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妩媚今朝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寻梦散文】城市如火,江滩有凉

精品 【寻梦散文】城市如火,江滩有凉 ——我的城市系列之四


作者:科扬 秀才,1025.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152发表时间:2009-07-24 09:48:33

从窑湾向东,有一石亭,曰望衡亭。石亭翼然踞于江边一兀处,极目西望,杨梅洲萋萋芳草,江上过往船只,尽于眼底,视野极广,相传东晋时,潭州刺史陶侃在此检阅过浩大的水军船队。亭虽小,上面镌刻一楹联,那声气却颇壮,道的是:
  
   地维天柱此孤石;
   岳色江声萃一亭。
  
   小亭往东,沿堤是一条直直的水泥路,前方有长长的湘江大桥为虹,将之隔成东西两段。路全长八里,宽不过四米,即便是体型最为娇俏的小奥拓车,也需两进两退,方能调头。
   西堤无建筑,无店铺,头上只有悠悠的云朵相接,底下只有一条湘水相依。在夏日的早晨,若踏上江堤寻点小凉,漫不经心地抚着石雕栏杆,看底下绿绿的水,白白的沙滩,坡岸上碧草与野花相杂,或柳或槐氤氲如雾,且有江风一阵阵鼓入怀中,送来江上轮船的汽笛,煞是悠扬。几个孩子或是几对情侣拿了风筝来,往风中一送,紧走两步,那风筝便抖展两翼,冉冉地升到云朵里去了。
   此景虽不能说令人心旷神怡,但至少也为人增添了九分凉意了。
   中午时江堤一片死寂,唯剩毒辣辣的日头在头上耀武扬威。无人行走的水泥路都将满肚子的怨气和火气喷往空中;无人欣赏的槐柳都病恹恹地在日头底下自怨自艾,丝毫提不起精神;无人仰视的云彩,都高高远避于那一片逼得人眼生痛的白光之上;就连此时的湘江,也有几分凝滞,仿佛流淌的不是清凌凌的水,而是暗红色的岩浆;往来的船只都行动迟缓,平日里清亮的汽笛,已因这潮闷的空气,暗哑而令人觉得失真。
   下午四点,正是夏日里最难熬的一段时光。日头虽已半偏,敛去两分神光,日头底下的世界却因在暑气中蒸得太久,酝酿的戾气达到了临界点,成了一座随时将要爆发的火山。按说此时的湘江大堤,本应是人皆远避的荒漠,孰知,它却忽然变起了戏法,开出了一朵一朵硕大的蘑菇,一律红顶子,挤挤挨挨,八里长堤,霎时成了一个蘑菇的世界。
   这如火的城市,无林,无雨,怎有蘑菇呢?其实,那是一座座蒙古包。每日午时刚过,一些个体户的三轮车便陆续蹬来,多数情况,是夫妻二人组合。他们大多是下岗职工,没找到新的工作,城市提供了这片江滩,让他们自力更生。夫妻二人就在这片暑气蒸腾的水泥地上,合力卸下一块块红红的油布。丈夫的手劲大些,抓起布内嵌着的几根铁龙骨,就于人行道上利索地抖开,撑起,霎时成了一个圆圆的小蒙古包。妻子再于包内摆上一张桌,四条凳,帐篷口支起液化汽灶具,一个小型的野外小饭店便立起来了。
   下午六点时堤上人声嘈杂。小汽车多起来了,但它们一般不顾西堤这些简陋的蒙古包,它们的目的是东堤中部。泊稳车,走下来的都是城市的中产阶级,夹着皮包,皮鞋鲜亮,顺着石阶而下,径直向江面去了。
   近岸泊着一条大船,船首雕龙,船尾刻凤,蓝顶,红漆廊柱,画檐下悬着大红灯笼,似亭似榭。这是一座水上酒店,曰“海龙舫”。近船有一廊坊,石柱上镌刻一付对联:
  
   疑为龙宫世界。
   却是水上人家。
  
   真正光顾蒙古包的人,大多是步行来的。
   此时太阳还在西边转悠呢,瞪着红眼睛,迟迟不肯去地球最为富裕的另一边儿。城市的水泥林子太密,半黄半灰的天空在头上织着一张密不透风的网。城市的现代化设备太多,空调们都是势利的家伙,一面将凉爽馈赠给有钱人,一面将炎热打发给每月领十几张纸片子的工薪阶层。只有大自然公平,那江上的风一如既往地吹,急一阵,缓一阵,热也好,凉也罢,不慕富,不嫌贫,只要敞开胸怀,都为你吹去白天在水泥房子内压抑太久的戾气儿。
   那步行来的人都很随意。男的,短裤,背心,赤脚上趿着一双拖鞋;女的,短裙,吊带装,粉胸嫩腿都在外头。这既不关风情,也无伤风雅,天确实有点妈妈的,太热,还捂着干什么呢,是山是水都显出来吧。
   三三两两的男女穿行于堤上的蒙古包中,边走边吹着风儿。耳边不时会有人吆喝:靓女,呷(吃)点什么啵!于是男的便停下脚问:有什么?那头马上接上高腔儿:多着!三角干子炸鸡腿,卤水花生臭豆腐,拔丝香蕉掸韭菜,擂椒皮蛋酱鸭嘴,唆螺个个唆得响,龙虾五个顶一斤……
   女的伸头往蒙古包内探探:太热,还不如去江滩上走走。嘴巴利索的小商人马上说:是太热,你热我也热,大家个个热,不是你的错,不是我的错,都是他老天闯的祸。来,我帮你把这老天爷捅捅!
   他走进去伸手一掀,那顶子便全敞了。原来盖儿是活动的,关合自如。这时往往是男的来了精神:这老天,是得捅捅。畅快,咱坐了!
   接下来是点各类小吃了。临时搭个布幌子作门面,菜单自然没有,却也省了那些正规酒店的烦琐程序,随口向外面叫就是。三角干子,凉拌菜,卤菜,只管点,一碟不过两三块钱,咱老百姓,消费得起。另外有两样必点,一是唆螺,一是龙虾。
   螺是田螺,匀匀称称大拇指大小,都在清水里泡过两三天,脏物儿已尽。选鲜活的,煮透了,拌上香葱、八角茴、姜片、蒜沫儿、红紫苏、朝天椒,再以排骨汤和黄酒、醋、酱油浇上汁,端上来,香味和热气一并蒸腾。捡起一个,送入嘴中,舌头先将螺盖儿往里顶一顶,一吸,啵的一声脆响,软酥酥的螺肉刚好到牙齿边,够香,也够辣。
   如果唆的功夫不到家,便没有啵的脆响,只有嘶嘶的哑音,肉儿自然缩在壳内不肯出来。这一般都是年轻的姑娘,平常笑不露齿,话不高声,吃相温文尔雅,难以领会这种野吃法的妙处。机会难得,于是小伙子赶紧逮着了耐心地教,细细传授每个要领,并且示范。捏一个,啵一声,再扔到地上,也是一声脆响。姑娘们这时候总是格外地笨,十次、二十次都学不会。奇怪的是,姑娘越学不会,小伙教的劲头越足。
   那些爱意甚浓,或者爱情的迷雾将开未开的青年姑娘小伙,若是两人一个蒙古包,自然会有一些不同的举动,口口相传也难说。蒙古包盖儿虽掀了,四面却捂得紧,而在爱情路上携手并行的,是天底下最不怕热的人了。
   龙虾并不来自海上。海产品太贵,几百上千块一斤,属富人的专利,兼之手中没有那只签个歪歪斜斜的字就管报销的如椽巨笔,咱工薪阶层十年还难得享受此等艳福。这儿的龙虾一斤不过三五块钱,产自本地的臭水沟。食的是难以入目的腐生物质,健的是硕大的铁钳,肥的是圆鼓鼓的身躯。清水中濯尽之后,那原本晶莹剔透的身躯,经火一烹,通体鲜红,恰如本地的灯笼大辣椒,极是悦目。
   烹龙虾需大火。锅要大,油要烧得沸,姜沫蒜沫要下得足。烹的人一手拿一把本地最狠的辣椒王,一手持盛满鲜活龙虾的盆子,先将辣子丢入热油,锅内火苗子呼地腾起一尺多高,借着火势,另一只手将龙虾尽数倾入大锅,抖几抖大锅,那龙虾们便在火中酣畅地蹦跳。你几乎分不清哪些是虾,哪些是辣椒,只觉得满眼都是火苗子在起舞,满耳都是火苗子在歌唱。
   摆在桌上仍像一盆火。剥开火一般的硬壳,厚厚的都是雪白的肉儿。那份细嫩自不必说,只是壳儿厚了,烹时味道不能入内,辣劲差了三分,男人们大多不会满意。
   男人们最为钟情是那对雄壮的大铁钳。壳儿虽厚,里面却是一丝一丝的髓儿,那是龙虾最为精华的部分。因壳硬如铁,无法剥的,只能整个儿用钢牙咬。先嚼的是壳上狠狠的辣劲,爽;再吮的是细嫩的髓儿,还是爽。
   嚼过几对铁钳,都辣得气唆唆的,于是朝外喊:老板,拿啤酒来!老板一拿往往就是一箱,十二瓶。一两个男人喝酒有什么劲儿!于是紧急招朋友驰援。好在现今工薪阶层也算接近“小康”了,个个有手机,这里一指头摁过去,十分钟不到,帐篷外来一辆出租车,三四个朋友进来了。
   人多了,里面的世界便有点挤。又借了几分酒,朝外面喊:老板,这牢笼捆得弟兄们不自在,把这狗娘的墙给老子拆了!
   墙一拆,江风呼地鼓过来。这才发现,世界原来如此凉爽。接下来干脆甩掉上身那两尺布帘子,都光着,划拳、喝酒,想怎么闹就怎么闹,反正啤酒度数低,不伤神。
   月亮什么时候到了半空也不知道,低头看看地上,已有了十几二十个空瓶在歪歪地晃荡了。女人们反复摧过多少次,终于恋恋地起身。
   下得堤来,沿街是密密麻麻的歌厅。门口一律绿绿的灯光,好生凉快。脚便不由自主地往里面走。反正歌厅门口没有三星五星的招牌,都是二十五块一个钟头,下半夜还打七折,咱老百姓又不是消费不起。
   老百姓唱歌不拘民族的、美声的、通俗的,一律改成“正宗原声版”,弊着嗓子干什么,都吼出来。《风风火火闯九洲》大家一起唱,《知心爱人》则分男女对着吼,管你婉约的还是豪放的,风格在此时此地不起任何作用,声音好歹也无所谓,咱老百姓,没那么多规矩,也没什么讲究,只管乐呵乐呵就行。就怕你不开口。只要开口,谁都鼓掌。通身弊着的汗都吼出来了,三分酒劲也吼没了,最后唱一首《夫妻双双把家还》,回家。
   走在街上,城市七分静了。不再喧闹的城市就是不一样,热气不再蒸腾,空气也开始动了。一丝风儿像泥鳅一般滑过赤裸的胸膛,整个人都舒展开来,心底油然生了几分豪气:
   娘的,咱老百姓的日子,原来这般爽么!

共 353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好一篇“城市如火,江滩有凉”,行文沉着稳重,只见不焦不躁的一路描写下来,将个如火的七月送到读者面前,将个热闹的市民百态端到读者面前。拜读,问好科扬(吟媚)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9072403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吟媚        2009-07-24 10:54:59
  欢迎科扬的到来。好文章拜读了。
读书,偶尔写字,随心而已
2 楼        文友:花落无声4829        2009-07-24 18:43:41
  好一幅江边消夏风景图!读完这篇文字,也如吃了螺蛳、龙虾一般爽!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