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新雀之巢 >> 短篇 >> 杂文随笔 >> 【雀巢】以领略的心把玩人生的妙趣(随笔外两则)

编辑推荐 【雀巢】以领略的心把玩人生的妙趣(随笔外两则)


作者:李广森 童生,607.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582发表时间:2016-01-22 16:49:34


   由我出镜录制的警示教育节目,被中组部等单位做成课件列为处级以上干部网上学习的必修课。
   一位领导朋友看到我的形象,问我:你每次开场前怎么都鞠那么大一个日本躬呢?
   我向观众鞠躬,只是深深地弯下腰,尽可能向观众表达我的恭敬。朋友说我在鞠日本躬,意思是我鞠躬的力度太大,像日本人鞠躬。鞠躬,是咱们祖宗的礼敬仪式,跟日本人没有任何关系。
   《弟子规》里说:“揖深圆,拜恭敬。”
   何为揖深圆?就是深深弯下腰,尽可能达到九十度的标准,动作要圆,不要显得生硬。
   每逢发言讲话之前,我总是要向听众深深鞠躬。因为我深深懂得,只有对听众心存敬畏,我才不敢掉以轻心,不敢麻痹大意,不敢傲慢无礼。
   发言讲话的意义,不在于显示你的地位有多高,水平有多深,能力有多强,而在于听众是否愿意倾听你的讲话,听进去了多少,理解了多少,接受了多少,落实到行动中去的有多少,产生的效用有多大。
   发言者心存敬畏,鞠躬发言,是一种身教,对听众也是一种积极引导。
   敬畏,是一个宗教词汇。基督教认为,敬畏是一个存心,就是在任何事情上怕有自己,怕得罪神。
   当你不再以自我为中心时,神就出现了。
   聆听经典时,正装正坐,就是对艺术家的精心创作心存敬畏。
   在民族礼节中,欣赏古董时要跪着欣赏,这是对前人的创造心存敬畏。
   面对这部养心小品的结集,首先向读友鞠躬。
   在出版之前,我先后发给一些好友征求意见。和一位看过我书稿的朋友聊天,他神采飞扬地对我说:“我很欣赏你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生活态度。无论遇到多么困惑或者纠结的事情,你总是以一种很喜感的态度、欣赏的态度、享受的态度从容地去面对。这种生活理念是一种功德,值得推广。”
   这位朋友做实业,是朋友们供认的“拼命大郎(嘻嘻,比拼命三郎还高两级)”,这位很少动笔作文的人,却突然说:“看完你的书稿,我想写一篇文字,谈谈我们那么忙活究竟是为了什么,读这本书稿我找到了答案,所以,想分享一下。”
   人活着,常常充满了疑惑。活着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索生命奥秘的过程。
   王阳明年轻时去看望一个危重病人。这位病人做人做事都很成功,儿孙满堂,都很孝顺,也都很争气。在外人看来,病人已很高寿,完全应该无牵无挂地离去。可是,病人见到每一个看望他的人却是泪水连连。为啥呢?
   他不想死,他似乎对这个世界充满了遗憾和不舍。
   那么,一个人怎样活,才活得丰富而饱满、活得内心充满光明,临终时微笑面对、死而无憾呢?这就是王阳明研究心学的初衷。
   心学大师王阳明的一生是怎样度过的呢?他以怎样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人生,是不是活得丰富、精彩、内心充满光明呢?王阳明先生临终之前,他的家人、好友和学生问他还有什么遗言,他笑着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意思是说,我已经充分享受了我的生命,我的心灵充满着光明,你们还要我说什么呢?哦,死而无憾、含笑九泉的人生,原来是这个样子的。
   有智慧的人活着,总是以体验的态度,珍惜生命中的分分秒秒,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缘分,以一种领略的心态把玩其中的妙趣。
   美学大家朱光潜先生说:“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所谓领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好比喝茶,渴汉只管满口吞咽,会喝茶的人却一口一口的细啜,能领略其中风味。”
   我何德何能,竟以自己的文字博得诸多文友的欣赏。江苏某集团公司一位副总裁发表评论说:“广森的工作也曰常繁忙,但给人的感觉总是举重若轻,安然自在。不时地写一些阳光的,抚慰心灵的文章让我们体会人生的美好,生活的道理,文字轻盈,如行云,如流水,轻荡在心,意味深长。”
   一位身患白血病晚期、已下过病危通知的好友得知我书稿已结集的消息,发微信给我:“经常在微信里读你的文章,使我对生活有新感悟,对生命有新认知。既已结集,就给我一个系统学习的机会吧!”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公诉一处处长王新环看了书稿,认为此书:“有提升内在涵养的智慧,修炼强大内心的读本,深得王阳明心学的真谛!”
   中国联通公司支付公司人力总监刘海玲说:“每个人的直接经验总是有限的,需要一定的间接经验来丰富自己、发展自己、突破自己,我喜欢浏览广森老师的微信、翻阅他的书稿,他临大事的‘顿悟’,总能带给我新的思维,让我茅塞顿开。”
   健康报工会主席蔡顺利写文章说:“朋友的朋友家族拥有数个厂矿企业,几十亿的资产,如何处理好这方面的关系是他的一块心病。一两年之后,他最终还是没能摆脱抑郁症的困扰跳楼了。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心情一直非常难受。书犹药也。今天,读广森同志的文字,突然想到,如果这位朋友把广森的书放在案头或床边,闲暇的时候读上两页,或许他就不会走向极端了。”
   文友的认可和鼓励,是我写作的动力源泉。
   我有写作的习惯,一旦懈怠,就会有朋友打电话给我,提醒我,说:你好久没有写文章了。
   我只是无奈地说:抱歉,灵感没来,我写什么呢?
   一个有写作习惯的人,更应该对文字存有敬畏之心。面对一张洁白神圣的白纸,没有神来之笔,你敢随意涂鸦吗?
   有灵感才写,是我的写作原则。我写的都是我心动瞬间的新鲜发现。坦白地说,我只是无数“上班族”中的一位,并没有特别出奇的经历。平凡的工作和生活,会有新鲜的发现吗?
   我很欣赏某位高人的心得:“在水上行走并不是奇迹,在路上行走才是一件奇妙的事。”
   我们每天都在大地上行走,悟出了其中的奇妙了吗?
   我想,高人的意思是说,你在新鲜的生活中,能够有新鲜的发现,并不是奇迹;你能在日常的平凡生活中,不断有新鲜的发现,才是一件奇妙的事情。
   《菜根谭》有句话:“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大意是说,文章写到登峰造极的境界时,并没有什么特别奇妙的地方,只是表情达意不多不少恰到好处而已;修养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时,和普通的人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回归到纯真自然的本性表里如一而已。
   我清楚地知道,自己做人作文离这个境界还相差甚远。但是,我一直以这样的标准要求自己,用心感知这个世界的美好与丰盛,认真体验每一个生命的独特存在与丰富情感……
   入我眼,即入我心,也即为我生命所有。
   凡是我们的生命停驻的时间,一刻,即是永远。
  
   【守护着内心深处的自己,别把自我搞丢了】
  
   记得一位小说家写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人到中年,突发奇想,很想知道自己死后出殡是什么样子。于是,他就跑到外地往自己家写信,说自己已经死了,尸体已经就地火化,把骨灰盒寄回老家,希望家里发丧出殡入土。出殡那天,他躲在暗处,偷看着自己的葬礼,沾沾自喜,他似乎看到了自己死后的实况,也看到了自己死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他有些满足,也有些庆幸,他似乎比别人多活了一次。
   每个人在内心深处都是渴望得到欣赏和尊重的。
   因此,我们往往要通过别人的眼神、别人的语言、别人的文字,通过别人的欣赏、议论和尊重,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
   拿破仑年轻时在郊外打猎,听到一名男子大声喊救命,便循着声音找到了男子,原来男子掉到了河水里,正在水中挣扎!这里的河水并不深,拿破仑看到男子并无生命之忧,便对天开了一枪,对男子喊话道:你赶快给我爬上来,否则,我就开枪打死你!落水男子拼命自救,终于游到了岸边。
   谁能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呢?没有压力,潜力只是躲在连你自己也找不到的地方。
   佛印禅师和苏东坡一起在郊外散步,看到一座观音石像。于是,佛印禅师合掌礼拜观音。苏东坡突然不解地问禅师:观音本来是我们要礼拜、要祈求的对象,为何他的手上也和我们一样挂着念珠而合掌念佛,那么,他到底在祈求谁呢?
   禅师意味深长地说道:这要问你自己。
   苏东坡感到很纳闷儿:我怎么能知道他到底在祈求谁呢?
   佛印禅师开示道:求人不如求己!每个人内心深处的自我,都是一个宝藏,蕴藏着丰富的思想,也蕴藏着无限的潜力。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个强大的、丰富的、可爱的自我。
   找到自己,认识自我,是一个成长的过程。一份调查报告说:孩子第一个会用的名词是“妈妈”;孩子第一个会用的动词是“不要”。这是孩子从小就掌握并懂得正确使用的概念。可是,在孩子学会说话之后的很长时间内,是没有“我”这个词的,他只是用他的名字来称呼自己。孩子从学会用“我”这个人称代词开始,从此就有了“自我”的意识和概念,这是一个人的成长史上最伟大的一次革命!
   孩子要经过几年的努力,才能找到自我意识。成年人却总是在不经意间,丢掉了自我,迷失了自我。
   何为自我呢?在心理学中,自我指的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的觉察。与自我比较接近的概念,还有本我,超我。记得大学的教授也曾经反复讲过,什么是自我,什么是本我,什么是超我,好像还做过考试题,我应该知道这些概念,但我一直没有深刻地理解过,不懂得知道这些绕嘴的概念有什么用。
   在广东省的某个看守所,一位因贪污受贿被关押的原市委书记告诉我,他就是因为迷失了自我,才最终酿成人生的大错。这位哲学博士出身的市委书记,此时才真正地找到自我。面对我们的摄像机,这位落马的市委书记说了这样的话——
   每一个人首先是一个具有七情六欲和动物性的自然人,也即是“本我”。这个动物性的“本我”很容易干出不理智的事情。可是,人是一种高级动物。他懂得,如果超越了道德规范,就要受公众谴责;如果触犯了法律法规,就要受到国家制裁。为了不遭到谴责、不受到制裁,他应该懂得循规蹈矩。
   在此阶段,人就属于“自我”的阶段。
   当然,也有一些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达到了“超我”的阶段,如孔繁森、焦裕禄等。
   但是,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往往此起彼落,当社会控制力、制度规范力、道德约束力不够时,或者当一个人本身的抵抗力、意志力不够坚强的时候,社会人——“自我”就不是走向“超我”,而是沦为自然人“本我”。人的动物性占了上风,这个人就会成为坏人或沦为罪人!
   近年来,由于我个人在诱惑对象增多、诱惑力度增强的新形势下,没有相应地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增强自身的抵抗力,终于逐渐地从“自我”又回归到“本我”:利欲熏心、吃喝玩乐、乱搞女人,已成了一个兽性十足的动物!
   这位书记后来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
   幸运的是,他在看守所就找回了自我,重新认识了自己。心若戏水。闲下自清。每个人都有一个生动的自我,他不在别人的态度里,而是生活在自己的心灵深处。
  
   【一个人需要多大的格局,才能认识这短暂而又充满风险的一生】
  
   济南的朋友来京。
   载朋友去洗车。
   脏车开进去,干净车开出来。电脑洗车很先进,感觉很舒服。
   朋友说,这个好,先进,济南好像还没有。
   原来电脑洗车还是一个比较先进的新生事物呢。跟人工洗车比起来,电脑洗车看似简单,却有一定的科学含量。越是科学的,就越是简单的,就越是有套路的,每一步都有规范化的程序。
   人工洗车,是简单劳动,但是不同的人来洗不同的车,洗车的效果也往往不一样。而电脑洗车,即使不同的车,也能洗出同样干净、亮堂的效果。
   程序的规范化,也是工作标准统一的基本保证。
   一家汽车厂的老板参观一家现代化的屠宰场:一头牛进去,经过一定规范化的程序,出来的就是牛肉、牛骨头、牛杂碎、牛血等等。
   这位汽车厂的老板感觉很有情趣:能不能把牛肉、牛骨头、牛杂碎、牛血等等放进去,一头活牛牵出来?
   在屠宰厂做不到!
   经过他的策划与设计,在他的汽车厂做到了:汽车的各个部件放进去,整个的汽车开出来!
   这就是世界上第一条现代化的、规范化的汽车生产线。
   有一个贪官的故事,里面也包含着若干条美食生产线:
   说有一个贪官,他家有多豪华,有多少财富,不知道。有人娶了他们家的一个美女厨师,感觉自己很有口福。新婚之后,希望太太能露一手,太太却很抱歉地说:我不会做饭!
   老公很纳闷:你不是厨师吗?
   太太说:是呀,我只是包包子的工作中,负责剁馅儿的厨师,别的工作都没有干过!大厨要求严格按程序办事,不允许做本岗位以外的事情。
   通过这位厨师太太的口,我们可以看到贪官家有若干条厨房的美食生产线:煲粥的,蒸馒头的,包包子的,炒菜等等。包包子就是其中的一条流水线,有人择菜,有人拌馅儿,有人剁馅儿,有人擀皮儿……
   在一条流水线上,每人只要做好自己本环节的工作,不能跨越环节做本工作环节以外的事情。
   有的人做事情,就像是人工洗车的洗车手,擦前面,擦后面,擦里面,擦外面,一个人就是一个无所不能的全面手。有的人做事,却是生产线作战,每个环节,各司其职,忙而不乱,井然有序。
   那么,哪个类型的人是最快乐呢?
   有的老板,自己就是一个洗车手,擦洗一辆脏车,就像洗去自己身上的污浊,就像洗去自己心中的不爽,面对自己清洗之后的车辆,笑容绽放,神清目爽,精神愉悦!
   劳动是美丽的!
   作为电脑洗车的老板,背着手悠闲地走过来,背着手悠闲地走出去,他的工作只有一个:一切都在掌握中!运筹帷幄,控制节奏,把握全局,是他的快感!
   多大的格局,做多大的事儿!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格局,在自己的人生格局里,都能找到有意义而又有意思的事情。
   今天翻书,偶尔翻到文怀沙先生跟河北无极县原县委书记刘日的一段话:“人生的旨趣极要紧的一条,就是胸怀大些,再大些。我相信,只有宽广的胸怀,才能认识这短暂而又充满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文怀沙先生讲的这些,其实就是人生格局。
   作为读写者,每每翻书作文,看四方云动,论万古流变,也貌似心中有天地苍穹。
   自己写自己读,一乐也。
   日中时分,去公园散步,见海棠果傲立雪中,分外妖娆。成熟的果子落了一地,也不见鸟儿来吃。难道海棠果也无香吗?
   也许好看的果子,不是用来吃的,而是用来赏的。
  

共 5609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假如“领略”这个词有几层意思,在此文中我更希望它表达的是一种“欣赏”与“品尝”。一个人需要用“欣赏”和“品尝”的心情来对待人生。这种欣赏与品尝正如用一颗敬畏的心对待观众,用一颗敬畏的心对待神明,用一颗敬畏的心来完成每一个施礼,欣赏每一件古董……写自己喜欢的文字。正如文中引用《菜根谭》中的文字所说:“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这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人生修为。【守护着内心深处的自己,别把自我搞丢了】引用一个小说家的故事:假死而后看别人怎么给他出殡,别人对他做出怎样的评价来寻找自我做为这则随笔的开篇,然后以拿破仑对天开枪让落水者自救,让苏东坡与禅师对话来说明一个蕴藏着丰富思想和潜力的本我的存在;以一位哲学博士出身却落马的市委书记面对摄像机说出的一段话来表达一个人由自我到本我再到超我的人生阶段。【一个人需要多大的格局,才能认识这短暂而又充满风险的一生】从人工洗车到电脑洗车,从人工屠宰到现代化的屠宰,这似乎是在说科学的进程,其实是在讲一种格局人生。一个人的内心格局有多大,他的存在状态与生命的强度就有多大。一个人如果没有“把牛肉、牛骨头、牛杂碎、牛血等等放进流水线而牵出一头活牛的能力”就该有“把汽车零部件放进流水线,整出一辆汽车来!”的能力,这就是一个人的人生格局和人生设计。此文中三则随笔,引经据典,深入浅出,使本文蕴涵丰富,哲理性强,让读者很好地领略到一种深层次的生存状态与活着的意义所在。结尾处闲来一笔:“也许好看的果子,不是用来吃的,而是用来赏的”突出了文章主题,增加了“领略”的意趣。推荐阅读。编辑:长袖伊人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长袖伊人        2016-01-22 16:56:02
  很欣赏这几则随笔,对于人生大有启迪与借鉴意义,诠释了人们该如何存在于天地间,将短暂的生命活出一种趣味来。同时,我更欣赏文本所据备的文学性,尤其文末闲来一笔,有深化主题的作用。
感谢文字,让我不开口也能表达!
2 楼        文友:闲妹        2016-01-22 20:00:07
  几则随笔人生感悟。
欢迎来到室雅兰香社团,共筑辉煌。
3 楼        文友:独上月楼        2016-01-22 20:36:21
  “当你不再以自我为中心时,神就出现了。
   聆听经典时,正装正坐,就是对艺术家的精心创作心存敬畏。
   在民族礼节中,欣赏古董时要跪着欣赏,这是对前人的创造心存敬畏。
   面对这部养心小品的结集,首先向读友鞠躬。”
   一个人可以活到如此通透,如此虔诚,真的是值得鞠躬!
“小鸟虽小,可它玩的却是整个天空。”——致江山新雀之巢
4 楼        文友:独上月楼        2016-01-22 20:45:06
  领略,这个动词发人深省。写作的全过程,其实也是领略的全过程。游记,领略山水;小说,领略人性;散文,领略丰富多彩的世界。然而,所有的领略都会有一个归宿,那就是找到自我,回归自我,做一个不错的自我。
   这是我读了本文的——领略。
“小鸟虽小,可它玩的却是整个天空。”——致江山新雀之巢
5 楼        文友:独上月楼        2016-01-22 20:45:55
  多大的格局,做多大的事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格局,在自己的人生格局里,都能找到有意义而又有意思的事情。——呵呵,我想说,在雀之巢,我们可以找到有意义又有意思的感觉。
“小鸟虽小,可它玩的却是整个天空。”——致江山新雀之巢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