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百味文学 >> 短篇 >> 杂文随笔 >> 【百味】品质(随笔)

编辑推荐 【百味】品质(随笔)


作者:马莉 布衣,155.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062发表时间:2016-01-23 21:31:16

一个人无论具有怎样深刻的辩认事实的能力,有时候也无法看清一粒种子是如何在大地的深处朴素地生长,在一个寂寞的季节里开花结果的。我这样说是想告诉你:事物的真相我们永远也无法辨认,因为……你听过鸟儿的歌唱吗?可是谁能明白鸟儿唱的是什么呢?这样的事实让我感到悲哀。
   在大部分的时间里我对人群保持着怀疑和警惕。这并不能证明我有意清高或者拒绝他者,但是……它几乎是突如其来的,并且很容易就丧失了信心,譬如某天当一个人被所有的人群包围的时候,或者说当所有的人群围攻一个个体的个人的时候,不论那些围攻的人群是对还是错,也不论被围攻的那个人是错还是对,总之,当一个弱者与一群所谓的强者对峙的时候,一个孤立的个体就处于极度的孤立之中,这种结局往往最后致使所有的人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倒向强势的那边。这时候,人性的最大弱点就暴露无遗了,或者说人性骨子里最黑暗、最盲从、最庸俗、最邪恶的一面,伺机显现了。倘若我们假定作为群体中的每一个人还有一丝善与美的品质的话,那么,这时候,作为群体中的每一个个体的品质退到了幕后,作为群体的每一个个体的优质血液降到了零度。
   今天我终于明白了并且欲与所有的人持一种相反的价值观,我认为人类发展到了今天已经没有了绝对的对与错,或者说已经没有了绝对的真理与缪误了,作为一个同类的生命个体,衡量的办法只基于一点,那就是看他对人性的伤害究竟到了怎样的程度。
   这是一个很艰难也很容易把问题推向死角的问题,触发我对这个艰难问题的思考是源于一次与友人萌萌的对话,在电话中她对我谈到了关于她的一次内心的伤害,这个伤害让她难过了很久:在一次聚会的场合下,一位男性批评家与两位女性针对其中一位女性——即萌萌,问及她的父亲——曾卓先生,萌萌极其不愿意述说她父亲的一切……当时场面一片尴尬。而这时另外一位女性以她的沉默和冷淡又将这种尴尬逼向了绝境。萌萌说:我很难过,为什么女性不呵护女性,女性在男性面前的沉默其实是女性对于女性自身的伤害呵!我认同她的意思。我说,是的,这就涉及到品质!
   或许这在一般人眼里不被认为是伤害,现在的人们都活得太累了,生活节奏的加速使大多数人的内心变得粗鄙不堪。但是,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伤害却无处不在,它拆叠在一切生活的细节里,肉眼不易觉察。因此我们就一而再再而三地忽略了它,这种被忽略的记忆已经成为了我们的日常经验。
   倘若一个人从未有过这样的觉察,从未有过审视身边事物的能力,也从未有过尝试去寻找和克服这种个体的局限性的能力,这样,一个人品质的低劣与高贵就凸显而出了。品质与审美的伦理有关,与人的教养和修养有关,但与道德伦理无关。正因为它与道德伦理无关,它才容易被人们忽略。
   一个事物的真实性或许就是它的真理,譬如优质的木料,当我们把新家用最优质的木料装修一新,屋子的气息告诉我们这样的屋宇是真材实料的,一个用真材实料来建造的屋宇就是居住的真理,这个真理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品质的代名词。但是,真理在握的人并不是一个品质在身的人,如果真理在握的人以自己想当然的真理去伤害一个或许暂时还未握有真理的人,那么真理在握的人肯定是非品质的,甚至是一个邪恶在身的人。
   今天人类的所有发展都在努力地证明这一点,人本主义是最终的人性,但是如何理解以人为本?只有保护每一个个人才是保护了人类,包括个人的情感,个人的爱欲,个人的自由,个人的思想与观点,总之是个人的一切权力。当然也包括了个人的不受同类伤害的权力。同理,就像人类保护人类以外的大自然其实就是最有效地保护人类自身一样,只有不伤害它物的生存才是人类生存中高贵而品质的生存,才是最终走向人类自身发展的完美之路。如果我们还没有更高的境界,如果我们自私一点来说,保护环境是为了保护人,保护一棵树木、保护一座湖泊或者一只小兽甚至一株小草,都是为了保护人……自然的重要性在于人类生命的重要性。那么,人类与人类又该如何相处?就这个意义上讲,对于人性而言,品质比真理还重要。
   就个体的人来说,世界上所有的真理都是向着个体的人而言的,但是我们人类的所有国家之间的战争与个体之间的争执,都把真理看得高过于人,竟不知道真理是为了更好地对人施以保护,施以尊严,施以生存的最大福祉。然而,这个世界是太忽视品质的存在,太相信真理的存在,所以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以真理的名义去消灭一个阶级或者一个国家的存在。在上个世纪六十乃至七十年代的中国,一个革命的阶级以共产主义真理的名义消灭了一个地主阶级与资本家阶级,鲜血流成了河;而新世纪之初的美国又以反恐怖主义的真理为名义,去侵略和消灭一个叫伊拉克的伊斯兰国家……而当我们冷静下来进一步思考,发现所有这些行为其实并不是太相信真理使然,而是将阴谋裹藏在真理之中,因为从来的反对者或者拥护者都是站在自己的既得利益一边,真理的拥有者往往在这种时候却放弃了真理,因为他们将真理包裹在阴谋的外面了。
   一朵花的花性就是它的品质,是它向上开放的能力与持久的香气。一个人的人性就是他对同类的尊敬、悲悯,或者惺惺相惜,对于平淡甚至对于退居一偶的孤独保持恬静的姿态,这是人类品质优秀的象征。如果以一个时代的解剖学来阐释关于品质在人性中矗立的高度和尺度,那么我不妨试着这样说,我们的上一代或者上上一代人所经历过的那些富于激情的时代----譬如浪漫主义的时代或者古典主义的时代,那是我们无法想像的惟美的甚至是神圣化的时代,无论怎样描述,它都是一个让后人敬畏的时代。而我个人乃至对于许多人来说,那个刚刚过去了的时代是我们所惧怕的,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人甚至七十年代出生的人们,无论如何都或多或少地经历过或者被那样的红色氛围熏陶过。那是一个狼的年代,学者朱学勤先生说:“都是吃狼奶长大的!”是的,是狼奶喂养了那个时代的每一个成人和每一个孩子,甚至孩子的孩子……在那样一个漫画化了的喧嚣与骚动的时代里,它的地质是沙化的,它的土壤是疏劣的,毫无品质可言。有一幅漫画把那个年代的内心细节放大了:几乎人人都是嗜血的动物,因为人人都惧怕被嗜,因而人人都以攻为守去嗜他人,所以就有大人物嗜小人物,有权力的小人物嗜没有权力的更小人物;小人物反抗大人物,没有权力的小人物反抗有权力的大人物……这样一种生物链呈现了那个非理性的疯狂时代。
   那真是一个毫无品质可言的时代呵!它使每一个生命在出现的一瞬间就陷进了假想敌与阶级对立的泥淖之中。今天,当我们沉静下来思考,无论怎样揭示那个时代的毫无品质,甚至它的污点和痛点,我觉得都不为过。
   一位诗人在诗歌中以他的个人经验宣告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终结:
   “我不断找到这封写给被遗弃的众神的信,撕碎它:先生们,生活在你们的神龛里,我知道我欠你们什么?我不欠,我欠吗?随我的双手,我已经忘记了,我不断,忘记。在这里我不会有这样的神龛。我不会在房间的中心,对着那有苍蝇绕其而飞的,虚无的塑像鞠躬。在这些四壁上我就是写作之物。”
   一个非品质的神圣时代的消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幸运。是的,我们庆幸那个时代的结束,但我们不能相信那个已经过去了的时代是否还会在下一个时代突然来临,专制主义的暴力是否重又袭击我们的内心。就像我们不能相信我们同居已久的同居者一样,我会不会在明天就与另外一个人同居?或者我会不会在今夜被同居者抛弃?我从未知道那个时代有所谓的品质的存在,即使有,我也很难不怀疑其真实的程度,在一个激进的革命年代,一个人的不激进与反革命,将被众人唾弃。
   那真是一个飞扬跋扈的专制的时代,一个毫无品质可言的时代。当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以为所有人类的处境都是相同的。我以为那就是真理。
   但是今天,今天具有怎样的品质呢?今天我们能够相信这个时代的精神品质吗?今天在表面上呈现的是一个飞扬跋扈的物欲时代,专制的影子在夕阳下长长地拖在身……但是今天,它骨子里藏匿的是普遍的人人对权力的渴望,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劣以及各种不安定社会因素,这一切导致人人渴望让自己成为某个领域里的权力者。因为有了权力就能有各种腐败的大大小小机会,就能对某一类人或者某一个个体,或者对某一个集团里的个人发号施令,这种大大小小的威权意识与专制主义又区别何在呢?
   是的,品质,当我们言说一个生命个体的并非与生俱来的质量的时候,或者谈论到一个个体的物质与精神时,就要涉及到关于品质。品质不是一个社会道德的概念,更不是一个道德优越论者口头上的华丽经文。品质,它是一个个体的概念,品质完全是个人的事情,它与它以外的其他人甚至广大的国家和社会的集体精神无关。尽管一个人的品质最终体现了一个家庭或者一个民族甚至一个国家的整体的精神质量,但品质_____就一个个体生命的必然呈现来说,它不属于国家与民族,它只属于某一个国家或者某一个民族甚至某一个家庭之中的个人。这个个人只能是个体的个人。
   我们无法用我们的手指或者感官去触摸品质,但我们可以用手指或者感官去触摸具体物质的品质,譬如爱情或者友情,我们可以用身体去接触,可以用心灵去感知和体验,如果说品质属于审美的伦理而非道德的伦理,这样说非但没有降低品质对于一个人的良知,而恰恰说明了品质是一个人良知的体现。因此品质显然不是一个美与不美的概念,而是、只能是一个好与不好的概念。更准确地说,品质是关于真与假、善与恶的概念。人类伴随着漫长的时间繁衍到今天,在欲望中渴求得到的所有享受越来越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满足,换句话说,人类想要怎样美满就能怎样美满,但与此同时,人类的假装与伪善也正在与日俱增,随着现代高科技水准的快速上升,人类的真情与善良也正在与日俱减。这似乎是地球人一个巨大的悖论:发展人类自身以外的一切,人类自身以内的就要受到伤害?相反亦然!
   法国心理学大师古斯塔夫-勒邦对人类有一个非常深刻的描述,他说:“群氓并不是与平民、穷人、无知者、无产者或乌合之众同义的,也不是与社会精英或贵族相对的。群氓就是每一个人。任何人因聚集在一起而形成了一致心理时,群氓就出现了,其突出特征是在单个个人那里隐而不彰的非理性在这里表现得相当明显。群氓往往是疯狂的,但这在本质上是人性的自然。”人类的自然性也必然地体现了它的生存原则:弱肉强食。在今天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弱肉强食的世界上,既没有绝对的真理可言,也没有绝对的品质可言。当一个国家需要另一个国家的资源,而这个具有天然资源的国家却并不想要别国占有他的资源的时候,战争就发生了。人类的历史其实就是一个国家想占有另一个国家的资源,而另一个国家却并不想让别国占有它自己的资源的历史,这是一个你抢我夺的历史,更是一个弱肉强食的历史。这就像爱情,当一个男人爱一个女人,但这个女人并不爱那个男人,而是爱上另外一个男人,那么这个男人一方面首先得想方设法去抢夺那个女人的一颗芳心;另一方面他得与那个情敌角斗。如果那个女人是一个强女人,她就会使尽手腕让那个男人无法得逞;如果那个女人是个弱女子,她就很有可能无能为力地让那个男人很快得逞。这就是人类生存的生物原则,在人类社会中几乎代代如此。
   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一个具有品质的人格是不是就是守旧的人格?一个具有品质的国家是不是就是落后的国家?一个具有品质的民族是不是就是落后的民族?如果这个问题再进一步追问下去:人的品质在今天为什么既没有流传价值更没有交换价值,而人的堕落在今天却为什么有如此巨大的交换价值,并且能够获取最大的利益?
   在这样一个喧嚣的现代社会,这似乎也成为人人共守的一条不法的法则:坚守品质就意味着失去利益,放弃品质才能够捞钱敛财。是不是这个社会鼓励了无品质的成功?是不是无品质的成功挑战了人类的品质?现实就是这样的现实,一个品质的女孩子守住了她的品质就意味着永远地默默无闻,但有一天她明白了成功只有一个办法,去卖淫或者脱光了衣裳拍裸体片,她果然很快就致富或者一夜成名。我们不能假定这个女孩是否是艺术家,或者她也有她自己的审美伦理,但21世纪的客观世界呈现了这样一个事实:劣币是如何驱逐良币的。这个事实让天下的人恍然大悟:放弃良知才能攒钱,堕落才能发财。人类懂得商品的品质具有交换价值,就把商品的品质打造得美轮美奂,但人类自身却变得越来越毫无品质可言了!既然人的品质没有交换价值,所以人们再也不修炼自身,再也不洁身自好、克已奉公了。品质是很脆弱的,它的脆弱性在于:品质与这个时代如此地背道而驰。

共 10123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不同的人生都持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而价值观之于事物的考量与辩解,作者的思维较之于众人则是独特而深刻的,对于品质,我们从微观的角度带着审美的眼光去分析,它是决定个体、甚至一个群体的教养、修养、以及柔化内心抑或“塑造”粗鄙灵魂的重要先决条件!当我们从“人本”主义的角度出发,在揭开真理背后所藏匿的阴谋时,终于明白品质是比真理还重要的!而如今,在这个飞扬跋扈的物欲时代里,人们还具有怎样的品质呢?今天我们能够相信这个时代的精神品质么?它与一个个体的物质层面及精神层面是相挂钩的,它是真假善恶的一个系统性的概念,所以它并不意味着坚守品质就会失去利益,放弃品质才能捞到钱财!从宏观角度分析,当我们所处的团体、所处的地域、所处的时代若能规正“品质”的真切涵义,便是将“品质”融会贯通,形之于人,形之于社会,形之于新时代的一个文明国度里!整篇文章结构严密脉络清晰,充满浓厚的思辨色彩,全文贯穿一个主题“品质”,所有的论述及引经据典的论证,都巧妙地为文章的主旨做了铺垫,很深刻而充满哲理的一篇佳作,倾情推荐大家一起欣赏!【编辑:绝域莲心】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绝域莲心        2016-01-23 21:36:24
  很是佩服作者深刻的思维,及对时代诟病的敏锐的捕捉能力,并以精妙凝练的文笔条理清晰的一一解剖出来,欣赏至极!
绝域莲心
2 楼        文友:绝域莲心        2016-01-23 21:37:03
  感谢作者投稿百味,祝您创作愉快!
绝域莲心
3 楼        文友:彩云伴海鸥        2016-01-23 22:29:07
  佳作欣赏,问好。
彩云伴海鸥
4 楼        文友:清浊        2016-01-24 04:08:12
  品质是一个虚拟的空间概念,它生成于生物体的后天思维,后天思维生成立场,立场又决定着世界观,世界观来源与政治,政治又会决定价值取向。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本身没有对错,对错是需要两个不同的政治立场作为对物质世界的认知而言的,因此挑战只有一种,生物体对物质世界的客观认知,一方站在自己的立场去评判另一方的品质是缺乏自知性的,因为所有的风向标只有一个 —— 判定事物的标准。因此,这个所谓的求正,不能用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更不可能是一个个体能够诠释的。这是人类文明必须要经历的过程。当不同的意识形态发生碰撞时,利益得失的双方没有品质的优劣,只有利益的得失。这是一个佛渡众生还是众生度佛的问题,换句话说,政治就是造物主,它主宰着一切!从这一点上我更喜欢巴浦洛夫。
我的心是你的脚,从此我就在那个小屋里远行......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