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留在水底的乡思

编辑推荐 留在水底的乡思


作者:谷荻 童生,926.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15发表时间:2016-01-21 19:16:15
摘要:千岛湖之所以成为一处风景名胜,应属歪打正着之举。新安江水电站成就了千岛湖,但是在我的眼中,这洁净得近乎透明的湖水,却平添了一些厚重深沉的感觉。因为在这片秀水的下面,是几十万人亲爱的故乡。他们浓浓的乡思,已经凝结在了水底。

千岛湖,是个让我心仪了很久的地方。我为她的美名所吸引,至少有二十多年的时间了。但是我们之间的约会,却有些姗姗来迟。直到2012年的初夏,我才有幸一睹她的芳容。
   江南多好雨。我去千岛湖的那天,正是在一场夏雨之后。进入湖区的时候,那雨在似停未停之际,天在将晴未晴之时。丝丝缕缕的云雾,缠绕在郁郁葱葱的山峦之间,使之具有了一种诗与画的意境。我不由暗自庆幸,自己来的正逢其时。一场从容不迫的雨,总是能让江南山水平添几分别样的味道。
   千岛湖其实是个人工湖。当年为了修建新安江水电站,这里便“高峡出平湖”了。湖中那一千多个大大小小的岛屿,原本是一座座山峦的。我很想乘船饱览这一千多个岛屿的不同姿容,但是景区没有这样的游览项目,况且时间也不允许。没有办法,那就只能择其要地走马观花了。如今的旅游,大抵都是这个样子的。司空见惯,我对此连无奈的心情都懒得有了。
   为了更加方便自在一些地游览,我没有乘坐景区的大型旅游船,而是同几个人合租了一条私人经营的简陋小艇。小艇的主人,是一对三十来岁的年轻夫妇。在招徕生意的时候,他们说得那叫一个天花乱坠。实际操作起来,偷工减料的事情就不可避免了。这也不难理解,多拉快跑,挣钱才是硬道理嘛。
   登上小艇以后,雨已经完全停了。由于刚下过雨,湖水没有想象中那么清澈。但是风平波静的水面,泛着轻柔的暖光,看上去有种丝绸般顺滑的质感。我喜欢这样的感觉,它可以让人心生宁静安详。小艇快速向前开去,像切割玉石一般,在水面划出一道洁白细碎的水花。看着这些晶莹的水花,我心中不由隐隐觉得有些可惜——它们破坏了湖面的那种安宁感。
   宁静安详,是一种气质。而这种气质,并不是每个景区都能拥有的,但是千岛湖拥有。即使人流喧闹,也不能改变这种气质,因为它是与生俱来的,这一点很可贵。我以为,千岛湖之所以能拥有这种气质,除了她的自然风貌,还因为她的历史。我知道,在这宁静安详的水面之下,静静地躺着一座千年古城——淳安。这么多的船只来来去去,希望不要惊扰了水下沉睡的古城才好。
   经营小艇的这对年轻夫妇,是土生土长的湖区人。于是,我便向他们问起了古城淳安的一些事情。但是很遗憾,他们已经不太知道了。他们说,修水库移民的时候,他们还没有出生。就连他们的父辈,当时也还不太记事。水库修成之后,他们家跟其他乡亲一样,在湖边种些稻谷、柑橘、茶叶,或者是养养鱼虾什么的。后来景区发展旅游整修扩建,他们的田地被征用,政府就发了他们一张游艇经营许可证,让他们转行专门搞旅游了。“千岛湖成了个旅游胜地,纯属歪打正着。我们不种地搞旅游,也是歪打正着。”看起来,他们对自己的处境,还是比较满意的。
   千岛湖里那些大大小小的岛屿,目前被开发成旅游景点的,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比如月光岛、梅峰岛、龙山岛、密山岛等等。这也难怪,那些岛屿,原本都是些山头,除了茂盛的树木,没有什么人文景观。在龙山岛上,倒是建有一座“海瑞祠”,因为海大人曾在淳安做过县官。不过这“海瑞祠”,也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才修建的人造古董,缺乏必要的历史人文底蕴。草草参观一下也就完了,实在生发不出多少思古之幽情。
   这么说,并不妨碍我对千岛湖的喜爱。千岛湖的山山水水,除了能给人以直观的愉悦,也值得人们静静地细心品味。
   登上湖边最高处的观景台,千岛湖的全貌尽收眼底。一座座小岛,像一块块翡翠一般,镶嵌在明镜般的湖面上。一束束向晚的霞光,穿过云层,映照在绿色的岛、银色的湖上,调和出一种柔美的色彩。此时的千岛湖,看上去就像笼罩在五彩灯光下的精致盆景一样。这样精美的景致,使人很难想象得出,水下竟然静静地躺着一座古城、几十个乡镇、上千个村庄。
   在湖面的另一边,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像波浪一样由近及远、从低到高,一直伸向遥不可及的天边。在每一层山峦的连接处,都漂浮着一条细细长长的雾霭,就像水墨画中的留白一样。在白色雾霭的衬托之下,墨绿的远山也就显得更加幽深静谧。于是,千岛湖在精致之余,也就不乏厚重的气质了。在千岛湖畔登高望远、居高临下,让人不能不生发出一些胸怀山河、放眼天下之类的感怀来。
   到千岛湖游览,胖头鱼是几乎人人都要品尝的一道佳肴。大约是水草丰美之故,这里的胖头鱼味道特别鲜美,没有其他地方淡水鱼的那种泥腥味。并且千岛湖的胖头鱼,个头长得特别大。我见过一条号称“鱼王”的胖头鱼,有好几米长,大约150多斤。在一个小“农家乐”餐馆里,我尝到了地道的当地渔家熬制胖头鱼。雪白细嫩的肉,乳白醇厚的汤,鲜香兼备,让我大快朵颐。
   “农家乐”的主人,是个六十左右的老者。听我夸奖他家的胖头鱼,他很高兴。闲聊中,他告诉我,他们家原本是住在湖底的,后来修水库搬出来了。听老人们讲,从前那儿山清水秀,稻谷、柑橘、茶树什么的,长得可好了。如今,水底下的那些院子、屋子,大概都被胖头鱼们当成家了。它们住在那么好的地方,吃着那么好的东西,喝着那么好的水,长得不肥不鲜才怪呢。老者不失风趣的一番话,让我又额外多吃了一些鱼肉、多喝了一些鱼汤。
   在我下榻的湖滨酒店房间里,书桌上摆着一本厚厚的书。睡前无事,我就拿着翻看起来。这本书,是当地一位离休老干部编写的。书的主要内容,是介绍淳安古城的历史沿革、人文风貌,以及当年为了修建水库,搬迁、移民过程中发生的一些事情。书中收集了很多老照片,比如淳安城里一些青砖灰瓦白墙的老建筑、铺着青石板的曲曲弯弯的街巷等等。这些陈旧黑白的老照片,同如今千岛湖旖旎多彩的风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不禁心生诸多感慨。
   本书的作者,解放初期就在淳安县政府机关工作。书中有不少青年时代的他,跟自己的同事、战友们的合影。还有进入老年后,跟游人讲述淳安古城轶事的一些合影,其中不乏名人大家,比如台湾作家龙应台。书中说,龙应台的祖籍,就是古城淳安。从照片上看,年轻时的作者英气勃发,眼神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而老年的作者,目光里则全是对过往的留恋与怀念之情了。
   客观地讲,这本书的语言文字谈不上精炼优美,甚至可以说是有些生涩粗糙。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从字里行间品读出作者的无限乡思,以及不经意间流露出的那份淡淡伤感。这是一种别样的乡思,因为他的故乡留在了水底。这是一种真情的文字,因为他是用真心来写就。读着那些文字,看着那些照片,我仿佛看见了作者穿行于那些老建筑中的身影,镌刻在那些青石板上的脚印。正是这些东西,深深地吸引了我。不知不觉间,我就读到了深夜。
   看着作者老年那有些忧伤的眼神,我不由想起了自己经历过的一件事情。因为工作的关系,我曾经参与过三峡库区移民的接收安置。远离家乡的移民们,对故土的那种眷恋之情,让观者无不为之动容。千里搬迁,他们携带的盆盆罐罐自然少不了。但是不少人还不嫌麻烦地带了一些柑橘之类的树苗,根部裹在用塑料薄膜仔细包好的泥土之中。他们小心呵护照料这些东西的神情,看了让人觉得心疼。这是他们故乡的树、故乡的土啊。我很希望这些树木能在异乡茁壮生长,在以后的漫长日子里,能给他们无尽的乡思以些许慰藉。
   那本书的作者,跟这些三峡库区移民一样,自己的故乡、自己的青春、自己的过往生活,都已经留在了深深的水底。所以,他在面对千岛湖的美景时,眼神中才会依然掩盖不在的浓浓乡思。因而我也就能体会到,湖区人民为了造就这幅美景,做出了多么大的牺牲。由于种种原因,我们面对的自然、我们居住的环境、我们熟悉的家乡,都会发生一些让人无奈的改变。对于这些改变,我们除了把过往的美好留在心间,大约也就很难再做些什么了。
   乡思,是一种习惯。亲情、土地、民俗、经历等等,是这种习惯赖以生长的根须。这些根须一旦被斩断,也就没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乡思。比方说,那位作者和那些三峡库区移民的后代们,还会像他们那样深深地怀念自己的故园吗?对于他们而言,故乡恐怕只能是一个概念了。我一向以为,千篇一律的高楼大厦、按部就班的生活作息,是不会产生真正的乡思的。乡思是一种很美好、很珍贵的东西,只要拥有过它,就不应该轻易忘却。
   我第二天离开千岛湖的时候,已是晴空万里。在丽日蓝天的映衬下,千岛湖的水变得清纯透彻起来。湖畔的那山、那岛、那树、那草,也越发鲜亮生动起来。但是在我的眼中,这洁净得近乎透明的湖水,却平添了一些厚重深沉的感觉。因为在这片秀水的下面,是几十万人亲爱的故乡。他们浓浓的乡思,已经凝结在了水底。
  
  
  

共 340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千岛湖是一处旅游胜地,这里风景优美,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谁能想到千岛湖宁静安详的妆容下,静静躺着一座千年古城——淳安。作者乘小艇游览千岛湖,一睹千岛湖的旖旎风光,品尝着渔家熬制的胖头鱼,翻看着有关淳安古城遗迹的书籍,不由得为之动容。千岛湖水底下的古城承载了移民多少的浓浓相思啊!那份对亲情、对土地、对民俗的依恋,是他们赖于生长的根须,而今的故乡只剩下了概念。这种厚重深沉的情感,化作浓浓的相思,凝结于水底。原来千岛湖美丽的外表下掩藏着这么多鲜为人知的秘密。文章文辞优美,意蕴丰富,情感真挚!佳作,欣赏!祝好作者!【编辑:树阴凉儿】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树阴凉儿        2016-01-21 19:41:30
  千岛湖风光旖旎,却没想到水底埋藏着这么丰富的内涵。留在水里的相思,感情真挚深沉,文章写得好!欣赏,祝老师写作快乐!
崇尚自然,任其自然,顺其自然,乐得自然。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