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朱良伟与临沣寨(散文)

编辑推荐 【星月】朱良伟与临沣寨(散文)


作者:李运昌 进士,6797.49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154发表时间:2016-01-17 19:41:08

【星月】朱良伟与临沣寨(散文) “为什么总是我一个人,没人管没人问,没人疼没人关心……寻知音”,每次看到朱良伟兄弟空间签名,心里总是沉甸甸的,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有发自内心的,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困惑。
   我和朱良伟相识之初是网络,因为诗人简单给我提供信息,说我们家乡有一个临沣寨,故事很丰富,如果我有时间,可以去了解情况,将来写一部长篇小说,有可能会改编成电视剧。我信心十足,就想写郏县临沣寨,并且积极行动,从网络搜集小说素材。我偶然看到一位注册名为“伟良朱”的空间,他的个人说明是这样:“本人是农民,傻子,信球,八十壳,信球八叉,不老能,神经病,二百五。农大坷垃系毕业,不会说话,敬请各位谅解。”他的故乡签名为“中国河南平顶山郏县”。
   我看到这里,因好奇心,就反复琢磨,主观臆断,感觉“伟良朱”三个字,应该倒过来念,是“朱良伟”,该是郏县朱氏后代传人。因为我在郑州居住,距离家乡有百十公里的路程,常年无事,很少回去,更是不曾到临沣寨,观瞻红石条垒砌而成的城墙古寨。那时,我作为郏县人,因长期在外漂泊,不知道郏县有一个保存完整的临沣寨。我为了急切了解临沣寨,就主动和“伟良朱”联系,恰似我的猜疑,他就是朱良伟,而且家住临沣寨,出生在老大朱紫贵宅院。我问临沣寨相关信息,他几乎都能一一作答。因为他了解得多,从小在这里居住,而且是朱氏后人。我问的多了,他就说:“哥哥,咱们不聊啦,我打字水平不高,实在太慢了,有时间你就回来一趟,你想问啥,我知道啥就说啥。我们到临沣寨游玩,朱家大约有1500口人,想了解啥,想找谁,我很熟悉。现在因为开发临沣寨,我们家族的人,几乎都搬迁到附近村庄,我不带路,你找不到知情老人。”
   朱良伟言之凿凿,像我对临沣寨的好奇心一样,期待我到临沣寨采风。他满怀热情,盛情邀请,对我是一种巨大的诱惑。
   我想做的事情,几乎是风雨无阻;不想做事,比谁都懒惰。临沣寨在我心头萦绕,关于临沣寨的传奇故事,总是无法忘却。既然情系临沣寨,不如积极行动起来。我从网络上搜集了所有关于临沣寨的资料,以及郏县等附近几个县市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网络的资料十分零碎,缺乏具体的细节,大多感觉不靠谱,但是写小说,有些资料认为可用,例如芦苇编制的工艺,明、清时期历史资料,以及盐业商贸的发展状态,相关私塾教育的模式,传统的节日怎么度过,婚丧嫁娶怎么操办,人们怎么礼尚往来,地域性的饮食文化,农耕时代的乡村人们的生活模式,解放以前的土匪和政治状态,中国建村级寨落和寨子消亡的过程,天灾人祸等等中原地带的乱世风情。网络上能够搜集到的资料,只要感觉和临沣寨有点关系,我一一记录,不曾懈怠。
   搜集了网络资料,我在2012年国庆节前夕,满怀猎奇心理,乐颠颠地驾车回去,找临沣寨的朱良伟。在郏县文化路中断路北,我看到一个店面门头是“良伟机电修理”,就停车进去。店内有几位老人闲聊,一位眉清目秀的年轻人,他蹲着身子,手里拿着工具,正在修理一台电机。我想他就是朱良伟,与他搭讪,而且掏出烟来,让大家抽。朱良伟抬头看我,微笑着说“吔,你就是运昌哥吧?”我说:“是啊……”,话未落音,朱良伟站起身来,给我找凳子坐。这时我才发现,他的腿一瘸一拐,行动十分不方便。我面对残疾人朱良伟,感到很是惊讶。我们在网上聊天儿,他虽然打字很慢,但是他十分乐观,总是笑呵呵的。看他空间照片,是一位十分帅气的年轻人。现在见他是一位残疾人,我有点后悔不应该前来见他,冒然给一位残疾人的生活添乱。再说,我是一个四肢健全的人,他身体残疾,走起路来,身子趔趄,半天走不了二里路。我是一个急性子,与他同行采风临沣寨,简直是在耽误我采风临沣寨。
   我平日也很忙碌,初次见到朱良伟兄弟,内心就产生这种懊恼心情。可是我没有料想到,一个人在人生的道路上,如果能够放下臭架子,放下自以为养尊处优的态度,接纳一个残疾人,反而会有更大的收获。
   朱良伟兄弟39岁年龄,他自食其力,为人热情慷慨,虽然至今单身,但是郏县有几位混得不错的小老板,却与他交往密切。这是我后来逐渐了解。他们与朱良伟交往密切,这可能取决于他为人处事,热情大方,性格耿直。他虽然是身体残疾的人,但是维修电机,平日有朋友请求,他总是很热情,甚至不要钱,像做义工一样。当然,有钱人,出手总是大方,不要钱,就请良伟吃饭。朱良伟很是热情,他有时候带着朋友,像向导一样解说临沣寨,所以他算是拥有很多朋友的残疾人。
   我见到朱良伟,虽然是初次见面,但是他说话不绕弯子,直来直去。他说:“运昌哥,我感觉你很忙,回来一次不容易,这天下着雨呢,你去临沣寨吗?如果要想去,我们现在就走!”
   朱良伟这一句话,说得我兴奋起来。我偏爱风雨无阻,心情十分愉快。虽然我看不到自己的笑容,但是我感觉脸上笑的像爆米花一样灿烂。朱良伟兄弟看着我兴奋地心情,他对闲聊的老人说:“大叔大伯,今天不聊啦,改天再来说闲话。我要回老家一趟。”闲聊的几位老人说:“好呀!良伟……你真自由,说走就走了,电机也不修理啦?”良伟说:“不修啦,我一个人,又没有人管,生活就是自由,想去哪里,随时可以走,不像你们,老伴一会儿不见,就来找了。”
   谈笑间,老人陆续离开店铺,朱良伟行动不便,他趔趄着身子,一瘸一瘸地走出店铺,伸手拉下卷闸门,说声“我们走”,就瘸着腿走到我的车旁,顺手拉开车门。
   天不凑巧,下着蒙蒙细雨,他坐上车说:“老天下雨,就是下大了,不耽误我们看临沣寨。我们先看宅院。不下雨了,再看临沣寨城墙。我们可以到城墙上走一走,我给你讲临沣寨的故事。”
   我们驱车前去,临沣寨在郏县东南朱洼村,大约十三四公里路程。如今没有人说朱洼村,都是说临沣寨。因为临沣寨的名气享誉全国各地,央视曾经做过专题报道。从郏县城去临沣寨,途中路过一条河流,是流经数千年的“北汝河”。汝河水从郏县城南两公里处,往东方向流淌,我们郏县人却称汝河为“北汝河”,外人不知“北汝河”是这一条河流的名称,还以为汝河是从郏县城北的位置流经而过。这是“北汝河“称谓造成的错觉,不是谁写作的失误。
   我从汝河桥上穿过,汝河水浑浊,可能是上游暴雨,河水汹涌湍急,滚滚东流。一座老桥,曾被河水冲垮。现在这一座桥,是后期新建。我们到姚庄乡附近的临沣寨。临沣寨虽然距离姚庄乡很近,却不归姚庄乡管辖,是堂街镇辖区。去往临沣寨的道路宽阔,是一条柏油大路,两边绿树成荫。田野间的朝天椒,似是一个个小火炬,火红一片,呈现在雨雾。到石桥店村右转,前往姚庄乡路段中间,就是临沣寨。行车途中,朱良伟兄弟说,临沣寨周围,以前到处是沼泽地,种植大面积芦苇,大约有几千亩芦苇荡。远古时代,村民以芦苇编制为生计。近年国家开发临沣寨,道路两旁,逐渐试图恢复芦苇种植。因为天气下雨,而且越来越大,眼前一片片芦苇翠绿,芦叶水滴,晶莹剔透。我脑海间产生一种幻觉,仿佛回到很久以前,村民的生活场景曾现眼前。朱良伟讲,他听老人说,在解放以前,有一小股日本鬼子,曾经到过临沣寨,村里老百姓为了躲难,他们牵着牛马,赶着猪羊,全村老少躲藏在芦苇荡,三天三夜不敢出来。他说日本鬼子进了村,端着长枪,上着刺刀,站在城墙上,朝芦苇荡里打枪,村民不敢露头,有一位胆大的,想回村看一看鬼子是否走了,被一枪打死。
   后来,我时常一个人独自前来,三番五次登上临沣寨的城墙,感受临沣寨的过往烟云。我在临沣寨的四周转悠,用我的听觉、触觉,以及所掌握的相关资料,潜心回味这里的一草一木,深切地和老人交谈,感悟临沣寨的一切过往。我有时站在临沣寨城墙,仿佛看到日本人端着枪在叫嚣,天气炎热,人们无法忍受,芦苇荡中骡马嘶鸣,猪羊乱窜,老人小孩在哭泣,有人饿昏在芦苇荡。我仿佛感受到临沣寨的上空飘荡着悲哀幽怨的唢呐声,夹杂曲剧的唱腔……我的思绪纷繁,就这样沉浸在临沣寨的周围。
   雨越下越大了,近村庄右侧,有一片树林,一条路口,一座小桥,河流干涸,虽然雨天,却无水流。我多情善感,特意停车,站在桥上,仿佛看到过去的日本人、土匪强盗,他们是怎么在此开枪射击。临沣寨寨首带领村民,是怎么与他们浴血奋战。
   这一座小桥,就是临沣寨东南门通道,眼前数百米处的临沣寨,巨大红石条堆砌而成的城门城墙,让我大吃一惊:好一个临沣寨,这就是我最近一个多月为之耗神费力的临沣寨,是我梦寐以求的明清时期的临沣寨!我仿佛做梦一样,梦回桃花源。
   后来,朱良伟对我说,这一座城门上,曾杀过人,是朱良伟的九爷。他是土匪,因偷盗局子枪支,被寨首朱三末命令杀掉,场面凄惨。九爷被杀,当然故事很多,在这里不多说了。
   这次前来,因为天下着小雨,朱良伟带我找到开发办主任尹亮亮。他说天下着雨,等好天再来。我们没有如愿以偿。
   尹亮亮是开发办主任,十几年心血奉献临沣寨,接待任务繁重,工作十分辛苦。如今这里有国家派驻的工作组,临沣寨的开发是国家行为。有村人不理解开发临沣寨,尹亮亮一边做村民工作,一边到处搜索临沣寨相关资料。随着临沣寨的声名远播,全国各地文史专家学者到此采风,游客络绎不绝,又不收门票,他还要充当讲解员角色。后来到临沣寨的次数多了,我和尹亮亮逐渐熟悉,关系格外友好。我有时同朋友到临沣寨,先是给尹亮亮打电话,他竭尽全力,给大家讲述临沣寨的历史,讲解这里的古往今来。在我看来,临沣寨离不开尹亮亮,他也离不开临沣寨,他这平生所为,将为临沣寨做贡献。
   我对临沣寨情有独钟,往来频繁,尹亮亮曾带我走遍临沣寨的角角落落,给我讲述临沣寨的一切故事。他是临沣寨的“百科全书”,问他什么,他知道多少,就对我说多少,不曾掩饰什么,不曾吝啬自己所掌握的资料。他劝我说,要想写好临沣寨,必须看明清历史,然后再动笔写作,这样一切都有了。而我至今,没有顾上写临沣寨,也没有看一本明清历史书籍,所搜集的资料,也没有来得及整理消化。临沣寨的故事,在我心里没有完整地树立起来,不足以动笔写作。
   后来据尹亮亮说,临沣寨是朱元璋的后代遗民,从山西洪洞县迁移到此地。宅院房屋内的屋脊上有龙雕,房屋墙壁上侧隐蔽之处,有“万”字红石雕刻的通风窗子,这是反清复明的标志,也是隐龙藏凤的处所。清朝建筑规格要求十分严格,一般的大户人家,是不允许有龙雕存在。他讲了很多临沣寨的历史渊源,让我犹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这次朱良伟带我到临沣寨,没有如愿以偿进入宅院,因为迫切心情,想了解我向往的临沣寨,性情中人的心境,催促我等待雨下的小时,在村子踩着泥泞,十分好奇,感慨万端地转悠。尤其难忘,到了晚上,天色依然下雨,我要带朱良伟到附近姚庄乡吃饭,那里有美食牛肉、烧鸡,茶水。这个乡镇饮茶的习俗悠久,我不曾前去品尝,感悟乡村人们生活的习惯。朱良伟对我说:“我看你是真想写好临沣寨,吃饭就不要去了,到我叔叔家里,他能给你讲临沣寨的故事。俺叔叔他年纪大了,能不叫咱俩吃饭?”朱良伟这一句话说的,让我心里温暖,且又想笑,却没有笑出声来。想搜集临沣寨资料,所谓的吃什么饭,品什么茶水,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到朱良伟叔叔家,可以向他了解一些情况。我是十分渴望了解临沣寨,很想和姓朱的老人聊一聊,想挖掘一些临沣寨的故事。想写好一部横跨明、清时期,从旧社会到解放以前的长篇小说,没有生活的细节故事,凭空写不出来文字。就是写出来,缺少细节的小说,失去真实的情节,小说空洞乏味,文字干瘪无聊,还有什么意义呢?
   我和朱良伟虽然是初次相处,但是他对我十分友好真诚,让我受宠若惊。朱良伟带我到他叔叔家中,他叔叔有六十多岁年纪。我没有这样采访的经验,感觉无从谈起临沣寨。他叔叔话语不多,我问一句,他说一句,仿佛他知道的故事不多,让我有点失望的感觉。他叔叔头发灰白,是一位十分朴实的老人。我初次到临沣寨,不太了解情况,我“问一句,他说一句”的交流,又让我无话可问,感觉十分无趣。他不爱说话,我不再问他什么。乡下人,为人忠厚,虽然不善健谈,但是他待人诚恳,不含一点虚情。我提醒朱良伟想走,他叔叔不让走。他憨态可掬,说话直白:“这么晚了,天下着雨,到哪里去?在这里吃了再走,农村啥都有,不是过去,没有啥吃……你们先说话,我外出买饺子,我们煮饺子吃。”朱良伟他叔叔说罢,他从墙壁上取下一把伞,打着伞外出买饺子。我望着他打伞离开屋门的身影消失在雨里,心里感觉一种既有亲切感,又有一种莫名的怜悯——庄户人家的背影,就这样定格在我的心里,至今两三年过去了,总是忘不了他打伞走在雨中的身影。也许那一个晚上,是我在别人家里,吃了味道最鲜美饺子的缘故。我是早年从闭塞的农村走出去,感觉乡村生活依然艰苦。可是我没有想到,现如今农村生活是这般的好,在朱洼村的临沣寨内,村民可以买到饺子吃。我似孤陋寡闻,认为这是一个自揭短处的情趣。

共 8321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临沣寨位于河南省平顶山郏县堂街镇境内,是全国罕见的至今保存最完好的古寨,是国家文物局公布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临沣寨有雄伟的红石寨城墙,潺潺的护寨河以及保存完好的朱镇府等明清古建筑群。本文讲述朱良伟与临沣寨,那么我们不仅要问?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呢?作者开篇从一条空间签名向我们慢慢展开,作者与朱良伟最初相识在网络里。朱良伟是朱氏后人,出生在朱氏老宅里,他对临沣寨比较熟悉,当他得知作者想写一篇关于临沣寨的小说,就十分热情地邀请作者前去临沣寨采风。作者也是郏县人,却因幼年时就离开了家乡,对家乡的郏县不是很了解。朱良伟的热情邀请勾起了作者想了解家乡古寨的浓厚兴趣,作者怀着激动、好奇的心理踏上了采风古寨之路。当他第一次见到朱良伟时,才知道他是一个身有残疾却十分乐观、开朗、自食其力的年轻人。朱良伟带领作者游临沣寨,临沣寨通往村外的有东、西、南三个寨门,穿过北汝河我们从西寨门进入寨子,看到雄伟的红石寨城墙,整个村落被一种浅红色条石砌筑的寨墙紧紧围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在当年日本兵扫荡寨子时,救了全村人的性命。朱良伟还向我讲述了南城门上,他的九爷在这里惨遭杀害。作者又与临沣寨开发办主任相识,他为人热情友好,和村民一起开发临沣寨,毕生竭尽全力为临沣寨做贡献。还有朱良伟的叔叔,一位诚恳、朴实、不善言淡的老人。朱良伟又向作者讲述了老宅的历史和老宅里曾经发生的故事,朱良伟幼年就随外婆一起生活,他和外婆相依为命,他对老人照顾的十分周全,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身残志坚、乐观开朗、自食其力,对外婆十分孝顺的人,以及他仗义疏财的品格。纵观全篇,结构严谨,条理清晰,感情充沛,叙述得十分细腻详实,一座古朴的老寨展现在读者面前,带读者了解了古寨的历史和人文变迁,以及古寨人们的古朴淳厚的气息,也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依恋之情。文章语言真挚,文笔老道,带有浓郁的历史古韵、感悟和分析,是一篇文化底蕴较厚的文章。感谢作者为我们带来的佳作,倾情推荐阅读!【编辑:晨夕若梦】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晨夕若梦        2016-01-17 19:48:58
  问好李老师,感谢您的赐稿。
晨夕若梦
2 楼        文友:晨夕若梦        2016-01-17 19:51:59
  本文文笔深厚,叙述得细腻详实,语言简洁,写作手法熟练,感谢李老师给我们带来的精彩。编辑不当,请多老师包涵,敬请指教。
晨夕若梦
3 楼        文友:晨夕若梦        2016-01-17 19:54:59
  家乡古城的历史人文,以及老寨里的人们淳朴、热情的风格,带来读者了解了一段古寨的历史,欣赏作者的精彩佳作。
晨夕若梦
回复3 楼        文友:李运昌        2016-01-17 21:12:21
  谢谢编辑
4 楼        文友:红尘有爱        2016-01-18 11:08:54
  李老师的文章细腻流畅,厚实饱满,满满的都是正能量,欣赏学习了!感谢老师赐稿星月!问好!
轻拥沧桑,笑语流年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