤,心里莫名地坚信,历史在这片土地的深层,埋下了通向世界的暗桥。
   事实已经验证,二十一年间,广外的学子一批一批从这里走出,放达的脚步,一寸寸迈向了中亚西亚,迈向了世界。利比亚、埃及、叙利亚、约旦、马来西亚,沙特、阿联酋,都有他们的身影。中石油、中石化、中建、电信、华为……在中国的现代科技迈出国门的同时,他们一起去了。两种语言的互译,拉近了中国与阿拉伯世界的距离。
   语言的背后是文化,留学阿拉伯高校,是另一部分学生的选择,在负笈埋首中,他们成了桥梁,隔岸相望的中国儒家文化和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在历史的另一个端口实现了再一次对流。
   南丝绸之路,穿透历史的雾霭,款款走进了现代的视野。
   今天,广河外语职业学校屹立在古老的文化交接口。深邃的历史积淀和广阔的世界视野,成就了他的低调和高端。
   余晖落尽,我静立在柳枝下,倒卧在草坪上。晚风悄无声息地溜进校园,在常去的角落里转悠一圈,又悄无声息地散去了。教室里,夜灯初明,晚自习了。清朗的诵读声冲出窗口,回荡在校园,响彻了夜空。我侧着耳朵细细聆听,那强健的声潮里,奔腾着一个民族的寄托。

共 386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临夏位于甘肃省,是回民自治州。临夏的名字,便是因其濒临大夏河而来。大夏河,一条流经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河,一条纵贯藏族自治州和回族自治州的河,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土壤,却被一样的水浸润,和平共存,相互融合,携手发展。这不仅体现在一条河流上,还体现在一座园子里。东公馆,马步青的私人府邸,它的砖雕艺术在国内首屈一指,是中国回民文化的宝库,是那段历史的标本。而作为这里主人的马麒,当外敌欲分裂西藏时,他仗义执言,不畏强权,终于迫使当时的袁世凯政府放弃签约。他的这份民族大义足以彪炳史册。临夏还有一所值得一提的学校,广河外语职业学校,虽然学校成立时间不长,也没有显赫的声名,但却以骄人的成绩,证明了自己的不凡和成功。一批一批精通阿拉伯语的学生从这里走向世界,架起了中国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桥梁,实现了文化和经济的对接。处于这样一个大融合的特定时期,临夏正在做出自己的努力。一条水促进了民族的融合,一座园见证国人的胆识和大义,一所学校担负着国家间的沟通和交流,临夏,这座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因为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迎来更美好的未来。倾情推荐共赏!【编辑:闲云落雪】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闲云落雪        2016-01-02 22:57:00
  学习老师的文字!如果有理解不到位的地方,还请见谅。
闲云落雪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