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樱桃·核桃·枇杷(散文)

精品 【流年】樱桃·核桃·枇杷(散文)


作者:胡竹峰 布衣,261.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920发表时间:2016-01-15 14:45:01

【流年】樱桃·核桃·枇杷(散文) 【樱桃】
   日子如飞,走得无声无息,忽然就立夏了。立夏两个字真好,有看不见的团团生机。
   立夏的况味是好文章的况味,一片郁郁葱葱、蓬蓬勃勃气息。不必多说。
   立夏后第二日从郑州回安庆,朋友送我一袋樱桃。车行“况且况且”,一边吃樱桃一边看倒退的树木山岚人家。不知不觉已过开封,商丘在望。张恨水《啼笑因缘》中写过这样一节插曲:樊家树出行,何丽娜送他梨子“以破长途的寂寞”。伯和笑她,说:“密斯何什么时候有这样一个大发明?水果可以破岑寂?”
   樱桃差不多见底,突然想起早些年读过的小说来。
   樱桃陪我度过了一段美好旅途。
   吃完樱桃,四周看看,火车上邻座女孩,衣服是樱桃红,车厢内明亮不少。女孩的烂漫,又不是机心全无,红得活力四溢,车厢太小,差不多快飘出窗外了。
   樱桃滋味甚佳,酸酸甜甜。一味酸,一味甜,味道就单一了。樱桃是酸中有甜,甜中有酸,偏偏酸得内敛,衬住那一汪柔和的香甜,让人好生消受。
   樱桃:细雨绵绵,春色撩人。就是这感觉。
   卢延让在《谢杨尚书惠樱桃》中有两句诗可以做樱桃口感的说明:
   万颗真珠轻触破,一团甘露软含消。
   我爱吃樱桃,口感新嫩,像睡在棉花堆里,或坐进春天的被窝,灯光宁静,读着樱桃令,想着微甜的未来,这未来是少年与青年的未来。
   樱桃质地细腻、温润,其色红者仿佛玛瑙,色黄者俨若凝脂。我喜欢红樱桃,不全是蒋捷那阙《一剪梅:舟过吴江》的缘故,主要是樱桃红红得人心头一暖。
   见过不少齐白石笔下的樱桃,画在青花描边的白瓷托盘里,宣纸上清灵灵的一颗颗红果弥漫着氤氲的薄雾,快滴出水来。齐白石樱桃里的着色颇有日本浮世绘女人的闲闲情色,其间独有一份寂寞的风情纯洁的风情。风情不是万种,偏成一味,偏要干干净净,更让人销魂。
   齐白石的樱桃,看似俗物,但气息不凡。吴昌硕的樱桃显得浑浊,美感上弱了。丰子恺的樱桃信笔草草,过于寒酸,好在还有活泼泼一段生活。张大千也画过樱桃,疏朗清洁,有一纸本镜心如此款识:
   恰似妆台倚点唇,筠笼乍启口生津。
   荔支三百轻相比,解得文园病渴身。
   六十八年夏孟,友人远寄朱樱、喜赋并图。
   八十一叟爰。
   画面散落十颗樱桃,果粒鲜艳欲滴,枝叶自然,十足风雅。张大千的樱桃小品,诗书画俱佳,有流连书案的文人襟怀。
   我在南方生活十多年,没吃过几回樱桃。乡下虽有不少人家栽樱桃树,暮春的大雨,常常一夜之间扫尽枝头。
   之前一直以为樱桃是南方之佳果,最近才知道它主要产地是烟台、栖霞等处。苹果、梨子也是那里所产者为贵。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一方水土养一方风物,他乡抢不得也。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樱桃红的时候,芭蕉正绿。我乡下老屋的北窗下植有一丛芭蕉,上次回家,奄奄一息,不知如今是否生出片绿来。
   江边的原野里一园樱桃在潇潇雨中浸润得红了。
  
   【核桃】
   下班路过小区,看见摆摊小贩脚下的竹篓里盛满核桃,上面还放着三五个剥掉外壳的,露出饱满的核肉。
   卖核桃的是个中年人,穿着洗得很干净的旧衣服,脸部黝黑。他坐在两个竹篓中间,背着小区的大门,神色间散散淡淡,像前朝闲民,身旁的纸板上写道:核桃,十五元一斤,谢绝议价。
   字是毛笔字,遒劲从容,还带些古拙淡雅,有直率天成的韵味与意境,比舒同先生写得好。这是他自己手书还是他人代笔,我没有问,仿佛自有一种天机不可说破。
   他捧着一本书,我以为是武侠小说之类,低头一看,却是冯梦龙辑录的话本《喻世明言》,顿时让我大有好感。
   他偶尔会抬起头,凝视着远方的楼顶,点一根烟,看看马路上水样的车流。他的眼睛明亮深邃,更奇的是,每当有人经过时,居然还埋头于手中的书,而不像其他商贩那样满面堆笑,作出一团和气的表情。或许在他看来:卖什么,脚下已摆着呢,多少钱,纸上已写着呢,不必废话,勿需饶舌。此番做法,隐隐像藏身于红尘中的禅师之所为,越发让我大有好感。
   我本来想说核桃,岂料一开篇写起了卖核桃的中年人,越缠越紧,绕不开了,只好另立炉灶,推倒重来。
   午饭后迷迷糊糊,心在单位,身在床上,心想着单位的工作,身恋着床上的舒服。近来工作繁忙,心无旁骛,我连睡觉的时间都减少了。
   今年新上市的核桃,我已吃过两次,据说是野生的,吃不出所以然,也就不知其然。在城市,现在已经很少能吃到野生的瓜果蔬菜了,大面积繁殖,大批量栽培,人体像个巨大的垃圾回收站,消化着后工业时代的农耕产物。嗟乎,悲乎!
   吃核桃有点像打架,舞锤弄钳,我不喜欢打架,顺带连核桃也不怎么喜欢吃。有次去一朋友家,开门后,发现他手拿铁棒,我吓了一跳,还以为……转身见砧板上满是砸碎的核桃壳,方才释然。朋友笑着说,家里没有锤子,只好用铁棒了。我说乔太守乱点鸳鸯谱,老兄你棒敲核桃壳,各有一份妙趣。
   核桃的美,美在外形的丑,一脸沟壑,满面沧桑,像久经世事的老人;核桃的美,美在砸开刹那的稀里哗啦。一旦砸开核桃的外壳,它就抖落出金黄欲滴的块块核肉。我不喜欢砸,却喜欢看,就像小时候喜欢看同学打架一样。
   看人打架极有乐趣,尤其是看小孩子打架,《红楼梦》“起嫌疑顽童闹学堂”一回,秦鈡、金荣、茗烟几个小厮打架,很多人在旁边看热闹,“也有趁势帮着打太平拳助乐的,也有胆小藏在一边的,也有直立在桌上拍着手儿乱笑,喝着声儿叫打的,登时间鼎沸起来。”
   前几天外出吃饭,翻菜单,见有道菜叫“清白世家”,心头忽动,我就点了,端上来一看,却是核桃仁凉拌荆芥,青白相间,亏得他们想出那么别致的名字,果然有清白世家的朴素。核桃仁和荆芥的味道独特、诡异,以暴易暴,以邪制邪,这个创意颇具匠心,堪称凉菜搭配中的神来之笔。那道菜香嫩可口,以致后来又要了一份。
   吃过核桃,但没有见过核桃树。夏天时,在公园玩,有人指着一株绿意融融的大树,说那是核桃树。抬头,一枚枚青果在风中摇啊摇,摇啊摇,摇在枝头,天很蓝,阳光很亮。那棵核桃树嫩绿绿的,有明媚的色彩,在乔木里属于英俊少年,不像木梓树、枣树、刺槐、泡桐那样老气横秋,我在心里思忖。
   中医认为核桃补血润肺、益智补脑,不知对我辈文人写作生涯的呕心沥血与绞尽脑汁能否有所益补。
   据说核桃又叫胡桃秋,这个别名真好,像我未来淘气的女儿。有算命的说我以后儿女双全,我听了很欢喜,当时就取了两个小名,儿子叫胡大牛,女儿叫胡桃秋。
  
   【枇杷】
   杨梅上市的时候,枇杷黄澄澄挂了一树。初夏端阳枇杷熟,夏至杨梅满山甜。俗谚是这么说的。
   今年的杨梅我没吃到,今年的枇杷也没吃到,留待明年吧。往年没吃到的樱桃,今年吃了不少。几次说好要去买杨梅的,临时又买了话梅;几次说好要买枇杷的,临时又买了荔枝。像我写文章一样,常常跑题。
   近两年写作,经常跑题。跑题之美,变幻莫测,仿佛恋情。前途未卜的恋情,一方面忐忑不安,另一方面何尝不是良辰美景。文章偶尔是顽皮的小孩,伊在电话里说小兮活泼得很,出门像脱缰之马,爬高上低,不亦乐乎。周作人写《儿童杂事诗》,形容新年时孩子的模样:
   小辫朝天红线扎,分明一只小荸荠。
   是不是可以改成“小辫朝天红线扎,分明一只小枇杷”?上次回家,我喊过小兮小枇杷的。小兮更幼些的时候,还喊过她小青蛙、小蛤蟆、小臭虫、小花猫、小萝卜……乱套了,伊说以后只准喊“小宝”或者“小贝”。
   枇杷比荸荠可爱。
   枇杷晚翠,比荸荠高,与滋味无关。“枇杷”两个字,念出来有音律之美,不像荸荠,发音走气。
   关于枇杷的文字,印象最深的是张爱玲《小艾》中的描写:“老姨太早已剥了一颗,把那枇杷皮剥成一朵倒垂莲模样,蒂子朝下,十指尖尖擎着送了过来。”这样行文,酸酸甜甜,有枇杷新鲜的滋味。倒垂莲的比喻,真是新奇。张爱玲的文章,好就好在她那些飞来石般的念头。
   金农有一幅《枇杷图轴》,记得在三峡博物馆中看到过。一枝枇杷,硕果累累,笔法古拙,质朴苍老。更妙的是题跋、款识:“橛头船昨日到洞庭,枇杷天下少,鹅黄颜色真个好,我与山妻同一饱,此予十年前自度曲也,本为晋岩世老先生画复书前词。七十六叟金农记。”
   有意思的是金农将“我与山翁同一饱”记错了,写成“我与山妻同一饱”。
   金农笔下的枇杷不算高品,比不上吴昌硕。
   潘天寿的枇杷是能品,齐白石的枇杷是妙品,金农的枇杷是神品,吴昌硕的枇杷是逸品。“鹅黄颜色真个好,我与山翁同一饱”的话,齐白石加吴昌硕加潘天寿都写不来。吴昌硕题枇杷诗,有“鸟疑金弹不敢啄,忍饿空向林间飞”一句。鸟以为枇杷是金弹,当然吃不得,只得忍饿飞走。这个句子,估计吴昌硕写完之后,心下万分得意。我看了却觉得笨拙、做作,明显才气不够。挖空心思倒也罢了,偏偏又用力过猛,远不如金农来得自然。修养、境界的高低就在这一步两步之间。
   十多年前,我还是儿童的时候,去一个远房姑妈家摘了很多枇杷。几个人在夏天小溪旁的草地上临水而坐,一边听清泉石上流,一边剥枇杷。手里捧着张爱玲的《半生缘》:
   曼桢道:“世钧。”她的声音也在颤抖。世钧没作声,等着她说下去,自己根本哽住了没法开口。曼桢半晌方道:“世钧,我们回不去了。”他知道这是真话,听见了也还是一样震动。她的头已经在他肩膀上。他抱着她。
   现在想来最感慨那一句“我们回不去了”。

共 375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好一部《不知味集》!樱桃,核桃,枇杷,俗常的干鲜果味,被作者亲身品味之后,又加上了诸多的文化意味,于是通过这些精彩描绘,巧妙比对,那些食物的色,形,味便更加丰盈、立体了!作者不仅是品尝尘间食物的行家里手,更是欣赏书画美文的大方之家,引领着读者穿越了这些美味本身的滋味,获得了超越事物本身的精神享受。可谓:从容点染酸甜苦辣,妙言漫谈饮食文化。一篇不知味,却让人们在寻常饮食中获得了更高层次的享受。妙思,妙文!超然物外又深深契合原物,笔者难以言及其精髓,唯有倾情荐阅,让各位文友自己去真切品味文中好滋味吧!【编辑:风逝】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60116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风逝        2016-01-15 14:49:15
  去了琵琶,樱桃也好,核桃也罢,笔者知之甚多,食之甚多,却真的不知味!读了胡先生的美文,方觉得,那些美味食物,于我而言,是明珠暗投了。惭愧。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2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6-01-16 08:51:56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