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守望】无悔年华(散文)

编辑推荐 【星月守望】无悔年华(散文)


作者:马继军 童生,976.8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977发表时间:2016-01-19 22:30:32


   这是一个星期天的上午,在郏县薛店镇的中学里,学生们都放学回家了,学校里很清静。王志军校长在校园里走着,突然听到一阵响亮的讲课声:
   “同学们,今天我向大家讲酸、碱、盐的通性。现在我提问三个问题……”
   王志军纳闷了,今天同学们都过星期天回去了,怎么还有学生在此听课?他惊疑地向那个教室走去,只见化学老师李克温站在讲台上神情激昂的讲着课,但教室里空无一人。
   “啊,王校长,学校教研组准备听我的课,我现在想空堂试讲一下。”
   李克温笑着说到。
   ……
   这是2004年春天的一个星期天,当时站在王志军面前的李克温已经66岁,满头白发。如今十年过去,这位76岁的老人依然天天站在讲台上,没有结束他讲课的生涯……
   这么大的年龄还在学校里教学,难道他没有退休?难道他不知道退休后如何地生活吗?
  
   他还要教书
  
   1998年,在教育上干了36年,60岁的李克温就要退休了,作为国家公务人员,退休将是人生的一次大转折,它将为一个人一生从事的工作划上圆满的句号,也将为未来的生活展开新的画卷,或下棋玩牌,或游山玩水……极尽所乐,颐养天年。而对于李克温退休后的生活,他的儿女们早已为他打理好。他的二个儿子三个女儿都在平顶山市工作,他们商定要把辛辛苦苦教了一辈子书的父亲接到平顶山,在他们的相互关照中安度晚年。然而,李克温却对儿女们说到:
   “我还要教书。”
   面对父亲的回答,儿女们更是气愤地说:
   “你教了几十年的书还没有教够。再教书,我们用车拉也得把你拉过来。”
   此时,儿女们怎能知道父亲的心情?
   此时,李克温的心情更为能不能再教书而纠结着。
   李克温1938年出生在郏县薛店镇李村的一个贫困家庭里。1958年,他怀着要当一名教师的梦想考上了新乡师范学院。1962年毕业后,本应留在城市的他却偏要回家乡教学,后来就分配到邻近的宝丰县。1969年,他终于实现了回家乡教学的愿望,从宝丰县一所中学调到了郏县薛店镇高中。那时的镇高中正在筹建中,摆在他面前的是沙石遍地,打夯奠基的施工景象。从此,他和这个刚刚奠基的学校一起扎根,一起成长,一起经受岁月的风风雨雨。
   他是新乡师范学院生物系毕业的,在镇高中一直担任化学老师,由于他对教学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后来就又当上了班主任、学校的教导主任。作为一个学校领导和老师,他为这个乡镇中学的巩固、发展,为乡村的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少的贡献。1993年,教育体制改革,镇高中变成了镇初中,这个学校在这次转折中一时陷入被动局面,当时更流传着“高中的老师不会教初中”的议论,学校招生遇到困难,他就一次次的到集贸市场上,到各种会议上,到学生的家中做工作,讲高中的老师不仅能教好高中的课,更能教好初中的课。毕竟他在当地教了二十多年的书,毕竟他在这里有很高的声望和威信,毕竟很多学生的家长又都是他的学生,才保证了学校的生源,才使这个刚刚转型的学校走出了困境,一路曲曲折折而又蓬蓬勃勃的走到了今天。如今,三十年过去,物换星移,春华秋实,他由一个朝气蓬勃的小伙子变成了就要退休的老头子,他为此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他说不清,记不住。唯一缠绕在心的就是那种对学校难以割舍的感情了。在退休前的那段日子里,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就在校园里散步,月光似水,清风如梳,在梳理着他的白发,也在梳理着他的记忆,而此时的记忆是那么清晰的展现在他的面前,他似乎看到了所教过的学生的每一个笑容,每一个细节……,高高的杨树在夜风里哗哗作响,宽阔的校园在月色里愈加迷人,寝室里不时还传来一些孩子隐约的梦呓声……,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情一景都使他感到是那样的亲切可爱,恋恋难舍。如今就要退休了,难道就要离开这里吗?不,他不愿离开这个学校!
   此时,更有一个人不愿让李克温走,这个人就是当时的校长王志军,他曾是李克温的学生,在他的眼里,李克温不仅是他的好老师,而且,那时李克温还是学校的教导主任,他怎能让自己这样的好老师和好搭档离去呢?
   于是,李克温尽管退了休,依然留在学校里。学校为了照顾他,每月给他补贴100元的工资。李克温说:
   “为挣钱,到别的地方也许我会赚更多的钱。我不为钱,为的就是不能离开自己的学校。”
   这时,他的孩子们更不愿意了:
   “你要想教学,我们在市里给你找一个辅导班,每月工资1000多元,挣钱又多,工作又轻松,还能天天守在儿女身边。”
   李克温再次说:
   “不!”
  
   他还在创新
  
   退休后的李克温在学校里依然是初中三年级三个班的化学老师,依然是原来的班主任,学校的教导主任也依然在他肩上挑着,和过去所做的一个样,唯一不一样的是他的心情变了。此时,他所想到的是自己一生所剩下的时间不多,在这人生有限的时间里他要把学教的更好,要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为此,他更加勤奋努力的工作着,分分秒秒都不想浪费掉。每天,他总是早早地起床,提前坐在教室里,等待同学们的到来。一日三餐的时间,他不愿耽误,要么是提前吃饭辅导学生,要么是给学生们补了课再回家吃饭,他的家就在学校里,只有几百米的距离,但这暂短的路程他的脚步也总是匆匆忙忙的。
   他教了一辈子的化学课,可以说再讲课是轻车熟路,闭着眼睛就能说的头头是道。有人对他说,不用再费那么大的劲了,照着以前的教案说说就行了,他却不,每一次的讲课都是认真地写出教案,认真地把每堂课讲好。对于教学中的疑难问题,他更是抓住不放,每次考试后,他都把学生遇到的难题错题剪下来,再次粘贴成卷子让学生解答,更把这些难题错题抄录成册,发给学生们反复练习。光是这些小册子,他就集了好多本了,他不会电脑,这些资料大多是他在星期天,节假日不知费了多少时间和心血用手写完成的。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教学理念的创新和演变,教了大半辈子学的他也遇到了新的困惑和问题。过去许多课程都是老师主动讲,学生被动听,不能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他与时俱进,转变观念,坚持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学生是演员,老师是导演这种新的教学方法,课堂上让学生讲,学生说,老师做补充。这样使让过去发言全身颤抖的同学也能慷慨激昂地讲出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学生的积极性和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表现。化学课不好讲,讲的不好,抽象呆板,干燥无味,难以教好学生。他就探讨新的讲课方法,把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疑难问题编成顺口溜,如:怎样不用试剂鉴别物质时,他说:碳酸盐加一盐,已溶不分钾钠铵,本组物质相互鉴。如:在进行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操作步骤时,他编出了:氢气还原氧化铜,验通点燃后停氢,前面颠倒会爆炸,后面颠倒会氢化……,这些年来,他编出的顺口溜有数百条。在一次县里的初中三年级备考会上,李克温面对众多毕业班的老师念起了他的顺口溜,这些老师们越听越来劲,边记边说“李老师,您慢点说,我们记的都跟不上了……”老师们听着如此的有兴趣,对学生们还能没有兴趣吗?许多学生的化学成绩更快地赶了上去。然而,这每一条顺口溜都含着他不少的智慧和心血!为了一条顺口溜的准确和好记,他都仔细琢磨,反复推敲,有的竟达二、三年的时间。
   李克温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教学上,他没有请过一天假,没有耽误一节课。2008年,他母亲去世,他一面在老家安排人料理后事,一面继续到学校上课。母亲安葬后的当天,他就又回到学校里。节假日,更是他对学生培优补差的宝贵时间,许多学生来到他身边补课。在这里,我们见到了李诗奇和王露杰这两位同学,他们很感动的对我们说,过去,他们的化学成绩很差,每到星期天就到学校找李老师补课,李老师不仅认真的辅导他们学习,还要留他们在家中吃饭。他们化学成绩很快赶了上去,以优异成绩考入了郏县一高的“圣光班”。
   “作为一个教师,不能光教书,不教人。一个学生知识再高,品质不好也是一个教师的失职和失败。”
   李克温对此感受尤深。他在教好学生知识的同时,始终不忘对学生思想品质的教育。他在讲化学课的同时,常常向同学们讲化学专家候德榜热爱祖国,发展民族工业的故事。他深情地对同学们说:
   “将来你们学上成了,也可以出国,但不论走到哪里,都不能忘记自己的祖国,即使你们将来回不了祖国,也要把自己的知识技术传到中国……”
   这激越高昂的声音啊,在激励着同学们的心!
  
   他还在奔波
  
   李克温重返学校,仍像过去一样,学校里大大小小的事都挂在心上。那个学生迟到早退了,那个学生不认真听课了,那个学生染黄头发了,那个学生打架骂人了,他都想去管。从早上学生起床到夜晚入寝,随时都能看到他在校园里忙碌的身影,听到他响亮的嗓音。有的同学们说,一天听不到李老师的声音,就感到没有劲头。学校扩大建设规模,他担起了监工的角色,亲临工地,为了保证规范施工,有时竟与施工方争的面红耳赤,感到沙石水泥比例不够,就亲自看磅过称,看到用工石子不干净,就亲自抱着水管冲洗……
   招生一直是乡镇中学的重点和难点,每当招生季节,更是李克温分外繁忙辛苦的季节。为了让本地的学生在镇中上学,他就登门入户的到这些学生家做工作。往往这时候,有些家长的工作再不好做,只要他一去,一说就通。因为许多学生的父母,甚至爷爷奶奶都是他的学生,他们怎能不放心的把自己的孩子送给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师呢?
   由于家庭贫困等多种原因,一些学生不能继续上学。他更是看在眼里,痛在心中,想方设法让这些学生重返学校。
   暑假的一天,初中毕业没考上高中的王淑娜来到学校对李克温说:
   “李老师,俺还想上学,可俺妈不愿意。”
   王淑娜的家离学校十几里,李克温不顾天热路远,来到这孩子的家中。王淑娜的父亲在外面打工,母亲带着三个孩子在家种地,王淑娜是老大,最小的还在母亲的怀中抱着,面对着李老师的到来,这位母亲无奈的说,
   “俺家穷,活儿多,我身体又不好,只有让孩子回来干活了。”
   望着这样的家庭,李克温痛心的说:
   “越是穷,越应该让孩子上学,学习可以改变贫困的面貌。贫穷是短暂的,忍耐一下就行了,但孩子的学习不能耽误啊。”
   就这样,李克温冒着炎炎烈日,骑着自行车跑了四、五趟,才说服了这位母亲。王淑娜重返学校,经过一年的努力,考上了郏县一高“圣光班”。
   又是暑假的一天,李克温在亲戚家,看到一个初中刚毕业的学生,问她考试的怎么样,这孩子的泪水一下子就流了出来。这孩子叫伊艳艳,她没有考上高中,想再上,但家庭困难,父母想让她就此停学,在家干活。李克温就打车去60多里的伊艳艳家做工作。她母亲却说:
   “我们家很困难,孩子又不好好学习,她再上学也无用处。”
   李克温说:
   “你把孩子交给我,我负责把孩子教育好。”
   母亲仍是不吐口,李克温就一次次往这家里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伊艳艳终于回到了学校中,在李克温无微不至的关怀下,学习就有了飞跃的进步,在全国化学竞赛中获得了一等奖。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进入郏县一高,后考入东南大学。现在正在读博士,准备出国留学的伊艳艳每次回来都要看望李老师,她说:
   “没有李老师,就没有我的今天。”
   教学几十载,桃李满天下。前几年,郏县来了一位女副县长,分管教育工作,她刚刚到来就要寻找一位曾经在中学教过她的名叫李宗温的老师,但怎么也找不到,后来就在县里召开的教育会议上询问。她终于找到了,她要寻找的李宗温就是李克温,原来李老师在宝丰县教学时名字就叫李宗温。学生找到了老师,非常高兴的要去看望。李克温知道后,马上赶到县城去看望学生。时光再久,学生在老师的眼中永远就是学生,他不愿让自己的学生为看望自己而浪费她的时间,影响她的工作。几十年的风霜雪雨啊,多少往事如过眼烟云,唯一难失的是人间真情,尤其是这难以忘怀,弥加珍贵的师生情谊……
   此时,李克温坐在我们的面前,尽管已是76岁的老人了,但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声如洪钟,笑容满面,他说:
   “回顾几十年我的教学生涯,特别是退休后这十几年的教学,给我带来的不是劳累、苦恼和后悔,而是快乐、幸福和享受。”
   “您打算再教几年学?”
   我们问。
   “再教四年,教到八十吧!”
   他说。
   “你身体这样好,到八十后还能再教学啊!”
   他哈哈笑道:
   “那就继续教,教到不能再教的那一天吧!”
   这时,现任的校长王旭峰说:
   “李老师现在已经成了我们学校的主心骨,有他在,我们学校就有了依靠,有了希望,我们不能没有他……”
   采访结束,就要离开这所学校了,望着这位步履娇健,神情豁达,笑容可掬的李克温老师,我们思绪万千: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可歌可泣的业绩,只是在这个普普通通乡镇中学里,坚守了四十六年,不弃不离,默默奉献,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全都挥洒他在用在这片土地上,用自己的行动和信念在诠释和注解着一个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在书写和展现着一个教师的职责和情怀!

共 5193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李克温老师,是一位退休不退岗的老教师,作为教育战线的一名优秀化学教师的李老师,在60岁退休的时候没有按照孩子们的安排极尽所乐、颐养天年,而是选择继续在教育战线上发挥余热,教授三个班的化学课,担当教导主任,只是想发挥余热,注重创新,粘贴错题集、坚持当导演学生是演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节假日也不休息。尤其在招生的时候,更是心系万家贫苦百姓,有可能辍学失学的学生,还常常接济和帮助贫困学生。几十年的教学生涯,李老师桃李满天下,播撒爱的种子遍及半个中国,用自己的行动和信念在诠释和注解着一个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在书写和展现着一个教师的职责和情怀!这些老师虽然就是教育战线上的普通一员,但这些教师他们那深邃的思想、丰富的知识、博大的爱心、无私的情怀,却在我们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一入世真挚感人的文章,推荐欣赏。【编辑:快乐永远】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快乐永远        2016-01-19 23:59:16
  先问好马老师,谢谢支持星月。
2 楼        文友:快乐永远        2016-01-20 00:00:32
  我们也教学,李克温老师的这份执着与热情深深地感染了我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3 楼        文友:快乐永远        2016-01-20 00:01:45
  不只是青春无悔,人生总不悔,才会更对得起这神圣的职业。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