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军警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军警】军测小故事(散文)

编辑推荐 【军警】军测小故事(散文)


作者:松间明月 秀才,1133.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45发表时间:2016-01-18 09:24:25
摘要:2016年新年第一天,中央军委就发布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意见。这意味着国防和军队的全新走向,也意味着原有军队建制的改建。作为曾经的军中一员,自然会想到原老部队的一切,那绿色的美好时光,还有那曾经的锤炼。这里记叙的就是原广州军区某部测绘官兵的几个小片断。

【军警】军测小故事(散文) 2016年新年第一天,中央军委就发布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意见。这意味着国防和军队的全新走向,也意味着原有军队建制的改建。作为曾经的军中一员,自然会想到原老部队的一切,那绿色的美好时光,还有那曾经的锤炼。这里记叙的就是原广州军区某部测绘官兵的几个小片断。
  
   故事一:神农架的新传说
   神农架是一个谜。谜样的山林,谜样的天地。相传,那时一个名叫神农帝的人在这里搭架采药,救活一方百姓,而自己却悬岩牺牲。自那以后,奇闻奇事不断从神农架传出,野人的足迹,使人返老还童的白须,迷路的探险者,射出白光的土地……
   那是一年的四月,正是春暖花开。一天,分队长刘会胜带着技术员郑建农,战士朱兴国到二千五百米的高山上做大地控制测量。行至半山腰,有一条宽阔的河流挡住了他们的去路。望着里面飘浮着的冰块,刘会胜毫不犹豫背着仪器,手牵着手试探着走进冰面,双脚一踏进河水,一阵疼痛,钻到了心里。接着冰块划破了他们的腿,血水顺着流动的水漂着、漂着。刘会胜不禁吟出一首诗:“这里可真滑,山脚盛夏山上寒,山麓秋色山顶冰,赤橙黄绿看不尽,春夏秋冬最难分”呀!如今,这里又传出一个新的传说。
   上到崖上,已没有了路,到处是白皑皑的一片。那齐小腿肚子深的雪,是长年积压的烂树叶,拌着还未完成腐烂的尖刺。走起来,不但滑而且还扎人,他们不知摔了多少跤,血和雪交融在一起。
   来到山顶,已是傍晚,无法观测。如此走下山,一天的劳累就白费了,只有露宿山顶。他们寻找着合适的露宿地,突然,一行行野兽出没的脚印跃入眼帘,他们只好就地点地篝火,等待着黎明,谁也不敢入睡。
   树林里黑得让人恐怖。几个人守在火房,渴了,抓一把雪;饿了,烧几个土豆;困了,就编着谁也未听到过的故事,在这里睡着就意味着被冻死。
   好不容易盼到天亮,却满目烟云。大块的云雾向山顶倾压过来,而且越来越大,以致占据了整个山顶的天空,观测又成了泡影。他们的沮丧、他们咒骂。
   中午时分,老天算是开恩,几缕阳光泻出云朵,刘会胜招呼大家迅速架好仪器。顿时测旗飘飘,一个个精确的数据,显示在笔端。
   当他们测完第三个山顶时,已是第五天了。还有三个山顶,可是水完了,土豆也烧完了,怎么办?郑建农说:“分队长,我实在是支撑不住了,再一步也走不动。”刘会胜说:“那就歇歇吧!”
   几天的太阳把雪都溶化了,郑建农又渴又饿,没办法,他掏出牙膏往嘴时塞,刚进嘴里倒凉快,过一会比不吃还难受。
   刘会胜则转过身去,郑建农以为干什么,一看,他正在喝自己的小便,战士朱兴国风趣地说,我们这是演奏《上甘岭》的续集啊!
   经过十多天的测量,六个山顶总算都测完了,当他们跌跌撞撞来到一个农家时,哪知这个农家已揭不开锅盖了。那时,全国都在饿肚子,何况,贫穷落后的鄂西山区呢?
   刘会胜一行三人确实再难以移动一步,就掏钱让这个农家小孩去买水果罐头或饼干什么的,那知,那少年跑了老半天也不见回来。晚上十点,他歪歪斜斜地回到家里,拿出一瓶不知什么时候出的已经腐烂的、变了味的桔子罐头和一袋被老鼠咬破了袋的饼干交给刘会胜说:“大军,我跑了五个店,几十里路,就买这二样东西。”刘会胜一阵心酸。
  
   故事二,张家界的“野人”
   说起来,也许你很难相信,他在山上全裸或半裸整整呆了三个月。
   一个多雨的季节,部队进入湘西张家界出测。当时,战士李守成守在一个山顶上,执行定点观测任务。他所在的那座山最高,森林最茂盛,野猪活动最频繁。为了躲避野猪的袭扰,他在树上的三角架中间的横梁上搭了一个铺,宽仅有80公分宽,长不足一米,就卷缩在那里。
   为了防止深睡掉下来,他就把自己绑在上面。
   有段时间,天一连下了七天的雨。山下救援的希望是渺茫的。因为,天雨路滑,根本无法上来。下山的希望也不可能。他已经饿了三天,粒米未进,只靠野生植物维持能量,结果肚子老拉稀。第三天,他想,如果再这样下去,很可能有生命危险,好在口袋里还有一个茄子,为了维持生计,他一天切一点,点起火,用口缸熬点汤喝一喝,就是那样,待雨停后,山下人送粮上山时,他已经饿得全身发软。
   有时不只是忍受饥饿,还要忍受肉体痛苦。在山顶上,天一放晴,就断水。李守成身上穿的衣服被汗水湿了干,干了又湿。衣服越穿越硬,后来,他干脆来个“白裸晚衣”。白天温度高些不用穿衣服,就到半山腰的一条小溪里洗洗澡,洗洗衣,全身裸体地呆在山上,反正那上面就他一个人,到了晚上就穿上,既可御寒,又图个干爽。
   就这样,他待了三个月,出色完成了任务。下山时,一路风光,满脸灰土、汗水,加上长发披肩,当他来到一个农家投宿时,农家纷纷关门闭户,谁也不愿接受这个“野人”。
  
   故事三:没有爬上去的山
   涂生忠回忆说,我爬了十七年的山,但我心里至今还有一件遗憾的事,有一座山没有爬上去。
   那是1979年7月,我随许翠亮分队到祁连山脉一个海拔4千米左右的地方扎下驻地。这里荒无人烟,气候异常。常常是,早上把洗脸水泼在地上,只要五分钟就结冰,而中午气温高达几十度,在沙漠上行走,解放鞋被烫得变形,晚上则冷得不可开交,真是:“早穿棉,晚穿纱,围着火盆吃西瓜。”恶劣气候尚可克服,可高原缺氧引起的高原反应却奈何不得。躺在床上每分钟心跳高达130多次。
   有一天,分队要派一个作业组到离营地20多里的一个5400多米的高山上查刺大地点,正副分队长站都站不起来,更不用说爬山了,谁去?只有我这个副分队长了。大清早,我和战士小杨出发了。下午2点左右,已经精疲力尽的我来到那座高山脚下,只觉得耳朵轰鸣,嗡嗡作响,眼里的山在移动。但我还是强支着身体与小杨选择引进路线,并与他一道强行攀登。那个山坡约有七十度,视野范围内尽是分化硫沙,退二步,战战兢兢地上了60米,结果还是倒下了。小杨见我体力难支,眼含泪水说道:“副分队长,你年纪大了,身体不行,你就此休息,我一个人上去吧!”我想了想觉得他长期外业,有一定技术,这样也行。可是,上级规定是不能一人上山的,但如果不这样,万一我再也起不来,那他完成任务不更艰巨吗?何不趁我还有口气,给他壮壮胆,让他上去呢?小杨大概也看出了我的心事,诚恳请求道:“副分队长,你放心吧,我保证完成任务。”我批准他去了,并交给他一支手枪和三发子弹,反复叮嘱说:“小杨,万一碰到危险情况,就鸣三下枪。”他点了点头,擦了擦眼泪上山了。
   我时刻听着山顶的动静,一个小时后,山顶突然传来三声枪响,我一惊,坏啦,这时,我也不知哪来那么大一股劲,连滚带爬一口气跑了十多里,正好碰见分队同志,告诉所发生的一切。分队同志立即出发找小杨,我却瘫软坐在地上,等着小杨的消息。几个小时过去了,小杨终于安全返回了。原来这小子上山后过于激动和兴奋,闹了个恶作剧。事后,领导批评了我,我心里不是滋味,我觉得,我们测绘春天就要过去了,心中产生了无限惆怅。
  
   故事四:“土匪”下山
   沈应良回忆说,1964年我和李世贵带领战士黄秋庭、黄仁信等四人到广西西部小区执行任务,我们挑着行旅、炊具、资料及测绘器材从广西白色向普盖进发。一路崎岖小道,加上天气炎热,衣肉粘连,到第二天上午,每个人的肩膀被扁担磨破,渗出血水,但我们仍坚持不雇民工,不雇马驼,只在肩上加垫一条毛巾,到达测区时,肩膀已是血肉模糊。一天中午,我和黄仁信到达计划吃中饭的地点,发现此地的村庄早已颓墙破壁、荒草凄凄,要赶到一个村庄还有几十里路程,只好忍饥前进,但道路越来越荒凉窄小,十分难以辩认,本来不通的道路、地图上却缓通了,我们到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夜幕降临,山沟里一团漆黑,只能凭白天判图时留下的一点模糊印象,摸索前进,中午未吃饭,体力已消耗很大,人疲倦不勘,两人身上只有三个野山桃,既凭它充饥,又借它解渴。深夜一点终于摸到了一条村民放牛的山路,心中升起了一线胜利的希望。向着狗叫的地方走去,当摸到一老乡家时,已是深夜两点了,夜入民宅,又是浑身茅草、汗泥、头戴草帽,身背枪支,手持拐仗,其容貌打扮已和落魄的土匪差不多,老乡开门一看吓得半天说不出话来,我们靠几句学来的僮话,根本无法消除对方对我们这两个“不速之客”的惊疑和畏惧,我们拿出随身携带的大小证明,但老乡又不认识字,只看了证明上都有一个大红印章,才半信半疑开始给我们做饭吃,我们为了解除老乡的畏惧心理,先付了一笔丰厚的伙食费。住家有一个小孩不断哭闹,但哭声十分无力,我们发现小孩在发烧,想定是感冒了,于是拿了几片感冒药给小孩吃,心想反正是感冒片,即使治不好病,但也治不死人,碰碰运气。病人心急乱投医,盲医无知瞎下药。真是瞎子猫检到了死老鼠,病了三天的小孩在第二早上奇迹般好了,老乡对我们从猜疑到信任,从信任到几乎是感恩了。第二天早上,我们吃了一顿可口丰盛的山珍野味,临走时,老乡率全家出门,依依送别。
  
   故事五:冲过封锁线
   对越自卫反击的硝烟,刚刚熄灭,他们就踏上了那块灼热的土地。
   这是一次由副大队长蒋迪甫,副政委肖冬生等五名大队党委委员及机关业务干部组成的测量小分队。尽管他们是老测绘队员,但这次执行任务非同一般。
   一钻进森林,稠密的枝叶,把四周遮得严严实实,星月、大山全都不见了。走着,走着,隆隆的吼声由远而近,似晴天惊雷,似山崩地裂,脚下的大地,头上的树枝都在抖抖嗦嗦地颤动。越军开始炮击,被罩在林子里,看不清炮是从什么地方打来的。
   走在队伍里的年轻业务参谋,劝年近五旬的蒋副大队长和尚冬生副政委说:“你们这么大年纪了,就不要到第一线来了,太危险,万一出什么事,我们回去不好交待”。可蒋副大队长却笑着说:“怎么,这老头不中用了,拖累你们?用着急,这样的场合我比你们有经验”。
   话毕,越军的炮弹一发又一发打来,接着是成排地在天上地下爆炸,组成一张严酷无情的火网,所有的人都觉得,自己的命运全被那张网罩住。怎么才能撕开突出去?高温高压的弹片在横飞,巨大的土地腾空而起,大树被连根拔起又摔下来,金黄的火舌在狂舐着树木山草。大自然那和谐的声响都被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压倒。一切都淹没在硝烟之中。他们扑在地上,被筛来颠去……
   透过微弱的晨光,蒋副大队长看见没有一个人流血,正当他要跃起招呼大家继续前行时,又是一声短促的光啸,他赶紧往来蹲,躲过了这个带火的魔鬼的侵袭。
   经历二十天的时间,他们就这样,采用蹲、跳、爬、跃、攀、移等姿式,躲过了敌的炮弹、冷枪,遍过了敌人埋没的密密麻麻的地雷,跟班调绘了三十六个国界之碑。完成了从广西东兴到云南富宁长700余公里的中越边界测图的任务。做到了“不死一个人,不逃一个人,不被敌人抢走一份图纸资料”的要求,为我外交斗争取得胜利,创造了重要条件。
   类似故事,在测绘部队还有许多、许多……
  

共 437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部队测绘,是为合成军队作战、训练需要而进行的测绘保障工作。是随军队作战指挥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为适应未来战争发展的需要和作战指挥的要求,部队测绘须扩大保障范围,提高成果的准确性,改进保障手段,增强快速反应能力。文字中的五个小故事,为读者展示了军测工作中战士们严谨的工作作风,顽强的工作毅力和英勇善战的精神。军测人员既要有热爱本职工作的职业感还要有不怕困难,随时准备奉献自己的境界。故事感人肺腑,军人闪光的心灵世界令人折服和赞叹。好文共赏!感谢赐稿!问好明月老师!期待更精彩!【编辑:林雨荷】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林雨荷        2016-01-18 09:25:42
  故事感人肺腑,军人闪光的心灵世界令人折服和赞叹。好文共赏!感谢赐稿!问好明月老师!期待更精彩!
林雨荷
2 楼        文友:林虎        2016-01-18 11:25:02
  向光荣的测绘兵致一个老兵的敬礼!
林虎
3 楼        文友:松间明月        2016-01-18 18:59:28
  谢谢雨荷的精彩按语,感谢林虎的鼓励!
总有一段文字浸润你的灵魂。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