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渔舟唱晚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渔舟】读网友文字感想(随笔)

编辑推荐 【渔舟】读网友文字感想(随笔)


作者:情韵悠然 秀才,1295.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54发表时间:2016-02-02 00:09:42
摘要:每一个人的文字都是灵魂的舞蹈,从文字中渗透着个人的风骨、个性、兴趣、思想。本文是我读好友丽泽、柳岸至水、竹箫梅林三人的感想,感谢遇见,感谢文字给我的洗礼。

【一】
   丽泽的空间,是一个熔生活性、文学性、美学性、鉴赏性、典藏性于一炉的空间。
   读丽泽的文章、赏丽泽的毛笔字,一个被书香笔墨浸出来的知性女人跃然纸上。在众多的小情小爱或大山大水或空幻臆想或好高骛远的文字堆里,丽泽的文字,以脚踏实地而不失艺术美、小感悟而不失大道理、传统而不失个性、朴素而不失优美的姿态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文字的背后》里,丽泽这样说:在人类的精神世界始终在追求自己达不到的目标,最后就形成了这样一种模式:文人修行的最高境界像个武夫,武夫修行的最佳状态像个文人。读到这句话时,我笑了,我不就是一个在追求像个文人的武夫吗?在喧嚣繁琐的生活面前,我们不得不是一介武夫,每天为生活拼搏,每天涮锅洗碗、奔跑商场,而骨子里渴望自己是一个悠然写字,满身墨香的文人。其实我们是不是真正的文人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一份追求,让人生灵动起来艺术起来。
   丽泽的文字告诉我:
   一、生活是人生哲理的土壤,小生活里处处可出大文章。生活琐琐碎碎,文字却可以在琐碎中提炼思想精华。
   一个人的思想高度也体现在小事面前的见地。在父母亲身上、在哥哥身上,丽泽读懂得了生命的真谛。在旧物件里,在回忆里,丽泽懂得了收藏的意义。在一支小小的钢笔的思考中体现时代发展特征。在妇女的刺绣中读出爱。
   在丽泽一些以情绪自然流淌的文字中,看似是简单的絮语,却常常说出惊艳的话来,让人产生共鸣、拍案叫绝。很多生活细节描写中,有着她的真情道白,让人很容易看出她的经历、趣味、爱好、志向、学识和修养,体现其真实的个性。比如《柔软的寻常日子》、《八月乱码》。这样的絮语,真实不造作,并且语言流畅独特,有着深刻的人生感悟,让人爱看。
   二、文章的时代性、思想性和技巧性决定了文章的价值。
   丽泽有些文章包含或暗示着时代和社会的影响,让读者有着广泛的思考,比如《英雄或是永生》、《风衣男子》等。
   我曾给《风衣男子》留言:“欣赏丽泽这篇朴实且诗意,并透视人生的文章。文章不长,但已把三个风衣男子的形象和命运刻画得很深入、生动。让人留下深刻印象。《风衣男子》这个题目有新意,且蕴含一定的内涵。三个小标题能引领思想,带人进入诗意的视角,很喜欢。记忆中的三个风衣男子,在微凉的夜晚,在感叹中,在思念中,在人生的思索中依次浮现在眼前。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故事,或是一出戏。而这几个故事,我读出了丝丝的伤感,丝丝的无奈。三个风衣男子的人生都波折重重,最后都过早地黯然地离开人世。他们都有才华,并热爱着文学和艺术,如果相遇不同的命运,或许他们都能取得骄人的成绩。然而,一个人的成功跟太多的因素有关,再有才华的人也抵不过命运。丽泽是一个重视文化和艺术的人,惜才之心,跃然纸上。”这篇文章也很大程度地体现了丽泽的写作技巧,写三个人,比写一个人难,难在要通过一定的材料组织,巧妙地将三个人各自的特点表现出来,又同时为中心思想服务,无形中有一种凝聚力,有一条线索。
   三、传统文化需要承传,也需要在有限中求无限,在统一中求变化。
   我们一直在接受来自书本、来自历史知识的灌输,一个“学”字,说明了有母亲的织网行为,才能让孩子知道什么叫织网,怎样穿针引钱,前人的经验是创新的基础,一个从来不读书或是读书少的人写不出好文章,也没有创新的条件。丽泽的文字结构有其可寻性、完整性,也不乏自然和变化;丽泽语言老道独特,丽泽的思想传统而不死板,丽泽的诗歌体现她在深厚文化底蕴下追求自由美好随意的灵魂。
   在平淡的日子里也能体现思想的高度与深度。山之高大,属山,站在高山上,人的身躯依然渺小。人之高大,是灵魂无处不在的觉悟。渺小的人,大部分时间都在熟悉的家庭、单位、城市间行走。无法脱离现实,就做个踏实的现实主义者吧,在现实中做文章,写毛笔字,让艺术广泛生存,真正用心去经营艺术,如丽泽。
   以上总结是认识丽泽一年来给我的印象和近两天翻阅丽泽旧作的感想。
  
   【二】
   关于二十四个节气的散文,柳岸从惊蛰写到小寒,已写了二十一篇。而我也读了二十一篇。读到今天,已然感到读这些节气散文犹如吃饭,成为一种习惯。我在他的文字里收获了很多。在此,我以一个读者的身份谈谈对柳岸文字的感受。
   一、道理无声,诗意跳跃。
   在平时的散文阅读和写作上,我偏爱于哲理充盈的散文。认为优秀的篇章,都有思想的火花闪耀,表现着作者对时代和人生的深刻认知和见解。徐迟说:“文学作品,应该有思想。散文也不例外。它要求有特别锐利的思想。即使是抒情散文,也要求有不但是锐利的,而且是特别锐利的思想。”初读柳岸的文字,感觉其道理不多,内容不够深刻。在二十四节气散文里,我是没有看见很多锐利的闪光的思想,这跟我的散文写作理念有所偏差。但是,我在他的文字里分明感受到美好,让我有一种对生命对人生的感动。这源于文字里真实纯朴的乡村气息和唯美诗意的大自然风光。读这些文字,心会不知不觉地脱离现实的繁琐,走进至简至美的人生境界。这些文字教会我做人要用心留意身边的事物,平凡的事物中处处有大美;如果我用清澈的眼神看待它们,它们就给我纯美的享受。我想:人生哲理就隐藏在大自然中、隐藏在生活中,说与不说,它就在那里。有时候,不说,反而显得无穷。
   杨朔说过:“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苏联作家巴乌斯托夫斯基也指出:“真正的散文是充满诗意的,就像苹果饱含着果汁一样。”是的,柳岸的散文充满诗意。这是我欣赏的重要原因。
   柳岸惯于用白描的手法,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回忆与当下结合,描写出诗一样的生活场景。他的语言简约、生动、自如、流畅。他笔触所伸开的领域都是生命涌动着的美好,体现了柳岸那种随意自然、乐观浪漫的人生情趣。他的文字可称为现实生活中的精神“贵族”。
   二、立意于大美,结构于无形。
   “凡文以意为主”。散文的意存在于深厚的生活土壤中,必须依靠我们对生活的深入观察、理解。所以散文的立意应从生活实际出发,去观察、感受、发现意的存在。柳岸就是用心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尽情地将生活的美寄予在景物描写和无限的想象中,他的立意就是大美,点点滴滴的描写,让人感觉美不胜数。在他笔下,山水草木小动物等都是有灵性的,都能跟人产生感情。他对景物的描写绝不空洞,而是真实中不泛诗意。美得让人感觉不真实、有点像梦。他的笔调就是围绕着大美而走的。
   柳岸的散文在结构上少见传统规则,大多像苏州园林式,用虚实、动静、旷奥等特点来表达内在意兴,以一种形式的张力来体现自然大化的生机和和谐,整体围绕着节气特点,随性而作,常在无形中展开和闭合。有时候,他的意识像蒙太奇般闪现与切换,有时又互为照应互为补充,可见其潜在的心理内容和理性沉思的结构状态。常见他的跳跃式行文,在现实描写中,突然跳出一段回忆,或突然跳出一些农作解说,游戏解说等。所以他行文很少注重段落之间的转承。
   三、懂得自己需要写什么,并坚持。
   写文的人,贵在懂得自己需要写什么样的文字,更贵在坚持。二十四个节气,每一个节气写一篇散文,不是每个人都能产生这个动机,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坚持写完。所以,我佩服柳岸的坚持。日子,因为重重复复而显得平淡,日子里的节气,归根结底也是平淡的。每个节气不同的就是天气变化、物候特征、生活方式。而这些不同,往往不被粗心的人关注,只有细心的人,才能在周围事物的细微变化中领略大自然的魅力,体会平淡生活中的多姿多彩。
   读《小寒》时,我顿悟,并留言:“岁月原本是没有模样的,是人给了岁月模样。过去的事原本是没有价值的,是回忆中那些亲切、纯净、和谐、艰朴、自足等感觉让过去显得无比珍贵。有些文字不谈人生大道理,只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人活着可以没有高尚的艺术,但不能没有真实的生活底气,在生活面前,每个人用心过好每个节气,用心感受来自周围的生活气息,就是生命最踏实的体验。在这些把真实的情感体验安放于实景和实事的描摹上、间或发挥无限想象的文字中,可以感觉到柳岸倾心于这些从回忆、从现实中得来的心灵体验。我想人生对于“得”的最高境界就是好像什么也没有得到,却内心厚实无比。”
   读一个人的文字可以了解一个人的生活背景和情感,在柳岸的文字中,我了解他熟悉乡村生活,干过农活,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伯伯”。他用文字寄托一份恋乡和恋父情结。很少见他直说有多么怀念故乡和父亲,然而,当一个人可以长期地一个节气一个节气地去回忆过去的点滴时,必然是对那些事物有着深深的热爱和眷恋。他在我心中的形象是善良纯朴、情感丰富、热爱生活。
  
   【三】
   竹箫梅林写散文为主,偶也写写诗歌。
   他的散文舒展、丰厚,情景理结合。结构散整相宜、过渡自然、主题突出。语言简朴、诗意。感情丰富细腻。读他的文字,会感觉到他的沉稳、深刻、博学。
   梅林的应景散文尤其吸引人,比如《以一座山的名义听雨》、《我骑着马走进龙山》、《心恋挂云山》、《一只蝶的去处》、《树木是生长的房子》等。最触动我的地方是他每行走一个地方都有属于他的思考,而这种思考很多时候是面向自然或面向社会或面向历史或面向现实,可见他的思想广阔、厚重、纯洁。包含着大爱大怜悯,体现他热爱民族、热爱自然和社会的情怀。他能把个人情感和思想自然妥当地渗入景物描写中,把个人内在的东西转化为可见的形式,也会在行走过程中、在描写景物时夹带一些感悟性句子。他的情感表达平稳舒缓,没有过分的情绪渲泻,具有成熟稳重的美感。
   想起余秋雨在《阳关雪》中写道:“文人的魔力,竟能把偌大一个世界的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他们褪色的青衫里,究竟藏着什么法术呢?”在此,余秋雨也认为文人的力量是可以充实一个地方内涵。余秋雨在《阳关雪》一文中,他用深邃的目光透过景物,把关注的焦点定位在这些自然景观背后所沉淀的文化内涵上,体现出一种俯仰天地古今的历史感和沧桑感,饱蘸着深切的民族和文化的忧患意识。在梅林的文字里,我也闻到了如此气息。
   现摘录他散文中部分文字跟朋友一起分享:
   “在经历了整个无雪的冬天,明白了雪对冬天的重要之后,方知一颗孤寂和禁锢已久的心灵需要安抚,爱与被爱都要填饱饥饿难捱的身心。所以,当春天真的来临,我知道可以敞开胃口的时候,提醒自己不要被噎住。安静下来用心去体味和读懂春天,因为我从没有真正的感悟过春天。”此引文来自《沐春》。当读到这段话时,我的思维马上被牵引,当时我专门给他这句话留评:“习惯了有雪的冬天,忽遇一个无雪的冬天,方知雪的重要,方知对雪的依恋,依恋成一种孤寂。像爱里的失落,需要一场安抚。春天就是一个救援者,格外的珍惜。此时学会了慢慢体味那些可遇可拥有的东西,别把春天的美忽略,像忽略那些往年那些雪一样!”不管我对梅林的文意是否有读懂,至少他的文字有引人思考的力量,而我感谢这些给我思考的文字。
   “山是听到的,我也是听到了这个声音,雨夜中爱情的声音。雨夜,山中的声音不仅是来自历史的征服和杀戮,战争与和平,繁荣和贫困,血汗和哭泣,我眼下听到的是美好的爱情,有花开草长、蟋蟀、蛐蛐的声音,还有山中那棵几百年茶树的芬芳。”此引文来自《以一座山的名义听雨》。读到这段文字时,我感觉到梅林思维的广阔和心灵的美好,他深知山的历史和现实的沉重,但心里不泛美好的东西在支撑他享受此刻在山中的时光,享受大自然的纯洁气息。一个智者的形象,一种浪漫情怀在文字中呈现。
   “我喜欢蓝色,它不仅仅是我们这一身端肃威严的着装的颜色,更是我们职业的特征。试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想要为她的民众提供最好的后勤保障,没有强有力的物质保障是难以为继的。要知道,想让一个拥有着十四亿人口的国度实现富裕的梦想,让所有人享受到最佳的福利,让老人有所养,孩子能接受良好的教育,让便捷的交通联系其960平方公里内的亲人,让优美的环境创造出宜居城市的品位,让高雅的文艺体育活动提升整个民族的修养品味,所有这一切的实现,都是以坚实而强大的物质来作保障的。”此引文来自《蓝无界,镜自远》。在这篇文章中,梅林用蓝色——税务工作者的服装颜色去诠释税务工作的内涵。他说税务就是整个民族的物质后勤保障。现今社会,很多人工作就是为了挣钱,试问有多少人去思索自己的工作对社会对国家有什么影响呢?所以说,梅林是一个具有社会使命感的人。他的文字具有正能量,具有引导力。
   “雪天的村庄,朦胧的乳白,远山恬淡青黑,树木静怡。间或成群的麻雀扑啦啦的从树梢飞到柴草剁,飞到房顶。铁雀追逐着偶尔从田野雪地中飞跑的野兔。鸡鸭走出一片片春天的柳叶,狗洒出一路梅花。临近饭口的时候,屋顶的烟筒青烟袅袅,祥和安然。

共 6782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文章写作和阅读,一直是作者与读者的心灵沟通和生命对话行为, 二者互相依存又相互生成,此篇正是作者读完好友文章,有感而发的文字。文章结构紧密,分为三个部分,翔实介绍了作家个人的风骨与个性,兴趣与思想,对于作家的创作特点,做了客观具体的阐述。其实,我们是不是真正的文人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一份追求,让人生灵动起来,艺术起来。作者思路开阔,或议论,或抒情,或举例,或引用,观点鲜明,行文流畅,有一定的启发性,推荐阅读。——编辑:柳约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柳约        2016-02-02 00:15:43
  呵呵,在丽泽、柳岸至水、竹箫梅林三位写作者中央,我只熟悉柳岸君,朋友评论的极是,柳岸君擅于白描,勾勒点缀乡村的诗情,立意于大美,结构于无形,确实值得一读。
   个人觉得此篇赏析有些散,更像是读书笔记,遂改为随笔,如有异议,可飞笺于我联系。
   编发来迟,问好。
一笑寂寥空万古,三分明月照大江。
回复1 楼        文友:情韵悠然        2016-02-02 08:39:37
  谢谢柳约简明的概括!贾平凹认为,赏析文也可写成散文。我这篇读书感想写了三个作者,内容比较散,说是随笔是适合的。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