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百味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百味】永远的神(散文)

编辑推荐 【百味】永远的神(散文)


作者:马莉 布衣,155.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355发表时间:2016-01-13 12:35:38

南方以南有一片蓝色的海水,海岸上是一座日夜被椰风浪影包围的小城湛江,沿着海滨大道一直向南走去,一座白色的医院站在高大的椰子树和芬芳的茉莉花丛中,那是南海舰队驻湛海军422医院,是我出生和成长的地方。我的家就在这座面向大海充满诗歌意绪和亚热带雨林情调的小城之南,每天清晨我的母亲推开窗子,我就可以看见大海和两岸的椰子树,而我的老保姆则在傍晚牵着我的小手去黄昏的海边散步。小城的人与物都具有单纯而透明的风范,它滋养了我单纯而透明的性格。7岁那年,我的父亲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我的母亲天天在医院值夜班。没有小伙伴和我玩,我很孤独。有一天中午,我不想午睡,悄悄从床上爬到床底下,想在床底下翻翻玩玩,没想到床底下竟然有一箱子的书!这堆书中竟然有一本蓝色封面的文学小书,我父母当年学习俄语文学的普及读物。我翻开来,里面一首莱蒙托夫的诗《白帆》吸引了我,我没有记错,译者是郑振铎先生。这是我生命中读到的第一首诗:
   在大海的深蓝色的浓雾里
   一只孤独的帆闪着白光
   它在寻求什么,在这遥远的异地
   它抛下了什么,在那自己的故乡
   波涛汹涌着,海风呼啸着
   桅杆弓起腰来发出轧轧的声响
   啊,它不是在寻求幸福
   它也不是在逃避幸福
   它下面是碧色的澄清的水流
   它上面是金黄色的阳光
   而它,不安地,像在祈求着风暴
   仿佛是在风暴中才有安详
   这首俄文诗配有汉译和汉语拼音,年仅7岁的我,艰难地读了一遍又一遍,我想象着诗中的大海与我家推开窗子就能望见的大海是不是同一座大海,但那时的我又如何能分辨呢?尽管如此,每当我跟随我的年老的保姆来到海边时,我依然反复地想像并论证,莱蒙托夫诗歌中的大海在形状上、气味上、颜色上,与我所亲眼看见的大海,究竟有怎样的异同……初始的诗歌阅读敞开了我的心扉,打通了遥远诗歌中的大海与现实中的大海的阻隔,最后在我的初始经验中变成了一座模糊但又清晰的我的精神的大海。
   我最早提笔写诗也是在这一年,是写给我同桌的男生,他是一个留级生。当年我的班主任为什么让我与这位留级生同桌?是因为对我信任吗?我相信是的。吴老师对我说,我能“以柔克刚”来约束他。别的同学都不喜欢和他同桌,但我喜欢,因为他个子很高,夏天身着他父亲的海魂衫那简直是帅极了。我的诗很短才六句:
   你长得好看,但你的头发很乱,
   你跑步第一名,但功课不好老是留级。
   等我上六年级时你还是一年级。
   等我上中学时你还是一年级。
   等我上大学时你还是一年级。
   等我和别人结婚时你还是一年级。
   这首题为《留级生》的诗是我创作的第一首诗,我在下课时间用铅笔写下的,我悄悄夹进这位男同学的语文作业本里。没想到他在交作业时被老师发现了,老师认为这首诗有问题,要他交待写这首“情诗”的人是谁。这个男同学没有出卖我,这个男同学叫史广生。我至今并且永远都会记得他!他是保护我写诗的第一个人。
   1968年“文革”开始的时候,我在读小学。有一天教数学的王老师要我在全年级课堂上朗诵一首《眼泪潭》,这是一首写苦难的诗,我没能完全理解诗的意思,但我抑扬顿挫的朗诵却感动了在座的同学们,我听见了他们嘤嘤啜泣的哭声。我突然发现诗歌竟有如此大的力量,我暗自发誓我要自己写诗,我要让全班乃至全校的同学和老师被我的诗歌感动得哭泣。遗憾的是,这个愿望没有实现,因为不久学校就停课了,我只好辍学在家。在家中,重病的父亲给我买了一本《毛泽东诗词》,他躺在藤沙发上,给我念他最喜欢的那首“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还教我学习填词。父亲每天给我和妹妹布置的功课是:做100道算术题,写100个单词,用毛笔临摹20张诗词的字帖。我们天天做功课,可是总也做不完。做不完就依父亲的约法,自觉罚站半小时。有一次父亲说如果能背诵毛主席的《清平乐?六盘山》,就可以免罚站。我背诵不下来,但是我背诵了莱蒙托夫的《白帆》,父亲很是惊喜,我看见他的眼角有些湿润……后来,父亲在临终前对我说:“小马莉,你想当诗人吗?读高尔基的小说和列宁的著作,读中外优秀的诗歌吧……”文革结束后,我重新回到学校上课,由于我会朗诵诗,就参加了校宣传队,后来还以惟一的学生的身份,参加了南海舰队组织的部队文艺演出,参加市里的汇演,并在国庆节那天参加南海舰队文工团的“腰鼓舞仪仗队”长街游行表演。
   我的中学语文老师叫甘棠,他收藏有贺敬之的长诗《雷锋之歌》。他在课堂上给我们大声朗读这首阶梯诗,课后又单独借给我阅读,并对我说:贺敬之的这首诗实际上是学习了苏联的马雅可夫斯基。从那一天开始,我就知道有个和我一样姓马的外国著名诗人。我兴致勃勃地抄写这首长诗并且背诵它。这位语文老师还给我们讲过涅克拉索夫的《严寒,通红的鼻子……》,以及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
   1974年高中毕业,作为末代知青,我来到湛江湖光岩风景区的卫生药场,白天和其他知青一起种植白胡椒和黑胡椒,种植党参、沙参、北芪、益母草,晚上场友们去风景区的茶餐厅玩扑克、吃宵夜,我自己一个人留在宿舍里读诗——那时候读诗属于地下活动,我秘密地向朋友们借来各种诗歌选本。有一次我向诗友辛磊借来了马雅可夫斯基的诗集,第一次读到了《穿裤子的云》、《列宁》,这些楼梯体诗歌让我非常喜欢。记得这一年国庆,卫生药场要出一个墙报,需要诗歌装点节日的喜庆,但没有人写诗,我便自告奋勇写了好几首诗,其中一首是模仿马雅可夫斯基的楼梯体,贴了整整一面墙!虽然我现在已想不起都写了些什么,只记得老场长和知青们都感到惊奇,他们的夸奖激励了我。周末放假或者节假日回家,我从不出去玩,而是闷在家里,快乐地管自读诗写诗,诗歌使我获得了生存的自由。由于我的“出类拔萃的表现”,半年后,老场长不再让我上山种药,而让我当上了广播员兼图书管理员,我便拥有了一个10平米独立空间,我天天在广播室里读诗写诗,同时也有机会读书和复习功课。1977年春天,我大胆向《人民日报》投去了我的第一首诗《篝火之歌》,不久就发表了。1977年底高考制度恢复后,我参加了第一届高考,次年春天,我如愿考进了中山大学中文系。
   在南方这所高等学府里,在新生入学的文艺晚会上,也是由于诗歌,我认识了本系的男生朱子庆,我们经常一起参与系里的诗歌朗诵演出,一起创作和切磋诗歌,彼此建立了深刻的感情,一毕业我们就结婚了。如今一晃28年过去,我们依然相看两相悦,依然过着与诗歌相伴的生活。记得去年秋天,我和夫君参加珠江诗歌节,在从夏湾拿花园回来的路上,一时感慨系之,子庆对我说:“我们真的要感恩诗歌呢,是诗歌使我们不致在世俗的泥淖里碌碌无为乃至迷失方向!”
   月光下我和子庆沿着星河湾的木道走着,是的,感恩诗歌,感恩七岁时我读到的第一首诗,那是我心灵的第一缕曙光,永远的神。

共 275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永远的神》这篇散文叙述了作者的自身经历。从7岁那年读到的第一首诗《白帆》到第一次自己写《留级生》这首诗给自己的同桌,再到因写诗的“出类拔萃的表现”当上了广播员兼图书管理员,这样有更多的时间写诗了。之后参加第一届高考,在大学校园里,也是因为诗歌结识了自己的终生伴侣,至今已28年。两个志同道合的人,是诗歌使他们不会在世俗的泥淖里碌碌无为乃至迷失方向。因此,作者“感恩诗歌,感恩七岁时读到的第一首诗”,那是作者“心灵的第一缕曙光”,是作者心中“永远的神”。本篇散文很有鞭策的力量,特别是在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能坚持写诗读诗,能拥有诗一样的情怀实属不易。感谢老师赐稿百味文学,推荐阅读!【编辑:红楼隔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红楼隔雨        2016-01-13 12:37:06
  诗歌是老师心中“永远的神”,我也期望有更多的人能爱诗,读诗,写诗!感谢赐稿百味,期待您更多的佳作出现!
我虔诚地埋下一粒种子,相信风雨过后,终闻这花开的声响。
回复1 楼        文友:马莉        2016-01-14 09:29:13
  感谢编辑为我的作品写的精彩按语,记得子庆对我说:“我们真的要感恩诗歌呢,是诗歌使我们不致在世俗的泥淖里碌碌无为乃至迷失方向!”
2 楼        文友:彩云伴海鸥        2016-01-13 16:38:55
  佳作欣赏,问好。
彩云伴海鸥
回复2 楼        文友:马莉        2016-01-14 09:31:15
  谢谢欣赏,但愿没有耽误你宝贵的时间。
3 楼        文友:我本单纯        2016-01-13 19:38:46
  当我们静下心来拜读莱蒙托夫的诗《白帆》时,我的心也是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
回复3 楼        文友:马莉        2016-01-14 09:33:13
  淡泊是一座沉着的山峰,它昭示着你人生的态度。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