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百味文学 >> 短篇 >> 杂文随笔 >> 【百味】一个孤独旅行者的沉思(随笔)

精品 【百味】一个孤独旅行者的沉思(随笔) ——读王寅随笔、诗歌及其摄影


作者:马莉 布衣,155.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543发表时间:2016-01-20 21:57:20

一、安静地写作
  
   一直以来,作为一个诗人,王寅姿态低调;而作为一位随笔家,我们似乎还不知晓。安静的王寅总在不声不响地写作。
   当王寅把新出版的还飘漫着墨香的随笔集《刺破梦境》寄我,望着封面,我有一丝小小意外:极简朴、极素雅,像秋天安静的落叶掠过湖面,不惊起水波——青绿的封皮镶着红黑两色标题,精致又神秘,像天书又像套色木刻,跳动着静谧的节奏。像王寅本人,“清醒、冷静、旁观,又悦人耳目”。
   安静,我们太需要沉默不语的安静。今天,一个声色犬马、赢家通吃的互联网时代,沉默和安静无疑自远于世界。人类朝夕相处的地球进化得太快,我们来不及细致地观察,只能仰视它“如同仰视太阳一般”。人群拥挤,媒体狂轰乱炸,摩天大厦争高竞奇,本应安静的书籍也摇身一变而为花里胡哨的模样四处推销自己,紧张焦虑的世人在忙乱地以嘈杂和疯狂使自己不要安静下来。世界热闹得摆不下一张静思的桌子。
   王寅却有一张自己的桌子,“桌上展开着的书闪耀着丝绸一般的光芒”。安静地阅读、记录采访、写诗与随笔。比这更安静的是他的目光——含而不露、细致敏锐、潜心观察、不放过任何事物的蛛丝马迹。
   王寅说:“我并不是一个勤快的作家,兴之所至的结果是文章少而且短。”如果我们从时间的路径上去触摸王寅写作随笔的秘史,这部集子让我们惊讶地发现时间横跨28年!最早的一篇写于1987年,最近的一篇写于今年。瞧,他多么安静,多么沉得住气。
   如同卡夫卡“生活在一个充满鬼魅魍魉的时代,只能极其隐秘地行善和主持公道”一样,今天的安静也只能是个人的隐秘行为。安静地思考。安静地写作。让思想的触角到达最悠远的地方,达到深刻的深处。
   说到深刻,从古至今诗人单纯,只有小说家才深刻。“单纯”似乎隐含着简单,不善思考。我相信大部分诗人和我一样多少默认了这个约定俗成(可见诗人真正单纯!)。读王寅随笔,发现他也和许多诗人一样单纯,但他的单纯是深刻的单纯,说是“片面的深刻”也自无不可。《现代的塔》有一段描述我十分喜爱,特抄录在此,想与不期而遇的正在阅读王寅随笔的陌生人分享:
   “塔和井以相同的形式伸展,力求达到极限,假如真有那么一天,世界末日也为期不远了。现代的井已远远越过了埋葬死者的界线,而塔也早已超过了鸟飞行的高度。”
   迷人的句子。被潜在的神秘光芒照耀的诗性思维。这是王寅对俗常事物的体验,达至超验的把握。这是观察而后瞬间获得的意象。它不可多得,它片面而深刻,是只有诗人才有的感悟。不,不仅是诗人的感悟,是长期安静思考的结晶。抽象到简约的境界。瞬间获得,又将瞬间即逝。
   审美大都是片面极端的,或者说要通过片面的极端形式表现出来。有时不片面就不深刻,就无以一针见血,就无以刻骨铭心,更无以产生强烈的刺激和反应。记不得这是谁的观点了,但我认同这个观点。
   安静,在王寅不仅仅是行为,而是其语言呈现的自然流露方式。记得王寅诗中有这样一句:“疾风改娈了无香的芬芳/也改变了悲剧的方向”。内心极端地狂风暴雨,却隐而不发,深入到沉默的最深处,而被他感应到的“疾风”,倘若在别人笔下或许将演绎出一场金戈铁马的狂纵,然而王寅呢,呈现的却是匀速的、均势的平衡姿态,如暗中的潜流,似低空的飞翔,改变的是“芬芳”(一种气味)和“方向”(一个角度),而不惊动“疾风”本身。这充满暗示的诗句,是诗人聚集了内心巨大的力量,克制并按耐住了内心热烈的激情。这样的艺术处理所预留的想像空间,比达到激情的顶点还要深远辽阔。
   从优雅的方向走来的王寅,是沉默不语的书写者。
  
   二、死亡的边缘
  
   追问死亡,是人类最深刻的哲学。但是人类不习惯与死亡和睦相处。人本主义使人们认识到生命的有限,但大部分现代作家在“死亡”面前“声嘶力竭”,不是高歌死亡,就是对抗死亡。当然,人们记载身边的死亡事物,是为了平息死亡的结局,也是为了延展今天活着的事实。王寅也一样关注死亡。他的关注和别人不一样。
   “不能和死亡靠得太近!”
   这是人类对存在的基本安全观念。但是,怎样注视它,怎样注视死亡,从生者的今天还是从死者的过去?从什么地方开始注视?如何面对死亡人们并不缺乏必要的理性概念,但是个体的死亡是真实的,一旦面对个体的具体死亡,人们还是会本能地回避。在《遗物的边缘》中,王寅记录了两次与死亡接触的事件:一次是读完一本杂志,忽然发现封底的左上角有一个才死不久的人的名字,他“像触电一样,将杂志扔到一边”。另一次是两个生者以无“尊严”的方式对待死亡,将在追悼会上分发的误餐小点云片糕和硬糖丢弃,“他们显然是要尽量早早地摆脱死亡的气息,包括能摆脱的所有的一切”。作为一个生者,王寅不禁对此愕然,作为有“尊严”的回答,他产生了“无以复加的狂热”:“将干涩坚硬的云片糕塞进嘴里”,并在“努力吞咽的同时”,“缓缓迈开了脚步”。
   这是一个十分尊严的“姿态”,但却是无人所知的“无姿态”,它既不是道德优越论者的傲慢,也不是贫病交加者的卑微。这是生者对另一个生者(已故生者)的小心呵护。是爱,细致又仁厚的爱;是悲悯,一种无懈可击的人格;显示了一个生者的生命处于怎样的高度,以及人所应有的高贵。
   在浮浅和急躁的对面,在“遗物的边缘”,王寅环视四周哑然失笑:“书架上充满的最多的是死者的书籍,那些印有装束古板怪诞的书前肖像的书籍总是和我们最为接近……”“我们生活在死者曾经拥有的一切之中”。“我们几乎被死者的一切所包围着。而我们引以为自豪的历史确切地说更是死者的历史。我们这些小心翼翼地踩着遗物边缘行走的生者,实际上正不可避免地生活在遗物的中心。”对死亡的接纳,对逝者的优容,是每个有尊严的生者对生命终结的最后尊严。
   王寅的思考包含了对自己“像触电一样,将杂志扔到一边”的行为的反思。因为人活着的尊严并不仅仅体现在对于自己的尊敬,也不仅仅体现在对于活着的人的尊敬,它更体现在对于死亡的人(包括将死的人、弱者、无用的人)的尊敬。这才是热爱生命的完整意义。
   凝视死亡,凝视“深埋在棺木、石穴、骨灰盒之中”的死亡,“深埋在被苔藓年复一年覆盖的土地下面”的死亡,“深埋在温暖而又黑暗的海水深处”的死亡。正是基于这样的凝视,人类的仁爱之心才延绵不绝,才如此这般“日复一日地做着为遗物揩抹灰尘、熨平皱折的平凡工作。”
   不要轻视王寅的反思,在今天,很多反思需要从熟视无睹的常识层面展开并且逐个清理,而不是从大而空泛的理念或观点去抽象结论。学理上的条分缕析固然重要,但从眼前的场景切入去发现、去追问,并直接呈现个人经验的真实性和丰富性,由此而产生的思想将变得亲切而可信。
   不得不佩服王寅的是,当面对死亡的沉重话题慑住了我们的内心,他忽然笔锋一转,不无幻想地说:“我们更乐意相信遥远的死者只是为死亡的兄弟——暂时的安眠——所笼罩,他们随时随地会继续倾吐他们灿烂的言辞。”
   如此乐观地“向死而生”,多么美妙!这篇随笔短小精深、惊悚,令我一读再读。
  
   三、伤感与逃离
  
   对艺术的热爱仿佛与生俱来,尤其是品鉴一部电影。王寅对电影的理解尤其严格,这就像电影反过来对大众的要求也是严格的一样。优雅的电影是从远处向着我们的内心轻轻飘荡忧郁的花瓣!这是王寅理解的电影,是他给我的电影感受。他的感受大都是幽暗的,有时候又是芳香的,这样的气味深刻而无奈。与今天的一般电影专栏人拉开了距离。王寅告诉我这些文字都是90年代写就的。我惊讶,十几年前的他就有如此这般的深刻。
   迷恋经典,迷恋大师们的辉煌时代,迷恋沉闷如同跌进深渊的老电影。
   电影是一座敞开的居室,我们喜欢看它就像我们喜欢观看自己在历史中所扮演的种种角色。影象,我们在电影里看见了我们熟悉的人或者陌生的人在演绎我们的故事,当我们注视一座城池,一座建筑,就如同我们注视着生存在自下而上的每一层骨骼之中,它的血雨腥风,它的血压和神经。这是人类回望自己成长的历史。回望是一种姿态,是不停止地转过身来,转过面庞,用目光触摸往昔的存在,旧日的窗扉和墙壁,一种深刻的历史情结。王寅是那样一种人,解不开古典主义的迷离愁绪,喜爱所有曾经消失的旧的豪华与壮观,旧的气势磅礴,旧的斑斓绚丽:“那些街道、建筑、人的脸、饥饿和繁荣,堕落和失意。显露在阴影中的面容不无诡异的成分……”还有那些渐行渐远的甚至已经消失的旧人旧事:“那些旅游者,那些跑码头的艺术家,那些新闻记者,以及那些身份暧昧的人士……”
   埋藏在心中的热爱,长久的热爱,令王寅长久地伤感。今天我们依然不能放弃的努力是寻找历史,寻找那过去的灿烂和辉煌。在寻找历史的同时,也被历史寻找。这些没有语言的事物,这些没有声音的声音,对他来说却并不陌生:“它们的意义和语言近在咫尺……我仿佛听懂了它们所说的话。”古典主义的精华在人类的不断消失中包围我们,像神秘包围着无所不在的、不动声色的时间。往昔的黑白历史带给他的伤感竟然那么多:“盛极一时的欢乐终于被工业革命不断升级的暴力所吞噬,化为一片废墟的天堂影院无疑是电影中最好的隐喻和象征。”“它们注定要成为一个逝去的时代……”内心的逃离使王寅“终生在看一部电影”,而且是黑白片,“在亲切的黑暗中,逃避不再需要暗示的城市、神经失常的季节和各种令人徒增晕眩的新奇之物。”
   喜旧厌新是王寅欲说还休的艺术情结:“在我来说,没有胶片的电影,才更自由……纸上的电影,在我的大脑中拍摄、剪辑、播放,成为只给我一个人观看的电影。”“那是饥饿的年代,但却幸福,甜蜜,快乐,纸上的电影让想象力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剧本中的白纸黑字“没有一丝感情色彩,只有一个平板客观的声音,在叙述着人物的动作和事件的发展,剔除了形容词,只有动词、名词,干干净净,不动声色……以至于后来我十分迷恋这种叙述方式。”
   怀旧与伤感,不是也不可能要回到过去,同时决不是对现实的逃避,而是在现实面前保持警觉与沉默。这是高度自觉的内省,是内心经过洗礼之后呈现的语言方式。
   也许我们应该向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表示敬意。在他那里,一种真正现代的思维方式——确切地说是语言表达方式——已经达到成熟。这种表达方式并不是启蒙运动的乐观主义和对历史进步的幻想,而是带着一点怀旧的情绪——不断试图回到古希腊,回到耶路撒冷,回到古老罗马和神秘的东方……
   “他或许不是最出色的,但他却是最准确的。”我或许也可以用王寅对钢琴大师瓦萨里的描述来描述他本人。
   尤其喜爱《欧洲电影:不加糖的咖啡》和《纸上的电影》。它们让我的目光渐渐地温暖起来。
  
   四、苦痛与坚忍
  
   在阅读的时间中,我相信书房是最迷人也是最忘我的屋宇。这是王寅随笔集中最引人注目的地方,仿佛惊鸿一瞥。他的书房或许不大(我猜测),但书籍却塞得满满。有时候书房的质量标志着阅读者的内心质量,同时也检验了一个书写者的话语质量,以及他坐在椅子上的姿态。
   和王寅一样,我们都喜爱俄罗斯文学,尤其是诗歌。俄罗斯诗歌是那片苦难的天空下“最为独特的纪念碑,是最为发达的抒情器官,而诗人就是流泪的眼睛。”如此看来,我们都有一根紧系在心灵深处的解不开的俄罗斯情结。俄罗斯曾经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更专制,俄罗斯诗人因此比任何一个国家的诗人更能忍受痛苦和磨难,更向往自由,更具有一颗永不被毁灭的幻想的灵魂。王寅这样描述他的俄罗斯的情结:“卓越、伟大,以最微弱的声音抵御强大的暴政,忍受着数不胜数的牺牲和痛苦,但始终不失优美之态,这不是一个巨大的谜,但却是一个巨大的奇迹。诗人们一而再、再而三地歌唱,是他们内心使然……”
   一个奇迹可以是一个时代的投影,一个人可以是整体生命的缩影。如果我们说俄罗斯的苦难没有在诗人的内心种植出丑恶、低俗、甚至粗鄙,而是“始终不失优美之态”的话,那么对于“这十多年来,我的生活一直处于变化之中”,并以“每天的清水、每天的面包”依然“在穷街陋巷疲于奔命”的王寅,他没有因生活的阴影与苦痛而扭曲自己的灵魂,他甚至没有减损他与生俱来的“优美之态”。
   在飘泊之中把握生、把握死,把握对人类灵魂的描述。一本书的灵魂被他挖掘得如此精深、微妙,恐怕也只有他了。从他选择的书籍、标题,从他对内心的寻找所呈现出来的状态,不仅优美,还热烈、明亮,当然,更忧郁!《流泪的眼睛》读了两遍。一字一字地读。再次与我所热爱的俄罗斯诗人相遇,与曼德尔施塔姆、希什科夫、爱伦堡相遇,与茨维塔耶娃、吉皮乌斯、阿赫玛托娃相遇。我也有《俄罗斯抒情诗选》。王寅书架上的这些书我几乎都有。如今读他——他曾经读过我也曾经读过的相同一本书——的随想,他的感受深化了我当年阅读的感受。

共 19257 字 4 页 首页1234
转到
【编者按】王寅,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他是一位诗人,也是一位随笔家,从世界最嘈杂喧嚷之地走来,造就了一个清醒、旁观、冷静而睿智的书写者!从死亡的边缘经过——只为探究生命的高度,深思,再反思,生死的边缘,他心性淡然豁达!他热爱艺术,热爱电影, 怀旧与伤感中,保持警觉与沉默不逃避现实,是他所认为的洗礼内心的一种语言方式!他喜欢大肆的阅读俄罗斯文学及诗歌,在那些经典当中挖出灵魂深处的精湛与微妙,他拥有忧郁的气质,那是他气质当真的精华所在,这样的气质在他的作品当中会优雅的出场,隐约呈现!而他的文句的一大特色则是——暗示,每一个暗示都饱含了象征及独特的含义,句子是他的神经,是建构他独特文本的秘密的血液与细胞。他的诗歌深邃、平静、优雅,细细咀嚼,是灵魂与灵魂的撞击!他喜欢摄影,喜欢用镜头去捕捉事物的真相与内含!如此一个多才多艺的文人——王寅,在作者理性而朴实凝练的文笔下,将其每一面解剖得细致之极,全文语言抽象,却不乏活力,冷静睿智的布排下却不失大气及幽默!倾情推荐大家一起欣赏,感谢您的赐稿,百味期待您的更多精彩!【编辑:绝域莲心】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60122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绝域莲心        2016-01-20 22:00:00
  这般理性又睿智的文笔很是让人欣赏,这般多才多艺的朋友更是让人羡慕!祝作者创作愉快!
绝域莲心
2 楼        文友:江冰        2016-01-20 22:42:16
  独到精辟的赏析,给读者呈现了一个执着而又才华横溢的诗人——王寅的形象,钦佩!
3 楼        文友:飞俗        2016-01-21 07:39:44
  欣赏佳作,一篇精彩文章,拜读学习了
飞俗
4 楼        文友:我本单纯        2016-01-21 09:18:07
  作者的文笔理性而清新,思维活跃条理清晰,拜读佳作!
5 楼        文友:李解        2016-01-21 10:15:52
  美轮美奂的文字,创作愉快读者赏心悦目,祝福更多佳作涌现!
文学梦,一生的梦!
6 楼        文友:彩云伴海鸥        2016-01-21 19:23:09
  美文欣赏,问好。
彩云伴海鸥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