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水神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山水】取暖的记忆(回首·散文)

精品 【山水】取暖的记忆(回首·散文)


作者:山野俗人 举人,3131.7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369发表时间:2016-01-31 08:19:24
摘要:炕是北方人的主要卧具,过去,用拿湿土夯击出的长一尺半,宽一尺左右的晒干的胡基做支撑,用掺杂着麦秸的泥砸抹晒干的一米见方三寸厚薄的泥基做面子,然后在泥基上均匀地抹上掺杂着麦秸的粘泥,就成了。


   羊年腊月十五,关中地区迎来了六十年来最冷的天气,据中央电视台气象预报,最低气温竟然达到了零下十四度。可渭南市开发区事实上的最低气温已经达到了零下十九度,烧着暖气的房子竟然也觉得有些凉了。至于到了室外,那种冷简直就是酷刑。风似乎也被冻成了刀子,切割着人们裸露的肌肤。耳朵发痒发烫,双手也木木地没有了知觉。看着红彤彤的太阳没有一点温度,在外的人们不得不猫着腰,蜷缩着身子,一路小跑着回家,在家里抱着手机或者守着电视,过那平日里只有宅男或宅女才过的日子。在温暖的房间,品着清香的茶水,不觉回想起小时候在渭北旱塬上的故乡的那些取暖的往事。
   渭北旱塬缺水,因为缺水就什么都不好好生长。要吃的没吃的,整年的食物就只有红薯,要想吃到白面馍,只有到家里来了贵客或者过年时才能吃到;要烧的也没烧的,就连地里的草也寥寥无几,在盛夏雨水多的时节,地里的草也只是贴在地皮上的嫩刺角,至于能拿来取暖的树木,那就更加寥寥无几了。于是,生煤炉子就成了有钱人和学校老师、单位干部职工特有的享受了,而大多数农民就只有靠烧炕来取暖了。
   炕是北方人的主要卧具,过去,用拿湿土夯击出的长一尺半,宽一尺左右的晒干的胡基做支撑,用掺杂着麦秸的泥砸抹晒干的一米见方三寸厚薄的泥基做面子,然后在泥基上均匀地抹上掺杂着麦秸的粘泥,就成了。胡基之间的空隙就是火道和烟道,和盖房时就预留在墙面里的烟筒相连。冬日里的傍晚,农人们就会不约而同地把花杆、玉米杆、蒿草或者枯树叶塞进炕洞里点燃。如果柴草不干,烟囱不利,那么,整个房间里就会被柴烟弥漫,呛得人睁不开眼睛,只好胡乱盖好炕洞板,跑到室外、村巷躲避。这时,举目四望,只见家家户户的房顶都有柴烟涌出。如果没风,一缕缕淡蓝的柴烟就会慢悠悠地飘然而上,在一丈余的高空四下散开,如袅娜的仙女的舞步;如果有微风,柴烟就会微微摆动,几家的烟缕或相接,或相依,或相扭,犹如相互间淡淡的私语,或缠绵或依恋,令人浮想联翩,超然世外,格外寂静。如果这时再有几声牛的悠长的“哞……”的歌吟及狗狗的低声“汪汪汪”的轻语加入,那么,整个村庄就幻化成了神仙境地了。
   靠炕来取暖,那是远远不够的。炕只能保证晚上一家人睡得热热乎乎,舒舒服服,但整个房间还是暖和不起来。晚上起夜时,钻出热乎乎的被窝,身上还是会冷得发抖的。为了保住房间的温度,每家每户都会在房门挂上夹门帘,有的人家甚至还会挂上用谷杆编织的厚门帘。夹门帘很讲究,用三双漆得黑亮打磨地非常光滑的木片很匀称地夹在门帘的两端和中间,门帘就自然地被木片均匀地分成了两部分。门帘的布是白色的土织布,事先请民间画师在上面描绘出“连年有余”、“马上封侯”、“早生贵子”等画面,再用福寿纹把门帘的四边锁住。我们家乡画门帘的师傅是我的本家伯父,刚刚出了五服。他会刻皮影,演皮影戏,文革期间除夕夜,外面不让演,他就会在自家屋里,拉上幕布,和家里人一起演,过过戏瘾。他还会看风水,扎纸活,甚至还能入地府,和阎罗王沟通。他画的门帘是我们家乡最细最美的。
   虽然我父亲从年轻时起就担任我们小队的队长及大队的大队长,但因为家里孩子多,劳力少,每年都会超支,分不到一分钱。所以,家里白天就没有什么取暖设备。如果冷得实在受不了了,我父亲就会把玉米芯堆积在旧脸盆里焚烧取暖,往往房间还没有暖和起来,就已经被呛人的浓烟围困了。等到烟没了,玉米芯也烧得差不多了,根本起不到多少取暖的作用。母亲和来家里串门的婶婶奶奶们,只好坐在炕上,盖着褥子聊天。
   每每到了深冬的时候,我就羡慕那些生有块煤炉子的那些家庭。那时候还不时兴铁炉子,都是用砖和草泥(黄土泥里杂有麦秸)盘成的方形的炉子。讲究的人家后来就用水泥代替草泥,易于擦拭。炉子的烟道和炕相通。每每走进生有块煤炉子的人家的房间,那股热浪扑面而来,非常湿润也非常温暖。尤其是坐在炉子上的铁壶咕嘟嘟地喷着热气,主人坐在炉子旁,不时地给一旁的矮桌上的搪瓷茶壶里续着水,招呼着围坐在矮桌旁的乡邻们喝茶,嗑瓜子,吸纸烟,一派祥温馨的气氛,令人艳羡不已。
   因为家里没有炉子,所以,在阳光明媚的天气里,婶婶叔伯们就喜欢坐在向阳的墙根下聊天。有时候没有板凳,有些叔伯就会蹲着或者直接坐在地上,靠着墙,吧嗒吧嗒地吸着旱烟,或和婶婶们聊些家长里短,微黄的笑话,或空洞着眼神,望着远处的小鸡啄食卧牛反刍发呆。不用说,那些背风的太阳能照到的墙根墙角就成了农村人的会议厅,许多小村轶事,国家大事就在这样的场合口耳相传,传布了出去;许多笑话、故事也经过巧嘴的再加工,引得大家哈哈大笑,或勾得大家进入故事的情景不能自拔;当然,也有许多生活经验在这里得以交流,有些人家的姑娘或者小伙子也在这里被介绍了出去,组成了家庭。难熬的冬天就这样一天天地在温煦的太阳底下不知不觉地愉快地过去了,直到春暖花开的时节,叔伯婶婶们才会在农活的召唤下,重新投入到新的一年的劳动中去。
   大人可以自由地晒太阳取暖,可是,我们这些小学生还得上课。教室里没有炉子,除了少数学生提着火盆能够暖手之外,大多数学生都是干冷着。一个个的手被冻成了红萝卜,有的甚至还冻成了疮,流了脓水。为了取暖,只好抱着双手凑到嘴巴前使劲哈热气,或者不停地搓手;只好使劲地用脚跺地,很快,教室里便弥漫起浓浓的呛人的尘土。上自习时没人管,上课时,忍不住呛人气味的老师就会喝止,但老师的威严始终敌不过我们对温暖的渴望,在老师喝止之后,还没有消停十几秒,教室里就很快又响起了跺脚的声音,腾起了呛人的灰尘。
   七十年代后期,渭北旱塬上的冬似乎很漫长,尤其是对于上初中高中的我们来说。上初中和高中的时候,因为家离学校较远,我不得不住宿舍。我们的宿舍是通铺,一孔大窑洞里放两排用五十公分高的砖砌的台子支起来的床板,中间只留了六十公分宽窄的过道。那时候的天似乎很冷,晚上钻进被窝里,即使塌上棉袄棉裤也要蜷缩在一起,才能度过漫长的夜晚。好在二十几个小伙子紧紧地挤在一起,这才勉强能够暖和一点,但在睡前脱了衣服钻进被窝时却还是冷地让人不敢伸腿伸脚。为了能够睡得暖和一点,舒服一点,我就只能穿着衣服先钻进被窝,一边看书或者聊天一边等着被窝暖和起来。等到被窝暖和了,我才脱了衣服,钻进被窝睡觉。
   参加工作后,我也能用炉子取暖了,虽然不是块煤炉子,是蜂窝煤炉子,但房子却暖和了许多,炉子上也能墩上水壶烧开水了。晚上睡觉前,早早地就把电褥子打开,等到睡觉的时候,被窝就已经热乎乎地甚至有些烫了,非常舒服。
   再过七八天就要过年了,外面不时响起放假了在家的小孩子放鞭炮的声音。我品着温香的茶水,想着不久就可以睡几晚的老家热热的火炕,心里不觉就升腾起了一股幸福的暖流。
  
   2016年元月29日于渭南
  
  

共 273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取暖的记忆》这篇散文以取暖为主线,描述了过去人们艰难的生活的状况,笔法细腻,场景真实感人。由于自然气候的原因,北方的冬天异常寒冷,每逢地冻天寒的时候,取暖就成为家家户户生活里的一件头等大事。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里,人们利用各自的智慧,制造出各种取暖的设施,看上去虽然简陋,但却实用,可以让一家人生活在温暖里。作者在文章里详细描述了这一过程,文字情景交融,如火炕、暖炉、门帘的制作,给读者留下深刻的记忆。如今,那个贫穷艰难的时代已淹没在历史的烟尘当中,取暖的条件已非昨日可比,可昨日的艰难却成为心底一种美好的回忆。文字朴素朴实,很接地气,散发着浓浓的烟火味道,巧妙地烘托了主题,是作品显得厚重而满含滋味。感谢作者赐稿,推荐阅读。【山水神韵编辑:九井居士】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60131002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九井居士        2016-01-31 08:22:12
  作品写出了时代环境,写出了人们生活的艰难,语言朴实无华,散发着人间烟火味,主旨明确,厚重。欢迎老师参与本社征文,在此致谢!
走进柳湖,走进生活,沉浸在梦境之中。恬淡安静,关注民生,品味社会,让灵感插上翅膀。
回复1 楼        文友:山野俗人        2016-01-31 11:19:27
  谢谢老师的编辑与评论!祝老师快乐幸福!
2 楼        文友:春华秋实        2016-01-31 17:30:46
  取暖的记忆鲜活在温暖的笔下,充满烟火味道,诉说着经年的人情味道。问好俗人文友。祝福创作快乐。
回复2 楼        文友:山野俗人        2016-01-31 21:54:38
  谢谢老师!敬祝老师快乐幸福!
3 楼        文友:秋天的风        2016-02-04 19:53:31
  恭喜获得精品!
活到老,学到老,踏踏实实地往前走,做真实的自己。
回复3 楼        文友:山野俗人        2016-02-12 09:23:42
  谢谢老师的支持!祝老师健康快乐!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