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解读大名密码(散文)

精品 【流年】解读大名密码(散文)


作者:东汇 布衣,261.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743发表时间:2016-01-18 17:47:14

【流年】解读大名密码(散文) 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大名古城可谓大名鼎鼎。历史上先后有三十多次县级以上的行政机构设在大名,其中两次作为国都,七次作为陪都。如此“履历”,足见其不凡。
   作为黄河以北地区的古代重镇,许多历史节点都能在大名找到痕迹。梳理历史,发现大名的兴衰和文化密码与两条河密不可分,一条是黄河,一条便是中国大运河。
  
   一
   黄河与大名县的渊源由来已久。高大的沙麓山就曾矗立于黄河东岸。大名县志记载,沙麓山的主峰起自今大名县东北部,南北近50公里,东西大约15公里。
   沙麓山是大名历史发展进程中不能绕过的节点。沙麓山原名菹台、五鹿山,水草丰茂,风景旖旎。《穆天子传》卷六记载,周穆王在位期间,曾三次游历于此。
   位于齐国、鲁国交界的沙麓山曾长期为卫国领土。鲁僖公十四年(公元前646年),诸侯会盟于沙麓山。春秋五霸中的两霸与沙麓山有纠葛:公元前658年,齐桓公为了保护中原诸侯国,在沙麓山西侧修筑五鹿城(今大名县东部)。晋国公子重耳失势时曾流落在此,乞食受辱,重耳后来成为春秋五霸的晋文公,曾一度把这块属于卫国的领土纳入晋国的版图。战国时群雄逐鹿,周显王二十六年(公元前343年)齐国、魏国之间著名的马陵之战就发生在此。
   沙麓山于周襄王六年(公元前646年)八月崩塌,部分冲入黄河,可它的战略地位依旧。
   沙麓山低矮了,可它的名声在西汉后期却大了。山脚下崛起的“王氏家族”的女儿王政君被汉元帝立为孝元皇后,在丈夫元帝去世后,历佐四世达六十余年,父和兄弟世代封侯,成帝之世,王氏为侯九人、为大司马五人。
   王莽虽是王政君的亲侄子,可由于父亲早死,未及受封。早年家境贫寒,比起那些封侯的叔伯兄弟,王莽起步较晚。可家境也砥砺了他生活俭朴、博学多览、谦恭有礼、事亲至孝等良好行为,以至于他三十八岁官拜大司马时,朝野上下皆赞,声望极高。可是,篡位后做了十五年皇帝的王莽却多以负面形象记载于史料。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诗人白居易的感叹是因为王莽留给了后人太多的想象空间。倒是黄河给了王莽一个正面的实证——王莽堤。王莽深知黄河桀骜不驯的脾气,在新朝建立后,加大对黄河的治理,多次对金堤进行加筑,感其筑堤免灾之功,家乡大名人称之为王莽堤。王莽堤至今遗迹犹存,干枯的黄河故道——王莽河犹在。
   在沙麓山另一端,西晋文学家、史学家束皙曾在大名居住,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有名的太守。束皙为官时关心民生,辞官后设馆授徒,深受民众爱戴,他辞世后,当地人把村名改为“束馆”。
  
   二
   大名的地界,黄河走了,运河来了。所不同的是,黄河是纯天然形成的,而运河则是人类靠双手开凿而成的。
   西汉以前黄河流经大名县境长达613年,黄河曾两次改道,终于在公元11年从大名东北决口后扬长而去,向南改道百里之外。
   公元605年,隋炀帝杨广下令开凿贯通南北的大运河,黄河以北的永济渠,则是利用沁水、淇水、卫河等引水通航,直达北方的涿郡。作为卫运河沿岸重镇的魏州(今大名),别无选择地呈现在了历史的节点上。每日往来粮船、商船、水师船络绎不绝,各地货物都在魏州集散,销往各地。
   唐中和年间,魏博节度使乐彦桢依西门外河门旧堤,扩建城池,扩建后城池从内向外有皇城、罗城、大城三层,皇城有南、北、东、西4个城门;罗城周长二十里,有南砖门、观音门、橙槽门、冠氏门、朝臣门5个门;大城亦曰外城,周长八十里,每面都有两个门。三道城墙宏伟壮观,魏州城成为当时除京都长安和东都洛阳之外的第三大城市,人口密集,超过百万,富庶繁荣,闻名遐迩。公元753年大诗人李白来到大名,“青楼夹两岸,舟车日奔冲”就是对运河西渠车船往来、商贸繁华的描述。
   大运河也是维系中央集权的政治纽带。但这条纽带所产生的社会效果也像大运河一样蜿蜒曲折。至唐朝时,日渐崛起的北方民族契丹已经虎视眈眈伺机南侵,大名作为卫运河南北交通枢纽,军事作用日渐凸显。
   狄仁杰出任魏州刺史后,对内安民,百姓乐业,对外修武,北拒契丹,老百姓无不颂赞,并立碑纪念。而几乎与狄仁杰同期的名将郭元振(今大名籍人),一首《宝剑篇》受到武则天的欣赏,他出使吐蕃、镇守边陲、辅助唐玄宗诛杀太平公主等等,立下了不朽功勋。
   唐朝后期藩镇割据严重,军阀拥兵自重,公元882年,魏博节度使田悦背叛朝廷自称魏王,将魏州改称大名府。
   五代时期,大名府成为河朔地区实力雄厚的藩镇首府及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公元923年4月,李存勖在大名府称帝,国号大唐(即后唐)。此外,大名府还曾作为后晋、后汉、后周的陪都。
  
   三
   北宋时,大名府的“颜值”达到最高峰。而令它闻名于世的,却是文学名著《水浒传》。一部“水浒”传天下,世人皆知大名府。
   北宋王朝倚重的是大名府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实力。历来有“河朔重镇、北门锁钥”之称的大名府,是东京开封的北部门户和宋辽战争时抗辽前线指挥所。而且,据《宋会要辑稿?食货》统计,大名府税收仅次于东京开封府,居全国第二。
   北宋时大名府作为陪都,称为“北京”,府城占地面积约36平方公里,外城周长四十八里二百六步,共开九门,南面三门名为南河、南砖、鼓角门;北面两门,名为北河和北砖门;东面两门,曰冠氏和朝城门;西面两门曰魏县和观音门。大名府城池建筑规模宏大壮观,城内商贾云集,百姓富庶,盛极一时。多位皇帝曾巡幸驻跸大名府,宋真宗在此建造的行宫“宫城三里一百九十八步”,南面有三个门,东、西、北各有一门;建有班瑞殿、时巡殿、靖方殿、庆宁殿。
   作为陪都70年,长期为河北路首府。因为政治军事地位特殊,大名府长官的委任历来为宋廷所重视,不是文臣就是武将,大名府知府共有79人,其中以负责行政的宰相、副宰相到大名府任职的先后有31人,以负责军事的枢密院院使、副使先后在大名府任职的10人,其中9人既有行政职务又有军事职务。足见大名府历史地位之显赫、政治地位之重要。
   北京大名府与东京开封府遥遥相对,水陆相通,密切相关。范仲淹和王安石虽然无缘在大名府任职,可他们二人分别主导的庆历新政和熙丰变法,毫无悬念地引起大名府的同频共振。曾在大名府任职的很多官员都参与了这两场变革。变革,总会牵扯一些人的利益,总会有不同的看法。而大名府以其独特的政治地位出现在历史变革之中,也彰显了其一直处在宋代朝廷政治、经济、文化的核心区域内。
   但如今说大名,就不能不提及妇孺皆知的文学名著《水浒传》。《水浒传》共分一百二十回,涉及大名府的就有十几回。据考证,玉麒麟卢俊义和浪子燕青就是大名府人。《水浒传》称北京大名府是“河北头一个大郡、冲要去处,却有诸路买卖,云屯雾集”。一百回本《水浒传》第六十六回大名府正月十五上元佳节情景,凸现的是大都会的气派:“家家门前扎起灯栅,都要赛挂好灯,巧样烟火,户内缚起山棚,摆放五色屏风炮灯,四边都挂名人书画并奇异古董玩器之物,全城大街小巷,家家都要点灯,大名府留守司州桥边搭起一座鳌山,上面盘红、黄大龙两条,每片麟甲上点灯一盏,口喷净水。去州桥河内周围上下点灯不计其数。铜佛寺前扎起一座鳌山,上面盘青龙一条,周回也有千百盏花灯。翠云楼前也扎起一座鳌山,上面盘着一条白龙,四面灯火,不计其数……”《水浒传》里描绘的北京大名府的繁华场景,可媲美于《清明上河图》。
   大名府曾经的繁华让人回味无穷。但是,当时北宋后期的现实更让人揪心:水灾、蝗灾、旱灾多发,民不聊生,官逼民反,于是就有了“宋江义军横行大名、京东两路州县,官兵数万无人抵挡。次年二月,又入大名府界”等史料记载。由于官兵围剿和利诱,终于在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二月,宋江、卢俊义等三十六人在大名府接受招安,并开进大名府城,不久,随宋军北上征辽。宋江起义失败。”
   北宋的文学是富庶的,宋词是其品牌。大名府的官员大多有文学情结,几个已是卓然大家,除寇准、韩琦、欧阳修、文彦博、苏辙、黄庭坚、贺铸、晁补之等在此留下诗文外,也出现了不少大名府本土文人:宋代古文运动先驱柳开、北宋文学家刘筠、著名词人宋白,以“弄潮儿向潮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名句留史的著名诗人潘阆,著名诗人王令、李清臣等等。
   北宋初年名相范质、大臣王佑和名相王旦父子、名将潘美和曹翰、名臣刘安世等,都是当时大名府籍人士,都有诗作存世,尤其是曹翰的“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拳拳之心,力透纸背。
  
   四
   世事多变,参得透,却未必能料得到。大名府亦是如此,它只能随着时代的沉浮发展变迁,却无法左右自己的盛衰。
   一向强势的辽国,于公元1125年被金国所吞灭,比孱弱的北宋还早亡一年。但是,该来的终究要来。公元1128年一个雾锁四野的日子,金军铁骑让大名府城破易主。带头攻城的宋军叛将刘豫于公元1130年以大名府为都城建立了金朝藩国“大齐,”当上了儿皇帝。而作为守将的大名府人郭永宁死不降,勇赴国难。可没料到,金国比辽国更短命,公元1229年,成吉思汗最喜欢的四子拖雷兵不血刃拿下了大名府。
   屡经兵燹,伤痕累累的大名府在元代遇到了更大的挫折。元王朝“裁弯取直”的决定,使得船运缩短了900多公里的航程,也将京杭大运河主航道东移至山东临清,曾经守望大运河的大名府,漕运一度冷清,只能无奈地“望河兴叹”。但苍天眷顾大名府,沉寂多年后,明朝永乐年间废海运、行漕运,让这个运河岸边的明珠再次熠熠闪光,至清朝时更加繁盛。同在运河岸边的金滩镇,曾是不起眼的小村,因运河而兴,水面舟行辐辏船帆交错,岸边店铺林立,四方商人摩肩接踵。
   明建文三年(公元1401年),朱棣围攻大名府久而不下,决漳、卫二河水淹,水由观音门(今沙堤村东)入城,城遂废于水。今残存断续城垣和建筑遗址,地表散见瓦砾瓷片,时有古器具出土。大名府城系一次性水毁,都市布局完整,且遗址范围内没有工矿企业,村庄稀疏,其文物蕴藏十分丰富,专家们提出这是一座极具开发价值的陪都文化遗存。2006年国务院公布其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战争毁坏了宋元时期大名府城的容颜,却无法抹去大名府在明统治者心目中的重要战略位置。公元1401年,明都指挥使吴成于卫河北岸艾家口,重筑大名府城(即今大名县城一带),周九里,高三丈五尺,宽二丈五尺,护城河深四丈五尺。城门四座,东体仁、西乐义、南崇礼、北端智,四门外均有瓮城,瓮城之外有桥。明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知府姚如遁用国库银采购砖石包修城墙,城高达到三丈六尺,增修女墙三尺。四门上方各建一座两层城楼,城四角均有角楼,城上有炮台,壮观雄伟。清顺治五年至十六年,在此设直隶、山东、河南三省总督府及直隶巡抚,大名道、大名府等机构均驻大名城,有“大小72衙门”之称。在清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始设直隶省,大名府为直隶第一个省会。大名府城历经多次重修,从另一面证明了它作为冀南军事重镇和经济文化中心的分量。
   清王朝日渐没落,海运兴、漕运止,尤其是京汉铁路的修建,冀南平原的中心由大名西移邯郸,大名府走到了历史的拐点。
   但是,涅槃总有重生的时候。清末新政,西风东渐,卫河岸边的大名也是风起云涌,邮政局、警察局、阅报公所、农会、商会、议事会、参事会、市政会,劝学所、教育会、中学堂、小学堂、女子学堂等等,一些现代化的元素在大名涌现。这不仅仅是历史偶然的起承转合,更是大名人与时俱进的精神体现。
   《大名县志》曰:“其地固自重要,其人亦多任侠好义,有燕赵遗风”。直隶七师、直隶女五师、红枪会、冀南盐民暴动等等一个个名词和事件,都是大名人爆发力的体现。曾经与周恩来、邓颖超在天津成立觉悟社的郭隆真,是河北第一位中共女党员、北方妇女运动的先驱者和工人运动的卓越领导人,她也是大名人的杰出代表。
   进取务实,是大名人的共同特点。“大名香油”是响亮全国的品牌,当初许多人几乎赤手空拳地推着排车外出创业,若干年回来时开着名车座驾,他们凭借的不仅是传承久远的老字号,还有他们骨子里进取务实的大名精神。
  
   五
   如今的大名,有历史的辉煌,也有现实的魅力,正像邓丽君《小城故事》唱的那样“小城故事真不错”。
   千古兴亡多少事,一言难尽大名府。
   历史的脚步、文明的进程,都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时代提供的平台上有所作为,才能不辜负历史的赋予,是每个当代人都应思考的问题。一个群体,一个地域,一个时代,不管大小多少,总该有载入历史的内容,否则就是对历史的漠视、对一方水土的遗弃、对所处时代的辜负。
   曾经作为大运河主航道的卫河依然流淌,曾经与黄河一样桀骜不驯的漳河如今已经温顺,这两条河一东一西佑护着现在的大名县城。让人感叹的是黄河水,通过人工改造的88公里渠道,已于五年前从河南濮阳流入了大名县,按着世人的旨意默默浇灌着离开多年的故土。三条河流重新聚首大名,文明的脚步在继续前行,历史已掀开新的一页。
   作为一代歌后,虽然邓丽君还没来得及回大名县祖籍就已香消玉殒,可循着她父辈的足迹即可在邓台村找到其血脉的源头。其实,邓丽君的歌声就是她的足迹,无需走进大名就已心在大名。这里有她的根脉和父辈的深刻记忆,聪慧的邓丽君对大名丰厚的人文历史的了解,应该不止是略知一二。

共 5381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集历史、人文、地理、文学为一体的多范围解读大名密码的散文。作者为了解读大名的密码,寻史追迹,从春秋五代的战事及涉及的人物到隋、唐、宋、辽、清、民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从两次国都到七次陪都,从黄河改道为大运河。一路走来,版图依旧,改变的只是帝王及帝王所统治下的史事政策。随着史事的变迁,关于人文的积累也在不断增加中丰厚。随着作者的笔触,我们一路追寻大名走过的历程,既有繁华过后的沧桑,更有空白后再度重生的厚重。历史的天空风云浩荡,那些曾为这座名府弹冠而起的各路英雄,为这块版图逐鹿中原的帝王将相,均已载入了大名的史册,被后人铭记。而大名的精神与风骨,也被一代代大名的先贤们遗传下来,“当初许多人几乎赤手空拳地推着排车外出创业,若干年回来时开着名车座驾,他们凭借的不仅是传承久远的老字号,还有他们骨子里进取务实的大名精神。”至此,不由不叹其千百年来所积累的精神支柱,影响力之大。散文笔力雄健,脉胳清晰,从中也体现出了作者的好学与知识渊博,佳作,编者倾情推荐阅读。【编辑:临风听雪】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60119001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临风听雪        2016-01-18 17:54:20
  问好作者,欣赏你的好学精神,向你学习了!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更多佳作分享流年!
雪,本是人间清冷客
2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6-01-19 11:42:17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