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我与百岁老人马识途

精品 我与百岁老人马识途


作者:江北乔木 举人,4405.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85发表时间:2016-01-24 12:03:38
摘要:作者本名:乔显德

前几日,偶然间我在《人民文学》创刊65周年插页上刊登了著名作家马识途的书法墨宝,大字遒劲有力,力透纸背,再细看内容:《接人民底气,守文学天真》,恰到好处地诠释了《人民文学》的丰富内涵,文字意味深长,不愧为文学大家风范。观赏墨宝,我思绪起伏,感慨万千,不由得想起了2014年9月27日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栏目主持人朱军采访马老仨兄弟的故事,着实令人感动,缘于与马老电话、通信联系的情分,更有收到马老书法墨宝之故,顿觉我与马老有一段不得不说的故事,他与我交往的经历就如同放电影一样一幕幕滴浮现在眼前。
   马识途老人1915年1月出生于四川忠县,到现在刚好101岁,他原名叫马千木,曾用名马千禾,后参加革命在入党志愿书上改名为“马识途”,以表示自己终于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我看了他的名字,总会想起一句成语叫“老马识途”,也会读出另一种涵义,还是老马识途啊!这名字改得好,多么有意趣,令人回味。在与马老的多次电话、通信交流中得知,他集职业革命家、著名作家、书法家于一身,并且是著名的“三栖”大家,曾与巴金、张秀熟、艾芜、沙汀并称为“蜀中五老”,大家所耳熟能详的电影《让子弹飞》,就是由马老的小说《夜谭十记》改编拍摄的。马识途老人在家中排行老五,曾在忠县、北京、上海读小学、中学,他从小就立下大志,16岁便负笈出峡,寻求救国之道,游学于京沪宁。1936年7月,马老以优异成绩考入国立中央大学工学院化学工程系,在校期间积极向党组织靠拢,1937年冬入鄂豫皖边区党训班学习,1938年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地下党领导的南京学联小组,长期从事党的组织工作。1941年到昆明西南联大中文系学习,1945年毕业。先后担任鄂西特委书记、川康特委副书记,四川省建设厅厅长、省建委主任,中国科学院西南分院党委书记,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人大副主任,省文联主席,作协主席,中国作协理事等职。1935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清江壮歌》、《夜谭十记》、《沧桑十年》,纪实文学《在地下》,短篇小说集《找红军》、《马识途讽刺小说集》等。2014年1月,马老举行了书法义展,卖出230多万,全部捐给了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设立了“马识途文学奖”。因之与马老的特殊经历,我便经常拜读马老的文学、书法大作,并十分关注马老的各项活动信息,我欣慰地看到,多家知名新闻媒体报道了这位百岁老人的义捐活动,使我非常感动。
   我与这位百岁老人的交往始于2006年,那时马老已92岁高龄,我得知马老当年也参军、参战,写了大量战争题材作品,我作为一个小卒子、小学生,也参过军、参过战,写过战地报道,因为这个缘故,在作家朋友的引荐下,我便斗胆与马老通信、电话联系,很快收到了马老的回信和打来的电话,当时我顿感诚惶诚恐,作为一位德高望重的省文联主席、作协主席,一位九十多岁高龄的老人能给我这个晚辈回信、回电话,真是荣幸之至,感动不已啊!从与马老的通信和通电话中,使我感受到,马老不仅是一位为文、为书的大家,更是一位为人的楷模,他为人随和,平易近人,从他的话语中不时展露出老革命家的风范,使我不由得肃然起敬。我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给他打电话,他总是不厌其烦地接听电话,并鼓励我千万不要丢掉自己的写作爱好,而要发挥特长,寻找突破口,不妨多读读大家的文学作品,汲取营养,学到手都是自己的。多么朴实的语言,多么可敬可爱的老人啊!值得我永远学习。有一次,我记得是晚上时间给马老去电话,这一次,马老没有亲自接电话,而是他女儿接的电话,电话那头告诉我马老到北京治病去了,我听了感到心里非常难受,我便通过他女儿为他祝福!并在心里默默为他祈祷,祝愿马老早日康复。我还记得马老在给我的回信中,仍然沿用过去的一种方式,在信封上洒脱地写着“乔显德同志收”的六个遒劲的字,使我倍感亲切,他在信中鼓励我在岗位上要多为党工作,多为国家、单位做贡献,使我联想到马老始终保持着过去战争年代的光荣传统,思想多伟大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一次,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情给马老写了一封信,问马老能否在方便的时候帮我题写一幅墨宝,信发出去后,我也没抱多大希望,大约过了十几天时间,单位收发员给我送来了一封信,我接过了一看,信封的下端印着深红色的“四川省作家协会”字样,其后并排着写了一个很有书法艺术感的“马”字,我就明白了八九分,便迫不及待地打开了信封,展示在我面前的是一幅遒劲的楷书墨宝,“秉一身正气,怀两袖清风”十个大字映入我的眼帘,落款为“九三叟,马识途”,我看了马老的墨宝十分激动,在一旁的妻子也啧啧称赞。马老写的寓意也十分深刻,在十年前的眼光就如此敏锐,看到了明媚的春天,我虽然在单位里当了个小小的中层,只是一介草民,但马老的话使我不断告诫自己,勤勤恳恳工作,坦坦荡荡做事。我感到,马老不仅仅是寄来一幅墨宝,更是寄来了对晚辈的关爱之情,这句话始终使我铭记在心,受益匪浅。
   2014年9月27日,欣喜地看到朱军采访马老的镜头,这是我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马老的镜头,心中既透着亲切,又感到激动。当采访进入尾声时,朱军试探性地问马老,今后有什么打算?马老十分自信地回答,今后的五年内,还要再出两部书,一部正在写作,另一部题目已拟好,就是《那些岁月那些人》。
   朱军采访马老的镜头深深震撼着我的心灵,在我的思维深处掀起了波澜,也改变了我对今后人生的看法。自己荣幸相识的这位百岁老人尚有不老之心,百岁之前出版了不朽的杰作,百岁之后还有五年计划,这是何等的雄心?何等的壮志。我作为刚刚年过半百之人,今后的路还很长,马老的精神鼓舞着我,马老毅力激励着我,我们定然左右不了生命的长度,但会改变生命的宽度。以马老为榜样,做完美的自己。

共 232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通过作者自己与著名作家马识途同志交往过程的叙述,用朴素的语言和厚重的笔墨,从一个侧面展示了马识途同志为我们中国的文学艺术事业所作的杰出贡献。【编辑:铁血胡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60125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铁血胡杨        2016-01-24 12:09:06
  谢谢楼主赐稿江山散文杂文,问候。此文深刻的展示了马识途同志的文学成就和崇高风范。
铁血胡杨
回复1 楼        文友:江北乔木        2016-01-24 12:36:57
  谢谢编辑老师鼓励、支持!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