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渔舟唱晚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渔舟从前】遥远的从前(散文)

精品 【渔舟从前】遥远的从前(散文)


作者:军慧天冉 秀才,1652.4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337发表时间:2016-01-21 08:21:31
摘要:他把两张火柴皮儿放一块儿,在火柴皮儿的正中间使劲一折,又小心翼翼地对着火柴皮儿吹一口气,美其名曰“加点汽油”。最后他大喝一声“给我翻!”然后用手巴掌“啪”地一声打在火柴皮儿旁边的地上,火柴皮儿瞬间翻了个身儿,于是这两张火柴皮儿就都是他的了。

【渔舟从前】遥远的从前(散文)
   “时间是一个魔术师,把我们从牙牙学语变成了儿童,少年,青年,中年,最后耋耄老去。这一路的成长,一路追着时光向前的脚步,留下了我们太多的回忆与眷恋。这一点一滴的记忆,都是过往里丰盈岁月的元素。时光匆匆,我们一路向前。”当我看到渔舟唱晚文学社《从前》征文里的这句话时,思绪立刻循着记忆的长河飞向遥远的从前。在岁月的长河里,那些渐渐被遗忘的古老事物,也随着我的记起慢慢地清晰起来,丰盈了我的思绪。
  
   远去的柴禾架子
   近日到外婆家去玩,无意间看到外公的柴禾架子。当时只是觉得好玩就随手一拍,并上传到了空间相册。结果这看似普通的柴禾架子,居然引起了众多好友的围观。不少好友纷纷表示对这古老的柴架子颇感兴趣,于是就萌生了介绍一下柴架子的念头。
   在我很小的时候,随便走进哪个村子,无论走到谁家,找个柴架子,那是举手之劳。这些柴架子相伴着每个农家,几乎是农家人生产与生活不可离的“伙伴”。那时候家家备有的柴架子赛过当下人人手中的一部手机。
   柴禾架子是什么东西呢?柴架子顾名思义就是背柴禾的架子。
   那时候的家家户户一般都是七八口人,甚至十大几口,每家每户做饭的时候都是烧柴禾:用一口大锅,每顿都得烧满满一大锅饭汤。天天如此,年年如是,因而烧柴禾也是每户的头等大事!于是,家中每一成员一有闲空儿,都会背上柴架子上山去割柴。
   柴架子具体是个什么样子呢?城里人讥笑我们山里人:“快看哟!那些‘乡巴佬’们个个都背着个一个‘小梯子’真好笑!”不错,这些柴架子就好似一个小木梯的模样。
   架子一般上宽半尺,下阔九寸,架子高即三尺。两根竖架框连着四道横牚,自上而下,第一道横牚距上端四寸,第二道横牚距第一及第三道横牚各是两寸。第四道横牚距下端半尺,特别要两端都要穿透架框,各长出一寸来,这叫“架肘子”,主要是方便挂架襻子的。第三道与第四道横牚之间竖插着两根间距一寸的木板子,木板子长约一尺四,宽约寸半,又距两边的架框子各是两寸。在第三道横牚上挨架框处各缝上一道用羊毛绳编织的架襻子,左边那根架襻子下端用细绳儿固定在第四道横牚的左边架框与木板子之间的空档里,右边这根架襻子下端也用细绳儿拴一道活扣儿,不再固定到第四道横牚上,只是在背负重物时,将下端活扣儿挂在右边架框外长出一寸的架肘上,这样方便解脱架襻子。在第三道横牚的下端的两根架框上,每间隔两寸,刻上一道细壕壕儿,共刻三道。这是固定拴架拘子的细绳儿的。“架拘子“如一个反转的“人”字形,或者就像“入”字形,两头也各刻上一道细壕壕儿,各拴上一根细麻绳儿,麻绳儿的另一端就固定在架框上刻好的细壕儿里。在第二道横牚上拴一条拇指般粗细长约一丈的麻绳,这根麻绳就叫“脑绳”。平时不用时,就将脑绳与架拘子拴在一起,绕在架框的上顶端。
   柴架子还有另外一种样式,叫“背石头架子",多用于背石头的。其实,这也是柴架子的改造升级版。也就是在柴架子的反面架框上中心点儿靠上一寸各固定上一道长约一尺左右的横牚。这两根横牚之间又加固两道六寸长的横牚,一根固定在顶端,与另一根相距三寸半。为了使负重更坚固一些,再用两根稍有弧度长约一尺的顶牚顶在横牚与架框上,一头固定在横牚顶端靠内两寸半处,另一头顶在架框上第四道横牚靠上一寸处。这种样式的架子用起来方便,将所负的重物放上去背起来就可以走人,还省去了脑绳与架拘子。因而现在使用这种样式的架子多一些。
   一般从十来岁开始,村里的男孩子就开始背柴架子了!那时候,一些些半大小子一到星期天或放秋假,就三五成群,吆五喝六,叽叽喳喳,背上架子,手持镰刀上山割柴去。到了山坡上,自行散开,一人一片。“嚓嚓嚓”的镰刀声伴着走调的样板戏曲声响彻了整个山谷。这柴架子与我们山里人的生产与生活息息相关。春天往地里背土背粪,夏收往场上背麦捆,秋收往回背大豆、谷子、红薯等农作物,山果采摘时又背回核桃、栗子、柿子,冬闲时更是背回一大捆柴禾来。一年四季,山里人几乎天天不离柴架子!
   只是如今的山里人随着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大多人家都用煤气灶或者电磁炉。年轻人已经基本上不烧柴禾锅,因此柴禾架子也排不上用场了,只是老年人还会偶尔用上一两次。但柴架子给我们这些山里人立下的汗马功老,它永远留在了大家的记忆里!
  
   卖缸卖罐儿
   “卖缸卖罐儿,走到王家店儿,打里没任啥儿。”这首小孩儿们编的顺口溜,成功地诉说了卖缸卖罐儿人的辛苦。我为什么对卖缸卖罐儿的人是如此了解呢?因为我的父亲就是这么一个人。他也和众多的相亲们一起,从事着卖缸卖罐儿的辛苦营生。
   记忆里每天天不亮,老公鸡开始叫头遍的时候,我的父亲就起床了。年幼的我,睁着朦胧的睡眼,看着父亲把两个大大的竹篓子放在地上,然后分别抱来一大口缸和一些土陶瓷的生活用品,放在竹篓子里。他又拿出两根粗粗的绳子细心地把这些“摇货罐儿”拴好,然后才走进厨房,喝两碗母亲做的玉米糊糊,吃上一块糊烫馍馍。吃饱喝足后,外面就响起了叔叔叫父亲的声音,他们往往约好一起去卖,相互也有个照应。
   每次当父亲吃力地挑起一大挑子缸罐儿时,母亲都会匆匆赶出去送他。有时候母亲还会在头天晚上,给父亲烙上两张白面馍馍,让他第二天带着路上吃。可是疼爱我们的父亲总舍不得吃,每次都是趁母亲不注意,就偷偷地返身塞给我们。那时候日子苦,能吃到白面馍馍是多么快乐的事情!我和妹妹在被窝里,偷偷地你一口我一口很快地把馍馍分食完了,等到母亲发现时往往连个馍渣子都不剩。
   却说父亲挑一担缸罐儿,往往要翻好几座大山。为什么卖这些缸罐之类的摇货要翻大山而不走平路呢?这是因为又平路的地方往往生活比较好过,他们由于交通方便,完全可以自己去买这些日常用品。可是深山里的人就不一样了,一来他们离卖东西的地方比较远;二来若是没有太大气力,背一口缸翻山越岭回去又谈何容易!一来二去山里的人就干脆不出来卖这些沉重的摇货了。而这刚好给父亲他们这一群人提供了一个挣钱的好去处。他们依靠自己的气力,担上沉重的缸罐,去山里卖一些钱,或者换回一些自己没有种的粮食。
   有时候父亲出去卖一趟缸罐很快就回来了,我们三个小娃娃一见父亲回来就一窝蜂地涌上去,从父亲的手里接回一个个花几分钱买的好吃的:或者是一颗糖,或者是一小包瓜子,也有一回是一窝煮熟的野鸡蛋,那是父亲用一个陶瓷酒壶换的。那个酒壶进价才五分钱,却换回了十一个野鸡蛋!这让我们几个小娃娃乐得不知所以。母亲也很开心,她很快在锅里烧开了一锅开水,把那些野鸡蛋放进锅里煮热,然后给我们一人分了一个。都分完后母亲在剩下的野鸡蛋里拿出了两个递给父亲,她说父亲是功臣,应该多吃一个。而父亲却傻傻地咧开嘴笑笑,然后一个也没舍得吃,全留给我们这几个娃娃了。
   但卖这些缸罐也不总是顺利的,有一次我父亲卖到一个叫“王家店”的深山里,就倒了一次大霉:缸罐全碎了底。
   那次说来也挺心酸,往常一天就能卖完的缸罐,居然两天都无人问津。这让父亲和另一位与他同出来卖摇货的叔叔心焦不已!难道还要把这些缸罐再担回去吗?其实那个叔叔已经打了退堂鼓。因为这两天里他们已经把干粮都吃完了,有时候刚好赶到天黑,他们又正好走到没有人烟的地方,连住宿都成了问题。他们不得不临时睡在大树下或者一个山洞里,这种恶劣的环境父亲并不在意,可是那个叔叔却怕有豺狼虎豹什么的会害他性命。
   到了第二天天一亮,那个叔叔就挑着一担缸罐原路回去了。父亲看了看眼前高大的山,忽然想赌一把。他顺着陡峭无比、蜿蜒盘旋的羊肠小道一直上,可是上到山顶往下望时,他倒吸了一口凉气,因为这山实在太陡了,路几乎是竖着的。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何况他还担了一挑摇货!但是他想试一试,既然都上到山顶了,再返回原路也要面临下山的危险。为什么不试一试呢?于是父亲艰难地用“打触”(一种自制的木棍,在下坡时用手握着防滑)支撑着地面,他则是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往下走。可是他还是听到“哐当”的一声响,原来下山时的一块石头碰到了缸的底部。山上到处都是黝黑的大石头,一个不小心就会把整挑缸罐全碰碎,因此父亲更加小心,有时候连气儿都不敢出,只是更加聚精会神看眼前的路。
   好不容易到了山底,村民们看到这么陡峭的地方都有人来,都朝着父亲围了过来。他们都对父亲的摇货很感兴趣,争先恐后地购买。可是很快,一个妇女就生气地让自己男人把那口缸给背过来了。原来一回家他们就在缸里倒了半桶水,结果水全流了。父亲也没料到缸会碰烂,如果他早知道估计也不会卖给人家。父亲给人家退了钱,把那口烂缸也送给了他们两口子。这下那两个人才转怒为喜,毕竟缸烂了不能装水但是能装粮食。他们欣然接受了父亲的缸,还热情地管了父亲一顿饭。
   后来父亲再也没有卖过摇货,可是他经常会提起那挑让他倒霉的缸罐,还有那个叫“王家店”的地方。但是语气里已经没有了最开始时的愤懑,他语气平和地诉说着打烂的摇货,就像是在诉说着一个遥远而美好的记忆。
  
   磨菜刀
   也许现在的人们不知道什么是磨菜刀的手艺,可是在我小时候却经常看到。
   小时候的我们很爱看热闹,不论是什么陌生的生意人,只要他们站在村头一吆喝,我们这帮孩子就潮水般地流向那个人,直到把他周围堵得水泄不通。对于我们这帮小孩子,其实手艺人是挺喜欢的,因为我从他们从不骂我们的言行上感觉到的。
   那天我在门前看妹妹,一个手艺人沧桑的声音就那么响了起来:“磨剪子嘞!磨菜刀咯!磨剪子嘞!磨菜刀咯!”听到他的声音后,我连抱带拖地拽着一岁多的妹妹去看热闹。只见这是个五十多岁的精瘦老爷爷,老爷爷背着一个长长的木凳子,凳子上镶嵌着一块青白色的大石头。这块石头的表面非常光滑,在我们这里叫“磨刀石”。
   老爷爷放下凳子,兀自坐在凳子上又开始吆喝:“磨剪子嘞,磨菜刀咯!谁家有剪子菜刀快拿来磨哟!不锋利不收钱!”他吆喝完了,看到我抱着妹妹站在他面前,就和蔼地问我:“娃儿,你也磨刀吗?”听了他的问话,我脸一下子红了,小声地对他说我是来玩儿的。老爷爷听了哈哈大笑,他说我很可爱,还逗妹妹玩儿了一会儿。就在老爷爷与我们玩的缝隙里,好多邻居都争先恐后地拿了菜刀、剪刀、剁柴刀、斧头等一些铁器类的工具让他磨。那举着各种刀,争先恐后地指向老人的场面,在现在想起来好恐怖啊!可是在当时的岁月却是觉得那么理所当然。
   老爷爷看生意上门了,就不再理我和妹妹。他细心地接过一把又一把的刀,坐在凳子上的他,一上一下认真地磨着刀。“噌噌噌噌”的磨刀声音不时在耳边回响,老爷爷抿着嘴,举起他的的刀,不时地用拇指在刀刃上蹭上两下看看是否锋利。不一会儿原本斑斑铁锈的各种刀具,在老爷爷的手里又变得锋利无比、亮白如新。
   那些女人们,极其满意地从老爷爷手里接过自己的爱刀,又顺手从对襟衣服里掏出五分钱递给老爷爷。老人家笑着不停地说“难为了啊!难为了啊!(谢谢的意思)薄气了!”在老爷爷有礼貌地话语中,磨刀结束了,他背起板凳向我们笑了笑,又向下一个村庄走去。
   记忆里的磨刀人,在今天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里显得那么遥远,又那么的格格不入。可是他的存在,却见证了一段历史,一段虽然不先进却充满热情,充满人情味的历史。那遥远的记忆里,磨刀人就像一枚新鲜的红果子,以他的灼灼其华,耀眼了我儿时的日子。
  
   粘胶桶胶盆
   胶桶和胶盆还用得着粘吗?坏掉了扔进垃圾堆重新买一个便是,粘着多难看啊!这是现在人心里的普遍想法,可是若是在以前,这种想法会让人觉得很怪异:既然粘好了能用,为什么要扔掉?那不是太浪费了吗?
   以前用的胶桶往往是清一色的深绿色,很小的那种桶,可不是现在各式各样花花绿绿的桶。人们用胶桶挑水,用胶桶浇菜,跟胶桶产生了浓厚的感情。又因为日子大都很穷,所以桶底用的久了烂掉后往往不舍得扔掉,而是放在一个角落里,静静地等待着粘胶桶的人到来。
   粘胶桶的人来了,他是个挺年轻的小伙子,三十岁左右的样子。浓眉大眼,穿着一身干净的蓝色劳动布衣服,他背着一个小小的焊枪,挺拔地站在大家面前。
   如同磨菜刀一样,这个年轻人一会儿就被村里的女人们包围了。他拿出一个小马扎,端端正正地坐在他的小马扎上面,然后才开始粘胶桶。在粘胶桶前,他拿出了一个干净的帆布袋子,袋子里面赫然躺着一些同样颜色的胶桶碎片,当然还有一把剪刀。
   他拿出一个烂桶,又从帆布包里掏出一片同样颜色的桶废料。他把这块废料放在被即将粘的桶上面比对一下,又拿出剪刀麻利地剪掉多余的边缘部分,然后才拿出焊枪把缝隙之间连接好。我最喜欢的,便是他那把焊枪所冒出的蓝色火苗。那蓝色的火苗随着他灵动的手喷薄而出,火焰温柔地跳跃着,火舌不停地舔着桶的身子,不一会一只儿桶就焊好了。

共 7658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一篇描写乡村风情的散文,一个个温馨的故事也把我带回了童年的记忆。“柴架子”顾名思义就是背柴禾的架子。柴架子就好似一个小木梯的模样,山里人几乎天天不离柴架子,夏收往场上背麦捆,秋收往回背谷子等,冬闲时更是背回一大捆柴禾来。如今的山里人随着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大多人家都用煤气灶或者电磁炉。年轻人已经基本上不烧柴禾锅,柴禾架子也排不上用场了,它永远留在了大家的记忆里!“ 卖缸卖罐儿”是一种叫卖声,从前,每家每户都用缸罐盛食品,作者的父亲从事着卖缸卖罐儿的辛苦营生。每天挑着一担沉重的缸罐翻山越岭,即辛苦也有经营的不易。“磨菜刀”,是一种手艺绝活,老爷爷抿着嘴,细心地接过一把又一把的刀,坐在凳子上的他,一上一下认真地磨着刀,不一会儿原本斑斑铁锈的各种刀具,在老爷爷的手里又变得锋利无比、亮白如新。“ 拍火柴皮儿",火柴皮儿呢?就是火柴盒正面,有图案的那面,也是一种取火工具。一个很好玩的游戏!把家里用完的火柴盒小心地撕开,然后只要有图案的一面,积攒个一塌子,然后大火儿聚一起开始拍火柴皮儿。现如今,随着时代的变化,这一串串美好的记忆也犹如一罐罐醇香的美酒,味道芳香,让人回味无穷。”把一个个小故事描写的那么有声有色,耐人寻味,引人共鸣,推荐共赏!【编辑:雪中傲梅】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60122002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雪中傲梅        2016-01-21 08:23:06
  感谢军慧天冉赐稿渔舟,期待更多的佳作再现!
回复1 楼        文友:军慧天冉        2016-01-21 08:32:13
  谢谢傲梅老师的精彩编按,老师辛苦了,军慧敬茶!
2 楼        文友:雪中傲梅        2016-01-21 08:25:11
  一篇遥远的从前,把我们都带回了童年那美好的记忆,温暖了我的心田;这一串串美好的记忆也犹如一罐罐醇香的美酒,味道芳香,让人回味无穷。推荐共赏!在此,祝你您年愉快,万事如意!
回复2 楼        文友:军慧天冉        2016-01-21 08:33:49
  谢谢傲梅老师的祝福,也把同样的祝福送给您,祝您天天开心,远握敬茶。
3 楼        文友:雪中傲梅        2016-01-21 15:35:44
  慧慧,我不是老师,给您编辑也是向您学习。
回复3 楼        文友:军慧天冉        2016-01-21 15:57:18
  呵呵,能把编按写得这么好,我得好好向你学习学习,所以你就是我的老师,敬茶。
4 楼        文友:凌江雪        2016-01-22 14:47:03
  后面三个我知道,呵呵。。。我看我爸他们磨过菜刀,修过塑料桶,火柴皮儿嘛,到我们这儿的时候已经升级成小卡片了,嘻嘻。。。
凌江雪
回复4 楼        文友:军慧天冉        2016-01-22 15:06:58
  恩恩,现在的我儿子天天跟小伙伴玩卡片呢,就跟纸牌一样大。谢谢你的评论,拥抱敬茶!
5 楼        文友:轻舞嫣然        2016-01-23 17:03:43
  小慧慧,小舞来了!调皮的你,文字里透着浓浓的热情。童年的记忆是生命长河中的瑰宝,那些文字跳跃着来到我的面前。最喜欢的是你拍火柴皮儿那段,你好可爱哟。文字清新,引起读者共鸣。
真水无香
回复5 楼        文友:军慧天冉        2016-01-23 19:38:26
  谢谢小舞,祝安好。慧慧敬茶。
6 楼        文友:天山        2016-01-26 21:40:21
  品读老师的文章,不知不觉中也想起父辈们曾向我们唠叨的艰苦岁月,也回想起幼时的生活点滴。很精彩。遥握老师问安。
幸福生活在不断奔跑中获得。
回复6 楼        文友:军慧天冉        2016-01-26 22:32:55
  谢谢天山的关注,军慧远握敬茶,祝你永远开心。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