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杨柳春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杨德玉杯孝道征文】读《论语》的“孝”想起〔散文〕

编辑推荐 【杨德玉杯孝道征文】读《论语》的“孝”想起〔散文〕


作者:炎焱 布衣,121.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582发表时间:2016-01-04 21:45:13

近日空闲,随手翻读书架上的《论语:里仁第四》。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孔子对学生子游问孝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认为,现在有些人认为的孝就是能养活父母。假如对父母不敬的话,供养父母与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由此可见,“养”,“犬马皆可”,是动物的共性;只有敬,才是人和动物的区别。有“敬”,就会有“从”,也会有“养”。所以,“敬”是包含了一切。可见孝是《论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在孝的观念中注入和强调了亲子之爱这一新因素是光辉的,照亮了千秋万代无数善良者的心。《论语》带给后人的启迪和价值是深远的。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这话说得很有道理。两千多年前的孔子是首倡孝道的第一人。孔子三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十七岁时母亲也过世了,这对他来说并不曾感受到父母年老时如何做子女的心情,但他却能识得人性,说出这样体悟深刻的话,被历代人们所认可,实在是不简单。作为子女,要时刻记住父母的养育之恩,要趁父母在世时多行孝心,特别是当父母年老的时候更应如此,因为这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做人最起码的本分。
   谈到如何行孝,笔者曾经听到这样一些话,有的人认为自己已经做得不错了,他们总认为父母平时吃的、穿的、住的都可以,生活条件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是尽到了子女的责任和孝道了。可是他们却不知道,孝道乃是心为先,行为次。面对父母,我们应当经常问问自己,怎样做才能让父母生活得真正快乐?怎样做才是现代人应当实施的真正的孝?
   据媒体报道,有一位95岁的老太生有八个子女,老来竟然无处居住,她只能独住在马路边的一个工棚内,遭受蚊子和老鼠的叮咬。无奈,老太将八个子女告上了法庭。当法院判定老太胜诉后,子女不但应付了事,又将高龄老妈丢弃法院外面……;另有一位八十岁的老人住院治疗,病情很重了,却没有子女陪护身边,即使有儿女抽空来看她,也只是蜻蜓点水,没和老人说上几句话就走了,更有甚者,有的还指责老人这不是和那不是。当老人躺在病床上无力吸氧时,子女们只顾为分财产的事,在老人的病榻前大打出手,气得老人当场咽气身亡.....;还有某先生带孩子陪老父亲过生日吃饭,孙子孙女们不但不和爷爷打招呼,却是嘻嘻哈哈地沉迷于玩手机的游戏,冷落了坐着的爷爷,看重亲情的爷爷见了,心里顿时火起,他大发脾气起身愤然离去……
   看完上述这些例子,周围的人们也顿时议论纷纷,大家都在指责这些子女的不孝。他们说:“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何况人乎!笔者对此认同。对照《论语》,联想到社会上的“啃老”、“拼爹”等现象,觉得这些行为早已偏离了社会提倡的孝,实在应该引起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
   孝,乃是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风尚,子女对父母、晚辈对长辈的尊敬、感恩,是千百年来家庭和谐的本源。在《史记〈屈原列传〉》中也这样说:“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父母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是人生的第一个启蒙老师,是天下最疼爱子女的亲人。试想,一个人如果没有父母的抚养,怎么能长为参天大树?所以,每个人都要理直气壮地说:世间家庭中最亲的人就是自己的父母亲,最可报答的也是父母。生活和成长的实践同时又告诉我们,对任何人来说,不管你的本事再大,财富再多或官职多高,也脱离不了父母的血脉,所以不能忘本,经常想一想自己的身子是谁给的,就会牢记人生不能忘本,否则就是不孝子孙。
   还记得上学时期,老师在班会课上曾这样说:当婴孩从娘肚子里呱呱落地以后,从此你就是这户人家的孩子,从此你就与父母家人朝夕生活在一起;小时候你吃饭不会拿筷子,不会穿衣服,是由父母慢慢地教会,你会唱的第一首儿歌,包括你怎样学会走路。父母对孩子的照顾可谓无微不至,他们为子女的成长付出了全部的心血。……如果有一天,当爸爸妈妈站不稳,走不动的时候,请不要埋怨他们,因为你在己经在慢慢长大,而他们却在慢慢变老……请你要不嫌弃他们,鸟兽尚知哺乳之恩,乃乎人尔?养育之恩不图报,望子成龙白费心。可以这样断定,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爱的人,还能承望他爱别人吗……
   在日常生活中,关于孝的正面的典型例子也有许许多多,如报刊报导的:某山村媳妇喂养瘫痪在床十五年的婆婆无怨无悔;有女婿关心老丈人天天早晚伺候的故事;有在医院病床边,一位五十多岁的儿子没日没夜地陪伴自己老母亲的感人事例,就连节假日也不离开。被网友称为“疯狂孝子”的八零后北京小伙,推着轮椅上的母亲从北京出发一路徒步旅行到西双版纳,为妈妈圆了旅游梦,成为感动中国的孝子典型人物……所以,为人子女要孝顺,当他们老的时候,就要紧紧握住父母的手,陪他们慢慢地行走,走不动的时候就用小车推行,这就是儿女要做的事情。
   《难念的孝经》里有这么几句话:“隔窗望见儿喂儿,遥想当年我喂儿。儿喂儿来不喂我,不知将来谁喂儿。”这一首民间流传的打油诗,十分形象地描述了一些家庭养老所面临的尴尬。其实回过头来想想,父母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但愿我们都要从现在开始做起,莫要有人提醒,不要到了老人不在的时候才想起自己没有尽孝,然后哭哭啼啼的样子。有哲人说得很有哲理:“再风光的墓地,也没有父母在世的时候由你送上的一杯茶水珍贵!”这个道理确实很有回味。我们要认识到:对孝既不是顺从,也不是盲从,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情和真爱,是心甘情愿担负的责任。
   在此,让我们一起听听乌鸦反哺的故事吧!你瞧,乌鸦长得浑身乌黑很难看,但它们却拥有一种值得我们人类称道的美德——孝顺。“此鸟初生,母哺六十日,长则反哺六十日。”乌鸦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口碑自古至今,当它们的父母或爷爷年老体衰不能觅食时,或者生病不能飞行时,它们就会自动承担起养育父母和老鸟的责任,四处寻找衔回可口的食物,并且又嘴对嘴地喂到老乌鸦口中,一直到老乌鸦临终为止……
   我想,乌鸦们能够这样做?为什么人类就会闹出僵局?分析其原因有以下根本三个方面:一是习惯成自然。即这样的生活习性是祖传的,它们得以在日常生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二是由于环境的影响。小乌鸦周围的邻居、朋友们都是这样做的,所以环境的影响力同样很大;三是父母的身教重于言教。
   从乌鸦的孝便想到了孝的教育,笔者认为,特别在今天,这种教育不能丢失,而是应当随时加强,不要因为是独生子女,或者是可以生二个孩子了,就只顾施以宠爱和溺爱,而忘记了这个至关人生优质的教育:即孝的教育就要从小抓起,要等孩子懂得认知的时候,就要开始进行以身作则的孝道教育,即教导孩子从小要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如朗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游子身上衣,慈母手中线”等的诗句,要通过让孩子阅读一些连环画等方式,让他们从小学会讲乌鸦反哺和羊羔跪乳的经典故事。特别是“乌鸦反哺”的小故事小孩子最喜欢听。通过这样持久不断的教育,从而使孩子从小体悟到爱父母是一种责任。这种情感体验,就会在孩子天真无邪的心田中播下爱的种子。只有从小懂得爱父母的孩子,长大后才会很自然地爱长辈,爱周围的人,然后上升到爱国家,爱社会,爱我们人类。可见,要教孩子懂得孝,就是要由浅入深的一步步教育培养,最终使孩子养成一颗对人类全体大公无私的爱心。而这一切,都是从教孩子孝道开始的。所以孝是一切教育的开始和归宿,我们来不得半点懈怠。
   记得张可在他的《孝顺歌》中这样写道:孝顺是什么孝顺是忠诚,孝顺是不忘父母叮咛的归盼,孝顺是什么孝顺是敬爱,孝顺是老人寂寞时有儿女的陪伴……
   另有一首歌《常回家看看》,曲调优美,通俗上口,传遍中华大地,唱出了老百姓的心声,唱出了人间的孝道和真情:
   找点空闲找点时间
   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
   带上笑容带上祝福
   陪同爱人常回家看看
   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
   爸爸张罗了一桌好饭
   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
   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
   哪怕给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
   《常回家看看》写出了对老人、对父母的关爱和对亲情的怀念。子女关心父母,热爱父母,最终要展示和落实到一个孝字上。“可怜天下父母心”。其实,作为父母亲的,他们不在乎你在外面的收入是多少,是不是当了官?也不在乎你给与他们多少?在乎的是你对他们的孝心,常回家看看就好,当父母看见自己的孩子,那么就会觉的他们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发展史的美德中的基石。今天,孝的民族美德教育虽得以传承,但确实仍有不少隐忧。一些地方“敬老”失去平衡,弃老、虐老依然存在。所以,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和创新环境的教育设计就显得十分重要。
   人老了,就像一盏烛灯,在逐渐失去璀璨和光明。我们要爱护这盏灯,决不能仅仅限于提供生活能源方面的补给,而应该注重老人精神上的抚慰。《常回家看看》,不仅要注重物质上的关怀,更要的是要读懂家庭老人的心,要多跟老人讲讲国内外重大新闻,多谈谈心,多带他们到外面走走看看,多丰富老人的业余娱乐生活……让老人安度晚年,这才是最大的孝。
   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孝的最普遍做法就是能够奉养父母,连狗和马也能服侍人,如果少了尊敬,人与动物有什么区别呢?现在很多人实现了小康生活,孝养双亲并不成为问题,而真正做到“孝敬”,也不是随便做到的,只有发自内心的爱,才会成为孝子的典范。
   然而,在孝的践行中,我们也要面对现实,量力而行,心到人到,父母都是能理解的。然真正的孝也不是无原则的,当看到父母身上有这样那样的小缺点时,就要学会和风细雨地指出,这样不是不孝,而是一种爱家的大孝。
   孔子又说:“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看到父母将会犯错,要温和委婉地劝阻。看到自己的心意没有被接受,仍然要恭敬地不触犯他们,内心忧愁但是不去抱怨。总之,我们要讲究委婉的方式方法,既能让老人明白,又能让他们纠正。总之,每一次回到父母身边,都要想办法设计和创设小小的一份感动,用温馨的爱意温暖老人家的心灵,带给他们晚年的幸福和快乐。
   记得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在其《教育漫话》一书中,多次提到荣誉感与羞耻感对于一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他认为没有比这二样东西更能激发人的责任心、进取心、创造性。所谓贵族教育,差不多就是荣誉感与羞耻感的教育。西方人所谓荣誉感其实就相当于中国人说的“面子”。因此,我们说的孝就是相对应的不孝。鲁迅先生曾说过:“不孝的人是世界上最可恶的人。”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子女与父母不能永久相守,所以做子女的应深刻理解孝的含义、践行孝的真谛。我们必须牢牢记于心。当父母老了的时候,我们作为子女的,一定要舍得放下一切,好好陪陪父母,就像小时候他们牵着你的手一样,陪你玩和陪你笑。可不是吗?!
  

共 438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很好的议论文,论点论据都充分。经典和歌词,在心已经滚瓜烂熟,信手拈来。思维缜密,结构严谨。半部《论语》治天下,此话不假,只要好好研究,并加以活用,里面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论理,充分合理,值得触类旁通。何以平天下?先从修身开始。修身,从行孝开始。孝,不只是坐而论道,更多的是去实践。说上千次,也比不上真真切切地做上一次。精辟透彻,笔法娴熟。推荐【编辑:云儿飘】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青州大浪        2016-01-04 21:50:02
  问好作者,感谢参与【杨德玉杯孝道征文】,我代表组委会感谢。
回复1 楼        文友:炎焱        2016-01-05 09:02:28
  谢谢大浪!问好!
回复1 楼        文友:炎焱        2016-01-05 09:12:36
  这个征文很好,祝杨柳蒸蒸日上!
2 楼        文友:云儿飘        2016-01-04 22:11:16
  从论语延伸出来,主题紧凑。
本末终始
回复2 楼        文友:炎焱        2016-01-05 09:03:39
  谢谢云儿飘编辑。问好!
3 楼        文友:云儿飘        2016-01-04 22:11:42
  期待更多精彩
本末终始
4 楼        文友:怡然若梦        2016-01-05 04:42:41
  作者对于【孝道】的观点与解读,个人觉得分析的很到位,论点细致入微!祝福笔丰!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回复4 楼        文友:炎焱        2016-01-05 09:04:34
  感谢美评。问好!
5 楼        文友:花香满楼        2016-01-05 19:22:02
  很少见这么长的议论文呢,感谢参与杨柳征文活动,祝开心幸福。
简单生活简单爱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