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尘世的那些美好(散文三题)

编辑推荐 【流年】尘世的那些美好(散文三题)


作者:任静 童生,680.0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82发表时间:2016-01-05 11:25:15

【流年】尘世的那些美好(散文三题) 【许愿】
   这一生,我看见母亲郑重许过两次愿。
   母亲不会精心折叠一只小纸船,然后点燃烛火载着愿望顺水漂流;也不会放飞一两只孔明灯,祈求获得谁的恩宠。对于这些浪漫的小资情调,母亲都不懂,她只是虔诚地跪在神龛前,流着泪,默默许下一个愿望。
   母亲第一次许愿是在十一年前。那年体检时,我爱人东子被查出患了不治之症,突如其来的灾难,瞬间把我击倒了。母亲得知这个坏消息后,抹了一把眼泪便去了大佛寺,据说那里的娘娘庙很灵验。母亲跪在神龛前,点燃三炷香,喃喃自语向神灵祷告,祈盼神灵能保佑东子早日康复,并郑重许下愿望,只要东子病情好转,马上带着花红牲礼去还愿。母亲神情肃穆,一直叩头倒退着出了庙门。母亲将在庙里求得一道符,烧成灰,化到水里,说是吃了神药就能好转。我怀疑那东西如果喝下去,只能加重病情,便趁母亲不注意偷偷倒掉了。尽管我不相信封建迷信,还是为母亲的质朴和虔诚动容。
   母亲说神在民间。她多方托人打听治疗肝病的民间偏方。有一道偏方是将新鲜西瓜打开一个小口,捉一只晨雾中的蟾蜍放进去,然后封好口,用焦泥巴裹满西瓜,放文火上炖熟。母亲一边祈祷,一边耐心用文火炖煮神药。据说这副神药可以毒攻毒。看到东子闭着眼大口大口吞咽神药时,我拼命含着的泪,“啪嗒”一声落了下来。
   虔诚是圣洁而美好的意境。母亲一向认命,她只需许这个愿望,将美好的愿望和祝福萦系在她无尽的母爱和关切中,她是在用许愿这个行为,帮我化解内心种种焦灼不安。
   住了三个月院,东子暂时康复出院了。母亲以为是自己许的愿望灵验了,赶紧从西安赶回陕北满心欢喜地去还愿。她置办了牲礼花红,恭恭敬敬地献在庙上。母亲用朴素的举止实践了一个朴素的道理:言心信,行必果。望着母亲虔诚跪拜的背影,我打心眼里敬重母亲的纯真和信义。
   神最终还是辜负了母亲的虔诚,四年后,东子带着无尽的遗憾离开了我们。这期间,我安静地望着母亲忙碌,看母亲认真地许愿,又义无反顾地一次次去还愿,没有反对,也没有笑话她愚昧无知。在母亲这样做的时候,我内心充满了矛盾纠结,无望中掺杂着一丝侥幸的希冀,也许母亲的虔诚会感动上苍……
   母亲第二次许愿是在今年初夏。女儿高考前夕,我带着女儿回去参加高考,住到母亲家。母亲准备了许多可口的小吃,笑盈盈地对外孙女说:“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放松神经好好考,外婆前几天在文昌帝君庙里替你烧高香了,考神会保佑你金榜题名!”女儿根本不相信有什么考神和文昌帝君,她被外婆的话逗得格格笑个不停。
   包粽子时,我悄悄问起母亲关于烧香的事情,并埋怨她不该在孩子面前谈论封建迷信。“唉,我看你整天为孩子的考试愁眉不展,心疼呢,就去文昌帝君庙前烧了柱高香,还许愿了,”母亲有点委屈地说,“我对神说,你上次没有保住我女婿的命,这是孩子福薄,我不怪你,但这次你一定要保佑这个失去父爱的女子……”听母亲絮絮叨叨地说着,不争气的眼泪突然充盈了我的眼眶。
   神向来不肯轻信于人,而母亲却对神深信不疑,她坚信神说话算话,不会辜负了她满心的诚意。我了解母亲的个性,她只负责认真二字,只要求自己不失信于人,即使神果真辜负了她,她也不会心生任何怨气。
   女儿如愿考上大学后,母亲又欢天喜地去还愿,她将省吃俭用出来的百元大钞,毫不心疼地放进布施箱里。跪在神龛前,母亲忍不住夸神:“神仙老家,你好人做到底,保佑她们母女幸福快乐!”
   当母亲打电话说替女儿还愿的事情时,正是中秋晚上,月华如水,抬头望天上一轮满月儿,我第一次有了许愿的冲动。我闭上眼睛,双手合十向月儿暗暗许下愿望——请月神护佑我的母亲健康平安长寿!
   微信视频时,我没有提及许愿的事情,只说:“妈,一直以来,我的大事就是压在您心口上的重负,现在一切都好了,请放心。从今以后,您的健康就是我的大事,答应我,一定要健康!”母亲隔着视频含笑点点头。
  
   【牵手】
   世钧牵着曼桢的纤手,穿着厚厚的大衣,送她回家。那是一个冬天的夜晚,天空飘洒着一些晶莹如蝶的雪花。那个冬天的夜晚太温馨了,晶莹如蝶的雪花飞溅而起,打湿了我的眼睛。我看到这对靓丽的男女,他们彼此保持的距离是那样悠闲、恬淡,他们浅浅地牵着手,轻悄悄地踏着薄薄的一层雪花,给下雪的冬夜镀上了一抹暖暖的温馨。他们自觉地将幸福稳稳地握在了掌心里,没有痴缠的相拥,没有炙烫的热吻,没有醉心的越轨,他们只是彼此用温暖的左手握住对方温暖的右手,一声不响地,穿越雪夜,走了一段长长的幸福的路。我恍然看见爱的天使扑闪着美丽的翅膀像闪电一样从他们心灵之间穿梭而过。《半生缘》中这个画面便是我眼中最美的爱情演绎。
   思绪里不免涌动着另外一幅动人的画面,冬夜的小城街道,寒冷清寂,白天喧嚣不止的叫卖声如同怕冷的鸟雀一样将头颅深深藏掖在了翅膀之下。昏暗的街灯下一双年轻的男女,迎着雨帘一般飘洒下来的雪花向前走去,呼呼作响的西北风刀子一样锋利,肆意切割着裸露在外的脸颊,脖颈。男孩停住脚步,从自己脖子上解下了一条蓝格子毛围巾,缠绕在了女孩纤细的脖颈上。男孩温柔的动作,将刀子一样的西北风挡在了女孩的身外。继续上路时,男孩心疼地将女孩冰冷的小手握在了自己的手心里,寒冷侵骨的冬夜,两双年轻的手竟然出人预料地浸出了密密的汗。
   两个相爱的人儿牵手漫步在下雪的夜晚,万籁俱静,彼此能听见对方心跳的声音,有隽永的爱情恍然穿越时空,直达对方的心灵。这样的情景,无论是在恒古久远的唐宋,还是在三十年代旧上海的一个里弄小巷,不论是在大都市华灯初上的熙熙街头,还是在通往乡村学校的崎岖小道上,都是一幅让人忍不住落泪的凄美绝伦的画面。
   有多少飞雪飘过,就有多少爱情的枝桠在银白的冬夜里,悄然绽开了花蕾。又一个飘雪的日子,男孩终于牵着女孩的手,走进了一间铺着红地毯的小屋,这里没有豪华的陈设,只有一曲优美的旋律打动了女孩的心:执子之手,与君偕老……
   谁珍爱了曾经的最美,最后又与谁天涯茫茫,沧海桑田?在泪飞如雨的一个日子,曾经的女孩紧紧抱着装着男孩的精美匣子,仿佛紧紧揽住了男孩温暖的脊背,眼前萤飞着晶莹如蝶的雪花。
   多少时日默然从身旁跨过去,掠过去,飞过去了,依然会想起他常穿的那件胸前被烟灰烧了一个小洞洞的浅蓝色竖条衬衣,那是女孩送给他的最初的定情之物。送女孩去乡村学校的途中,他面对苍茫的大山,会猛地吼上一嗓子嘹亮的情歌:“我亲亲的妹子哟,想你来……”
   女孩待侧耳谛听,却没有了下文,这首没有下一句的信天游是他用真爱为她独创的,女孩心里滚过一排热浪,用一个浅浅的吻为他的处女作轻轻盖上了一枚奖励的公章。他满怀欣慰甜蜜的爽朗的笑声,像一盏盏烛火照亮了通往大山的崎岖山道,照亮了女孩善感的内心世界。
   在另一个下着鹅毛大雪的周末,由于路途太滑,他不能骑车来,女孩也打电话让他不要来啦,可是他仍然固执地一路小跑着赶了15里山路,来学校迎接他心爱的女孩。他走得太急了,黑而密的头发上盛开着一团灿烂的雪之花,额头上沁出了一层细细密密的汗珠,他敞开了大衣扣子,露出了搭在脖子上的一双毛羊手套,那是女孩为他精心编织的,手背上赫然印着的是那个暖心的字眼——刻在她心头的他的名字。这双翠绿色的手套仿佛为银装素裹的严冬浸入了一丝温馨的春意……
   也许今生没有权利选择陪所爱的人度过一生,执手相看,白发相伴,但只要牵手相伴走过那长长的一段飘雪的夜晚,已经足够了,足够在清寂的,飘洒着洁白雪花,回旋着凄美音乐的夜晚,独自回味。回味咀嚼那段最美的牵手,就会丰富略显单薄怅然的人生。
  
   【雪意】
   冬天,最喜欢的是下雪。雪花漫天卷地落下来,犹如鹅毛一般,像美丽的玉蝴蝶晶莹剔透,仿佛小孩子梦中吹落的一棵棵蒲公英。洁白如玉的雪儿轻轻落在房顶上,落在草坪上,落在马路上,落在诗人的诗句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霎时,天地一片雪白,整个世界变得诗情盎然,粉妆玉砌。
   古今咏雪者很多,雪是最富有诗意和灵性的自然景物。
   北国的雪在伟人的笔下呈现磅礴气势:“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雪在一曲曼妙的《沁园春》中纷纷扬扬落下,那么豪迈,势压群芳。一代伟人,大笔一挥,将读者引领进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诗歌意境的大气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宏伟的气魄。
   鲁迅先生笔下的雪,是升腾旋转着的雨的精魂。鲁迅写《雪》,“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多惊艳的描绘,他将美艳二字给雪。用了处子的皮肤,用了冷雪来衬托……像先生的人,也是那般冷峻严肃。先生的冷,其实在表面,他的心中存在着“春天”的理想,“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先生在江南的雪景中,寄寓了多少对故乡风物的眷念之情。
   在作家汪曾祺眼里,初雪浪漫而有韵致,具有生活化的情调。“早起一睁眼,窗户纸上亮晃晃的,下雪了!雪天,到后园去折腊梅花、天竺果。明黄色的腊梅、鲜红的天竺果、白雪,生机盎然。腊梅开得很长,天竺果尤为耐久,插在胆瓶里,可经半个月。”
   在众多爱雪的人中,听雪,是雪小禅独有的情调,一个小资孤寂的灵魂。她听雪的孤寂与自赏,听雪的曼妙与空灵。也听雪的一意孤行。有孤色的寡情,有明艳的冷丽。她鼓动着你,“带着些许的诱惑——你若一个人听,可听出天地大喜悦,也可听出独自苍茫来。”
   古人写雪,又是另一番境界。
   明末张岱,写下《湖心亭看雪》,你看:“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西湖之上,他在小船上,在风烟俱净的湖中,听那雪扑簌簌地下。上下都白了,他听雪,雪也在听他。那般超脱境界,俗世有几人?
   雪夜访戴,说的是一千多年前,一个茫茫雪夜,东晋名士王子猷一觉醒来,开窗饮酒,室内踯躅,四望一片白,鼓动得他胸怀喜悦,又若有所失,起而吟诗,又想着此时若有好友相对清谈,那该有多美。于是忽然想起远方的知己戴安道,乘兴雪夜访友。摇舟而去,水波流丽,见朋友的家门在晨光熹微中紧闭,他却要返回。船家问其故,却说:“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王子猷雪夜访好友,乘兴而来,尽兴而归,显示了他作为名士的潇洒自适,性情豪放。千年雪,情怀尽显。君子之交淡如水,如雪浸梅香,又如漠漠水田飞白鹭,大漠长河落日圆。
   北风其凉,雨雪其雱,来自雪国,来自诗经,来自一曲无声的歌、一幅自然的画、一首无韵的诗。总是期待赶上晚来那场雪,昏暗阴沉的天,飘舞的雪,红泥小火炉,绿蚁新醅酒,邀请三两知己,把酒黄昏,对饮小酌。雪悄无声息地落下,温暖的炉前,将种种失意落寞,全部融进酒里。枯枝败叶涂染的萧瑟秋景,飘浮不定的云朵,无端的孤独和虚妄,统统被封杀在茫茫大雪中。灵魂像雪花般舒展,轻盈自在,渐渐趋于宁静平和,沉浸在悠悠酒香里,沉浸在丰年好大雪中。

共 472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只要有一颗善于感知美的心,尘世之美好,处处皆有。本文作者,从许愿、牵手和雪意三个方面,呈现了她心中的美好。文笔清新,意味深长。【许愿】虔诚的许愿,虔诚是圣洁而美好的意境。一向认命的母亲,在我夫君病重和女儿高考时,郑重而虔诚地去寺庙许愿,生活中常态的现象,萦系着的是母亲无尽的母爱和关切。因此才有了我偷偷为母亲去许愿的行为。【牵手】相爱的人牵手,哪怕一段路,也是最美的爱情演绎。由爱玲的《半生缘》中男女主角的牵手入题,再勾画了一段两个相爱的人儿雪夜牵手的浪漫画面,生发出“最美的牵手,就会丰富单薄怅然的人生”的感慨。【雪意】南国之雪,北国之雪,江南之雪,古今之雪,无论是写雪,还是听雪,或磅礴气势,或升腾旋转着的雨的精魂,或寄寓对故乡风物的眷念之情,无一不带着诗意和灵性,兼具生活化的情调。明末张岱雪夜访戴的尽兴,雪小禅听雪的曼妙与空灵,都是境界全新。平实的“小”中,流淌着生活的诗意、隽永的爱和雪意的美好。推荐共赏。【编辑:芦汀宿雁】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芦汀宿雁        2016-01-05 11:25:55
  人文的另类表述,真,新,美。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2 楼        文友:溶月        2016-01-05 13:51:46
  尘世间的美好,处处皆是,感恩的活着,感恩我们身边的人,拜读!
一支素笔写尽流年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